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粘膜淋巴細胞對葡聚糖硫酸鈉誘導小鼠結腸炎的作用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課題以多次低劑量口服CEP對葡聚糖硫酸鈉誘導BALB/c小鼠結腸炎的預防模型為基礎,利用流式細胞術檢測T細胞亞群CD8α+和TCRγδ+T細胞在腸相關淋巴組織及脾中的改變,探討T細胞亞群在DSS誘導結腸炎中的作用以及T細胞亞群在口服耐受干預結腸炎中的作用,同時過繼轉移來自未處理小鼠或口服耐受處理小鼠的小腸上皮內淋巴細胞(SI-IEL)及經磁性活化細胞分選技術分選的SI-γδ IEL,觀察受體鼠結腸炎的癥狀及組織學病變,并初步探索細胞作

2、用的機制,為IBD的發(fā)病機制及臨床治療提供新的依據。
   第一部分:小鼠結腸炎的改善與結腸粘膜中CD8α+和TCRγδ+T細胞增多相關
   為建立BALB/c小鼠結腸炎,予7周齡雄性小鼠自由飲用4%DSS,每日監(jiān)測疾病活動指數,7日后取脾曲至肛門的腸段用于組織學評分。結果表明結腸炎小鼠的第7日疾病活動指數和組織學評分均較未處理對照鼠顯著升高。
   取結腸炎誘導7日后小鼠的結腸標本,制備結腸炎提取蛋白。以每只

3、200μl1.25 mg/ml CEP灌胃6周齡小鼠,隔日1次,共5次。以等濃度等量牛血清白蛋白灌胃為對照。于末次灌胃后休息3天開始用4%DSS誘導結腸炎,評估兩組小鼠的疾病活動指數及病理學改變。從結腸炎誘導第4日至第7日,口服CEP結腸炎小鼠的DAI顯著低于口服BSA結腸炎小鼠。兩組的組織學評分具有顯著性差異,表明口服五次低劑量CEP能緩解DSS誘導的結腸炎。Spearman分析顯示組織學評分與第7日疾病活動指數相關。
  

4、收集未處理小鼠、結腸炎小鼠、口服CEP結腸炎小鼠、口服BSA結腸炎小鼠的血清,ELISA法檢測血清中TGF-β1和IFN-γ的濃度。結果示結腸炎小鼠血清中的TGF-β1濃度低于未處理鼠,與口服BSA對照鼠相比,口服CEP結腸炎小鼠血清中的TGF-β1有2至3倍的增加。然而,血清IFN-γ濃度在各組小鼠之間未見明顯差異。
   然后,我們重建結腸炎模型、口服CEP模型及對照組,提取小腸和大腸的上皮內淋巴細胞、固有層淋巴細胞、脾細胞

5、、派氏集合淋巴結及腸系膜淋巴結的淋巴細胞,利用流式細胞術檢測各組小鼠中CD3+、TCRγδ+、CD8α+和CD8α+TCRγδ+T細胞的改變。
   與未處理組相比,結腸炎小鼠SI-IEL和SI-LPL的TCRγδ+和CD8α+TCRγδ+T細胞的比例增加,相應的TCRγδ- T細胞和CD8α+TCRγδ- T細胞的比例降低。與口服BSA結腸炎對照組相比,口服CEP結腸炎小鼠LI-IEL和LI-LPL的TCRγδ+T細胞、CD8

6、α+TCRγδ+T細胞、CD8α+T細胞和CD8α+TCRγδ- T細胞的比例均增加,相應的TCRγδ- T細胞和CD8α-TCRγδ- T細胞的比例降低。第7日的DAI與大腸粘膜中CD8α+T細胞或TCRγδ+T細胞的百分比之間呈負相關。
   口服CEP結腸炎小鼠的結果表明結腸炎的改善伴隨大腸粘膜淋巴細胞中CD8α+T細胞和TCRγδ+T細胞的增多,因此我們檢測DSS處理終止5日的修復期小鼠的腸粘膜淋巴細胞。與未處理對照組相

7、比,結腸炎修復期小鼠LI-IEL和LI-LPL的TCRγδ+T細胞、CD8α+TCRγδ+T細胞、CD8α+T細胞和CD8α+TCRγδT細胞的比例均增加,相應的TCRγδ- T細胞和CD8α-TCRγδ- T細胞的比例降低。
   口服CEP結腸炎小鼠脾淋巴細胞中CD8α+T細胞的比例高于口服BSA結腸炎小鼠。PP的CD3+T細胞在結腸炎小鼠中的比例高于未處理鼠,CD8α+T細胞的比例亦增多,口服CEP結腸炎小鼠的PP中CD3

8、+T細胞和CD8α+T細胞的比例均低于口服BSA結腸炎小鼠。與PP中細胞的變化模式相反,MLN的CD3+T細胞在結腸炎小鼠中的比例低于未處理鼠,CD8α+T細胞的比例亦減少,口服CEP結腸炎小鼠的腸系膜淋巴結中CD3+T細胞和CD8α+T細胞的比例均高于口服BSA結腸炎小鼠。
   總之,口服多次低劑量CEP能緩解DSS誘導的結腸炎,口服抗原致結腸炎的改善與大腸粘膜淋巴細胞中CD8α+T細胞和TCRγδ+T細胞的比例增多相關,修

9、復期粘膜的修復也伴隨大腸粘膜淋巴細胞中CD8α+T細胞和TCRγδ+T細胞比例的增多,提示腸粘膜CD8α+T細胞和TCRγδ+T細胞在DSS誘導結腸炎中具有保護性調節(jié)作用。口服耐受誘導脾淋巴細胞中CD8α+T細胞增多。PP與MLN中的T細胞在DSS誘導結腸炎及口服耐受中發(fā)揮不同的作用。
   第二部分:小腸上皮內γδ T細胞的提純
   γδT細胞在外周血及大多數淋巴器官中比例較少,但富集于上皮組織如腸上皮內,該部分主要

