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應》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jié) Ⅱ型超敏反應,又稱細胞溶解型或細胞毒型超敏反應概念: IgG或IgM類抗體與靶細胞表面相應抗原結合 在補體、吞噬細胞和NK細胞參與作用下,引起的以細胞溶解或組織損傷為主的病理性免疫應答,一、參與Ⅱ型超敏反應的主要成分二、Ⅱ型超敏反應機制三、常見Ⅱ型超敏反應性疾病,一、參與Ⅱ型超敏反應的主要成分,(一)抗原 兩種來源,,細胞表面固有抗原,吸附細胞表面的外來抗原,,同種異型抗原改變的自身抗原交叉反

2、應性抗原,(二)抗體 主要是IgG和IgM (三)效應細胞和分子 補體、吞噬細胞、NK細胞,二、Ⅱ型超敏反應機制,ⅰ 補體介導的細胞溶解 (經(jīng)典途徑)ⅱ 調理吞噬 (通過促進吞噬細胞作用)ⅲ ADCC作用(通過NK細胞殺傷),輸血反應,新生兒溶血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藥物過敏性血細胞減少癥,甲狀腺功能亢進,三、常見Ⅱ型超敏反應性疾病,腎小球腎炎,1.輸血反應 給予病人誤輸入異

3、 型血后,因人體血液中 有天然ABO血型抗體, 可激活補體破壞紅細 胞,引起溶血反應。,2.新生兒溶血癥,3.藥物過敏性血細胞減少,臨床上可出現(xiàn) : 溶血性貧血 粒細胞減少癥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原因:藥物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苯海拉明 等)與血液中有形成分或血漿蛋白質結合成完全抗原后,刺激機體發(fā)生免疫應答,產(chǎn)

4、生抗體,當藥物再次進入時發(fā)生超敏反應,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與遺傳或因病毒、藥物等作用于紅細胞,使其免疫原性變化,形成新的抗原表位或隱蔽抗原表位暴露,誘導機體產(chǎn)生自身抗體,由此發(fā)生自身免疫應答。5.腎小球腎炎 由于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含有與腎小球基底膜共同抗原成分,發(fā)生交叉反應所致。,6.甲狀腺功能亢進( Graves 病),甲狀腺激素調節(jié)性產(chǎn)生,甲狀腺激素不受調節(jié)地 過度性產(chǎn)生,Ⅱ型超敏反應

5、的特點,①由IgG 和IgM類抗體介導;②補體、巨噬細胞和NK細胞參與致?。虎郯屑毎貉毎湍承┙M織成分.,第三節(jié) Ⅲ型超敏反應,又稱: 免疫復合物型 或血管炎型超敏反應,概念: 由中等大小可溶性IC沉積于局部或全身毛細血管基底膜,通過激活補體,并在血小板、嗜堿性、嗜中性粒細胞等參與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腫、局部壞死和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要特征的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一、參與Ⅲ型超敏反應的

6、主要成分二、 Ⅲ型超敏反應機制三、常見Ⅲ型超敏反應性疾病,抗原 根據(jù)來源分為 ⑴內源性抗原:如SLE患者的核抗原 ⑵外源性抗原:如異種血清、藥物等抗體 主要是IgG和IgM,一、參與Ⅲ型超敏反應的主要成分,㈠免疫復合物的形成 ㈡免疫復合物的沉積 ㈢免疫復合物的致病機制,二、Ⅲ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一)免疫復合物的形成,抗原,+,抗體,,抗原抗體復合物,

7、大分子的免疫復合物,,易被吞噬細胞清除,小分子的免疫復合物,,不沉淀、易被濾過排出,中等大小免疫復合物,,存在于循環(huán),易沉積,ⅰ 免疫復合物的數(shù)量 ⅱ 血管壁通透性 ⅲ 局部解剖學特點和血流動力學,(二)免疫復合物的沉積,1.補體的作用:經(jīng)經(jīng)典途徑產(chǎn)生過敏毒素,使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介質引起局部水腫。 2.中性粒細胞:局部中性粒細胞聚集,釋放蛋白水解酶等物質,使血管基底膜及周圍組織損傷。

8、3.血小板的作用:IC及C3b使血小板活化,產(chǎn)生5-羥色胺等物質導致局部充血水腫等。,(三)免疫復合物的致病機制,三、常見Ⅲ型超敏反應性疾病,(一)局部免疫復合物病,Arthus反應,臨床上給病人多次注射胰島素、生長激素、狂犬疫苗及類毒素等藥物時,也可出現(xiàn)類似反應。,給已免疫的動物皮下再注射相同抗原時,1小時后注射部位即出現(xiàn)紅腫,甚至出血和壞死。,類Arthus反應,(二)全身免疫復合物病,血清病,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9、,類風濕關節(jié)炎,(二)全身免疫復合物病,1.血清病,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如TAT)后,經(jīng)過1~2周,可出現(xiàn)發(fā)熱、皮疹、關節(jié)腫痛、淋巴結腫大、及一過性蛋白尿等。原因是體內產(chǎn)生的抗異種動物血清抗體與殘余的動物血清相結合形成IC,隨血流沉積在關節(jié)滑囊、心、肺等毛細血管壁,激活補體,引起全身疾病。,2.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多發(fā)生在鏈球菌感染后的2~3周。由鏈球菌M蛋白與相應抗體形成IC,沉積于腎小球基底膜所致。此外,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某些

