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倫中醫(yī)五運六氣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中醫(yī)·五運六氣·大氣變暖</p><p><b>  樊正倫 張曉彤</b></p><p><b>  2009年9月</b></p><p><b>  題解</b></p><p>  當我們把“中醫(yī)·五運六氣·

2、;大氣變暖”這個題目列出來的時候,連我們自己也覺得有些別扭,但反復考慮,卻沒有比這個題目再貼切的了。</p><p>  這是我們的認識過程,我們正是從中醫(yī)而認識和證實五運六氣的規(guī)律,又從這個規(guī)律引發(fā)了對大氣變暖的思考。</p><p>  于是,這也就成了我們論述這一問題的步驟和層次。我們想這更便于大家的理解,尤其對于中醫(yī)的界外人士,在沒有興趣關注中醫(yī)時,或許因為這個題目而能耐著性子把這

3、篇文章看完。</p><p>  當我們把這篇文章寫完的時候,連我們自己都覺得這三者是一個問題了,盡管看起來有點費解,有些枯燥,與我們的常識有不小的距離,但是它有一以貫之的思維方法。</p><p>  這個題目還透著幾分浮淺和不確定性。原本想加上“初探”或“淺析”之類的后綴,但總覺得謙虛得有點假,不如坦蕩直白來得痛快。本來這個議題就有些跨學科的邊緣性,就別讓它邊緣化了。</p>

4、;<p>  這是一個小題,也是一個大題,當大氣變暖成了世界關注的大事的時候,我們該有個清醒的頭腦,有點探求真理的勁頭。把小題當作大題來做,實在是有些迫不得已。</p><p>  對于這個題目,我們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但實際上,僅只是個開端,只是擠開了一個小小的門縫。要想打開這扇大門,真得靠大家用力了。</p><p>  五運六氣的推算準確嗎?</p><

5、;p>  我們重視五運六氣是從“非典”開始的。通過這一特殊疾病的發(fā)生、蔓延、消失的全過程,我們領略了五運六氣的神奇。五運六氣的推算竟然是驚人的與實際相符,使我們不得不嘆服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不為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深而自豪。</p><p>  解不開的“非典”之迷</p><p>  我們只要認真回顧一下,就會看到從“非典”發(fā)生直到今天,仍然還有一連串解不開的迷:</p>

6、<p>  為什么“非典”三月來,五月走?來時不知是哪里來的病毒,走時又沒聽說誰殺死了病毒。</p><p>  為什么“非典”的傳變傷及的是肺,而不是心、肝、脾、腎等臟器?</p><p>  為什么“非典”的傳染,從廣州到北京?上海同樣是大城市,同樣有廣州人前往,為什么卻安然無恙?</p><p>  為什么往常傳染病發(fā)生時,接觸人最多最雜最易染病

7、的出租車司機,在這次“非典”中卻無一例感染?</p><p>  為什么“非典”多光顧青壯年,而通常認為免疫力較低的老年人和兒童反而染病者甚少?</p><p>  為什么防護嚴密、消毒嚴格,多有預防素質的醫(yī)務人員染病的比例反倒大大高于沒有防護的普通人?</p><p>  為什么第二年(2004年)從實驗室里帶出地道“非典”病毒的人,往返于北京外地兩個來回,沿途接

8、觸不下數百人,卻只傳染了一個家人,再沒有形成大范圍的傳播?</p><p><b>  解開“非典”之迷</b></p><p>  這一連串的問題,用現代醫(yī)學的病毒病菌學說恐怕全都回答不了, 以至于西方醫(yī)學的權威專家至今沒有一個人敢于問津,都在那里視而不見,裝聾作啞。</p><p>  真正敢于正視這些問題的恰恰是被冠以“偽科學”的中醫(yī)。依

9、據中醫(yī)清晰、完整、系統(tǒng)、嚴密的理論,我們輕而易舉地給出了答案:</p><p>  發(fā)生“非典”的2003年是癸未年,當年的年運是水運不及,則火必旺,司天之氣是太陰濕土,在泉之氣是太陽寒水,三月至五月(二之氣)的主客氣都是少陰君火,正是濕氣為主兼有寒熱二氣。中醫(yī)認為天人相應,濕、寒、熱三氣并存,正為疫病的發(fā)生提供了最根本的條件。盡管作為傳染源的病毒各式各樣,盡管它不斷發(fā)生人們難以料想的變異,但只要具備條件,就必然

10、形成疫病?!饵S帝內經》說在這種氣運下是“其病溫厲大行,遠近咸若”。</p><p>  “非典”既然以濕、寒、熱三氣并存為條件,當五月下旬進入三之氣,主氣變?yōu)樯訇栂嗷?,火旺攜風,風能克濕,當濕的條件不存在了,疫情就會結束。我們在當年四月據此作出“非典”將在五月下旬結束的判斷(當時即上網公布并致信政府)。而正是在5月20日全國“非典”發(fā)病報為零,準確得連我們都難以相信。</p><p>  

