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血液病患者腹部真菌感染的CT表現(xiàn)
目的:回顧性地評價血液病中性為粒細胞缺乏患者腹部真菌感染的CT表現(xiàn)。方法:收集本院兩年內血液病患者中確診和臨床診斷為腹部真菌病患者17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9例,年齡范圍3-49,平均年齡(24.5±16.8)歲,所有患者均進行CT掃描,從位置、數(shù)量、形態(tài)、密度及增強掃描方面對其進行觀察。同時參考臨床資料來觀察每位患者的臨床狀態(tài)和預后。結果:所有患者中性粒細胞缺乏:1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2、(AML)(M2型5例, M5型6例)、4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患者均接受化學治療,1例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SAA)患者骨髓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療,1例超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VSAA)患者尚未接受治療。真菌感染侵及肝、脾、腎及回腸。CT可見繼發(fā)于血管栓塞引起的實質臟器或腸道的梗塞或穿孔;膿腫引起的實質臟器低密度影。結論:腹部真菌有其特征性表現(xiàn),結合中性粒細胞缺乏病史,可提示臨床做出診斷。
第二部分生發(fā)中心型與非生發(fā)中心型彌
3、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影像學鑒別
目的:分析生發(fā)中心B細胞型(GCB)與非生發(fā)中心B細胞型(non-GCB)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各部位淋巴結大小及形態(tài)差異,并嘗試做出鑒別診斷。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4年有明確病理診斷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且有明確免疫組織化學分型的,有完整影像資料的患者46例,分別記錄雙側頸部、雙側頜下、雙側腋窩、雙側鎖骨上窩、雙側腹股溝、腹腔每側最大兩個淋巴結的垂直徑乘積和長短徑之比(L/S
4、),將各部位垂直徑乘積和L/S值按GCB和non-GCB兩組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Mann-Whiteny U檢驗,再計算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組的均數(shù)進行比較,并做 ROC曲線嘗試鑒別診斷。結果:垂直徑乘積:全部組 GCB型:0.88(0.31,1.00)cm2;全部組non-GCB型:0.84(0.44,1.44)cm2;頸部組GCB型:1.05(0.47,1.13) cm2;頸部組non-GCB型:1.14(0.61,4.00)cm2;腹股
5、溝組GCB型:0.38±0.26cm2;腹股溝組non-GCB型:0.72(0.44,0.98)cm2。GCB型患者和non-GCB型患者淋巴結的垂直徑之積在全身、雙側頸部和雙側腹股溝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ROC曲線測得臨界值:全身:0.490cm2;雙側頸部0.925cm2;雙側腹股溝0.490cm2。而雙側腋窩、雙側頜下、雙側鎖骨上窩、腹腔淋巴結大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L/S值:全部組GCB型:1.91±0.71;全部組non-GCB型
6、:2.19±0.85;腋窩組GCB型:1.79±0.22;腋窩組non-GCB型:2.28±0.77;頜下組GCB型:1.62±0.25;頜下組non-GCB型;1.90±0.55。non-GCB型患者和GCB型患者淋巴結的L/S值在全身、雙側腋下和雙側頜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ROC曲線測得臨界值:全身:1.845;雙側腋窩2.055;雙側頜下診斷顯著性水平P值>0.05。而雙側頸部、雙側腹肌溝、雙側鎖骨上窩、腹腔淋巴結大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