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頭魴與翹嘴紅鲌雜交后代的受精細胞學過程及相關分子生物學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遠緣雜交是一種重要而且有效的魚類遺傳育種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將染色體組從一個物種轉入另一個物種,進而導致雜交后代在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方面的改變,能有效的開發(fā)和整合不同魚類優(yōu)質(zhì)遺傳資源,在魚類遺傳育種和進化生物學研究方面均具有重要價值。本實驗室以團頭魴和翹嘴紅鲌為親本進行屬間雜交,正反交得到了不同的雜交后代。以團頭魴為母本、翹嘴紅鲌為父本正交產(chǎn)生的F1代成魚中出現(xiàn)了二倍體魴鲌(2n=48)和三倍體魴鲌(3n=72),而以翹嘴紅鲌為母本、團頭

2、魴為父本產(chǎn)生的F1代成魚只有二倍體鲌魴(2n=48)。正反交產(chǎn)生的兩種二倍體魚雌雄正常可育,分別自交后得到兩性可育的二倍體F2代(2n=48)。雜交后代均繼承了雙親的遺傳特征,體現(xiàn)了雜種優(yōu)勢。本研究對其正交受精細胞學過程和正反交后代相關分子生物學特征進行了深入探討,具體內(nèi)容如下:
   1.對以團頭魴為母本、翹嘴紅鲌為父本雜交產(chǎn)生F1代的受精細胞學過程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在該雜交組合受精過程中,精子入卵后只有一個精子誘導星光并形成雄原

3、核,而卵子在受到精子激活后,繼續(xù)完成第二次減數(shù)分裂排出第二極體,形成雌原核,雌雄原核形成后融合成合子核,隨即進行卵裂。整個過程有著完整的受精細胞學程序,由此產(chǎn)生的雜交后代兼具父母本雙親的遺傳組成和性狀特征。上述研究結果證明了雜交后代的遺傳來源于親本的異源精子和卵子雜交受精,為魚類遠緣雜交的受精細胞學及發(fā)育生物學提供了基礎實驗數(shù)據(jù)。
   2.通過分子克隆和序列比對,分析了以團頭魴為母本、翹嘴紅鲌為父本產(chǎn)生的F1代二倍體魴鲌、三倍

4、體魴鲌及其二倍體自交后的F2代二倍體魴鲌,以及反交產(chǎn)生的F1代二倍體鲌魴及其自交后的F2代二倍體鲌魴這五種雜交后代魚與雙親5S rDNA的分子結構和變異特征。研究結果表明:團頭魴的基因組只含一種5S rDNA結構單元(188bp),翹嘴紅鲌的基因組含兩種5S rDNA結構單元(188bp、286bp);兩親本中的188bp結構單元高度相似,歸為一類(簡稱classⅠ:188bp),他們與翹嘴紅鲌的286bp結構單元(簡稱classⅡ:2

5、86bp)擁有高度相似的編碼區(qū)。這兩種結構單元的5S rDNA含有不同的非轉錄間隔區(qū)(NTS)類型(NTS-Ⅰ、NTS-Ⅱ),單體長度分別為68bp、166bp。雜交后代(F1和F2)均遺傳了雙親全部5S rDNA單元,含188bp和286bp兩種5S rDNA結構單元。雜交后代與雙親的5S rDNA基因區(qū)高度保守,而NTS序列則出現(xiàn)各自不同的變異,包括多個堿基的替換以及序列的插入等。與雙親的NTS-Ⅰ相比,雜交后代(F1和F2)的N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