11、作為現代醫(yī)學至今沒有殺滅病毒的藥物,發(fā)生病毒性流感后的傳變并不少見,都屬非典型性的,常見非典型性腎炎、心肌炎等。中醫(yī)認為這次“非典”發(fā)病的年運火旺,在二之氣時,主客氣少陰君火疊加,火旺克金,肺屬金,發(fā)病傳變必主在肺。</p><p>  “非典”之春,北京氣候一反常態(tài),無風而多小雨,溫暖濕潤;而上海也不同于往年,是少雨而多風。那年春天上海的風比住年都大。有風而少濕,上海就不具備“非典”發(fā)病的條件。</p&g

12、t;<p>  正因為北京當時氣候宜人,出租車幾乎都是開窗行車,車行有風,恰恰是風除去了司機體內的濕熱,從易感者變成了非易感者。</p><p>  老人和兒童雖然免疫力不如青壯年,但他們不熬夜,不喝大酒,不過分操勞,體內很少有濕熱,所以他們不是易感者。而我們的醫(yī)護人員都把自己嚴嚴實實包起來,又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再加上濫用消毒水擦地刷墻,把環(huán)境搞得濕氣很重,自己制造了濕熱易感的條件。平心堂的醫(yī)護人員

13、同樣奮戰(zhàn)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線,但由于堅持以中醫(yī)理念預防,清熱祛濕的中藥加上有“天然白虎湯”之稱的西瓜,即使連夜加班,也沒有一人上火,故而平安無事,一例疑似也沒出現。</p><p>  至于第二年從實驗室里跑出來的“非典”病毒攜帶者,盡管帶的病毒是真的,卻由于自然大環(huán)境已經完全改變,人們體內的小環(huán)境也隨之平和,再兇惡的病毒,沒有了生存、繁殖使人致病的條件,也就無處施其淫威了。</p><p>

14、;  直到今天,我們沒有聽到“非典”病毒被消滅的喜訊,但是“非典”卻離我們遠去,談虎色變的恐慌已經消于無形。難道我們周圍真的就一個“非典”病毒都沒有了嗎?恐怕只有傻瓜才會如此天真。那為什么我們不再“非典”了?這就是我們不用再找答案的答案。</p><p>  中醫(yī)防治“非典”的真象</p><p>  “非典”來時,大家紛紛喝中醫(yī)預防。真正有效的,是那些清熱祛濕的清輕之劑。當時指導廣東省中

15、醫(yī)院防治“非典”的鄧鐵濤老(著名中醫(yī),現年93歲,近日獲“國醫(yī)大師”稱號)專門打電話來,叮囑我們,防治此病,重在祛濕。事實證明,只要人體內環(huán)境改變,沒有了濕、寒、熱三氣并存的條件,人就不會染病,就可以和病毒“和平共處”。</p><p>  廣東省中醫(yī)院接治“非典”患者五十多人,正是應用了這一理念,全部治愈,無一例死亡,無一例有后遺癥。平心堂當時也是依此理論,熬配中藥兩萬多人份,凡服用此湯藥者,包括已被宣布隔離的

16、北方交大、電影學院等,均未出現一例疑似。</p><p>  因緣相合則為果,在“非典”流行之際,“非典”病毒是“因”,致病患病為“果”,由大自然而影響的人體內的濕、寒、熱則是“緣”。中醫(yī)防治疫病,正是從“緣”入手,即從條件入手,切斷了由“因”到“果”的通道。不管病毒是什么類型,也不管病毒如何變異,中醫(yī)不是用殺滅病毒的“對抗”方法,而是以調整體內平衡的“調和”之法,達到了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目的。這就是中醫(yī)常引用

17、《黃帝內經》說的“正氣內存,邪不可干。”</p><p>  我們在夏天經常用來治療腹瀉的藿香正氣水,在實驗中卻是大腸桿菌的良好培養(yǎng)基,說明此藥沒有殺菌的功效,它的作用正是從“緣”入手,從條件入手,改變了人體內濕熱的環(huán)境,抑制了大腸桿菌的生長。</p><p><b>  不僅是“非典”</b></p><p>  我們用了這么多的筆墨回顧“非

18、典”,目的只在于證實五運六氣的科學性。《黃帝內經》說:“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中醫(yī)順應此規(guī)律,使防治有效,反過來也證實了這一規(guī)律。有道是事實勝于雄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說,還應加上“時間”,實踐和時間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可能這個命題,更接近于真理。</p><p>  能證實五運六氣的科學性的不僅是“非典”,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

