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系統(tǒng)ppt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運動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對人體起運動、支持、保護等作用。骨————杠桿作用關節(jié)———樞紐作用骨骼肌——動力作用骨骼——全身的骨與骨連結共同組成,構成人體的支架,具有支撐作用。第一節(jié)骨學總論一、骨的分類二、骨的構造三、骨的理化性質成人有骨206塊。其中有200塊屬于運動系統(tǒng)。軀干骨按其在身體的位置,顱骨可分為上肢骨下肢骨長骨按骨的形態(tài)短骨可分為扁骨不規(guī)則骨一、骨的分類長骨短骨不規(guī)則骨四種不同形態(tài)的骨1、長骨長

2、骨呈長管狀,有一體和兩端。體又叫骨干,內有空腔稱骨髓腔。兩端膨大稱骺,往往具有光滑的關節(jié)面,由關節(jié)軟骨覆蓋。骨干與骺接連的部分稱干骺端,幼年時期,長骨的骨干與干骺端之間夾有一層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軟骨細胞構成的骺軟骨或骺板,它使長骨不斷加長。成年后骺軟骨骨化,原骺板處僅遺留下一條線形的痕跡稱(骨)骺線。骨表面的小孔稱滋養(yǎng)孔有血管及神經通過。2、短骨短骨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多成群分布在承受重量且運動較復雜的部位(如足踝、手腕等處)。一般呈立方

3、形有多個關節(jié)面,與相鄰幾塊骨構成多個骨連結。3、扁骨呈板狀多分布與頭胸等處常構成骨性腔的壁有保護腔內臟器的作用。4、不規(guī)則骨多分布于身體的中軸,外形不規(guī)則。有些不規(guī)則骨內具有含氣的腔稱含氣骨,含氣骨內的空腔稱為竇。二、骨的構造每一塊骨都由骨質、骨膜、骨髓等構成,并有神經和血管分布。在骨的關節(jié)面上有透明軟骨構成的關節(jié)軟骨覆蓋,而且部分骨都有關節(jié),所以較早期的教材也把關節(jié)軟骨歸入骨的基本構造。1、骨質骨質分為骨密質和骨松質。骨密質致密堅硬,

4、由骨板層構成;骨松質由許多片狀和桿狀的骨小梁交織成網,呈海綿狀,構造疏松,骨松質的腔隙內充滿了小血管和紅骨髓。顱蓋骨分內、外板,外板較厚而堅韌,富有彈性;內板較薄而松脆;兩板之間的骨松質稱板障。2、骨膜骨膜是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的纖維膜,包裹除關節(jié)面以外的整個骨面。含豐富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管對骨的生長、發(fā)育、營養(yǎng)和骨折的愈合有重要作用。3、骨髓骨髓為柔軟而富有血液的組織。充填于長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腔隙內,分為黃骨髓和紅骨髓,紅骨髓有造血功

5、能,黃骨髓是脂肪組織.成年人只有各種骨的骨松質內含有紅骨髓,并保持終身。三、骨的理化性質骨中含有有機質和無機質,有機質主要為骨膠原在成人約占13,使骨具有彈性;無機質為無機鹽類主要為磷酸鈣、碳酸鈣和氯化鈣等,在成人骨約23使骨質堅硬。小兒的骨無機質含量較少,有機質相對較多,因此彈性較大而硬度小,不易發(fā)生骨折而易發(fā)生變形老年人的骨則相反,有機質較少而無機質相對較多,故易發(fā)生骨折。骨的生長發(fā)育變化動畫各論一、軀干骨二、上肢骨三、下肢骨四、顱

