本土化人格特質對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的影響:身份認同的中介作用.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流動兒童被視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之一,其健康成長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改革開放以來,從農村進入城市的務工人員越來越多,跟隨父母進入城市的流動兒童也日趨增加。這些流動兒童從農村進入城市后遇到很多困難,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社會適應問題。因此,在教育實踐中,如何有效地實施流動兒童的社會適應教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本研究在文化適應過程理論基礎上,探討了本土化人格特質和身份認同對流動兒童社會適應(心理適應和社會文化適應)的影響,并進一步分析了身份

2、認同在本土化人格特質和社會適應之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采用縱向研究范式,第一年發(fā)放人格量表,共調查得到469份有效問卷;第二年發(fā)放身份認同問卷、社會適應各量表,回收得到551份,剔除無效問卷后最終得到307份問卷。運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了解了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狀況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以及運用Person相關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方法探索了本土化人格特質、身份認同和社會適應之間的關系。
  結果表明:第一,社會文化適應指標在來滬

3、時間人口學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來滬時間越長,融入遷入地(即上海)文化情況越好,家鄉(xiāng)文化保持情況越差;第二,人情維度能夠顯著負向預測孤獨感,顯著正向預測家鄉(xiāng)文化保持;和諧性和面子維度能夠顯著正向預測身份認同;身份認同能夠顯著正向預測自尊、幸福感和遷入地文化融入,顯著負向預測孤獨感、抑郁;第三,身份認同在和諧性、面子和心理適應(自尊、孤獨感、幸福感、抑郁)各指標間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身份認同在面子維度和遷入地文化融入之間存在遮掩效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