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六章 常用實驗檢查,學習要求,能正確采集血液、尿液、糞便、肝腎功能及其他生化檢查的標本。熟悉血液、尿液、糞便一般檢查的正常表現(xiàn)、異常的臨床意義。了解肝腎功能、常用生化檢查及漿膜腔積液檢查的臨床應用。,實驗檢查的概念及用途,概念:是運用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化學和物理學等實驗技術(shù)和方法,對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組織細胞等標本進行檢驗,以獲得反映機體功能狀態(tài)、病理變化或病因等方面的客觀資料。用途:協(xié)助診

2、斷、觀察病情與療效、制定防護措施及判定預后。,主要講解內(nèi)容,血液檢查尿液檢查糞便檢查常用腎功能檢查肝病常用實驗室檢查漿膜腔穿刺液檢查常用血液生化檢查,第一節(jié) 血液檢查,血液常規(guī)檢查其他常用血液檢查,血液常規(guī)檢查,傳統(tǒng)的血液常規(guī)檢查包括: 紅細胞計數(shù)(red blood cell count,RBC) 血紅蛋白(hemoglobin,Hb)測定 白細胞計數(shù)(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3、 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differential count,DC),血液學分析儀器血液常規(guī)檢查項目包括: 紅細胞計數(shù) 血紅蛋白測定 紅細胞平均值測定 紅細胞形態(tài)檢查 白細胞計數(shù)及其分類計數(shù) 血小板計數(shù) 血小板平均值測定 血小板形態(tài)檢測,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測定(RBC和Hb),標本采集:毛細血管采血。 參考值,RBC及Hb增多的臨床意義,

4、相對性增多:由于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所致。常見于嚴重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大量出汗、尿崩癥等。絕對性增多:由生理、病理原因引起的組織缺氧所致。①生理性常見于新生兒、高原居民、劇烈運動等。②病理性常見于嚴重的慢性肺心疾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RBC及Hb減少,單位容積的血液中紅細胞數(shù)及血紅蛋白量低于參考值的低限,亦稱為貧血,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生理性貧血,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釋。某些老年人:骨髓造血組織逐漸

5、減少、造血功能減退、對營養(yǎng)的攝取吸收及利用減少,也可致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病理性減少,紅細胞生成減少:①造血物質(zhì)缺乏,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②造血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伴發(fā)的貧血等。紅細胞破壞過多:遺傳性球型紅細胞增多癥、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失血:急慢性失血均可致貧血。,白細胞計數(shù)及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WBC及DC),白細胞計數(shù):是測定單位容積血液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shù)。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是將血

6、液制成涂片,經(jīng)染色后分類,求得各類型白細胞的比值(百分數(shù))。各種類型白細胞的絕對值=白細胞計數(shù)值×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的百分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及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WBC及DC),標本采集法:毛細血管采血。參考值 白細胞計數(shù): 成人(4~10)×109/L 新生兒(15~20)×109/L 嬰兒(11~12)×10

7、9/L,,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及絕對值,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多,白細胞計數(shù)高于10×109/L稱白細胞增多,白細胞增多或減少通常與中性粒細胞增多或減少有密切關(guān)系和相同意義。中性粒細胞增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情況。,白細胞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見于新生兒、月經(jīng)期、妊娠5個月后、劇烈運動、飽食、寒冷等。生理性增多都是一過性的,通常不伴有白細胞質(zhì)量的變化。,白細胞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或炎癥:是最常見的原因,尤其是化膿性球菌引起的局部

8、或全身性感染最為明顯。急性失血和急性溶血。急性中毒:急性化學物質(zhì)或藥物、生物毒素中毒等。廣泛的組織損傷或壞死:如大手術(shù)創(chuàng)傷、大面積燒傷、心肌梗死等。惡性腫瘤。其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骨髓增殖性疾病等。,中性粒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1.5×109/L,稱為粒細胞減少癥。低于0.5×109/L,稱為粒細胞缺乏癥,其白細胞計數(shù)大多低于1.0×109/L。,中性粒細胞減少臨床意義,部分革蘭陰

9、性桿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如傷寒、流感、病毒性肝炎等。部分血液?。涸偕系K性貧血、白細胞減少癥、粒細胞缺乏癥等。理化因素損傷:放射線、解熱鎮(zhèn)痛藥、抗腫瘤藥、抗甲狀腺藥、氯霉素、磺胺類、免疫抑制劑等。脾功能亢進。其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中性粒細胞的核象:指粒細胞的分葉狀況,反映粒細胞的成熟程度,核象變化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預后。正常人外周血經(jīng)涂片染色后可見中性粒細胞以2~3葉核為主,不分葉或分葉過多者均較

