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分類號 密級 </p><p>  U D C 編號 </p><p>  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 </p><p>  題目 影響小學生幸福感因素的對比研

2、究報告</p><p>  系 別 教育與心理科學系 </p><p>  專 業(yè) 名 稱 小學教育 </p><p>  年 級 08級 </p><p>  學 生 姓 名

3、 xx </p><p>  學 號 </p><p>  指 導 教 師 xx </p><p>  二○一二 年 四 月</p><p><b>  文獻綜述&l

4、t;/b></p><p><b>  一、概述</b></p><p>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的日益豐富,近幾年,有關現(xiàn)代人的“幸福感”被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討論。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影響人的幸福感的因素成分也不盡相同。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這時的心理狀態(tài)勢必影響著他們的成長,他們在學習中對幸福的體驗和評價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反映出考學校素

5、質(zhì)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果。也為如何發(fā)展利于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提供了建議。目前,對于幸福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大學生和中老年人群體,研究小學生幸福感,特別是對比研究小學生幸福感的成分差異較少。筆者觀察到近年來,校外培優(yōu)教育盛行,許多小學生雙休都要參加課外培訓。本文將從培優(yōu)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角度,來對比研究影響小學生幸福感的差異。</p><p><b>  二、主題</b></p><

6、;p>  通過對有關幸福感文獻的查閱和分析,得到的總結如下。</p><p>  1. 普遍認同的有關幸福感的定義。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簡稱SWB)專指評價者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zhì)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關于SWB的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zhì)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

7、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Diener 認為主觀幸福感有三個特點:①主觀性,指對它的評定主要依賴于行動者本人內(nèi)定的標準,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準則;②相對穩(wěn)定性,指雖然在評定主觀幸福感時會受到情境和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但研究證實它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值。它并不隨時間的流失或環(huán)境的一般性改變而發(fā)生重大變化。③整體性,指主觀幸福感是一種綜合評價。三個維度。</p><p>  2.幸福感相關研究的發(fā)展進程。在這過去的四十年中,可以把

8、幸福感研究概括為描述比較、理論建構和測量發(fā)展三個階段(Diener,1997)。描述比較階段是幸福感研究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研究內(nèi)容是人口學統(tǒng)計方面對幸福的影響,主要采取兩種研究取向或研究策略(Diener,1984)對不同群體的幸福感進行描述與測量;即探討影響幸福感的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理論建構階段是第二階段。研究重點是發(fā)展幸福感的理論與解釋范式,研究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機制,這一階段形成了許多的理論,例如,適應理論、自我決定理論、目標

9、理論、認知理論、活動理論等,這些理論從不同角度對幸福感進行理論解釋,促使幸福感研究的深化。測量發(fā)展階段即第三階段則進入對幸福感測量技術的完善與發(fā)展,主要對幸福感的測量范式進行比較分析,建構了多種理論支持的幸福感整合模型,提出了幸福感測量的多種指標。</p><p>  3.幸福感評估和研究方法。由于人們對幸福理解的不同,有自己的標準。將幸福指數(shù)絕對化,簡單化,偏激化都是錯誤的。目前,研究幸福感的方法和工具有“單題

10、測量工具”, 例如: Fordyce(1988)編制的文字單題量表,Cantril (1965)的梯形量表和山形量表、Andrews和Withy (1976)的臉形量表等圖形量表。“多提測量工具”,“ 例如: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制定《總體主觀幸福感量表》、Mpbel編制《幸福感指數(shù)量表》、由Diener等人編制《國際大學調(diào)查表》、Carol Ryff編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邢占軍編制的《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苗元江編制的《綜合

11、幸福感量表》,其他測量方法”,未達到研究效果的最優(yōu)化,一般選用混合式測量工具,盡量使研究效果最為準確,接近真實。</p><p>  4.對小學生幸福感的研究較少,特別是通過比較研究小學生的幸福感差異特別少。目前的研究成果有潘利若的《城鄉(xiāng)小學生幸福感的分野》,她在文中指出,城鄉(xiāng)小學生生活滿意度差異不明顯,與家庭經(jīng)濟地位顯著有關。城鄉(xiāng)小學生感到幸福的事件中,休閑娛樂,父母關心的引用頻數(shù)大大高于其他方面的引用頻數(shù)???/p>