6、骨一、軀干骨成人軀干骨包括26塊椎骨、12對肋和1塊胸骨。共51塊。主要分布于頸部和軀干,構成軀干的的基本輪廓。(1)椎骨的分類和數目椎骨在幼兒期,總數為33~34塊.成人一般為26塊.頸椎7塊分離椎骨24塊胸椎12塊(可動椎、真椎)腰椎5塊骶骨1塊融合椎骨2塊(不動椎、假椎)尾骨1塊1、椎骨前體后弓中為孔加上七突是椎骨。前體———椎體vertebralbody后弓———椎弓vertebralarch中為孔———椎孔vertebralf

7、amen棘突一個七突橫突一對上、下關節(jié)突各一對(2)(分離)椎骨的一般形態(tài)前體——椎體位于椎骨的前方正中,呈短圓柱狀。表面為薄層骨密質內部為骨松質。后弓——椎弓是附在椎體后方兩側的弓狀骨板??煞譃樽倒号c椎體相連的較細部分。兩部分椎弓板:椎弓后部的板狀結構。椎間孔——相鄰椎骨的椎上、下切跡圍成的孔,有脊神經和血管通過。中為孔——椎孔是每個椎骨前面的椎體和后面的椎弓兩部分共同圍成的孔。椎管vertebralcanal所有分離椎骨的椎孔疊

8、連起來,圍成的骨性管腔,其內容納有脊髓和脊神經根等。棘突:單個,雙側椎弓板在七后正中線匯合而成。橫突:兩個,發(fā)自椎弓根突與椎弓板的連結處。關節(jié)突:發(fā)自椎弓根與椎弓板的連結處。(3)頸、胸、腰椎形態(tài)比較表頸椎胸椎腰椎(4)骶骨sacrum略呈倒置三角形。其底向上,底的前緣向前突出稱岬,尖向下接于尾骨。兩外側面上部有耳狀面。前面中部有4條橫線,橫線兩側有4對骶前孔。背面后正中線上有骶正中嵴,其兩旁有4對骶后孔。骶前后孔分別有骶神經前支和骶神

9、經后支通過。骶管——縱貫骶骨中央全長的管道,向上續(xù)于椎管,向下開口形成骶管裂孔。骶管裂孔兩側有向下突出的骶角。(5)、尾骨為三角形的小骨塊,通常由4個尾椎融合而成。胸骨可分為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三部分。胸骨柄上緣正中有頸靜脈切跡,是針灸取“天突穴”的骨性標志。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體結合處形成一突向前方的橫行隆起。其兩側平對第2肋,向后正對第4胸椎體下緣水平。是計數肋的重要體表標志。2、胸骨由肋骨和肋軟骨構成。每一塊肋骨可分為中部的體及

10、前、后兩端。前端接于肋軟骨。后端有肋頭、肋頸、肋結節(jié)肋體扁平,有內、外兩面及上、下兩緣,內面近下緣處有肋溝肋體后部曲度最大的部位稱肋角。3、肋上肢骨左右各有32塊雙側共有64塊。根據其是否連結于軀干骨可分為兩類上肢帶骨肩胛骨和鎖骨左右各一肱骨左右各一塊自由上肢骨橈骨和尺骨左右各一手骨左右各27塊二、上肢骨(1)、鎖骨位于胸廓前上部兩側的頸根部,分胸骨端、肩峰端和鎖骨體。鎖骨內側23凸向前,外側13凸向后,中外13交界處較薄弱,易發(fā)生骨折

11、。(2)、肩胛骨scapula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背部外上方(胸廓后外側),介于第2~7肋骨之間。有三緣、三角、、三突和兩面。1、上肢帶骨肩胛骨和鎖骨圖3、自由上肢骨(1)肱骨humerus上端:肱骨頭,大、小結節(jié),一體結節(jié)間溝、外科頸兩端體:三角肌粗隆、橈神經溝下端:肱骨滑車,肱骨小頭,內上髁、外上髁和尺神經溝、鷹嘴窩肱骨圖一體上端:橈骨小頭、橈骨頸、橈骨粗隆體:三棱柱形兩端下端:橈骨莖突、腕關節(jié)面、尺切跡(2)橈骨radius(3)尺