19、p><p>  比如在此之前,1956年(丙申年)全國爆發(fā)乙型腦炎,老中醫(yī)蒲輔周根據當年年運屬火運太過,是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的歲氣特點,擬出重用性味辛寒的石膏,以解肌清熱為主的處方,在全國推廣使用,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后遺癥減少。1958年(戊戌年)全國再度發(fā)生乙腦流行,大家再度使用蒲老當年的處方卻收效甚微,請教蒲老,他指出1956年年運以火為主,1958年卻是年運屬土以濕為主,是太陽寒水司天、太陰

20、濕土在泉,屬寒濕歲氣,必須重用性味苦燥的蒼術,重在散寒燥濕,蒲老據此調整處方后,再次取得了神奇的療效,顯示了中醫(yī)的威力。</p><p>  再比如今年的“甲流”,今年是己丑年,屬土氣平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以濕寒為主,豬為寒畜,所以寄主為豬。發(fā)病時正值春天二之氣,少陰君火當令,在寒濕之上又加上風火,由此我們判斷“甲流”爆發(fā)的條件是寒濕風熱四氣,以寒為主。西方的研究結果也證實,“甲流”病毒含有豬流感(寒

21、,豬為水畜)、人流感(濕,人屬土性)、禽流感(熱,禽為火性)的成分,其廣泛流行正是風的表現。</p><p>  寒濕風熱四氣使“甲流”在各個季節(jié)都能流行,因以寒為主,故只是在春季和秋冬之季天氣較冷時發(fā)病較多,但因為四氣自身互相佐制,使得這一流感不象“非典”那么兇險,致死率不那么高,很接近于普通的流感,也很容易轉化為普通的流感。</p><p>  我們推薦服用“防風通圣丸”,此藥兼有驅風

22、、散寒、解熱、祛濕的功效,其有效性已經在今年的防治實踐中得到了證明。我們預測H1N1型甲流應該在2010年1月下旬消失,因為從大寒起進入下一個年運,屬金運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不再是以寒濕為主的歲氣(詳見附件1《庚寅年[2010年]氣候特點和養(yǎng)生提示》)。</p><p><b>  再度驗證五運六氣</b></p><p>  從“非典”開始,我們以《黃

23、帝內經》所述的五運六氣年年推算,月月對照。越對照,越感到五運六氣不僅可信,而且有理;不僅有理,而且可用,可大用。</p><p>  大家記憶猶新的2007年冬,從11月下旬小雪到2008年1月中旬大寒之前(即丁亥年的終之氣),《黃帝內經》是這樣說的“終之氣……陽乃大化,蟄蟲出見(通“現”),流水不冰,地氣大發(fā),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溫厲”。實際情況正是如此,除了流感病人見多,人們愜意于暖冬的舒適,陶醉于股市的飆升

24、,卻忽視了《黃帝內經》的提醒。老天爺一點也不講情面,從春節(jié)前的大寒起,氣溫驟降,南方大雪加凍雨,成為數十年(應該是30年或60年一見)罕見的大災。</p><p>  這時我們才想起翻開《黃帝內經》,對戊子年的初之氣(即2008年1月20日大寒至3月20日春分前)是這樣描述的:“初之氣,地氣遷,燥將去,寒乃始,蟄復藏,水乃冰,霜復降,風乃至,陽氣郁……”。又言中了。</p><p><

25、;b>  五運六氣是什么</b></p><p>  五運是指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推算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年運變化,簡單來說,甲乙屬木主風,丙丁屬火主熱,戊己屬土主濕,庚辛屬金主燥,壬癸屬水主寒。其間會有太過或不及,也會有平氣之年。年運與歲氣的推算互相關聯,密不可分。</p><p>  六氣是指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推算的歲氣,將一年二十四個節(jié)氣分為

26、六氣,即四個節(jié)氣為一氣。從大寒算起,大寒至春分前為初之氣,春分到小滿前為二之氣,小滿至大暑前為三之氣,大暑至秋分前為四之氣,秋分至小雪前為五之氣,小雪至大寒前為終之氣。</p><p>  依據每年氣候常規(guī),每一氣的主氣都是守常的,初之氣的主氣是厥陰風木,二之氣的主氣是少陰君火,三之氣的主氣是少陽相火,四之氣的主氣是太陰濕土,五之氣的主氣是陽明燥金,終之氣的主氣是太陽寒水。六氣的主氣年年如此。</p>

27、<p>  厥陰風木的概念是陰盡陽生,所以定為一年之始。這時的氣候特點是地氣返暖,萬物萌動,“木”表示生發(fā),“風”除了顯示多風,還表示多變化而不穩(wěn)定,稱為“善行而數(shùo)變”。</p><p>  少陰君火的概念是陰氣收斂,陽氣始至。氣候特點是溫而不熱。“君火”與“相火”相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取類比象的表述。“君火”時如君臨天下,光明普照,熱多在形而少在實;一到“相火”,就

