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改寫改譯作品研究_30314.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9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改寫改譯作品是張愛玲創(chuàng)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時間長,起始于1943年,結束于1978年前后,將近半個世紀。問世作品數(shù)量多,從ChineseLife and Fashions起至《色,戒》止,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改寫改譯作品系列。讀者面廣泛,既有歐美的更有中國的。這些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的作家創(chuàng)作心態(tài)、文化觀念、美學理想、藝術追求、藝術手法和文本風格復雜而富于變化,為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考察作家在不同語境中對同一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的范本。作為一位

2、雙語作家,張愛玲跨語際實踐的經(jīng)驗教訓也為中國當代的作家提供了借鑒和參照。另外,劇本和小說之間的改寫也是她由小說家向劇作家轉換的重要一環(huán),奠定了她作為成功的劇作家之基礎。
  本文在文本比較和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對張愛玲改寫改譯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文學現(xiàn)象加以分析,見出張愛玲是為何進行、如何進行跨語際、跨文體創(chuàng)作的,其改寫改譯作品的效果、影響和價值所在,揭示作家熱衷于改寫改譯的內(nèi)在和外在的原因,從另一個側面、另一種角度探討張愛玲及“張

3、愛玲現(xiàn)象”,拓寬“張學”研究的視野,力圖深化“張學”研究,使張愛玲整個創(chuàng)作實踐意義的論述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充實,豐富文學研究的內(nèi)涵。
  基于此,本文以改寫改譯作為論述之出發(fā)點,改寫改譯是一種典型的再創(chuàng)作,其中既有語種的變化,也有文體的變化,更有思想情感的變化,盡管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不少作家都有過這種創(chuàng)作行為,但很少有張愛玲這樣集中和多樣的。著眼于改寫改譯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的作家創(chuàng)作心態(tài)、文化觀念、美學理想、藝術追求、藝術手法和文本風格

4、的變化,立足于整體性,厘清復雜性,廓清豐富性,進而還張愛玲創(chuàng)作一個本來面貌,更好的為張愛玲定位。
  本論文認為,張愛玲改寫改譯作品無論從中文到英文還是從英文到中文,改寫(改譯)后比起之前的來整體上卻是退步的,表面上它們更合乎作家在彼時彼地的藝術追求和美學觀,進一層看卻是妥協(xié)和放棄的產(chǎn)物,是不能謹守自己的創(chuàng)作原則和文化立場,屈從于外力和自身創(chuàng)作力不斷衰竭的結果。其改寫改譯作品集中交匯了幾種“情結”并深受其困擾,同時其文化觀、文化心

5、態(tài)、文本風格處于不斷的調(diào)整和演變之中,意識形態(tài)的書寫流變是回避——介入——回避,就敘事技法和心理描寫來看,既可以成為其豐富人物性格、深化人物描寫的手段,但在一些作品中也難免流于油滑,掩飾不了人物塑造上的蒼白。
  論文包括緒論、第一、二、三、四章和結語,共六個部分,總體架構說明如下:
  緒論:交代本論文的選題原因、目的和價值所在,闡述研究現(xiàn)狀,對該論題的研究對象、方法做了說明。
  第一章“改寫改譯的嘗試之作”:本章

6、從張愛玲1943年在英文刊物《二十世紀》上發(fā)表的包括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在內(nèi)的幾篇文章入手,與改寫改譯為中文的包括《更衣記》在內(nèi)等文章進行比較,分為兩節(jié)。第一節(jié)從ChineseLife and Fashions、Still Alive到《更衣記》、《洋人看京戲及其他》:嘗試中的考量,通過四篇文章改寫改譯部分的兩兩比對分析,見出作家在思維習慣和文化立場上所做的調(diào)整,第二節(jié)Demons and Fairies與

7、《中國人的宗教》:前期文化觀,在對改寫改譯部分進行文本比較后,見出其讀者觀,結合前面論述,分析張愛玲的前期文化觀。
  第二章“打入英語世界的努力”:本章研究對象是張愛玲離開大陸到香港和美國后的改寫改譯之作,共五節(jié)。第一節(jié)The Rice Sprout Song與《秧歌》:一個互文性的文本,通過《秧歌》中英文本的內(nèi)容差異比較,分析兩個文本的開放性和封閉性。借助蒂費納·薩莫瓦約的“互文性理論”,考察《秧歌》的互文性。第二節(jié)《赤地之戀

8、》與Naked Earth:為政治而藝術,通過不同版本的內(nèi)容比較分析,由二文的諷刺藝術比較看張愛玲的焦慮,再結合相關作品看張愛玲在藝術追求和藝術境界上的差異。第三節(jié)Stale Mates與《五四遺事》:也看張愛玲的“五四”,在文本比較的基礎上,從語際文化差異、話語策略和敘事控制方面切入論述,進而分析其“五四”情結。第四節(jié)A Return to the Frontier與《重返邊城》:在主流之外,在文本比較之后,借用路易·阿爾都塞的“意識

9、形態(tài)”理論,分析其文本中的意識形態(tài)特征,對其美學觀和在主流文化邊緣游走的特點加以探究。第五節(jié)The Spyring與《色,戒》:言說的處境與悖論,在文本比較的前提下,分析其言說的處境及該處境下產(chǎn)生的悖論,由此導致打入英語世界努力的終結。
  第三章“角色和話語的轉向”:本章主要考察張愛玲的改寫之作,共二節(jié)。第一節(jié)《不了情》與《多少恨》:角色的轉向,在文本比對的基礎上,從情節(jié)和話語的角度分析其作品的通俗性及其作為劇作家在劇本創(chuàng)作上的

10、美學追求。第二節(jié)《十八春》與《半生緣》:從取悅政治到回歸藝術,在二文比較之后,對文本敘事情況加以分析,進而對改寫的動機、藝術目的和效果加以考辨。
  第四章“艱難的探索:有關《金鎖記》”;本章圍繞《金鎖記》的改寫改譯展開,共三節(jié)。第一節(jié)《金鎖記》改寫改譯的曲折歷程,對《金鎖記》改寫改譯的曲折情況做一個交代并分析其原因。第二節(jié)從《金鎖記》到The Rouge ofthe North:調(diào)整與妥協(xié),在文本比較分析的基礎上,論述張愛玲在雙

11、語寫作中所進行的文化心態(tài)的調(diào)整與尋求出路的妥協(xié)。第三節(jié)《金鎖記》與《怨女》:從絢爛到平淡,在對The Rouge of the North與《怨女》進行比較分析之后,論述文本的時空印象與人物區(qū)隔方面的特點,分析其文本風格變異的原因。
  結語:是對全文觀點的總結。先對張愛玲的改寫改譯作品做一個整體評價,然后指出其身上交匯的幾種“情結”,分析其文化觀、文化心態(tài)、文本風格不斷調(diào)整演變之緣由,意識形態(tài)的書寫流變,敘事技法和心理描寫的特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