12、之,城鄉(xiāng)小學生的幸福成分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差別,受環(huán)境對個體方面影響,小學生幸福感成分存在一定差別。生活滿意度是幸福感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姚玉香的《新課改后中小學生學校生活滿意度調(diào)查》中指出,學生的主觀感受具有代表性,學生學校生活滿意度對于我們研究學校教育質(zhì)量和學校教育狀況無疑具有重要影響。調(diào)查結果顯示新課改以來,學生對學校的主觀情感呈現(xiàn)總體認同態(tài)勢,但考試,分數(shù),名次,升學仍然是學校生活的主題,評價標準也未從單一走向多元。</p&

13、gt;<p>  5.在如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培養(yǎng)小學生的幸福感方面。包翠萍在《論小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培養(yǎng)》提出了四點措施培養(yǎng)小學生幸福感,⑴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尋找幸福⑵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幸福⑶在和諧中協(xié)助學生創(chuàng)造幸福⑷在實踐中鼓勵學生傳播幸福。在曾玲娟,周友方的《論中小學生幸福感的生成》中也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幸福感,即⑴注重早起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⑵培養(yǎng)智慧的認知能力,⑶給中小學生參與幸?;顒拥臋C會。</p&

14、gt;<p><b>  三、結論</b></p><p>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研究幸福感的資料已很豐富,既有一線老師的經(jīng)驗又有專家學者的理論支持。但是研究小學生幸福感的資料還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對小學生幸福感在學校領域的培養(yǎng)方面和城鄉(xiāng)小學生幸福感的對比研究。而缺乏從不同的角度對比研究小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許多孩子都參加了校外培訓機構,這一現(xiàn)象普遍

15、存在。本文擬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和訪談法對比研究培優(yōu)教育和普通教育下小學生的幸福感差異,經(jīng)分析并結合有關理論,對學校和家庭如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提出意見和建議。</p><p><b>  參考文獻:</b></p><p>  [1]姚玉香,楊進:《新課改后中小學生學校生活滿意度調(diào)查》,《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第33卷第1期</p>&

16、lt;p>  [2]潘利若:《城鄉(xiāng)小學生幸福感的分野》,《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月26日第008版</p><p>  [3]曾玲娟,周友方:《論中小學生幸福感的生成》,《山東省團校學報青少年研究》2010年第2期</p><p>  [4]包翠萍:《論小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培養(yǎng)》,《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12期</p><p>  [5]王珵:

17、《學生幸福指數(shù)研究與測評工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p><p>  [6]何瑛:《主觀幸福感概論》,《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 1999年第四期</p><p>  [7]杜小陸:《正在消逝的幸福感》,《教育評論》2000年第6期</p><p><b>  原創(chuàng)性說明</b></p><p><b&

18、gt;  摘 要:</b></p><p>  本文通過問卷調(diào)查法和訪談法,來對比研究參加培優(yōu)班的學生和沒有參加培優(yōu)班的學生對幸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分析比較影響他們主觀幸福感因素的異同,發(fā)現(xiàn)參加培優(yōu)班的學生的幸福感比沒有參加培優(yōu)班學生的幸福感偏低,主要是因為學生過分看重成績分數(shù),沒有過多的時間休閑娛樂。據(jù)此,筆者從家庭,學校和給學生自由玩耍的時間等角度有針對性的提出提高小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途徑和方法。&

19、lt;/p><p>  關鍵詞:小學生 幸福感 學習成績 家庭因素</p><p><b>  Abstract:</b></p><p>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to contrast research in training the e

20、xcellent students and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what is differen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differences in factors, fin

21、d, in train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the sense of well-being than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happiness is low, mainly because of over-emphasis on s</p><p>  Key words : Eleme

22、ntary student The sense of happiness Learning achievement Family factors</p><p><b>  目 錄</b></p><p><b>  一、問題的提出 </b></p><p><b>  二、調(diào)查過程</b>&

23、lt;/p><p><b> ?。ㄒ唬﹩柧碚{(diào)查</b></p><p><b> ?。ǘ┰L 談</b></p><p>  三、調(diào)查結果和成因分析</p><p><b> ?。ㄒ唬┱{(diào)查結果</b></p><p><b>  (二)成因分析&l

24、t;/b></p><p><b>  四、結論和建議</b></p><p><b>  (一 ) 家庭因素</b></p><p><b>  (二 ) 學校因素</b></p><p><b>  (三 )課余時間</b></p>