28、如同宰相治國,才是實熱。</p><p>  少陽相火的概念是陽氣正當少壯。氣候特點是日漸炎熱,而且火旺攜風,所以常有風氣相助。</p><p>  太陰濕土的概念是至陰返陽,陽氣在外,暑熱夾濕,土育化萬物。氣候特點是雨多濕盛。</p><p>  陽明燥金的概念是陽藏秋窗,“明”字原為“朙”,是月照窗欞之意,喻陽氣收斂,熱隨秋去,金為肅殺之氣。氣候特點是天干氣燥,

29、寒霜漸臨。</p><p>  太陽寒水的概念是至陽返陰,陽氣收內,水沉于下。氣候特點是天寒地凍。</p><p>  除了以上隨季節(jié)規(guī)律性變化而確定的主氣,每一氣還有客氣相佐??蜌馐且烂磕隁q氣的變化而推算出來的(見表一:歲氣變化周期一覽表)</p><p>  歲氣的變化,是以“司天”和“在泉”來表述的,“司天”和“在泉”之氣統(tǒng)轄全年,司天之氣偏重上半年,在泉之氣

30、偏重下半年。再加上司天之氣與三之氣的客氣相同,在泉之氣與終之氣的客氣相同,則更強化了客氣的影響力。有些時候,當季的氣候特點更多的是反映客氣的狀態(tài)。</p><p>  在主氣和客氣的共同作用下,就形成了每一氣隨歲氣變化而變化的規(guī)律性氣候特點。</p><p>  比如2009年是己丑年,司天之氣是太陰濕土,在泉之氣是太陽寒水,則氣候特點是全年濕寒,上半年偏多雨,下半年偏寒冷。已經過去的三之

31、氣(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主氣是少陽相火,客氣是太陰濕土,明顯比往年雨水偏多。尚未來臨的終之氣(11月下旬至2010年1月下旬)在泉之氣、主氣和客氣都是太陽寒水,三寒疊加,盡管會因物極必反,出現短暫熱象,但整體上一定會比往年冬天要寒冷,大家屆時不妨驗證一下。(詳見附件2《己丑年[2009年]氣候特點和養(yǎng)生提示》)。</p><p>  以上只是對五運六氣的簡單的常識性解釋,要想掌握更廣泛的深層次的內容,需要深入學

32、習《黃帝內經》、《易經》等典籍;如果想破解此規(guī)律之迷,則需要借助天文、歷法、物候、氣象等各門科學;如果想從此入手研究生命科學,那就只有在中醫(yī)中找答案了。</p><p>  表一:歲氣變化周期一覽表</p><p>  依據《黃帝內經·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推演</p><p><b>  五運六氣的周期</b></p>

33、<p>  從表一可見,氣運變化每六年就出現一個相似的周期,比如在未年(羊年)的2003年出現的疫病“非典”,到丑年(牛年)的2009年又出現疫病“甲流”。氣候與發(fā)病特點有很大的相似之處(見表二:歲氣與溫病相關表)。我們暫稱之為“似周期”。</p><p>  表二:歲氣與溫病相關表</p><p>  這種“似周期”的推算,僅以年歲的地支為參數,若再加上天干,則60年為一個

34、“準周期”,稱之為一個“甲子”。“甲子”不是單純的紀年辦法,它所包含的內在規(guī)律,是我們的先人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中觀測總結出來的。</p><p>  西方民族的起源多是游牧為主,雖也受氣候影響,但由于可以隨時遷移,所以消弭災害的能力比較強。而我們東方則不同,我們是以農業(yè)為主,必須對氣候變化規(guī)律有更深透的了解。</p><p>  60年“甲子”這一規(guī)律被我們的祖先廣泛地應用于農業(yè)、醫(yī)療等

35、生活中,并擴展到軍事、經濟、政治等領域,成為涉及天文、歷法、物候、氣象、地理等綜合性很強、應用面很寬的一門科學。并在經受實踐和時間的檢驗中,逐步滲透進我們的文化,成為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p><b>  再讓時間驗證一下</b></p><p>  在中國歷史上,曾多次發(fā)生疫病。雖然史書的記載不盡完整,但只要是比較嚴重的疫情,總會找到些蛛絲馬跡

36、。</p><p>  在這次“甲流”發(fā)生后,李維賢先生(中醫(yī)主任醫(yī)師,原中國中醫(yī)科學研究院基礎所副所長)從大量史籍中,查找己丑年的疫情,居然被他抓住了規(guī)律性的現象,請看下表(表三:己丑年史載發(fā)病疫情表)</p><p>  表三:己丑年史載發(fā)病疫情表</p><p><b> ?。ɡ罹S賢提供)</b></p><p>

