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性翻譯理論框架下《西敏寺》譯文的風格分析_7020.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不同譯本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傳統(tǒng)譯學往往因為過于關注原文文本與譯文文本在形式和意義上的對等,從而陷入主觀上對譯文“優(yōu)劣”評價和“正誤”判斷。隨著描述性翻譯學的發(fā)展,主觀評價研究暴露了它忽視翻譯所相關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考察的弊端。自從莫娜·貝克提出用語料庫研究譯者文體以來,描述翻譯學理論框架下的譯者風格研究借助語料庫取得了豐碩成果。這樣的研究主要通過大規(guī)模的語料分析,考察譯者所偏愛的語言模式,對構成譯者風格的因素進行量化分析,并從社會、歷史

2、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闡釋。
  本文以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歐文的散文“《西敏寺》”的兩個漢譯本(夏濟安譯本和高健譯本)為研究對象,以描述翻譯學為理論工具,主要探索兩位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所隱藏的譯者“聲音”和“指紋”。
  本文方法論主要采用描述和比較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自建小型平行語料庫,比較分析了兩個不同譯者對“《西敏寺》”的翻譯。從詞匯(動詞、形容詞、副詞和名詞)和句法層面對譯者文體進行了比較研究。本文對兩位譯者的譯本孰好孰壞

3、不作評價,只作描寫性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兩個譯本與原文相比,風格接近,特別是詞匯層面譯文用詞風格與原文所塑造的莊嚴和肅靜的氛圍契合;高譯和夏譯從語言層面表現(xiàn)出不同的譯風:其中高譯偏向歸化,譯文大量增刪原文詞匯,但傳遞信息完整,譯文理解對語境的依賴性大,句法上善用其創(chuàng)作的停頓理論來處理句間節(jié)奏,打破原文表層結構,譯風古雅而簡潔;夏譯對原文的忠實度更高,偏向直譯,減少了讀者處理加工譯文信息的任務,譯文理解對語境依賴性較小,多用小句,并善于利用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