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杭州飆車案”——以危險方法危害安全罪處罰□國洪宇(山東政法學院山東濟南250014)摘要:摘要:杭州飆車案發(fā)生后,在各大報紙和網(wǎng)絡的炒作下,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一方面折射出國民民主法治意識在不斷地提高,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的法律制度還很不完善,存在諸多漏洞。杭州飆車案最大的爭議就是法院應當以交通肇事罪還是以危險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處罰,一時成為輿論質疑的焦點。筆者首先對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險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兩者進行了比較,進而從犯

2、罪的構成要件方面結合案情對以危險地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進行梳理,重點剖析被告犯罪的主觀方面,筆者認為以危險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處罰更為妥當。通過對個案的分析,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立法經(jīng)驗,努力探求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關鍵詞關鍵詞:飆車飆車交通肇事公共安全交通肇事公共安全2009年5月7日,胡斌駕駛小型三菱跑車在杭州鬧市區(qū)街道超速行駛,將走在人行橫道上的浙大學生譚卓撞出“五米高、二十米遠“,被害人當場死亡。案發(fā)后由于警方對于肇事車輛車速鑒定為

3、“七十碼“,在網(wǎng)絡、新聞媒體及社會各界引起廣泛而又激烈討論。引發(fā)了一系列當前社會焦點問題的思考。經(jīng)過多方認證,認定事發(fā)當晚車速為84.1千米小時101.2米小時的范圍,并對之前公布的被媒體戲稱的“欺實馬“向社會道歉。最終,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處胡斌有期徒刑三年,這個判決充滿了中國式的司法智慧,但多方勢力苦心權衡的結果卻不能使任何一方滿意。判決一出,受害人譚卓的父親譚躍說很失望,被告胡斌的母親哭訴“太不公平了“,公眾更是質疑聲乃至罵聲如潮。

4、案發(fā)后兩個多月以來,人們除了抨擊犯罪過程的惡劣,犯罪嫌疑人對待罪行的傲慢和玩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杭州飆車致人死亡案引起如此強烈的社會關注,在一定程度上,是因此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譚卓有著名牌大學的光環(huán),而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如今,公眾更應把此看作是一個立法的契機,以此尋求根本的解決之道。否則,每年喪身在車輪下的那些生命,還又有幾人能引起民眾的關注?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關心的。直接決定社會基本框架和運行規(guī)則的,并不是道德層面的公序良俗和文化心理,

5、而是公共司法制度和公權運作方式。這兩者直接塑造社會模式,并對民眾心理產(chǎn)生深遠影響。如果民眾總是從某些公共事件中得出結論司法對于官民同一性質與程度的行為偏向于選擇性執(zhí)法、富豪總能肆無忌憚地在社會各個層面擠占民眾權利空間、權力淪落為少數(shù)人玩弄公眾權益的橡皮圖章,那么,民憤就不單單是個人的憤怒而極易演化成一種“社會性憤怒“。杭州飆車案到此已告一段落,案件的判決折射出法官在法律和民意之間的抉擇,法官在洶涌的民意面前,頂住了巨大的壓力,踐行著司法

6、的操守,運用理性的思維,這無疑是司法的進步。黨的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三個至上是內(nèi)在統(tǒng)一的,只有在全社會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信仰,才能更好的維護好、發(fā)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達到社會效果、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統(tǒng)一。民意固然不可忽視,但是法官不應屈服于民意,法官忠誠于法律。作為上層建筑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很大程度上與一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制度是息息相關的。任何法律制度都無從超越和擺脫所調整的社會背景。法治的實現(xiàn)絕非一朝

7、一夕之事,它在民意與司法的斗爭中逐步實現(xiàn)和完善。在中國,這樣一個熟人的社會,一個有著幾千年儒家文化底蘊的國度,禮法合一這種傳統(tǒng)在國人的觀念中可謂根深蒂固。歷史在可能成為人們創(chuàng)造未來之動力的同時也可能成為束縛人們創(chuàng)造的桎梏。[3]在民意面前,司法職業(yè)群體需要保持司法群體的理性,服從于法律,忠誠于法律。雖說規(guī)則不可能涵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能給人們一種絕對確定的預期,為了解決糾紛,我們需要法官的自由裁量,但是我們不應該賦予法官太多的“裁

8、量權“,尤其是在我國這樣法治很不健全的過度,自由裁量權很大程度上損害了法律權威。當然,在一個司法沒有獲得有效獨立的制度環(huán)境里,民眾有足夠的理由懷疑任何一個判決的公正性,因為在這樣的司法環(huán)境里,正義的獲得經(jīng)常具有偶然性,缺乏制度性的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想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民眾對司法判決的不滿,應當確立讓法官徹底獨立的制度。法治之途,任重而道遠。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王安憶.紀實與虛構創(chuàng)造世界方法之一種.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