25、<p><b>  參考文獻</b></p><p><b>  附錄一</b></p><p><b>  附錄二</b></p><p><b>  一、問題的提出</b></p><p>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受到來自父母專業(yè)和半

26、專業(yè)的權威觀點的轟擊,美國社會強調(diào)早起學習的重要性。他們警告父母們,如果不在孩子年幼時就開始加強教育,那將會失去學習的黃金時機,相當多的學校里幼兒園就開始接受測驗,寫作業(yè),練習,以便為進入小學而做準備,這一年級做的事其實是下一年級上的內(nèi)容。這種拔苗助長式的教育方式,有了這樣的警句“早成熟,早腐爛”</p><p>  “企圖加速兒童掌握學業(yè)技能的步伐的做法被認為是糟糕的教養(yǎng)方式的例證”</p>&l

27、t;p>  而這樣的教育方式正在如今的中國如火如荼的上演著。</p><p>  隨著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競爭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加入課外培優(yōu)大軍,寒暑假的到來,各種培訓便會如期展開。迫于考試評價,選拔制度的缺陷,高考,中考,甚至小升初都是以考試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的能力的,如今,小學生也漸成了各種培優(yōu)的主力軍了。從這一角度,可以把小學生分為參加課外培優(yōu)和沒有參加培優(yōu)的兩大群體。很多老師和家長甚至社

28、會,主要關注的都是成績偏下,學習困難的學生,圍繞如何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而展開的討論數(shù)不勝數(shù),而對于培優(yōu)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他們的幸福感如何很少有人關注。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的發(fā)展成功與否在絕大程度上并不取決于智商之高或是分數(shù)的高低,社會需要的不僅是人才,更需要一個身心發(fā)展健康的人。因此,研究普通教育和培優(yōu)教育下的小學生幸福感成分差異顯得尤為有意義。</p><p>  著名的美國教育哲學家內(nèi)爾·諾丁斯在《

29、幸福與教育》一書中談到“在當代,許多兒童生活在一種幸福缺失、幸福匱乏的校園生活中,濫用毒品、校園暴力、應試教育、學業(yè)壓力、社會公正遭到踐踏、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等,無不威脅著學生的幸福生活。幸福需要教育,教育同時也需要幸福,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我們需要的是一種面向幸福,為了幸福的教育。”他還談到幸福的教育應該體現(xiàn)在私人生活領域中和公共生活領域中,小學生的生活圈尚還狹小,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家里即私人領域和學校即公共生活領域度過的,因此,這兩大因素也影

30、響著小學生的幸福感。公認的小學生的幸福感由生活滿意度,情感體驗和自我滿意度綜合構成。情感體驗包括正向情感如快樂,高興,和負向情感如緊張,憂慮。本文從四個方面研究小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包括家庭,學校,人際交往,自我。試圖通過對比調(diào)查兩大群體即培優(yōu)教育和普通教育下的學生之間幸福感在這四方面的差異,以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p><p><b>  二、調(diào)查過程</b></p>&l

31、t;p>  影響小學生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人際關系的好壞,如在學校和同學之間的關系,在社區(qū)與朋友間的關系;有物質(zhì)環(huán)境和精神狀態(tài)的因素,如精美的文具或者礦產(chǎn)明亮的教室,上課的精神狀態(tài);有學習成績的壓力,如考試成績是否達到了自己的期望值等等。我把這些因素分別歸于四個方面,即家庭方面,學校方面,人際方面和自我方面。基于此,本人自制問卷并在實習學校和兼職培訓機構發(fā)放并回收了問卷。在實習期間,通過面對面的和網(wǎng)絡的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

32、法。以便取得更為可信的數(shù)據(jù)材料。</p><p><b> ?。ㄒ唬﹩柧碚{(diào)查</b></p><p>  本文是通過比較來分析兩大群體關于主觀幸福感的差異。因此我利用自己兼職的便利在巨人教育發(fā)放了我的調(diào)查問卷,我想說明的是那里的奧數(shù)班的學生是通過了選拔才開始學習的,根據(jù)程度來培優(yōu)的,因此學生的成績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在實習學校對兩個班發(fā)放了我的調(diào)查問卷,然后把沒有參加培