10、少。病理情況下,出現(xiàn)核左移或核右移現(xiàn)象。,中性粒細胞核左移,概念:外周血液中不分葉核粒細胞(包括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和幼稚粒細胞)增多>5%。意義: ①核左移伴有白細胞增多表示機體的反應性強,常見于急性化膿菌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應等。 ②核明顯左移而白細胞不增多甚或減少,則提示感染嚴重、造血功能低下。,,中性粒細胞的核象變化,中性粒細胞核右移,概念:外周血液中中性粒細胞核分5葉以上者增多超

11、過3%。意義:提示造血物質(zhì)缺乏或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常見于巨幼細胞貧血、惡性貧血、慢性感染、尿毒癥及應用抗代謝藥物治療后等。,嗜酸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變態(tài)反應性疾??;寄生蟲??;皮膚??;部分血液病和惡性腫瘤;傳染病的恢復期和猩紅熱的急性期。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于傷寒、副傷寒及長期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者。,嗜堿性粒細胞,增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減少無臨床意義。,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增多:見于部分病毒或桿菌感染,如病毒性肝炎、傷寒等;

12、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傳染病恢復期。淋巴細胞減少:見于長期接觸放射線、長期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等。,單核細胞,增多見于活動性肺結(jié)核、單核細胞白血病等。減少無臨床意義。,血小板計數(shù)(platelet count,PC或Plt),標本采集法:毛細血管采血。參考值:(100~300)×109/L。,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計數(shù)超過400×109/L為血小板增多。 生理性增多:劇烈運動、進餐、午后、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增多:骨髓

13、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急性大出血或溶血可出現(xiàn)一過性反應性增多;某些癌癥;脾切除術(shù)后。,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計數(shù)低于100×109/L稱為血小板減少,低于50×109/L有自發(fā)性出血的可能。 生理性減少:新生兒、女性月經(jīng)期的第一天。病理性減少:①血小板生成障礙:再障、急性白血病。②血小板破壞或消耗增加: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等。③血小板分布異常:脾大時過多血

14、小板淤積在脾內(nèi)。,,其他常用血液檢查,血細胞比容(Hct)測定 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RC)血塊收縮試驗(CRT)出血時間(BT)測定凝血時間(CT)測定凝血酶原時間(PT)測定紅細胞沉降率(ESR)測定,血細胞比容(Hct)測定,概念:血細胞比容是指紅細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積的比值。標本采集法:靜脈采血2ml,注入雙草酸鹽抗凝血試管內(nèi),充分混勻。參考值 溫氏法: 成年男性0.40~0.50L/L,平均0.4

15、5L/L 成年女性0.37~0.48L/L,平均0.40L/L 新生兒0.47~0.67L/L,平均0.54L/ L,Hct臨床意義,血細胞比容測定可反映紅細胞的增多或減少。血細胞比容增高:血液濃縮、紅細胞增多癥。血細胞比容降低:見于各種貧血。但由于貧血的類型不同,其血細胞比容減少的程度與紅細胞計數(shù)不一定成平行關(guān)系。,,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RC),標本采集法:毛細血管采血。參考值:,RC臨床

16、意義,網(wǎng)織紅細胞增多:①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見于各種增生性貧血,如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等,以溶血性貧血增多最顯著。②提示抗貧血治療有效:缺鐵性貧血及巨幼細胞貧血分別給予鐵劑或葉酸治療4~5天后網(wǎng)織紅細胞開始升高,一周左右達高峰,可作為貧血治療的療效判斷指標。網(wǎng)織紅細胞減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塊收縮試驗(CRT),標本采集法:靜脈采血1ml,注入清潔干燥小試管內(nèi)并記錄時間。參考值:血液凝固后0.5~1

17、h開始收縮,24h內(nèi)完全收縮,血塊收縮率為48%~64%。臨床意義:血塊收縮不良見于血小板量的減少或功能異常,如血小板無力癥、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出血時間(BT)測定,標本采集法:用采血針刺破微血管,觀察出血停止所需的時間。參考值:Duke法 1~3min,>4min為延長。 臨床意義:延長見于血小板數(shù)量減少、血小板無力癥及毛細血管壁異常。,凝血時間(CT)測定,標本采集法:試管法靜脈采血3ml,立即記錄時間。參考

18、值:4~12min。臨床意義:延長見于:①各型血友??;②嚴重的肝臟損害、阻塞性黃疸等引起的凝血酶原或纖維蛋白原缺乏;③抗凝物質(zhì)過多或纖溶亢進。,凝血酶原時間(PT)測定,凝血酶原時間是指在被檢血漿中加入組織凝血活酶和鈣離子后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主要檢測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有無異常。標本采集法:靜脈采血1ml,注入干燥抗凝試管內(nèi)。參考值:Quick一步法 11~13s,超過正常對照3s以上有診斷價值。臨床意義:①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見于外源