37、  從此表看,病毒病菌竟然如此聽話,不是聽我們人類的話,而是聽從大自然的擺布。疫病與年運竟然有這么強的相關性。當時的記載太過粗略,沒有發(fā)病月份的標注。我們只能根據以往的經驗,依氣運規(guī)律推算,發(fā)病應多在二之氣。中醫(yī)常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當冬天不冷,陽氣不能內收,藏而不能化精,則必成內熱郁積,遇到二之氣的少陰君火,使內熱難以發(fā)散,內熱遇外寒或內熱夾濕,則很容易發(fā)生流感。</p><p><b>  陸

38、懋修的推算</b></p><p>  晚清有一位名醫(yī),叫陸懋修(公元1818-1886年),儒醫(yī)兼通,精于臨證,在當時極有影響。他說“欲明前人治法之非偏,必先明六氣司天之為病”。依據此理,他將公元前2697年(黃帝八年)作為第一甲子的起始,推算至1864年,第76甲子。以人們所熟悉的有影響的古來醫(yī)家為例,探索六氣變化與醫(yī)家流派的相關性,得出“濕寒、寒濕之運,則以溫散溫補為治者,非偏矣”,“風火、火風

39、、燥火、火燥之運,則以涼瀉清滋為治者,非偏矣”(見表四:六氣變化與醫(yī)家流派的相關性)。</p><p>  中醫(yī)門派很多,但主要分為寒涼派和溫熱派,只有當它們療效十分明顯時,才有可能為人們所認可,成為當時的名醫(yī)名派。而探究其內在原因,則是與當時的氣運變化相應。中醫(yī)歷來主張因人、因時、因地施治,就是對這一規(guī)律的認識和應用。</p><p>  表四:六氣變化與醫(yī)家流派的相關性</p&g

40、t;<p>  依據陸懋修《六氣大司天上下篇》</p><p><b>  我們的再推算</b></p><p>  陸懋修的推算,揭示了氣運變化與中醫(yī)醫(yī)家流派的相關性,“補瀉溫涼,各隨其運”,進一步證實了中醫(yī)的天人相應的理論。對于《黃帝內經》所說“必先歲氣,毋伐天和”,陸懋修指出“此但就逐年之歲氣言之,而六十年之歲氣不可不講也”。</p>

41、<p>  按照這個規(guī)律,我們繼續(xù)下推:</p><p>  表五:第78-81甲子氣運表</p><p>  由此可見,我們現在正處在風火之第79甲子?,F在40歲以上的人都還記得,小時候一到冬天天氣很冷,都需要穿棉褲、棉鞋,戴棉帽,有不少人手、腳、耳朵屢犯凍瘡。而從1984年之后,據氣象觀測記載,至2008年之前,已經出現了16個暖冬,這又恰與我們推列的氣運的變化規(guī)律相符(請

42、看表六:1984-2013年30年氣運表)。未來的第80甲子是火上加燥,直到2104年才會回到與1984年相同的坐標橫軸,重新開始變冷。</p><p>  當今的中醫(yī),雖然真正有功底的已存世不多,但仍可見寒涼派與溫熱派兩派并存。正因我們這代人的年歲跨了兩個不同的甲子,1984年以前為寒濕氣運,則溫熱派多良效,之后為風火氣運,與當年張仲景所處年代的氣運相似,則又能以寒涼派勝出(見表四、表五)。</p>

43、<p>  順應大自然的變化而辨證施治,讓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正是中醫(yī)的高明之處,正是我們的老祖宗的高明之處。“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不考慮年運的變化,不從大處著眼,抓不住氣運變化的大參數,只去摳腳趾頭,又怎么能看好病呢?</p><p>  表六:1984-2013年30年氣運表</p><p>  以*標明的年份應是1984—2007年間出

44、現暖冬的年份,之后的暖冬還會出現在2008年、2010年、2011年和2013年。</p><p><b>  大氣變暖與淡水危機</b></p><p>  從1984年到2013年,30年中將出現20個暖冬(至2007年已經出現了16個)。而且根據表五所推,這30年屬于第79甲子的前30年,當以厥陰風木為主,氣候雖會變熱,但由于風具有“善行而數變”之性,其間還會出

45、現偏冷的現象。</p><p>  而其后30年,即從2014年到2043年,即第79甲子的后30年,則屬于少陽相火當令,應該比前30年更熱,現在人們所說的大氣變暖將會更加突出。就是說現在還沒熱到頭呢,至少要到2044年以后才有可能開始降溫。在以溫熱為主的年運中,必然多發(fā)流感,大家應注意表2的提示。</p><p>  值得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是,在第79甲子大氣變暖之后的第80甲子,進入火

46、燥當令,在熱之上又加干燥少雨,恐怕將出現比較嚴重的淡水危機,我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危機。</p><p>  與其現在花大力氣去防止大氣變暖,不如趕快為解決淡水而未雨綢繆。改變大氣變暖不是人力可為,而解決淡水缺少卻是人必當為,舍當為不為而取不可為強為,實在不是明智之舉。</p><p><b>  氣運的疊加</b></p><p>  陸懋修依