10、病毒或瘧原蟲等的感染也可引起類似的腎小球腎炎。,3.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因很多,其中之一:體內持續(xù)出現(xiàn)DNA-抗DNA復合物通過血流反復沉積于腎小球、關節(jié)、皮膚等部位血管內壁,表現(xiàn)為腎小球腎炎、關節(jié)炎、皮膚紅斑等癥狀。,4.類風濕關節(jié)炎,發(fā)生機制:尚不明確??赡苡捎诔掷m(xù)感染, 機體產(chǎn)生變性IgG類抗體,繼而產(chǎn)生抗變性IgG的IgM類抗體,即類風濕因子(RF),RF與變性IgG結合成IC,沉積于關節(jié)滑囊,引起炎癥損害。,Ⅲ型超敏反應的特

11、點,①由IgG和IgM類抗體介導;②中等大小可溶性IC沉積;③C激活,中性粒細胞參與起主要作用.,第四節(jié) Ⅳ型超敏反應,又稱遲發(fā)型超敏反應概念: 由效應T細胞與相應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單個核細胞浸潤和組織細胞損傷為主要特征的炎癥反應。,一、參與Ⅳ型超敏反應的主要成分二、Ⅳ型超敏反應機制三、常見Ⅳ型超敏反應性疾病,一、參與Ⅳ型超敏反應的主要成分,1. 抗原 微生物、寄生蟲、組織抗原等, 某些胞內寄生

12、菌(如結核桿菌)是最常見引起Ⅳ型超敏反應的抗原 此外,某些真菌、原蟲和蠕蟲、多數(shù)病毒等也可引起此型超敏反應。2. T細胞,二、Ⅳ型超敏反應機制,致敏階段 效應階段,,,釋放淋巴因子,巨噬細胞活化和釋放溶酶體酶,CD8+T細胞的效應,實際上是細胞免疫應答介導的組織損傷和疾病過程,三、常見Ⅳ型超敏反應性疾病,傳染性超敏反應,接觸性皮炎,移植排斥反應,1.傳染性超敏反應,結核菌素試驗(臨床具有診斷意義)在被試者前臂內側皮內注射

13、結核菌素后,若被檢者曾有結核感染史但已痊愈或接種過卡介苗,則在注射后約4h,中性粒細胞浸潤,12h單核細胞浸潤,引起紅腫和硬結,硬結約18h出現(xiàn),24-48h達高峰,隨后自行消退。,結核菌素皮膚反應是遲發(fā)型細胞超敏反應。它是抗原(結核菌或卡介苗)進入機體使機體的免疫T淋巴細胞致敏,并大量分化增殖。 當已致敏的機體再次遭受到抗原入侵時,致敏淋巴細胞就會與之結合,引起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表現(xiàn)在結核菌素注射部位形成硬結甚至發(fā)生水泡、壞死

14、。 結素試驗陽性表明機體曾經(jīng)受到結核菌感染或接種過卡介苗,也表示機體對結核菌有一定免疫力。,2.接觸性皮炎,半抗原(如油漆、青霉素、染料、塑料、農(nóng)藥)接觸皮膚時,可與角質蛋白結合成完全抗原,使機體致敏,當再次接觸相同變應原時,表現(xiàn)局部紅腫或表皮水腫,形成水皰,濕疹樣皮炎。,3.移植排斥反應,由HLA引起。異體組織移植后,供體的個體特異HLA就成為受體的抗原,刺激受體產(chǎn)生相應的致敏T細胞,導致Ⅳ型超敏反應,使移植物遭到排斥。,Ⅳ

15、型超敏反應的特點,①發(fā)生慢,消退慢:24~72h;②主要由T細胞介導;無抗體和補體參與;③病變特征是以單個核細胞浸潤為主.,,超敏反應的特點 1.I、Ⅱ和Ⅲ型超敏反應由抗體介導;Ⅳ型超敏反應由T細胞介導。 2.補體參與Ⅱ、Ⅲ型超敏反應,但必須依賴補體才能致病的只有Ⅲ型超敏反應。 3.同一變應原在不同個體或同一個體可引起不同類型的超敏反應。 4.在同一個體可能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超敏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