19、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嚴重肝臟疾病、阻塞性黃疸、DIC晚期等。②凝血酶原時間縮短見于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時如DIC早期、腦血栓形成或心肌梗死等。,紅細胞沉降率(ESR)測定,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是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度。 標本采集法:靜脈采血1.6ml,注入含有38g/L枸櫞酸鈉溶液0.4ml的試管內(nèi)混勻。參考值:魏氏(Westergren)法: 成年男性0~15mm/1h末

20、 成年女性0~20mm/1h末,ESR增快的臨床意義,生理性增快:月經(jīng)期、妊娠期、老年人等。病理性增快:①各種炎癥:血沉增快還可反映病變的活動性,如風濕病和結(jié)核病病變活動時血沉增快,病變靜止時血沉正常。②組織損傷及壞死:可作為心絞痛與心肌梗死鑒別的參考依據(jù)。③惡性腫瘤:各種惡性腫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腫瘤血沉正常。④各種高球蛋白血癥、高膽固醇血癥、貧血等均可使血沉增快。,測試,1.下述哪項可引起紅細胞計數(shù)減少 A.高原居住

21、 B.新生兒 C.慢性失血 D.慢性缺氧 E.大面積燒傷2.中性粒細胞增多常見于 A.病毒性肝炎 B.急性化膿性闌尾炎 C.脾功能亢進 D.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E.再生障礙性貧血3.成年男性血紅蛋白參考值為 A.<120g/L B.<110g/L C.110~150g/L

22、 D.120~160g/L E.170~200g/L4.中性粒細胞核左移主要見于 A.急性嚴重化膿菌感染 B.急性出血 C.惡性腫瘤 D.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E.心肌梗死5.下述哪項可引起紅細胞計數(shù)增高 A.中晚期妊娠 B.異型輸血 C.慢

23、性失血 D.慢性缺氧 E.再生障礙性貧血 答案:1.C 2.B 3.D 4.A 5.D,6.判斷貧血及貧血程度最重要的指標是 A.紅細胞計數(shù) B.血紅蛋白測定 C.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 D.血沉檢查 E.紅細胞脆性試驗7.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百分率最高的是 A.中性粒細胞

24、 B.淋巴細胞 C.單核細胞 D.嗜酸性粒細胞 E.嗜堿性粒細胞8.易引起紅細胞計數(shù)增高的心臟病是 A.冠心病 B.高血壓性心臟病 C.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D.貧血性心臟病 E.心肌病9.能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疾病是 A.支氣管哮喘 B.化膿性

25、扁桃體炎 C.急性心肌梗死 D.肺結(jié)核 E.急性闌尾炎10.網(wǎng)織紅細胞增多常見于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急性白血病 C.慢性白血病 D.溶血性貧血 E.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答案:6.B 7.A 8.C 9.A 10.D,測試,11.血小板計數(shù)參考值為 A.300×109/L D.

26、>500×109/L E.(100~300)×109/L12.下述哪種情況血沉無明顯增快 A.心絞痛 B.心肌梗死 C.惡性腫瘤 D.肺結(jié)核活動期 E.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13.血小板減少可引起(多項選擇) A.出血時間延長 B.出血時間縮短 C.血塊收縮不良 D.凝血酶原時

27、間延長 E.凝血酶原時間縮短14.血沉增快可見于(多項選擇) A.良性腫瘤 B.大面積心肌梗死 C.惡性腫瘤 D.風濕熱活動期 E.心絞痛 答案:11.E 12.A 13.ACD 14.BCD,測試,第二節(jié) 尿液檢查,尿液常規(guī)檢查其他常用尿液檢查 尿淀粉酶測定 尿17-羥皮質(zhì)類固醇(17-OHCS)測定

28、 1h細胞排泄率測定,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采集,用清潔容器隨時留取新鮮尿液100~200ml及時送檢。腎臟疾患或做早期妊娠診斷試驗時,以晨尿為好。糖尿病病人應空腹留尿,否則應注明留尿時間。細菌培養(yǎng)時,可用0.1%的新潔爾滅消毒外陰和尿道口,留取中段尿或?qū)蛴谙救萜髦?。不可將糞便或其他分泌物、消毒液等混于尿標本中;成年女性應避免月經(jīng)與白帶混入尿內(nèi)。采集24h尿液標本做尿蛋白或尿酮定量時,應加入防腐劑,常用甲苯5ml。,檢查內(nèi)容

29、,一般性狀檢查:尿量、顏色及透明度、氣味、酸堿反應及比重。 化學檢查:尿蛋白、尿糖、尿酮體、尿膽原和尿膽紅素。顯微鏡檢查:細胞、管型和結(jié)晶體。,尿量,正常值:成人每晝夜尿量約1000~2000ml。多尿:成人每晝夜尿量超過2500ml為多尿。 ①生理性多尿:飲水過多、精神緊張、受寒等。 ②病理性多尿:糖尿病、尿崩癥、腎臟疾病、藥物影響等。少尿、無尿或尿閉:成人每晝夜尿量少于400ml為少尿,少于100ml為無尿,少于