47、60年一個“甲子”的準周期,“擴而大之”,以6個60年,即360年為一大運;以6個600年即3600年為一大周。并“從厥陰風木運始”進行推算。</p><p>  依此推算,從1984年起進入第14大運,至2343年前,這360年就是少陰君火和陽明燥金當令,屬火燥大運。從公元904年至4503年,這3600年為第2大周,亦屬火燥大周??梢?,我們今天正是在火燥疊加的氣運之中,氣候變暖大勢所趨。</p>

48、<p>  只不過周期越長、越大,與某一年的相關性越小,影響力越弱。但這類疊加的推算卻可以作為長期趨勢的參考,或許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進程中有意義,或許能給我們一個探索大自然規(guī)律的新的啟示。</p><p>  綜合歸納、推理演繹、取類比象是我們祖先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與西方的統(tǒng)計演算、數理分析、精密實驗一道,共同詮釋著人類面對的各種事物。與西方相比,我們似乎少了一些精確性,但更多了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

49、變化性,從這個角度上評價,其科學性不容置疑。</p><p>  誰是大氣變暖的罪魁禍首</p><p>  誰是大氣變暖的罪魁禍首?許多人認為是人類自己,是人類無止境地開發(fā)、索取、享用的結果。人類真的該承擔罪責嗎?</p><p>  前些時候,有新聞報道,在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發(fā)現了一個經考證為漢代以前的碼頭,說明這沙漠曾有過廣闊的水域。我們至今未見到人類曾在

50、這里有過大規(guī)模開發(fā)的記載,那么這片土地何以變成了沙漠,碼頭何以埋在了沙丘之下?恐怕誰也無法將之歸罪于人類。</p><p>  在世界各地,幾乎年年都有森林大火發(fā)生,20多年前的興安嶺大火、前年的希臘大火、這兩年的美國加州大火,哪一場大火不是在增溫?哪一場大火不是在排放二氧化碳?我們卻沒有見到周邊地區(qū)氣溫升高的報道,如果說它們烤化了北冰洋的冰川,恐怕更不會有人相信。這些大火與幾千個發(fā)電廠或數萬輛汽車的排放相比,該

51、得出什么結論呢?</p><p><b>  關于大氣變暖的思考</b></p><p>  按照運氣學說,大氣變暖是一個周期性的必然,就象大氣變冷一樣,都是不可避免的,都不是人為可以操控的。本文在前面已經將此規(guī)律陳述得很清楚了。</p><p>  即便按照能量守恒定律,也應該認識到有變暖的地方就會有變冷的地方,不然暖從何來,寒歸何處?現在面

52、對大氣變暖,我們說是人類過度地開發(fā)了能源。如果將來變冷了,又該怎么說?是不是又要說是人類過度地消耗了能源?</p><p>  每一天都有白天和黑夜,每一年都有春夏秋冬,卻沒有人大驚小怪,也沒有人試圖讓地球停止轉動。為什么面對長期的冷暖濕燥的規(guī)律性變化,人們卻如此恐慌?人不僅生活在地球上,更要知道人還生活在宇宙中,其他星球的運動變化不可能不對地球產生影響,只是它們的運轉軌道太遠,運行周期太長而已。地球打個噴嚏,就

53、已經是人類難以抗拒的地震、海嘯、臺風、洪水等災難。宇宙如果打個呵欠呢?</p><p><b>  人類該怎么辦?</b></p><p>  面對大自然的變化,面對大自然的規(guī)律性變化,人類該怎么辦?是改變地球的轉速,還是調整與太陽的距離?是把大氣層的暖被揭開幾層,還是讓海水的蒸發(fā)把熱量散到大氣層之外?是把海水注入地殼讓巖漿冷卻,還是把月亮上的冷氣輸送到地球?這恐怕都

54、只能出現在神話或科幻故事里。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這么大的“道行”。</p><p>  設想在陰霾的天氣中,集合數萬人,一齊發(fā)力吹,吹不開一片青天;在烈日當頭時,盡管有“揮汗如雨”的文學夸張,人再多也澆不濕地皮?!叭硕▌偬臁?,只是人們的曲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早成了歷史的嘲笑。國慶60年“十一”的藍天白云,是主客氣陽明燥金的必然,若說是當日早6時在門頭溝所發(fā)的400多顆火箭所為,只怕有貪天之功之嫌,怎

55、么連“早看東南,晚看西北”的諺語都忘了?</p><p>  既然如此,人類該怎么辦?</p><p>  人類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根本之點,在于不僅誕生于天地,不僅生存于天地間,而且還可以反過來認識天和地。在認識天地、探索天地規(guī)律的基礎上,順應天地、保持與天地的和諧。中醫(yī)就是這么做的,老祖宗就是這么做的,我們想,人類就該這么做。</p><p>  當我們在春天播下種