33、優(yōu)的學生分為一組,這樣最后參加培優(yōu)和沒有參加培優(yōu)的人數(shù)分別是65和78人,無效問卷共5份。即參加培優(yōu)學生的有效問卷為63份,未參加的為75份。我選擇的學生都是五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們正是小學生培訓的主力軍,也不像低年級學生那樣完成問卷有困難,他們能夠更好的完成問卷調(diào)查配合工作。六年級學生正面臨畢業(yè)所以也不在我的調(diào)查范疇內(nèi)。</p><p><b> ?。ǘ┰L 談</b></p>

34、<p>  我是通過兩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訪談的。一種是在實習期間,在課余時間和同學們聊天,問他們對培優(yōu)教育的看法和自己對幸福的理解。筆者在訪談時沒有當場記錄,只是事后回憶,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說真心話。另一種是在網(wǎng)絡上和同學們暢所欲言。筆者認為后一種方式更能夠真實的反應出學生的主觀狀況。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生更加放松,更會說知心話,他們也需要他人的傾聽,因為訪談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我選擇餓了具有代表性的兩個學生,位是參加培訓而且多次獲得

35、獎項的同學,一位是沒有參加過培訓,在班上成績屬于中等偏下水平的同學。</p><p>  三、調(diào)查結果和成因分析 </p><p><b> ?。ㄒ唬┱{(diào)查結果</b></p><p><b>  1、問卷調(diào)查結果</b></p><p>  表一(培優(yōu)教育下小學生的幸福感調(diào)查)</p>

36、<p>  表二(普通教育下小學生的幸福感調(diào)查)</p><p>  表三(小學生對幸福的理解及感到不幸的因素排序)</p><p><b>  結合表一表二可知:</b></p><p>  (1)參加普通教育的家庭類型多集中在民主型和溫和親切型,而參加培優(yōu)教育的家庭有24.5%為專制型。</p><p>

37、  (2)在與老師的關系方面,多數(shù)學生和老師都是親密和諧的關系,培優(yōu)教育的學生比普通教育下的學生與老師的關系略好。</p><p> ?。?)培優(yōu)教育下有81.9%的學生認為學校生活是快樂的,普通教育下這樣認為的學生占到了94.9%。</p><p>  (4)與同伴的關系上看,培優(yōu)教育下的學生有23.6%的學生很少與社區(qū)小朋友交往,而普通教育下的學生很少與社區(qū)小朋友交往的比例為2.3%&

38、lt;/p><p>  (5)參加培優(yōu)的學生和學生家長更看重學習成績。只有10.9%的學生認為“89和90分的差別不大”家長對孩子的關注集中在學習成績和身心發(fā)展。普通教育下的學生則更能理性的看待成績,家長對孩子的關注既包括學習成績和身心發(fā)展,還有道德品質(zhì)。</p><p>  (6)參加培優(yōu)教育的學生的課余時間明顯少于普通教育下的學生。他們的雙休被占據(jù)的有62.1%,有35.2%的學生對學習的

39、感受是“不得不學”, 57.6%的學生對現(xiàn)在的學習感到比較有興趣。而普通教育下的學生認為學習是“不得不學”的只占到了1.8%,對現(xiàn)在的學習都比較感興趣。</p><p> ?。?)普通教育下的學生比培優(yōu)教育下的學生感到更幸福。有87.9%的學生認為自己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只有2.9%的學生認為自己不幸福。培優(yōu)教育下有71.9%的學生認為自己非常幸?;虮容^幸福,但也有15.1%的學生認為自己不夠幸福。</p&

40、gt;<p>  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培優(yōu)學生與未培優(yōu)學生在幸福感成分比例上的差異,我設置了兩道多選題供學生選擇,結合表三分析:</p><p>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幸福包括“和睦的家庭”“ 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充裕的休閑時間和豐富的娛樂”“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 融洽的師生,生生關系”,并且都把“和睦的家庭”排在第一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培優(yōu)教育下的學生把“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排在了“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之

41、后。</p><p> ?。?)在最能增加你現(xiàn)在的幸福感的首要三個因素中,培優(yōu)教育的學生把“充裕的休閑時間和豐富的娛樂”排在了首位,“發(fā)展興趣愛好”排在了第二的位置,對比普通教育下的學生則把“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排在了第一位,把“融洽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排在了第二的位置。</p><p><b>  2. 訪談結果</b></p><p>  通