12、骨ulna上端:滑車切跡、鷹嘴、冠突一體橈切跡和尺骨粗隆兩端體:上部三棱柱形,下部圓柱形下端:尺骨頭、尺骨莖突橈骨和尺骨圖腕骨一側有8塊,分遠、近側兩列排列。手月三角豌豆骨,大小多角頭鉤骨。掌骨一側有5塊指骨除第一指(拇指)只有兩節(jié)外,每一節(jié)均有三節(jié)指骨(4)手骨下肢骨左右各有31塊雙側共有62塊.根據其是否連結于軀干骨可分為兩類下肢帶骨髖骨:左右各一股骨:左右各一自由脛骨和腓骨左右各一下肢骨足骨:左右各26塊髕骨:左右各一三、下肢骨髂

13、骨:分體和翼兩部分。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結節(jié)、髂前下棘、髂窩、耳狀面坐骨:分坐骨體和坐骨支。坐骨結節(jié)、坐骨棘、坐骨大切跡、坐骨小切跡恥骨:分一體和上、下兩支。恥骨結節(jié)、恥骨聯(lián)合面、恥骨梳髖臼、閉孔、弓狀線1、下肢帶骨——髖骨髖骨圖3、自由下肢骨(1)股骨位于大腿部,是全身最長的骨,約占身高的14。上端:股骨頭、股骨頸、大轉子、小轉子、股骨頭凹;體:臀肌粗隆、粗線;下端:股骨內、外側髁、股骨內、外上髁股骨圖(2)、髕骨略呈倒置的三

14、角形,上寬下窄,前面粗糙,后面為關節(jié)面。是全身最大的籽骨。脛骨上端:脛骨內、外側髁、脛骨粗隆體:前緣即脛骨前嵴下端:內踝、內踝關節(jié)面、腓切跡腓骨上端:腓骨頭、腓骨頸下端:外踝、外踝關節(jié)面(3)脛骨和腓骨脛骨和腓骨圖跗骨:7塊上距下跟外側骰,足舟裝上三楔骨。跖骨:5塊趾骨:十四塊除第一趾只有兩節(jié)外,每一節(jié)均有三節(jié)趾骨(4)足骨成人顱骨由腦顱骨和面顱骨兩部分組成,除舌骨和下頜骨外,都借軟骨或縫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彼此間不能活動面顱骨:15塊,

15、位于前下部。腦顱骨:8塊,位于后上部。四、顱骨枕骨、額骨不成對篩骨蝶骨顳骨成對頂骨1、腦顱骨篩骨在蝶骨的前方及左右兩眶之間,構成鼻腔的頂和顱腔的底。在額狀切面上呈“巾”字形,分為3部。骨內含有若干含氣的空腔稱篩小房,又稱篩竇。篩板:構成鼻腔的頂,中央有向上突起的雞冠,兩側有許多篩孔,有嗅絲通過。垂直板:自篩板正中向下突入鼻腔,構成骨性鼻中隔的上部。篩骨迷路:上、中鼻甲。(1)、篩骨位于顱底中央,分體、大翼、小翼和翼突4部蝶骨體:位于中間

16、,內有蝶竇。蝶骨小翼:由體向前外伸出一對。蝶骨大翼:自體向兩側伸出一對。翼突:從體和大翼相交處向下伸出一對。(2)、蝶骨分為3部分。鱗部:外耳道上方的魚鱗狀骨片。巖部:有內耳門、乳突。鼓部:為一方形骨板。(3)、顳骨鼻骨、淚骨、顴骨、和下鼻甲成對腭骨上頜骨下頜骨不成對犁骨、舌骨2、面顱骨(1)上頜骨位于顏面中央,分1體和4個突起。構成鼻腔側壁、口腔的頂以及眶下壁的大部。(2)腭骨位于上頜骨的后面,呈“L”形,構成骨腭和鼻腔外側壁后部。(

