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育新探索】社會科學家SOCIALSCIENTIST2014年12月(第12期,總第212期)Dec.2014(No.12GeneralNo.212)收稿日期:20141019作者簡介:唐少清(1965),管理學博士,教授,北京聯(lián)合大學商務學院黨委副書記,中國軟科學研究會個人會員,河北大學經(jīng)濟學院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第三產業(yè)、事件管理、教育管理、學生管理。全人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較唐少清(北京聯(lián)合大學商務學院,北京100025)摘要:“
2、全人”概念是基于“半人”概念提出的,也是專業(yè)教育走向通識教育和專業(yè)教育相結合的產物。文章在對全人教育的起源與發(fā)展進行追溯與探究的基礎上,比較我國臺灣地區(qū)、我國香港地區(qū)、美國、歐洲等全人教育的運行模式,探索全人教育的實質,為傳承和發(fā)展商務學院全人教育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鑒和措施。關鍵詞:全人教育;教育模式;中外比較中圖分類號:G6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240(2014)12-0110-09全人教育(Holisticedu
3、cation)的“全人”是指完整的個人,全人教育是指充分發(fā)展個人潛能以培養(yǎng)完整個體的教育理念與模式。一、“全人教育”的提出與發(fā)展全人教育(HolisticEducation或WholepersonEducation)興起于美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后傳至北美、澳洲、歐洲、亞洲,現(xiàn)已形成了一場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運動,對全球各級各類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全人教育有一整套教育思想,它強調人的整體發(fā)展,強調個體的多樣性,強調經(jīng)驗和個體之間的合作,
4、強調培養(yǎng)“全人”。全人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從正式提出到現(xiàn)在不到50年的時間。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教育極其重視德育的作用,強調教育由對外在的規(guī)范向人類的心靈深處追尋意義。儒家學者在《大學》中開宗明義即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鬃咏虒W以“六藝”為內容,但始終是以“仁”和“禮”為主導修身養(yǎng)性,把人培養(yǎng)成賢者、君子;南宋大教育家朱熹也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倫”,亦即注重人性修養(yǎng)。中國近代的著名教育家們秉承了中國傳統(tǒng)
5、教育理念,注重對學生成為完人的培養(yǎng),北京大學前校長蔡元培指出:“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份子的責任”;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先生的“知類通達,通重于?!?、“通才教育、教授治?!崩砟?;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先生的“三育并舉允公允能”等理念均與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一脈相承,認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本”,知識教育是教育的“末”,“本”、“末”不能倒置,也不能分開。在西方,亞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自由教育的理念
6、,從本質上體現(xiàn)了全人教育的理想。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教育家維多利諾、拉伯雷、蒙田、伊拉斯謨等從提倡“人性”出發(fā),也將人的身心或者個性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認為自由是人的一切能力中最崇高的能力,也是人的天性和最重要的權利,教育的目的就是促進兒童生而具備的自然性無限制地自由發(fā)展,培養(yǎng)自然的人。18世110線性思維。應該從不同的視角分析多個子系統(tǒng),形成一個網(wǎng)絡,了解它們之間如何以復雜的方式相互作用。
7、同時了解系統(tǒng)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為獨立的、自動的整體運行。存在是指人全面經(jīng)歷現(xiàn)在,指人的內心寧靜、智慧、洞察力、誠實、可靠。它包括四個方面的涵義:一是整全的人(Fullhuman),承認人包括身體、情感、智力、精神多個方面。二是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Creativeexpression),承認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機會對個人和群體的重要性。三是成長(Growth),承認每一個人都可以達到人類精神的最高境界。四是責任感(Responsibility),承認個
8、體和群體對在區(qū)域、全球和宇宙等多種水平上的選擇和行動具有洞察力和責任感[2]。全人教育符合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3],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指出:人的全面發(fā)展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指導方針和最高教育目標。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人的勞動活動、人的需要和人的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二是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fā)展;三是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的自由發(fā)展。人的素質的提高包括人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有機統(tǒng)一及
9、均衡發(fā)展。全人教育與中國當代科學發(fā)展觀的相吻合,強調從人的現(xiàn)實需要出發(f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包括身體、知識、技能、道德、智力、精神、靈魂、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叭恕睆娬{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依照個人的現(xiàn)實需求,使每個人的個性得到自由、充分的發(fā)展,彰顯多彩的生命魅力。三、全人教育模式中外比較分析全人教育借用生態(tài)學、神話學、系統(tǒng)學、人類精神傳統(tǒng)等概念,整合原始文化、東方文化中的某些觀念和方法論而建立起來的以生命意識、整體視野、生態(tài)視野、
10、全球視野為特征的教育理論。全人教育思潮已經(jīng)形成了一場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運動,在北美、澳洲、歐洲、亞洲、港臺,對各級各類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2002年6月,香港特區(qū)原行政長官董建華表示,為了滿足知識型社會的需要,保持香港的競爭力和經(jīng)濟活力,香港將全力以赴開展教育改革,建立以“全人教育”和“終身學習”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如香港浸會大學[4]、香港理工大學[5]。(見表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3、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4、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治理模式的中外比較與思考
- 開放教育資源的構建模式研究——基于中外比較的視角.pdf
- 直銷法規(guī)的中外比較及借鑒
- 信息安全立法的中外比較研究.pdf
- 公司派生訴訟制度的中外比較研究.pdf
- 企業(yè)孵化器的中外比較研究.pdf
- 學生參與課程決策的中外比較研究.pdf
- 循環(huán)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中外比較研究.pdf
- 科技推動經(jīng)濟增長的特征及中外比較.pdf
- 論股票期權的中外比較與制度設計.pdf
- 關于分部報告披露規(guī)范的中外比較【文獻綜述】
- 關于分部報告披露規(guī)范的中外比較【開題報告】
- 水產養(yǎng)殖保險市場的中外比較研究.pdf
- 關于分部報告披露規(guī)范的中外比較【畢業(yè)論文】
- 稻米與小麥質量標準的中外比較研究.pdf
- 輕鋼結構建筑中外比較系列談
- 中外比較創(chuàng)新我國高校志愿服務工作機制
- 關于企業(yè)合并會計方法的中外比較研究.pdf
- 基于中外比較的北京體育旅游發(fā)展對策研究.pdf
- 基于中外比較的國內汽車金融發(fā)展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