56、子,無須揠苗助長,我們能做的只是施肥、鋤草、澆水、殺蟲,當秋天來臨時,自會迎來豐收的喜悅。</p><p>  盡管我們心有不甘,盡管我們在不斷掌握更先進的科技手段,但終究不能“拔著自己的頭發(fā)離開地球”,那就還是讓我們腳踏實地吧!</p><p>  關于大氣變暖的再思考</p><p>  我們人類的確在毀壞著自身的生存環(huán)境,這是不爭的事實。人類的行為已經為人類所

57、不解,所不恥,所不容。</p><p>  當我們承受了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朝鮮的焦土轟炸、越南的地毯式轟炸;當我們見識了伊拉克的人體炸彈、美國九一一的慘禍,我們無法再保持沉默,我們?yōu)槲覀冏约焊械奖?。我們不知道哪一樁增加了大氣的含氧,哪一件降低了大地的溫度。飛機、坦克的轟鳴,該相當多少汽車?導彈大炮的呼嘯,該勝過多少黃沙?如此排放,該用多少錢來購買?我們呼喚環(huán)保,我們更呼喚和平!</p><

58、;p>  和諧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要求,違背規(guī)律,倒行逆施,帶來的將是人類更深重的災難。我們今天認識到的,還只是要治理空氣和水的污染,其實人類違背規(guī)律的“作為”還遠不只如此,人類自己放出的魔鬼,在覬覦著人類的幸福,啃噬著與大自然的和諧。</p><p>  人類視為靈丹妙藥的對抗性藥物,破壞著人體和大自然的菌群平衡,再濫用下去難免會出現菌群污染。 “甲流”的肆虐,已經讓我們看到病毒變異會越加復雜、越加廣譜、越加

59、迅速的傾向,發(fā)展下去,假以時日,人類用疫苗對付病毒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弱??傆幸惶?,會象今天抗菌素無法殺滅病毒一樣,走到束手無策的地步。到那個時候,花再多的錢也無濟于事。長期濫用藥物、菌群紊亂的個體今天已不罕見,社會上的菌群污染也已經初露端倪,尤其是規(guī)模龐雜的大城市,會更早地出現這類問題。菌群污染的恐怖將遠遠大于空氣和水的污染,其治理的難度更是不可想象。</p><p>  我們首先要治理的應該是人類違背大自然規(guī)律的

60、做法,我們最終要實現的是與大自然的和諧。從家庭和諧、國家和諧、世界和諧走向自然和諧?!叭硕▌偬臁辈荒芮鉃槿艘欢軕?zhàn)勝老天,而是說人類的和諧安定必會帶來大自然的完美的回報。</p><p>  客觀存在的規(guī)律,什么時候能服從人的主觀意愿?我要服從我,你要服從我,大家要服從我,大自然更要服從我,當“以人為本”被悄悄換成“以己為本”的時候,人類自己就離魔鬼不遠了。</p><p>  天上有財

61、難買命,世上無藥可醫(yī)愚,最愚者莫過于逆天行事。違背規(guī)律,自以為是,最終將受到規(guī)律的懲罰。</p><p>  附件1《庚寅年[2009年]氣候特點和養(yǎng)生提示》</p><p>  庚寅年為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乙庚化金,原屬歲金太過,但由于受到司天火氣抑制,構成金運平氣之年。一般來說會獲得正常的收成,尤以稻谷和堅果類收成良好,秋風多發(fā),天高氣爽,但可能會出現暴涼現象。</p&g

62、t;<p>  全年氣候,上半年以熱為主,下半年以多變?yōu)樘卣鳌R蚨隁夂蚱珶?,變化較大而不穩(wěn)定。同時由于火氣偏盛,熱極生寒則必有寒氣來復,會出現突然寒冷的變化,人們易于發(fā)生外熱內寒癥,也正因為寒熱往復,虛實并見,而且發(fā)病急、變化快,在治療上應采用及時調和的方法,即“和而不爭”,這是全年施醫(yī)的準則。</p><p>  初之氣,大寒至春分前(1月20日至3月20日左右),主氣是厥陰風木、客氣是少陰君

63、火。司天之火,加以客氣之火,造成在風氣偏盛之時,氣候偏熱,“候乃大溫,草木早榮”,而且“寒來不殺”,即使偶有變天,也不會影響到草木的生長。這段時間人們發(fā)病以溫病為主,氣郁結于上,肝火上逆,易患血溢、頭痛、目赤、咳逆等病。養(yǎng)生重在平肝氣、養(yǎng)肝陰、去風熱。</p><p>  二之氣,春分至小滿前(3月20日至5月20日左右),主氣是少陰君火,客氣是太陰濕土。與往年多風干燥的春天不同,氣候特點是春雨綿綿,濕溫互現。火