17、3)、下頜骨分一體兩支。體:有頦隆凸、頦孔和下牙槽弓。下頜支:有下頜角。冠突、髁突,下頜頭、下頜切跡等(1)顱頂(即顱蓋)①顱底內面觀(2)顱底②顱底外面(3)顱的前面(4)顱的側面3、顱的整體觀從前向后觀察有三條縫:冠狀縫——額骨和枕骨之間的橫位的縫.矢狀縫——兩側頂骨之間的縫人字縫——枕骨和兩側頂骨后緣之間的縫眶上緣上方有弓形隆起稱眉弓。(1)顱頂(即顱蓋)①、顱底內面觀顱前窩:中央低凹部有向上突起的篩骨雞冠,兩側有篩板和篩。顱中窩

18、:中央是蝶骨體,其上面的凹陷為垂體窩。窩的前外側有視神經管,管的外側有眶上裂。蝶骨體兩側緊靠垂體窩處,左右各有矢狀位的淺溝稱頸動脈溝,蝶骨體的兩側,自前向后外有圓孔、卵圓孔和棘孔。自棘孔起有腦膜中動脈溝。顱后窩:中央有枕骨大孔。枕骨大孔前有斜坡,前外側有舌下神經管內口,后上方有枕內隆凸。隆凸的兩側有橫竇溝,橫竇溝折向前下為乙狀竇溝,向下終于頸靜脈孔。顳骨巖部后面有內耳門。(2)顱底②顱底外面顱底凸凹不平,前部有上頜骨的牙槽和硬腭骨板,后

19、部的中央有枕骨大孔,它的兩側有枕髁。枕髁根部有一向前外開口的舌下神經管外口。枕髁的外側有頸靜脈孔,孔的前方有頸動脈管外口。頸動脈管外口的后外方有細長骨突稱莖突,莖突的后外方有乳突。莖突和乳突之間有莖乳孔。莖乳孔前方大而深的凹陷為下頜窩。下頜窩前方的橫行隆起稱關節(jié)結節(jié)。枕骨大孔的后上方有枕外隆凸。由大部分面顱骨和少部分腦顱骨構成,并共同圍成眶和骨性鼻腔。眶骨性鼻腔鼻旁竇(3)顱的前面容納眼球及其附屬結構。呈四面錐體形,分底、尖,上、下、內

20、、外側四壁。眶上緣:有眶上孔或眶上切跡。眶下緣:有眶下孔。上壁:有淚腺窩四下壁:有眶下溝壁內側壁:有淚囊窩.外側壁:有眶上裂和眶下裂①眶前口呈梨狀孔,后口為鼻后孔鼻腔內有骨性鼻中隔側,側壁上有三對鼻甲和三對鼻道上鼻甲后上方與蝶骨之間的小間隙稱蝶篩隱窩。下鼻甲前部則有鼻淚管的開口。②骨性鼻腔鼻旁竇或稱副鼻竇,是鼻腔周圍顱骨內與鼻腔相通的含氣空腔,共有上頜竇、額竇、蝶竇和篩竇四對。蝶竇——————蝶篩隱窩后組———上鼻道篩竇前組中組額竇中鼻

21、道上頜竇③鼻旁竇在乳突的前面(即側面中部下方)有外耳門,向內入外耳道。外耳門前方有一弓狀的骨梁稱顴弓。顴弓下緣近中點處的隆起稱關節(jié)結節(jié)。其后方有下頜窩。顴弓將顱側面分為上方的顳窩和下方的顳下窩。翼點——在顳窩區(qū)內,有額、頂、顳、蝶4骨的會合處形成的“H”形的骨縫稱,即太陽穴位置,其內面有腦膜中動脈前支通過。(4)顱的側面新生兒顱顱頂各骨之間留有間隙,由結締組織膜封閉稱顱囟。最大的囟在矢狀縫與冠狀縫相交處呈菱形稱前囟,1.5歲閉合。在矢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