42、過深入訪談兩位學生,我發(fā)現(xiàn),培優(yōu)班的學生更有自信,而普通班的學生更有幽默感。跟我交談的時候,培優(yōu)班的學生訴苦較多,大部分時間都是再談學習怎么累,或者學校的卷子如何簡單,對于我稱贊他很聰明非常高興,而普通班學生的話題則更加豐富,他會跟我聊最新校園里流行的游戲,問我會不會打籃球,當我聊到他的成績時,明顯他沒有那么興奮了。二人對于幸福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培優(yōu)班學生認為幸福就是每天可以看一個小時動漫,普通班學生則說幸福是不開家長會。對于網(wǎng)上的討論

43、,學生反應比較熱烈,他們的看法是學習成績好不一定覺得幸福,但是學習成績不好一定就不幸福 。 </p><p>  由此,我認為在考試評價制度還未變的形勢下,學習成績必然是影響小學生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對于培優(yōu)的學生來說好的學習成績是一切的前提,而未培優(yōu)的學生則認為好的學習成績是提高幸福感的一種途徑。得到父母的關愛成為了兩大群體共同的幸福感來源。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也是影響小學生幸福感的重要原因,無論是培優(yōu)與否的小

44、學生,他們的第一任老師都是父母,所以父母的思想也深刻影響著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成長。</p><p><b> ?。ǘ┏梢蚍治?lt;/b></p><p>  本文從家庭,學校,人際交往和自我四個方面分析培優(yōu)教育下的學生幸福感沒有普通教育下的學生強烈的成因。</p><p><b>  1.家庭方面</b></p>

45、<p>  每個學生的父母都是關愛孩子的,但是他們的方式不盡相同,參加培優(yōu)教育的學生父母大部分則認為培優(yōu)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F(xiàn)在的考試評價制度還未有很大的改變,想要升入好的初中也需要拿成績說話,因此許多家長認為“成績好才是硬道理”,孩子的其他方面,可以以后在培養(yǎng)。一位小學生在訪談中表示家長經(jīng)常在耳邊叨嘮升中學的事,甚至是大學,而年老的外公外婆過年過節(jié)時則是喜歡拿成績說事,與其他同齡人比較。家長是孩子

46、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對孩子有滿腔的愛意,但是缺乏相應的教育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容易受到外界的誤導,他們認為孩子有巨大的潛能,像一個深不可測的井一樣,殊不知兒童也需要時間去張情感,長智力,而不是犧牲了成長需要和條件而學與自己年齡不相符的知識,兒童是很難消化這些東西的。成人把自以為好的東西教給兒童,但未必就適應兒童的發(fā)展需要。</p><p><b>  2.學校方面</b></p>

47、;<p>  參加培優(yōu)教育的學生比普通教育下的學生對學校的生活感到并不是那么快樂,但與老師關系較好。因為他們大多被超前教育,他們在休息時間已沒有多少能夠自己支配的時間,在學校,也要受到老師和學校的制約,因此對學校生活沒有多少“好感”,他們更喜歡“出去玩”</p><p><b>  3.人際交往方面。</b></p><p>  小學生的人際交往包括和同

48、伴之間的,和老師之間的還有與家長之間的關系。這里主要談的是與同伴和老師的關系。參加培優(yōu)的學生與社區(qū)的小朋友之間交往不多。一方面,他們的課余時間本來就少,雙休很大一部分時間被培優(yōu)占據(jù),晚上不少學生也會選擇在家看電視玩游戲,沒有多少機會與社區(qū)小伙伴交往。另一方面,通過訪談得知,有的參加培優(yōu)的小學生對普通教育下的小學生有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父母會教育孩子“不要和成績不好的同學玩”,參加培優(yōu)的小學生更喜歡拿成績說事,對成績不好的學生帶有一種鄙視

49、的心理。參加培優(yōu)的學生更容易獲得老師的青睞。就學生而言,他們更容易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在期末考試的時候也不會“拖后腿”還能帶動班上的平均分。而參加培優(yōu)教育的學生家長也會配合老師工作,他們非常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因此與老師的關系一般也較好,更容易溝通。</p><p><b>  4.自我方面</b></p><p>  培優(yōu)教育下的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沒有普通教育的學生

50、大,但是更看重成績,并且成績比普通教育的學生好。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培優(yōu)教育的學生對學習的認識不夠,他們多數(shù)是受到外界的壓力而學習,學習壓力過大,導致他們對學習本身沒有了多少興趣,甚至反感。學習動機分為外部動機和內(nèi)部動機。外部動機是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指人們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的滿足不在活動之內(nèi),而在活動之外,而是對學習所帶來的結果感興趣。內(nèi)部動機是指人們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動機的滿足在活動之內(nèi),不在活動之外,它不需要外界

