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示眾文化-從儀式展演到信息懲罰.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示眾,這項從我國奴隸時期就已有的懲罰方式,一直到今天還植根于執(zhí)法者以及普通民眾心中。中國人迷戀示眾,對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也缺乏應有的追問與反思。從法律文化和傳播文化來分析作為懲罰的示眾,就是為了理解其在幾千年中國歷史中的誕生和嬗變過程,理解其與司法傳統(tǒng)、社會心理、人權觀念、正義要求等問題的互動和共生。
  按照身體的聚集狀態(tài)和信息傳播的方式,示眾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狹義示眾的身影始終存在。它形成了一種頑固的情

2、結,甚或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在古代的死刑當中,斬首、腰斬、絞縊等都是公開行刑,具有示眾內涵。除了處決示眾以外,作為恥辱刑的示眾更加常用,在歷史上大約出現(xiàn)過明刑、枷號刑和去衣杖臀等。這些懲罰為示眾者打上了“越軌者”和“外人”的標簽。到了近代,文化大革命將公開處理、公開逮捕、公開審判等一整套政治法律話語發(fā)揮到極致。在當代,這些示眾行為雖經過批判和反思,但卻屢禁不止。
  分析其原因,我們發(fā)現(xiàn)官方示眾行為背后有著深刻的戲劇隱喻。我國歷來

3、盛行重刑主義,秉持刑罰的一般預防論,無論官方抑或民間都迷信刑罰的警戒性和正面效應。同時其背后還蘊含著儀式性的宏大敘事,它意味著法律加冕和國家想象,法律知識普及和身份確認,也彰顯著執(zhí)行者的話語權。它不斷強化著我們對于法律、國家和個人身份的共識。
  官方示眾行為的存在,還有中國普遍社會文化心理在背后作支撐。其中既包括國人普遍缺乏宗教信仰、性格的社會取向而非個我取向之原因,也包括在漫長歷史中儒家文化內觀性的失落和外在性的膨脹、國人對羞

4、辱的恐懼和注重面子的心理。基于此,官方人士很可能認為唯有公開懲罰,才能維護社會秩序、重建道德良知。老百姓對于示眾的接受度也比較高——他們認同這種公開展示所帶來的道德教化和示范作用。
  同時民間盛行的示眾行為,則是私刑文化的濫觴。私人暴力儀式的訴求是即刻正義的實現(xiàn)、公共秩序的維護、壓抑暴力的釋放和個人的教化改造。民間的示眾行為豐富多樣,是中國刑罰想象力的展現(xiàn),但是主要的核心形式還是游街、掛牌示眾、當眾罰跪、當眾行刑等等。
 

5、 示眾從來不乏看客,喜歡看戲的中國人有一種戲劇偏好。同時儒家倫理的差序格局讓我們缺乏社會頭腦、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識,示眾者只要與己無關,就無需同情和憤怒。而在這種社會關系邏輯的另一面,則是家庭制度對個人主義的反動。在家庭制度下,被剝奪和壓制的隱私觀念,助長了示眾的合理性和人們偷窺的欲望。
  而且,儒家倫理所培養(yǎng)的理性與克制,讓中國社會缺乏“狂歡節(jié)式”的酒神文化——戲謔主流價值、有著交替和變更精神的民間文化。中國的一元文化,讓單性思

6、維的人們若要與“離經叛道”者劃清界限,就很難對示眾者抱持應有的人道主義態(tài)度。儒家的性善論讓人們不敢公開談論或承認暴力,然而在示眾的暴力儀式中,我們發(fā)泄心中孤獨的暴力,卻不會遭受審查。
  與此同時,廣義的示眾也可被理解為一種借助大眾傳播來完成的信息懲罰。對道德失范者、犯罪嫌疑人或犯罪者信息的公開傳播,讓其接受輿論的審判與懲罰,其本質也是示眾。狹義的示眾助長了廣義的示眾,示眾文化是對“流言碎語”等信息懲罰方式的無形鼓勵。這種受到鼓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