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結核分枝桿菌RNA恒溫擴增檢測(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testing,SAT)技術是一項將RNA的恒溫擴增與熒光探針的實時檢測相結合的新型分子診斷技術,其以16SrRNA序列內結核分枝桿菌菌株特異性核酸片段為擴增靶標,在恒溫條件下,利用熒光標記的探針與擴增產(chǎn)物雜交,對擴增過程進行實時監(jiān)測的同時可以進行菌種鑒定。本研究擬采用SAT、羅氏固體培養(yǎng)法、萋尼氏抗酸染色涂片法,對抗結核治療之
2、前痰標本中的結核分枝桿菌進行平行檢測,比較分析SAT技術相較于傳統(tǒng)細菌學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和特異性。而16SrRNA又被普遍認為是活菌的分子標志物,因此,以16SrRNA為擴增靶標的SAT技術又可作為一項快速實驗室活菌檢測手段,應用于臨床結核病治療領域。通過SAT、羅氏固體培養(yǎng)法、萋尼氏抗酸染色涂片法,對抗結核治療之后痰標本中的結核分枝桿菌進行平行檢測,比較分析SAT技術相較于傳統(tǒng)羅氏固體培養(yǎng)法在活菌檢測中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并以臨床最終診
3、斷為標準,評估SAT技術檢測結核分枝桿菌16SrRNA在肺結核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1、選取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yī)院2013年5月至12月期間臨床確診的住院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組,并選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作為對照組。肺結核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并依據(jù)相應的臨床診斷給予標準的抗癆治療??拱A方案內包含的藥物有利福平(R)、異煙肼(H)、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鏈
4、霉素(S),其中初治方案:2H3R3Z3E3/4H3R3,復治方案:2H3R3Z3E3S3/1H3R3Z3E3/5H3R3E3。每隔1~4周,對患者的整體治療進展追蹤評估一次,記錄期間發(fā)生的藥物不良反應及藥物依從性變化,直到全部治療結束。
2、采用SAT方法、羅氏固體培養(yǎng)法、萋尼氏抗酸染色涂片法對臨床確診肺結核組及對照組患者治療之前的痰標本進行平行檢測。追蹤臨床確診肺結核組內,治療之前初始痰菌SAT檢測(+)患者在抗癆強化期治
5、療結束之后的痰標本,采用SAT方法、羅氏固體培養(yǎng)法、萋尼氏抗酸染色涂片法對抗癆強化期治療結束之后的痰標本進行平行檢測。統(tǒng)計實驗數(shù)據(jù),運用SPSS軟件分別計算出SAT技術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的檢測靈敏度和特異性。
3、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追蹤臨床確診肺結核組內,治療之前初始痰菌SAT(+)患者在抗癆強化期治療結束之后的痰標本,剔除臨床資料記錄不全、死亡、轉診、流失病例以及抗癆強化期治療結束后的無痰病例,將余下的病例納入回顧性病例對照
6、研究,并按治療后痰菌SAT檢測結果分為SAT(+)組、SAT(-)組,運用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治療前相關的社會人口和臨床各特征因素對SAT檢測結果延遲轉陰的影響。
4、治療結局追蹤調查:采集患者在抗癆強化期治療結束后的臨床資料,如:治療后癥狀緩解情況、X線示病灶吸收情況,追蹤隨訪治療結局以及療程結束后的復發(fā)情況,隨訪時間為18個月,觀察治療后SAT檢測結果與患者治療后相應的病灶吸收情況以及隨后的治療結局及
7、復發(fā)情況之間的相符性。
結果:
1、臨床確診的161例住院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男105例,女56例,年齡(44.7±21.8)歲,其中151例為初治肺結核患者,10例為復治肺結核患者。其他肺部疾病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齡(49.8±18.5)歲,其中5例NTM肺病,18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8例支氣管肺炎,6例支氣管擴張,1例肺癌。研究時限內可獲得其抗癆強化期結束后痰標本的患者共有78例,男55例,女23例,年
8、齡(48.4±19.6)歲。