51、的誘因、懲罰來使行動指向目標,因為行動本身就是一種動力 。 具有內(nèi)部動機的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得到滿足,他們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而且在教師評估之前能對自己的學業(yè)表現(xiàn)有所了解,他們具有好奇心,喜歡挑戰(zhàn),在解決問題時具有獨立性。具有外部動機的學生一旦達到了目的,學習動機便會下降。另一方面,為了達到目標,他們往往采取避免失敗的做法,或是選擇沒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或是一旦失敗,便一蹶不振。由此看出,大部分培優(yōu)教育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屬于外部動機,并不利于

52、學生長遠的學習發(fā)展。</p><p><b>  四、結論和建議</b></p><p>  綜上所述,得出結論:參加培優(yōu)的學生比沒有參加培優(yōu)的學生幸福感偏低。學習成績和家庭關系是影響小學生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普通教育下的學生能夠較理性的看待學習成績而培優(yōu)班的學生則把學習成績看的更重。目前困擾培優(yōu)學生的最大障礙就是沒有充足的時間休息和玩耍。可以推測普通班的學生大

53、部分都覺得非常幸福的條件是他們有充足的時間支配,做自己想做的事,自由度較大,仍然把休閑游戲看做影響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正因為培優(yōu)學生受父母影響較大,不能花大量的時間在“玩”上,所以普遍覺得沒有未培優(yōu)的孩子幸福。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我們抑制了他們的天性,需要得不到適當?shù)臐M足,所以有不少學生覺得自己并不幸福。因此,我們可以有針對性提高兩大群體的幸福感,給家長和老實一些建議。</p><p>

54、  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給小學生帶來幸福感的重要方面 </p><p>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聲。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會激勵孩子的向上心理,這對于他們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乏味,責罵不休得家庭里,智慧滋長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鞓范颊劜簧希握勑腋5膶W習?家長式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影響至深,但是家長畢竟不是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對孩子身形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

55、識,教育理論的知識并不豐富,甚至做出一些自認為對孩子好的事情卻反而害了孩子。對培優(yōu)班的孩子的父母來說,應避免對孩子“過度教育” 。所謂“過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子女管教過多,監(jiān)督過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過多。事實上每個人的天賦和成長環(huán)境不同,實在無法處處都頂尖拔萃。作為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別人,當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喪而已,退而求其次,讓他成為一個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樂人,實

56、比讓他成為一個壓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長要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指導他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使其學習成績逐步提高,讓孩子從中體味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這無論是對當前的學習,還是對將來的處世做人都極有好處。實事求是,是為</p><p>  對于沒有參加培訓的學生來說,父母應主動關心孩子的學業(yè),無論成績好壞,都應以鼓勵為主,并鼓勵孩子多參加有意義的集體活動,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有的孩子某一方面不如別人,但是在另一方

57、面卻表現(xiàn)出驚人的潛質(zhì),在孩子的某一閃光處,培養(yǎng)他的自信心,這就需要靠家長平時對孩子的觀察和關心了。孩子貪玩,在家里,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是十分必要的。為他們準備一張書桌、一個書架、設置一個固定的學習角,是非常必要的。這既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也便于學習。為增強學習氣氛,家長和孩子還可以在墻上布置些激勵學習的字畫條幅、學習計劃、課程表等,為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主性提供可能。</p><p>  給孩子一個充滿歡

58、笑的校園生活和和諧的師生關系</p><p>  學校是孩子學習的主要場所,讓這里充滿歡聲笑語,使孩子快樂的學習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在學校,教師是接觸孩子最多的人,也應了解孩子最多。 對于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教師應格外注意全面發(fā)展孩子的各項才能,避免暈輪效應,因為他的分數(shù)考的高就忽視了他們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很多調(diào)查和研究都顯示“高分背后隱藏著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挫折承受力差,難以容忍別人的成就,目空一

59、切,把分數(shù)看的過重,而非真正對學習感興趣”學習動機可以分為內(nèi)部動機和外部動機,以內(nèi)部動機為主導的學生,更容易對學習有持久的興趣,并重視學習過程,而參加培優(yōu)的學生學習幸福感偏低,也就是說他們的學習動機以外部動機為主,會使學生的學習為外界力量所控制,一些學習優(yōu)生會表現(xiàn)一些消極的甚至不道德的行為,如有的學生不愿幫助別人,唯恐他人超過自己,看到有價值的參考書不愿分享,別人學習時故意顯出自己貪玩的樣子,甚至蠱惑別人不去學習,當這些問題出現(xiàn)時,教師