64、氣被濕氣遏制,熱郁結于上,易發(fā)生咳嗽氣喘、嘔吐上逆、皮膚瘡瘍等疾病。養(yǎng)生重在避濕。以多食苦味、燥濕、清火類食品為宜。</p><p>  三之氣,小滿至大暑前(5月20日至7月20日左右),在全年司天之氣為少陽相火的情況下,這段時間主客氣都是少陽相火,三火疊加,所以“炎暑至”,氣候特別炎熱,不再有雨濕天氣,疾病多由于內熱而生,宜多食清涼解暑、生津降火之品,對于室外工作者應注意防曬。</p><

65、p>  四之氣,大暑至秋分前(7月20日至9月20日前后),主氣太陰濕土,客氣陽明燥金,氣候轉涼,雨水偏多,氣候多變,時冷時熱。疾病多因濕困。當金風送爽之時,人們的感覺會比較舒服。養(yǎng)生重在避濕,以多食苦瓜、薏米等為宜。</p><p>  五之氣,秋分至小雪前(9月20日至11月20日前后),主氣陽明燥金,客氣太陽寒水,陽熱已斂,寒氣到來,雨水尚多,樹木早凋。由于秋行冬令,氣候略冷于往年,要注意防寒保暖。&

66、lt;/p><p>  終之氣,小雪至大寒前(11月20日至來年1月20日前后),主氣太陽寒水,客氣厥陰風木,由于全年在泉之氣也是厥陰風木,風氣偏盛,沙霧迷蒙,忽冷忽熱更顯頻繁,又由于冬行春令,應冷不冷,草木提早萌發(fā)。此時人們肝氣偏盛,易于氣滯血瘀,再加上木氣反侮肺金,易出現咳嗽等病。養(yǎng)生應重補脾清肺,以多食山藥、百合和酸味養(yǎng)肝等食品為宜。</p><p>  總之,全年宜隨時注意氣候冷熱變化

67、,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p><p>  附件2《己丑年[2009年]氣候特點和養(yǎng)生提示》</p><p>  按照《黃帝內經》的推算,2009年即己丑年,是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氣候以濕寒為主。己丑年屬土運不足之年,但得歲運相助,構成土運平氣;可是由于同時又是太乙天符之年,全年氣候變化極不穩(wěn)定,疾病表現比其他年份來得急重。各季的氣候變化大體如下:</p>&l

68、t;p>  初之氣(1月20日至3月19日)主客氣均為厥陰風木。氣候由寒轉暖,風和日麗,大地回春,萬物欣欣向榮,只是雨水偏少。人們疾病較少,主要疾病是肝氣偏旺,由于肝主筋,因而易出現筋絡拘強、關節(jié)不利。應注意疏肝理氣,避免生氣急躁,可少量服用烏雞白鳳丸、加味逍遙丸等藥物。</p><p>  二之氣(3月20日至5月20日)主客氣均為少陰君火。氣候偏熱,雨水應時而來,人們感覺十分舒適。但由于易受溫邪,可能各

69、地都有流行感冒發(fā)生,疾病主要表現為發(fā)熱、汗出而渴。應注意清內熱,防感冒,可服用流感Ⅰ號等藥物提前預防或者以綠豆、白茅根、冰糖、荸薺煮水,每日飲用。也可以多吃西瓜、橙子等水果。</p><p>  三之氣(5月21日至7月22日)主氣是少陽相火,客氣是太陰濕土。氣候大體正常,雨水偏多,寒熱互見。由于濕邪較重,人們易出現全身酸重、下肢浮腫、胸滿腹脹等癥狀。應注意采取辛開苦降,寒熱平調,發(fā)汗利小便等方法溫寒、燥濕。同時

70、注意依天氣變化增減衣服,不宜過早更換夏裝。</p><p>  四之氣(7月23日至9月22日)主氣是太陰濕土,客氣是少陽相火。氣候白天炎熱,早晚偏涼,雨水比往年略多。還是以濕邪為主,易出現腹壁水腫,全身浮腫這類疾病。防治方法與三之氣大體相同,還是重在發(fā)汗、利尿、溫中、清熱、燥濕。多吃苦味食品。</p><p>  五之氣(9月23日至11月21日)主客氣均為陽明燥金。氣候偏涼,寒霜早降,

71、西風清肅,樹木凋零。人們易患咳嗽惡寒、鼻堵流涕、皮膚斑疹這類疾病。應注意保暖防寒,不宜過份“秋凍”。應提前補心火、扶陽氣,往年立冬開始服用的養(yǎng)顏、養(yǎng)精膏方應提前至國慶節(jié)之際。</p><p>  六之氣(11月22日至2010年1月20日)主客氣均為太陽寒水。氣候特別寒冷,陰云不開,霜凝為冰,雪凍冰堅。人們易患關節(jié)禁固、腰椎疼痛、腎病腰痛等疾病。防治重在預防,在五之氣時即提前進補,多吃牛羊肉、雞肉等溫性食品,并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