30、50ml為尿閉??蔀槟I前性少尿、 腎性少尿和腎后性少尿。,尿液顏色及透明度,正常新鮮尿液:呈淡黃色、透明,放置后常因鹽類析出而微濁。異常改變:血尿 、血紅蛋白尿和肌紅蛋白尿、膽紅素尿、膿尿和菌尿、乳糜尿 。,尿液顏色及透明度異常,血尿:每升尿液內(nèi)含血量超過1ml即可出現(xiàn)淡紅色稱肉眼血尿。常見于泌尿系統(tǒng)、出血性和全身性疾病。血紅蛋白尿:尿液呈醬油色或濃茶色,鏡檢無紅細胞但隱血試驗陽性,見于陣發(fā)性血紅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等。膽紅

31、素尿:見于阻塞性黃疸和肝細胞性黃疸。膿尿和菌尿:呈白色或黃色混濁,膿尿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狀沉淀,菌尿呈云霧狀且靜置后不下沉。此兩種尿液不論加熱或加酸,其混濁均不消失。常見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 乳糜尿:呈乳白色,見于絲蟲病、腎周圍淋巴管阻塞等。,尿液氣味,新鮮尿液有氨味: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尿液有爛蘋果氣味。有機磷農(nóng)藥中毒:尿液有蒜臭味。進食較多蔥、蒜后,尿液亦可有特殊氣味。,尿液酸堿反應,正常新鮮尿液多呈弱酸性反

32、應,pH約為6.5。進食肉食類等高蛋白膳食后尿液呈酸性,進食蔬菜較多時尿液呈弱堿性。酸中毒、發(fā)熱、糖尿病、應用大量酸性藥物時尿液呈強酸性。堿中毒、膀胱炎、應用大量堿性藥物時尿液呈強堿性。,尿比重,正常成人尿比重波動在1.015~1.025之間。尿比重增高:急性腎小球腎炎、高熱、脫水、心力衰竭、休克、糖尿病等。尿比重降低:慢性腎炎、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多尿期、尿崩癥等。若尿比重低而固定在1.010±0.003提示腎濃

33、縮功能嚴重障礙。,尿蛋白(PRO)檢查,正常人尿蛋白定性試驗呈陰性反應,定量試驗0~80mg/24h尿。尿蛋白定性試驗呈陽性反應、尿蛋白定量試驗超過150mg/24h尿,稱為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是指無系統(tǒng)器質(zhì)性病變,尿內(nèi)暫時出現(xiàn)蛋白,尿蛋白一般不超過(+)。常見于劇烈運動、勞累、精神緊張、寒冷、妊娠、長時間站立后等。,病理性蛋白尿,腎實質(zhì)病變。腎血液循環(huán)改變。假性蛋白尿:尿中混有大量血液、膿液、黏液等成分。其他:多發(fā)性骨髓

34、瘤、溶血性貧血、擠壓綜合征等。分類:①腎小球性蛋白尿:以清蛋白為主;②腎小管性蛋白尿:以β2微球蛋白為主;③混合性蛋白尿;④溢出性蛋白尿:血液循環(huán)中出現(xiàn)大量低分子蛋白質(zhì),超過腎小管重吸收的極限而出現(xiàn)于尿中,見于骨骼肌嚴重創(chuàng)傷及大面積心肌梗死等。,尿糖(GLU)檢查,正常人尿糖定性試驗呈陰性反應,定量試驗為0.56~5.0mmol/24h尿。尿糖定性試驗陽性稱為糖尿。暫時性糖尿:生理性糖尿、應激性糖尿等。持續(xù)性糖尿:腎性糖尿、糖尿病

35、、甲亢、庫欣綜合征、肢端肥大癥、嗜鉻細胞瘤、胰腺炎、肝硬化等。假性糖尿:尿中還原性物質(zhì)如維生素C、葡萄糖醛酸、尿酸增多;使用鏈霉素、異煙肼、阿司匹林等。,尿酮體(KET)檢查,酮體是乙酰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的總稱。正常人定性試驗呈陰性反應,定量試驗為0.34~0.85mmol/24h尿。尿酮體陽性:①糖尿病性酮尿;②非糖尿病性酮尿:妊娠劇吐、長期饑餓、高熱、劇烈嘔吐、嚴重腹瀉、酒精性肝炎等。,,尿膽原(UBG)及尿膽紅素(BIL

