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嘔吐的病理生理機制和心理社會因素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
   背景與目的:
   根據羅馬Ⅲ,功能性嘔吐(Functional vomiting,FV)定義為原因不明、非周期性的慢性嘔吐,每周至少發(fā)作一次以上。目前FV相關的流行病學、病因及發(fā)病機制、臨床特征性表現和治療均不明確。本研究目的:通過FV問卷調查,全面了解功能性嘔吐患者的人口學特點、癥狀譜、誘發(fā)和影響其癥狀的因素以及患者心理社會因素和目前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為進一步探討發(fā)病機制和有效治療提供臨床依據。

2、   對象和方法:
   對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消化內科門診2008年11月~2009年5月連續(xù)入組的慢性嘔吐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排除標準:可能引起嘔吐的器質性疾病、進食障礙、反芻綜合征或DSM-Ⅳ(《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四版)所列的主要精神疾病。調查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癥狀譜、病程、發(fā)病誘因、既往診療情況、心理社會情況、精神心理狀態(tài)和人格等內容。
   結果:
   慢性嘔吐的患者共計37例,其中符合FV診斷

3、標準的19例,符合周期性嘔吐綜合征診斷標準的5例。19例FV患者中,男性4名(21.1%),女性15名(78.9%);年齡25.8±8.4歲:BMI18.7±3.3kg/m2。其余患者均為病程或嘔吐發(fā)作頻率不滿足羅馬Ⅲ中FV診斷標準。
   19例患者嘔吐癥狀發(fā)生的頻率符合FV診斷標準,78.9%的患者每日發(fā)作;94.7%的患者餐后發(fā)作,大部分為餐后短時間內(10-30min),嘔吐過程持續(xù)數分鐘,嘔吐物為所進食物;所有患者嘔吐

4、發(fā)作均不需要自行誘導,63.2%的患者嘔吐可以控制;52.6%的患者嘔吐癥狀嚴重,對日常生活造成顯著影響。
   主要伴隨癥狀為進食減少、餐后飽脹不適和食欲不振;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重疊癥狀,FD最為常見(84.2%)。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體重減輕。
   57.9%的患者嘔吐發(fā)生與情緒有關;57.9%的患者經歷過重大精神刺激/負性事件,10.5%的患者有過受虐史;83.3%的患者存在焦慮和/或抑郁狀態(tài);47.1%的患者具

5、有神經質人格特征;神經質人格與焦慮抑郁狀態(tài)相關。
   結論:
   FV以青年女性為主;嘔吐發(fā)作主要表現:多在餐后短時間內(10-30min),不需自行誘導,通常持續(xù)數分鐘,嘔吐物為所進食物。FV發(fā)病主要與情緒改變、環(huán)境應激有關,多合并精神心理狀態(tài)及人格特征異常,提示心理社會因素在FV發(fā)病機制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功能性嘔吐病理生理機制的探討
   背景與目的:
   FV的病因和發(fā)

6、病機制尚不明確,這類患者可能存在中樞性、周圍性或混合性異常。本研究目的:觀察FV患者胃電圖、胃排空、營養(yǎng)餐負荷實驗及胃內壓測定的結果,明確FV患者是否存在內臟高敏和胃動力紊亂表現,并探討其相關因素。
   對象和方法:
   19例FV患者(男女比例4:15,年齡25.8±8.4歲),1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餐后不適綜合征)(男女比例7:6,年齡46.7±15.8歲),14例噯氣癥(BD)患者(男女比例3:10

7、,年齡46.6±11.5歲)納入本研究,均為消化內科門診連續(xù)入組患者。同時納入1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比例2:8,年齡30.2±7.7歲)作為對照。受試者填寫調查問卷(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和臨床癥狀)和心理人格量表。對以上患者進行體表胃電圖(EGG)、5小時胃排空(鋇條法,5h-GE)和液體營養(yǎng)餐負荷試驗(灌入法,LNLT)及胃內壓力測定檢查。同時對健康志愿者進行LNLT及胃內壓測定檢查作為對照。
   結果:
   FV、

8、FD、BD三組患者年齡、性別、BMI存在顯著差異,FV患者更為年輕;FV、BD組均以女性為主,FD則男女比例相當;FV、FD組BMI低于BD組。三組患者均存在明顯焦慮、抑郁狀態(tài),組間無明顯差異。三組癥狀譜比較,發(fā)現胃十二指腸癥狀最為常見;而除嘔吐之外,食欲不振和體重減輕在FV患者中更為顯著。
   FV患者胃電圖結果顯示餐前、餐后主頻(DF)及餐后正常節(jié)律百分比(N%)均低于正常,50%的患者存在餐后/餐前功率比(PR)異常。8

9、6.7%的FV患者存在胃排空延遲。FV患者最大飽感時液體灌入量和胃內壓均低于正常,提示存在胃容受性障礙和感覺高敏。
   三組患者胃肌電活動與胃排空無統(tǒng)計學差異;FV存在明顯胃部容受性障礙和感覺高敏,FD容受性高于正常,BD與HS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
   FV患者嘔吐嚴重程度與餐后N%相關,惡心癥狀與PR相關。FV患者餐后DF、DP及飲入量與心理狀態(tài)及人格特征相關。
   結論:
   FV患者存在餐后胃

10、肌電活動紊亂、排空延遲、容受性障礙和感覺高敏,提示胃動力紊亂與感覺高敏在FV病理生理機制中的重要地位。胃部容受性和敏感性是三組間最大的不同點。胃動力紊亂與心理社會因素相關,提示FV可能是是外周和中樞異常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三部分功能性嘔吐的精神心理因素與中樞機制
   背景與目的:
   FV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這類患者可能存在中樞性、周圍性或混合性異常。邊緣系統(tǒng)作為情感認知、內臟感覺與內臟運動中樞,

11、可能在FV發(fā)病的中樞機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目的:運用靜息態(tài)fMRI檢查評價FV患者是否存在中樞異常,并探討FV發(fā)病可能的中樞機制。
   對象和方法:
   8例HS(女性,年齡28.0±5.2歲)和8例FV患者(女性,年齡27.8±6.8歲)納入本研究。首先對兩組受試者排除精神疾病,并完成問卷調查(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心理社會情況、Zung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等);然后對兩組受試者進行靜息態(tài)腦fMR

12、I檢查。選擇局部一致性(regionalhomogeneity,ReHo)分析方法處理fMRI數據,利用雙樣本t檢驗做組間對比(P<0.05,cluster≥54),同時將胃功能檢查結果與ReHo做Pearson相關分析。
   結果:
   與HS相比,FV患者存在顯著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和神經質人格特征。FV患者雙側前扣帶皮質中部(MCC,BA24、32區(qū))、左側杏仁核、及右側島葉、右側丘腦等邊緣系統(tǒng)相關結構局部一致性(R

13、eHo)顯著增高。在邊緣系統(tǒng)以外,左側尾狀核、雙側額葉軀體運動區(qū)和感覺區(qū)(BA6區(qū)、5區(qū))也有RcHo值增高表現。雙側枕葉(BA18、19區(qū))、眶額皮質(BA11區(qū))和右側顳中回(BA39區(qū))ReHo值低于HS。FV患者胃電餐后主頻與雙側MCC、左側額中回ReHo值負相關,與雙側楔葉、右側顳中回ReHo值正相關。
   結論:
   研究顯示FV患者在靜息態(tài)下邊緣系統(tǒng)多個腦區(qū)活動異常,外周胃功能紊亂可能與特定的大腦異?;?/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