10、建立BALB/c小鼠小腸上皮內γδT細胞的提純過程。
   取BALB/c小鼠的小腸,外翻并振蕩,以離散上皮組織。在一部分實驗中,細胞懸液直接用40%/70%不連續(xù)Percoll離心,在另一部分實驗中,離散上皮首先用10ml的30%Percoll離心,去除大部分上皮細胞,然后用40%/70%不連續(xù)Percoll離心。利用兩步Percoll離心獲取SI-IEL的總過程耗時約2小時,而一步提純法則縮短半小時左右時間。對每組8份提取細

11、胞的分析顯示:一步40%/70%Percoll離心后純度約88.8%,兩步30%/40%/70%Percoll離心后純度約93.2%,兩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污染的細胞主要為上皮細胞。然而在細胞量方面未見明顯差異,一步Percoll離心后細胞產量為0.81-1.48×107不等,平均1.141×107細胞,兩步Percoll離心后細胞產量為0.92-1.34×107不等,平均1.123×107細胞。利用三色流式細胞術檢測SI-IEL中C

12、D3+、TCRγδ+、CD8α+和CD8α+TCRγδ+T細胞的比例。SI-IEL主要由T細胞構成,而且絕大多數是CD8α+T細胞。CD3+T細胞中,TCRγδ+T細胞占了較高的比例,大約占30-50%,TCRγδ+T細胞中大約90%是CD8α+的。兩種Percoll提純的細胞也被用于流式檢測,結果表明兩組之間細胞亞群的構成無顯著差異。
   利用MACS分選兩步Percoll提純的SI-IEL中的γδT細胞。在這個過程中,抗體

13、和微珠的量需要經過優(yōu)化處理,以獲得足夠的純度和產量。實驗結果顯示1.5×107細胞用3μg PE-conjugated anti-TCRδ-chain抗體染色,45ul anti-PE微珠分選能獲得95%以上的純度。經包被的anti-CD3ε抗體刺激,SI-IEL比分選的γδ T細胞分泌更多的IFN-γ和TGF-β1,γδ T細胞產生中等量的TGF-β1和極少量的IFN-γ。
   總之,我們建立的SI-IEL分離程序是可依賴的

14、簡單的方法,獲得的細胞純度高及細胞量多。利用一步40%/70% Percoll提純法可以少費力,足以用于細胞亞群的表型分析。先用10ml的30% Percoll離心再用40%/70% Percoll提純法獲得的細胞適合用MACS技術分選出γδ T細胞,從而為表型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礎。
   第三部分:小腸上皮內淋巴細胞對葡聚糖硫酸鈉誘導小鼠結腸炎的保護作用
   為進一步研究SI-IEL及γδ T細胞對DSS誘導小鼠結腸炎

15、的作用,來自未處理鼠、結腸炎鼠、口服CEP結腸炎鼠及口服BSA結腸炎鼠的SI-IEL3×106或SI-γδIEL9×105重懸在150μl PBS中,通過尾靜脈注射至受體鼠,以注射PBS作為空白對照組,然后受體鼠自由飲用4% DSS7日以誘導結腸炎,評估受體鼠的DAI和組織學評分。結果顯示來自未處理小鼠及結腸炎小鼠的SI-IEL或分選的γδT細胞的轉移均能緩解受體鼠的結腸炎,來自口服CEP及BSA結腸炎小鼠的小腸上皮內淋巴細胞或分選的γ

16、δ T細胞的轉移均能緩解受體鼠的結腸炎,來自口服CEP結腸炎鼠的SI-IEL的保護效果強于來自口服BSA結腸炎小鼠的SI-IEL。轉移各種SI-IEL的受體結腸炎鼠的DAI及組織學評分在第7日與轉移SI-γδ IEL的受體結腸炎鼠相比均有所減少,但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
   經包被的anti-CD3ε抗體刺激,來自口服CEP結腸炎鼠的SI-IEL和分選的γδT細胞比來自口服BSA結腸炎鼠的細胞分泌更多的TGF-β1。來自未處理鼠與

17、結腸炎鼠之間、來自口服CEP與口服BSA結腸炎鼠之間的SI-IEL和γδ T細胞分泌的IFN-γ無顯著差異。細胞轉移的受體鼠用于檢測血清中TGF-β1和IFN-γ的水平。與PBS對照組相比,細胞的轉移包括來自未處理鼠、結腸炎鼠、口服CEP結腸炎鼠、口服BSA結腸炎鼠的SI-IEL或分選的γδ T細胞,均引起受體鼠血清中TGF-β1水平提高2-3倍。血清TGF-β1的濃度與結腸炎體重下降百分比或組織學評分呈負相關。轉移口服CEP結腸炎鼠S

18、I-IEL的受體鼠比轉移口服BSA結腸炎鼠SI-IEL的受體鼠擁有更高濃度的TGF-β1。血清IFN-γ在細胞轉移受體鼠與PBS對照組之間均無明顯差異。體外培養(yǎng)顯示SI-IEL對anti-CD3ε抗體和Con A刺激均無明顯增殖。
   總之,SI-IEL及分選的γδ T細胞對DSS誘導的BALB/c小鼠結腸炎具有保護作用,口服耐受加強了SI-IEL中調節(jié)細胞亞群的抑制效應,包括γδ T細胞。TGF-β1最可能介導這一抑制效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