36、)試驗,正常人尿膽原試驗呈陰性或弱陽性反應,定量≤10mg/L;尿膽紅素定性試驗呈陰性反應,定量≤2mg/L。 意義:鑒別黃疸類型。,尿亞硝酸鹽(NIT),正常人尿亞硝酸鹽測定陰性。陽性見于尿路感染,大腸埃希菌感染檢出率可達40%~80%。,顯微鏡檢查,細胞管型結(jié)晶體,細胞,正常人離心沉淀尿液中可有少量上皮細胞和白細胞,無或偶見紅細胞。紅細胞:離心沉淀后的尿液每高倍視野中平均見到3個以上的紅細胞稱鏡下血尿。多形性紅細胞>

37、80%,稱為腎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紅細胞<50%,稱為非腎小球源性血尿。白細胞和膿細胞:離心沉淀后的尿液每高倍視野中平均見到5個以上的白細胞或膿細胞稱鏡下膿尿,常見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上皮細胞:增多見于泌尿系統(tǒng)炎癥。,管型,管型是蛋白質(zhì)、細胞及其破碎產(chǎn)物在腎小管內(nèi)凝集而成的圓柱狀體。正常尿液中無管型或偶見透明管型;透明管型增多或出現(xiàn)其他管型提示有腎實質(zhì)的病變。透明管型:增多見于急、慢性腎炎、腎淤血等。顆粒管型:慢性腎炎、慢性

38、腎盂腎炎或急性腎炎后期。細胞管型:紅細胞管型、白細胞管型、上皮細胞管型。蠟樣管型:說明腎小管病變嚴重,預后較差。其他管型:脂肪管型、色素管型、腎衰竭管型等。,結(jié)晶體,尿內(nèi)含有鹽類結(jié)晶可形成結(jié)晶體,常見的有尿酸結(jié)晶、草酸鈣結(jié)晶及磷酸鹽結(jié)晶,一般無臨床意義。結(jié)晶體伴有較多紅細胞,提示結(jié)石的可能;服用磺胺類藥物后,尿中出現(xiàn)大量磺胺結(jié)晶并伴有紅細胞,提示腎損傷甚至尿閉的可能,應立即停藥,積極處理。,,尿淀粉酶測定,標本采集法:留取新鮮尿

39、液10ml立即送檢。參考值:Somogyi法1000~1200U/L。尿淀粉酶活性增高可見于:①急性胰腺炎:發(fā)病后12~24h開始升高,持續(xù)3~10天后恢復正常。②胰腺管阻塞:尿淀粉酶活性增高。③其他因素:腹膜炎、胃腸穿孔、休克、糖尿病等尿淀粉酶輕度增高。,尿17-羥皮質(zhì)類固醇(17-OHCS)測定,17-OHCS主要為糖皮質(zhì)激素及其氫化代謝產(chǎn)物。標本采集法:嚴格完整收集24h尿液。參考值:成年男性21.34~34.5μmol/

40、24h 成年女性19.3~28.2μmol/24h 臨床意義:①增高: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亢進。 ②降低:提示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1h細胞排泄率測定,留取病人常態(tài)下3h的全部尿液,測定所含各類細胞數(shù)量除以3即得出1h細胞排泄率。標本采集法:受檢者照常飲食,不過多飲水和使用利尿劑。晨6時排尿棄去,準確收集6時30分~9時30分的全部尿液送驗。參考值:男性紅細胞<300

41、00/1h,白細胞<70000/1h 女性紅細胞<40000/1h,白細胞<140000/1h臨床意義:腎盂腎炎和急性腎炎1h細胞排泄率增高,前者以白細胞為主,后者以紅細胞為主。,1.尿中出現(xiàn)管型提示病變在 A.腎實質(zhì) B.輸尿管 C.膀胱 D.尿道 E.腎盂2. 鏡下血尿常見于 A.腎炎 B.腎盂腎炎 C.腎結(jié)核 D.腎癌 E.以上均可3. 哪項檢

42、查最適用于糖尿病病人 A.尿比重 B.尿糖定性 C.尿蛋白定性 D.尿細胞和管型的檢查 E.尿膽紅素測定4.膿尿常見于 A.腎盂腎炎 B.尿路結(jié)石 C.腎癌 D.腎炎 E.腎腫瘤5. 尿量明顯增多尿比重低于正??梢娪?A.糖尿病 B.尿崩癥 C.急性腎小球腎炎 D.心力衰竭 E.嚴重脫水

43、 答案:1.A 2.E 3.B 4.A 5.B,測試,6.血管內(nèi)溶血可出現(xiàn) A.血尿 B.膽紅素尿 C.乳糜尿 D.血紅蛋白尿 E.膿尿7.尿少比重高主要見于 A.糖尿病 B.急性腎盂腎炎 C.急性腎小球腎炎 D.慢性腎小球腎炎 E.慢性腎盂腎炎8.下列那種疾病不會出現(xiàn)管型尿 A.急性腎小球腎炎 B.慢性腎小球腎炎