2、治療前后,SAT技術相對于羅氏培養(yǎng)的靈敏度、特異性分別是94.5%(69/73)、78.6%(99/126)和100%(11/11)、64.2%(43/67)。治療前后,二者的符合率和Kappa分別是84.4%(168/199)、69.2%(54/78)和0.69、0.34。161份臨床確診肺結核患者痰標本的SAT、羅氏培養(yǎng)法和涂片法檢測陽性率分別為59.0%(95/161)、42.2%(68
9、/161)和34.2%(55/161),SAT法顯著高于其它2種方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9.1,P<0.05)。治療前后,SAT相對于臨床診斷的靈敏度、特異性分別是59.0%(95/161)、97.4%和100%(35/35)、100%(43/43)。
3、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經(jīng)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篩選分析:年齡>45歲(OR=11.1,P<0.001,95%CI(3.9~32.1)),涂片數(shù)量級(4+/3+
10、)(OR=4.4,P=0.003,95%CI(1.7~11.7)),是復治病例(OR=3.9,P=0.035,95%CI(1.1~13.8)),合并糖尿病(OR=24.8,P=0.003,95%CI(3.0~202.3)),肺結核+肺外結核(OR=7.3,P<0.001,95%CI(2.5~21.7)),身體指數(shù)(BMI)<18 Kg/m2(OR=7.5,P<0.001,95%CI(2.6~21.1)),治療前血紅蛋白水平降低(OR=2
11、.5,P<0.001,95%CI(7.5~82.1)),血漿白蛋白水平<34 g/L(OR=58,P<0.001,95%CI(14.5~236)),淋巴細胞絕對值<0.8×109 cells/L(OR=5.2,P=0.003,95%CI(1.7~15.4)),有飲酒史(OR=4.1,P=0.011,95%CI(1.4~12.3)),均與抗癆強化期SAT檢測16SrRNA結果延遲轉陰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4、病例追蹤:治療
12、后痰結核分枝桿菌16SrRNA的SAT檢測結果延遲轉陰與治療后相應的X線示病灶吸收不明顯之間的符合率為85.7%(30/35),與隨后發(fā)生不良治療結局事件之間符合率為100%(35/35)。
結論:
1、SAT檢測結核分枝桿菌16SrRNA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均較傳統(tǒng)的涂片和培養(yǎng)法高,且操作簡便,對儀器設備和檢測人員的專業(yè)素質要求不高,結果報告迅速,有助于肺結核的早期診斷;
2、SAT檢測結核分枝桿菌16SrR
13、NA相較于羅氏固體培養(yǎng),對抗癆強化期結束后痰標本中活菌的檢測靈敏度高,有助于肺結核治療的療效監(jiān)測;
3、治療前患者的年齡、涂片數(shù)量級、復治、合并糖尿病、合并肺外結核、身體指數(shù)≦18kg/m2、血紅蛋白降低、白蛋白<34g/L、淋巴細胞絕對值<0.8×109cells/L、有飲酒史是影響抗癆強化期治療結束后痰結核分枝桿菌16SrRNA的SAT檢測結果陰轉率的獨立高危險因素;
4、治療后結核分枝桿菌16SrRNA的SA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結核分枝桿菌
- 聚合酶鏈反應檢測血管炎性皮膚病皮損中分枝桿菌16SrRNA基因和結核桿菌DNA的實驗研究.pdf
- 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
- 結核分枝桿菌ppt課件
- 結核分枝桿菌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pdf
- 結核分枝桿菌抗原定量檢測技術的建立及其初步評價.pdf
- 結核分枝桿菌及其耐藥基因的特征
- 核酸恒溫擴增技術檢測結核分枝桿菌的比較研究.pdf
- 肺分枝桿菌感染臨床特征、耐藥模式、預后研究及肺組織結核分枝桿菌巢式PCR檢測.pdf
- [雙語翻譯]--醫(yī)學外文翻譯--結核分枝桿菌檢測
- 2008年--醫(yī)學外文翻譯--結核分枝桿菌檢測
- Rv0341蛋白在結核分枝桿菌中的表達及其診斷依賴利福平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結核病的臨床價值研究.pdf
- 非結核分枝桿菌影像表現(xiàn)
- 結核分枝桿菌持留相關基因及其應用研究.pdf
- 結核分枝桿菌耐藥分子機制及其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pdf
- [雙語翻譯]--醫(yī)學外文翻譯--結核分枝桿菌檢測(英文)
- [雙語翻譯]--醫(yī)學外文翻譯--結核分枝桿菌檢測(譯文)
- 兒童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檢測方法的比較.pdf
- 2008年--醫(yī)學外文翻譯--結核分枝桿菌檢測(英文).pdf
- 結核分枝桿菌抗原的制備及其在診斷中的應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