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變遷——清末四川新式初等教育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川地處西南一隅,風氣閉塞,經濟落后,教育發(fā)展遲緩。20世紀初葉,晚清政府為挽救其封建統(tǒng)治而推行“新政”,教育改革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而創(chuàng)辦新式初等學堂又是整個教育改革的基礎,因此備受重視,提出“普及教育”的口號。川督奎俊、岑春煊、錫良及趙爾巽都是傾向革新并有志振興四川的封疆大吏。他們緊隨中央興學之風,積極在川創(chuàng)辦新式初等教育。在各級官紳的努力下,四川新式初等教育迅速興起和發(fā)展,全國聞名。 四川新式初等教育的興起和發(fā)展表現在多個

2、方面:首先,數量眾多。自1907年始,四川新式初等教育超越了江浙各省,學堂數量躍居全國第二,學生人數更是名列榜首。其次,學堂分布廣,遍及全川各州縣,且接受教育的人群增多。最后,新式初等學堂的教學內容和手段較傳統(tǒng)教育有了較大變化,充斥了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學課程及內容,采用班級授課制。四川新式初等教育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迅速的興起和發(fā)展,窺其因由,四川當局在整個興學過程中的作用尤顯重要。發(fā)展新式初等教育,首先面臨兩大困難,即經費和師資。為發(fā)展新

3、式初等教育,四川當局積極派員出省出國學習和借鑒興學經驗、先進的教育制度及教學內容、方法等。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就地籌款”,籌集教育經費,創(chuàng)辦多種類型的師范教育,培養(yǎng)和引進教員,并嚴定獎懲、嚴格管理,將興學成績與一級官員的政績相掛鉤,在經費、師資及政策上為新式初等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 處于軔始階段的清末四川新式初等教育,在迅速興起、發(fā)展的同時,又明顯的呈現出教育發(fā)展過渡階段的不足或缺陷。首先是在教育發(fā)展過程中表現出的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