44、 C.腎盂腎炎 D.腎結(jié)核 E.膀胱炎9. 尿比重低而固定可見于 A.急性腎小球腎炎 B.慢性腎小球腎炎晚期 C.糖尿病 D.尿崩癥 E.重度脫水10.尿中蠟樣管型常見于 A.慢性腎衰竭 B.慢性腎盂腎炎 C.急性腎盂腎炎 D.腎結(jié)石 E.腎結(jié)核

45、 答案:6.D 7.A 8.E 9.B 10.A,測試,11.正常人尿液中可出現(xiàn) A.透明管型 B.顆粒管型 C.細胞管型 D.脂肪管型 E.蠟樣管型12.24h尿蛋白定量檢查其標本內(nèi)應加入的防腐劑是 A.甲醛 B.甲苯 C.甲醇 D.苯甲酸 E.二甲苯13.多尿是指成人24h尿量大于 A.1000ml B.1500ml

46、C.2000ml D.2500ml E.3000ml14.少尿是指成人24h尿量少于 A.5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E.400ml15.正常人晝夜尿量之比為 A.1:1 B.1:2 C.2:1 D.3~4:1 E.5:1 答案:11.A 12.D 13.D 14.E 15.D,測試,16.鏡下血尿是指尿沉渣鏡檢紅細胞

47、 A.>10個/HP B.>6個/HP C.>3個/HP D.>4個/HP E.>1個/HP17.尿標本采集正確的是(多項選擇) A.尿液常規(guī)檢查可隨時留取新鮮尿液 B.尿蛋白定性應留取24h尿液 C.做早孕試驗時,以晨尿為好 D.尿糖定性標本應加防腐劑 E.細菌培養(yǎng)應留取中段尿或?qū)蛴谙救萜髦?18.女性病人,32歲,發(fā)熱、腰痛、尿頻、尿痛2天,尿液外觀

48、渾濁,鏡檢可見白細胞(+ + + +),有白細胞管型。最可能的是 A.急性腎小球腎炎 B.急性腎盂腎炎 C.急性膀胱炎 D.急性尿道炎 E.腎病綜合征 答案:16.C 17.ABCE 18.B,測試,第三節(jié) 糞便檢查,標本采集法一般性狀檢查顯微鏡檢查化學檢查細菌學檢測,標本采集法,采集新鮮糞便少許置于清潔干燥不滲漏的器皿中及時送驗。無糞便而必需檢查

49、時可用肛診采集,不可用灌腸后的糞便。做細菌培養(yǎng)應置標本于無菌容器內(nèi)。應挑選黏液、膿血等異常成分,不應混入尿液、消毒劑等。用化學方法檢測隱血試驗時,試驗前3日內(nèi)應囑病人禁食瘦肉、動物血、動物肝臟、富含葉綠素的食物,停服鐵劑和維生素C,勿咽下口咽部的出血,以免發(fā)生假陽性。,一般性狀檢查,糞便量糞便顏色與形狀糞便氣味和寄生蟲體,糞便量,正常成人每日排便量約100~300g。進食大量粗纖維食物,胃腸、胰腺等功能紊亂或炎癥時,排便量增

50、多或伴有異常成分。,糞便顏色與形狀,正常成人糞便為黃褐色成形軟便,嬰兒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稀糊狀或稀汁樣便: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尤其是急性腸炎。黏液、膿性或膿血便: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jié)腸炎、結(jié)腸或直腸癌。柏油樣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也受食物和藥物影響。鮮血便: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痔瘡出血常在排便之后,其他疾病的出血血液常附著在糞便表面,肛裂出血常伴有肛門疼痛。白陶土樣便:見于阻塞性黃疸。米泔樣便:呈白色淘米水樣,可含有黏液片塊,

51、見于霍亂、副霍亂。果醬樣便:糞便呈紫紅色果醬樣,見于阿米巴痢疾。膠凍狀便:見于腸易激綜合征、慢性細菌性痢疾。細條狀便:提示直腸狹窄,多見于直腸癌。乳凝塊樣便:提示脂肪和蛋白質(zhì)等消化不完全,常見于乳兒消化不良。,糞便氣味和寄生蟲體,正常糞便因含吲哚和糞臭素而有臭味。消化吸收不良、直腸癌繼發(fā)感染時可有惡臭。正常糞便中無寄生蟲蟲體。病理情況下,肉眼可見的寄生蟲蟲體有蛔蟲、蟯蟲及絳蟲節(jié)片等。,糞便顯微鏡檢查,細胞:正常糞便中無紅細胞,

