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smMHC、sELAF、d-dimer對于急性主動脈夾層診斷的臨床意義.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急性主動脈夾層(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每年的發(fā)病率約30/百萬,如果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48小時內死亡率約1%/h,80%死于兩周內,90%死于三個月內[1]。雖然超聲心動圖、螺旋CT、磁共振成像等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的影像技術的進步,在一定情況下使醫(yī)生能及時確診和治療AAD[5,6]。但是,大多數(shù)這些影像檢查費用昂貴,檢查費時,并且需搬動患者。急性主動脈夾層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

2、l infarction,AMI)發(fā)病后的主要癥狀通常都表現(xiàn)為胸部疼通,許多患者被誤診或漏診。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在急診室的漏診率高達38%[2],一些主動脈夾層確診是通過死后尸體解剖才明確的[3,4]。許多存活者也許是歸因于及時、準確的診斷。當前,對急性主動脈夾層高度的警覺及察覺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對診斷病人的方向迅速轉向影像學而予以肯定。雖然,目前還沒有可靠、準確的生化試驗指標用于急性主動脈夾層的

3、診斷,但是一些生物標記物可以用于提高臨床覺察力,加速診斷途徑。固一套高度敏感、特異性好的臨床實驗室指標幫助急性主動脈夾層的及時診斷非常必要。
   生物化學診斷的優(yōu)點:快速、方便、經(jīng)濟。近年來臨床上愈來愈多的醫(yī)療工作者以及科學家都在尋找類似肌鈣蛋白坍對AMI診斷的有用性一樣的生化指標,對AAD的診斷有提示、鑒別作用。但目前對于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生物標記物仍未應用于臨床。近年來國內外尋找AD早期外周血標記物的學者,研究著眼點多為

4、AD患者發(fā)病早期血管內皮損傷、內皮修復標記物及炎癥反應標記物。如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鏈(smooth 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smMHC)、D-二聚體(D-dimer,DD)[7]、可溶性彈性蛋白碎片(soluble elastin fragments,sELAF)[8]、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Sm-troponin(calponin)、C-反應蛋白(c-r

5、eactive protein,CRP)[8]等,各生物標記物在主動脈夾層的診斷敏感性、特異性、時間依存性等方面各具特點,目前沒有單獨一種可用于臨床診斷工作,若能將外周血標記物結合其時間依存性聯(lián)合應用,以提高AAD的診斷提示作用,對臨床工作將有很大幫助作用。
   目的:觀察以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做為實驗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為對照組,發(fā)病后6、12、24小時3個時間點外周血smMHC、DD、sELAF的濃度,及組內各時間點標記物

6、的相關性,探討其臨床的診斷意義。
   方法: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2012年在河北省人民醫(yī)院心外科確診的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25例,作為實驗病例組。同期就診于本院急診科、CCU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心梗以肌鈣蛋白、心電圖、急診PCI確診。收集發(fā)病后6h、12h、24h外周抗凝血(檸檬酸鈉作為抗凝劑)標本,室溫放置20分鐘,離心10分鐘左右3000轉/分,提取血漿。按一次性用量分裝后置于-20℃冰箱保存。標本6

7、個月內測定一次。采用雙抗體一步夾心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鏈(smMHC)、D-dimers(D-二聚體)、可溶性彈性蛋白片段(sELAF)的濃度。對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上述標記物濃度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各時間點兩種標記物采用相關性分析,所有結果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1.1、AAD發(fā)病6hsmMHC、DD、sELAF平均值±標準差分別是:(50.

8、8±30.6)pg/ml、(522.3±148.8)ng/ml、(86.4±50.1)pg/ml。AMI發(fā)病6hsmMHC、DD、sELAF平均值±標準差分別是:(50.8±30.6)pg/ml、(348.8±161.8)ng/ml、(42.6±12.2)pg/ml。
   各指標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AAD發(fā)病12hsmMHC、DD、sELAF平均值±標準差分別是:(88.1±20.3)

9、pg/ml、(550.5±185.6)ng/ml、(79.6±45.0)pg/ml。AMI發(fā)病12hsmMHC、DD、sELAF平均值±標準差分別是:(59.1±24.3)pg/ml、(405.3±154.5)ng/ml、(34.9±18.3)pg/ml。
   各指標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DeBakeyⅠ型比DeBakeyⅢ型血漿smMHC濃度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10、、AAD發(fā)病24hsmMHC、DD、sELAF平均值±標準差分別是:(85.9±28.2)pg/ml、(684.4±235.3)ng/ml、(77.7±56.8)pg/ml。AMI發(fā)病24hsmMHC、DD、sELAF平均值±標準差分別是:(60.3±22.7)pg/ml、(453.9±230.9)ng/ml、(34.9±18.3)pg/ml。實驗組DeBakeyⅠ型比DeBakeyⅢ型血漿DD濃度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1、。
   各指標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AAD患者發(fā)病12hsmMHC濃度較24高。AAD患者發(fā)病24小時DD濃度較12小時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MI組smMHC、DD未發(fā)現(xiàn)隨時間變化差異。
   3.AAD發(fā)病12小時smMHC濃度呈正態(tài)分布,DeBakeyⅠ型(54.5±27pg/ml)與Ⅲ型(94±32pg/ml)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Student'st-tes

12、t,P=0.005)。
   AAD發(fā)病24小時DD濃度呈偏態(tài)分布,DeBakeyⅠ型[743.0(QR=265.0,640.5~790.0)]與DeBakeyⅢ型[562.5(QR=280.0,514.0~794.0)]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ann-Whitneytest,P=0.043)。
   4.對兩組數(shù)據(jù)分別進行各時間點組內兩兩指標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AAD發(fā)病24小時血漿DD與sELAF呈直線相關性。Pear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