52、不見或偶見白細胞。腸道炎癥時白細胞增多;下消化道出血、炎癥、惡性腫瘤時可出現(xiàn)紅細胞;腸癌時可發(fā)現(xiàn)癌細胞。寄生蟲蟲卵、原蟲:主要查找各種寄生蟲蟲卵、阿米巴滋養(yǎng)體及其包囊,診斷腸道寄生蟲病和原蟲感染。食物殘渣:如肌纖維、淀粉顆粒、脂肪小滴等大量出現(xiàn),提示消化不良、胰腺功能不全等。,隱血試驗(OBT),隱血:肉眼及顯微鏡均不能發(fā)現(xiàn)的出血。檢查方法:化學檢查法和免疫學檢查方法,后者特異性強,靈敏度高,不受動物血紅蛋白干擾,不需限制飲食。

53、正常人糞便隱血試驗陰性。陽性意義:各種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細菌學檢測,正常表現(xiàn):糞便中可含有大量細菌,多數(shù)屬腸道正常菌群,無臨床意義。檢測方法:直接涂片鏡檢和細菌培養(yǎng)。用途:診斷腸道感染性疾病。,思考題,1.白陶土樣便可見于 A.細菌性痢疾 B.慢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 C.結(jié)腸癌 D.胃潰瘍 E.膽道梗阻2.米泔樣便見于 A.急性腸炎 B.腸結(jié)核 C.霍亂

54、 D.消化不良 E.阿米巴痢疾3.糞便隱血試驗陽性提示 A.上消化道少量出血 B.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 C.下消化道少量出血 D.下消化道大量出血 E.消化道炎癥 答案:1.E 2.C 3.A,第四節(jié) 腎功能檢查,腎小球功能檢查: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 。腎小

55、管功能檢查:濃縮稀釋試驗(CDT)、尿滲量(Uosm)。,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測定,在嚴格控制飲食條件和肌肉活動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腎在單位時間內(nèi)把若干毫升血液中內(nèi)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稱為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代表腎小球濾過率。,Ccr標本采集及參考值,試驗前低蛋白飲食(<40g/d)并禁食肉食三天,避免劇烈運動。標準24小時留尿法:于嚴格控制飲食的第4天晨8時將尿排凈,然后收集至次晨8時的24小時尿液于標本瓶內(nèi),并加入甲苯4~5m

56、l防腐。4小時留尿改良法:收集嚴格控制飲食的第4天晨6~10時的尿液。試驗日晨抽取靜脈血2~3ml(抗凝或不抗凝均可),將血、尿標本同時送驗,并注明病人身高體重。參考值:80~120ml/min。,Ccr臨床意義,判斷有無腎小球損害:是較早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敏感指標,降低主要見于急、慢性腎炎、腎衰竭。評估腎功能損害程度:根據(jù)Ccr一般可將腎功能損害分為:70~51ml/min為輕度損害;50~31ml/min為中度損害;<

57、;30ml/min為重度損害。指導治療和護理:慢性腎衰竭病人,當Ccr為30~40ml/min時,應限制蛋白質(zhì)攝入;小于30ml/min,氫氯噻嗪等利尿劑治療常無效;小于10ml/min應結(jié)合臨床進行透析治療。,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測定,標本采集法:抽取靜脈血1ml,注入抗凝管內(nèi),充分混勻。參考值: 血清尿素氮:成人3.2~7.1mmol/L 兒童1.8~6.5

58、mmol/L 血清肌酐:男性53~106μmol/L 女性44~97μmol/L,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測定的意義,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同時增高:提示腎功能嚴重受損,見于腎衰竭。血肌酐的敏感性高于血尿素氮,慢性腎衰竭時,血肌酐升高的程度與病變嚴重性一致,即腎儲備能力下降期血肌酐707μmol/L。僅有血清尿素氮增高而血清肌酐正常或升高不明顯:腎外因素如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積燒傷、嚴重創(chuàng)傷、

59、尿路梗阻、嚴重感染、心力衰竭、休克等。,濃縮稀釋試驗(CDT)標本采集,試驗日照常進食,每餐食物中的含水量不宜超過500~600ml,且除正常進餐外不再進任何液體。試驗日晨8時排尿棄去,收集上午10時、12時、下午2時、4時、6時、8時、晚8時至次晨8時的全量尿液(共7次)分別置于有標記的清潔標本瓶內(nèi)。排尿間隔時間必須準確,尿須排凈,并收集全部尿液。,CDT參考值,尿量:24小時尿量為1000~2000ml。12小時夜尿量不應超過7

60、50ml。日尿量與夜尿量之比為(3~4)∶1。尿比重:最高比重應在1.020以上。最高與最低尿比重之差不應小于0.009。,CDT臨床意義,夜尿增多、尿比重低或固定在1.010左右:表明腎小管濃縮功能不全,見于慢性腎損害、急性腎衰竭多尿期或其他繼發(fā)性腎小管間質(zhì)性病變等。少尿伴高比重尿:見于血容量不足引起的腎前性少尿。,尿滲量(Uosm)測定,尿滲量也稱尿滲透壓,指尿內(nèi)全部溶質(zhì)的微??倲?shù)。標本采集法:囑病人晚餐后禁飲8小時,次晨收集

61、空腹尿液,同時靜脈采血2ml一并送驗。參考值: 范圍 平均值 尿滲量(mOsm/kg·H2O) 600~1000 800 血漿滲量(mOsm/kg·H2O) 275~305 300

62、 尿滲量/血漿滲量 (3~4.5)∶1臨床意義:禁水8小時后尿滲量<600、尿滲量/血漿滲量≤1,提示腎濃縮功能障礙,見于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等。,1.下述哪項是檢查腎小管功能的試驗 A.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測定 B.濃縮-稀釋試驗 C.血液尿素氮測定 D.血液肌酐測定 E.尿管型檢查2.血清尿素氮增高可見于 A.上消化道出血

63、 B.尿毒癥 C. 尿路梗阻 D.休克 E.心絞痛3.能夠較早反映腎小球功能受損的檢測項目是 A.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測定 B.濃縮-稀釋試驗 C.血液尿素氮測定 D.尿滲量試驗 E.尿常規(guī)檢查4.能使血清肌酐明顯增高的疾病是 A.休克 B.心力衰竭 C.上消化道大出血 D.急性尿潴留 E.尿毒癥 答案:1.B 2

64、.B 3.A 4.E,測試,第五節(jié) 肝臟病常用實驗檢查,血清總蛋白、清蛋白與球蛋白比值測定 血清蛋白電泳血清膽紅素測定血清酶學檢查病毒性肝炎血清標志物檢查甲種胎兒球蛋白測定,血清總蛋白、清蛋白與球蛋白比值測定,標本采集法:抽取空腹靜脈血2~3ml,注入干燥試管內(nèi),勿使溶血。參考值: 血清總蛋白(TP )60~80g/L 血清清蛋白(A )40~55g/L 血

65、清球蛋白(G)20~30g/L A/G(1.5~2.5)∶1,血清蛋白比值測定意義,血清TP和A降低:血清TP80g/L或G>35g/L,稱為高蛋白血癥。見于慢性肝臟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fā)性骨髓瘤、淋巴瘤。A/G降低或倒置:慢性肝炎、肝硬化、多發(fā)性骨髓瘤等。,血清蛋白電泳,標本采集:抽取空腹靜脈血2~3ml,注入干燥試管內(nèi),勿使溶血。參考值:醋酸纖維素膜法清蛋白62%~71%,α1球蛋白3

66、%~4%,α2球蛋白6%~10%,β球蛋白7%~11%,γ球蛋白9%~18%。臨床意義:清蛋白減少意義同血清清蛋白測定。α1球蛋白增高見于發(fā)熱、惡性腫瘤等。α2球蛋白及β球蛋白增高見于腎病綜合征、糖尿病腎病。γ球蛋白增高見于慢性肝病、骨髓瘤等。,血清膽紅素測定,標本采集法:抽取空腹靜脈血2ml,注入干燥試管內(nèi),勿使溶血。參考值: 總膽紅素(STB )1.7~17.1μmol/L 直接膽紅素(CB

67、)0~6.8μmol/L 間接膽紅素(UCB )1.7~10.2μmol/L,,血清膽紅素測定意義,判斷有無黃疸及黃疸的程度:血清膽紅素濃度超過正常水平稱為黃疸,血清STB >17.1μmol/L340μmol/L為重度黃疸。判斷黃疸的類型:,血清酶學檢查,檢查項目:血清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或AKP)、r-谷氨酰轉(zhuǎn)移酶(r-GT)。標本采集法:抽取空腹靜

68、脈血2ml,注入干燥試管內(nèi),勿使溶血。采血前避免劇烈運動和飲酒。,血清酶參考值,ALT:速率法(37℃) 10~40U/L; 終點法(Karmen法) 5~25卡門單位。AST:速率法(37℃) 10~40U/L; 終點法(Karmen法) 8~28卡門單位。ALT/AST≤1。ALP:磷酸對硝基苯酚速率法(30℃): 成人40~110U/L,兒童<250U/L。r-GT

69、:硝基苯酚速率法(37℃) <50U/L。,血清酶檢查意義,反映肝實質(zhì)損害:ALT和 AST活力是反映肝細胞受損的靈敏指標,ALT更敏感。急性肝炎轉(zhuǎn)氨酶均可增高,以ALT最明顯。急性肝炎恢復期,如血清轉(zhuǎn)氨酶活性不能降至正?;蛳陆岛笥稚仙?,提示轉(zhuǎn)為慢性;急性重癥肝炎,癥狀惡化時黃疸進行性加重轉(zhuǎn)氨酶活性反而降低,提示肝細胞嚴重壞死。慢性肝病血清轉(zhuǎn)氨酶均可增高,但AST>ALT。反映膽汁排泄受阻:阻塞性黃疸時ALT、r-GT增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