60、就要格外注意。如何把學生的外部學習動機轉化為內(nèi)部學習動機,是教師備課,上課,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和教育會幫助他們成為心理健康的真正優(yōu)等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幫助</p><p>  對于普通班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發(fā)揮教師期望效應去積極地影響學生的各個方面。首先,教師期望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很多沒有參加培優(yōu)的學生,成績中等,常常認為自己平庸,既沒有好的學習成績又沒有可以展示的一技之長

61、。這時,教師對學生所持的積極的期望,會讓學生覺得自己的能力受到了信任,從而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在小學階段,教師的權威是絕對的,多數(shù)小學生都認為老師說的話是正確的,會自覺維護老師的權威。所以教師對學生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特別對于容易忽視的中等生,教師應該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找出自身的閃光點,健康的成長。</p><p>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而不是限制孩子交朋友的權力。

62、</p><p>  孩子和父母一樣,也需要和他人進行良好的交往,只有通過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才能讓他們?nèi)〉煤玫陌l(fā)展。孩子若能與人良好的交往,對他們的個性、情緒情感、智力能力的發(fā)展都有重要作用。父母要引導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第一,利用各種機會指導孩子與人交往。比如,去別人家做客,要教育孩子有禮貌;家里來了客人,要讓孩子主動打招呼,幫助做些接待事宜;成人間談話,如果沒必要讓孩子回避,可以讓他們參與,

63、并允許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是他們學習人際交往的極好機會。若孩子敢于在別人面前說出自己的看法,父母對此應給予鼓勵,對他們正確的見解及時進行肯定。對孩子的一些不妥做法,如只顧自己說話,隨便打斷別人談話等,要及時提醒,并在事后進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導。 第二,要接納孩子的伙伴。父母要歡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們在一起對家中清潔與秩序的“破壞”,可巧妙地抓住這一時機培養(yǎng)孩子們自理的習慣和能力。給孩子空間,允許孩子們單獨在一

64、起說“悄悄話”、進行“秘密”的小活動。 第三,積極對待孩子的交往。由于孩子年齡較小,自制自控制能力較低,為預防同伴交往帶來的不良影響是必要的。父母應經(jīng)常和孩子</p><p>  還孩子一個幸福的周末,讓孩子正確對待學習。</p><p>  小學是學習的一個關鍵期,是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關鍵期,但是小學生也是人,在學習之余也需要休息和玩耍。周末是孩子集中的游戲時間,家長不應該剝奪。弗洛

65、伊德認為“游戲是一種健康的自愛,因為它既促進工作,又能服務于他人”皮亞杰也認為游戲是個體為了滿足個人需要而對現(xiàn)實進行轉化。小學生從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五點都在學校度過,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坐在教室里上課,利用雙休的時間和父母伙伴們一起玩耍,是每個小學生都希望的事情。如何安排周末生活也是有所講究的。我認為對于培優(yōu)的學生來說,適當?shù)姆潘墒鞘直匾?,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種線性關系,而是倒U形曲線。所以給孩子一

66、個美好的周末十分重要,學習不是小學生的全部。而在學習態(tài)度上,要讓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與目的。當學生的興趣逐步培養(yǎng)起來后,教師應該通過形式多樣的班隊會讓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與目的,比如開展“我的理想”詩歌朗誦會,“名人的故事”故事會,“學習是為了什么”的討論會等等,讓學生的學習有被動逐步變?yōu)橹鲃?;學習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形式要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學習內(nèi)容和和形式多樣的學習形式都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比如在</p>

67、<p><b>  參考文獻</b></p><p>  [1]姚玉香,楊進:《新課改后中小學生學校生活滿意度調(diào)查》,《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第33卷第1期</p><p>  [2]潘利若:《城鄉(xiāng)小學生幸福感的分野》,《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月26日第008版</p><p>  [3]曾玲娟,周友方:《論中小學生

68、幸福感的生成》,《山東省團校學報青少年研究》2010年第2期</p><p>  [4]包翠萍:《論小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培養(yǎng)》,《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12期</p><p>  [5]王珵:《學生幸福指數(shù)研究與測評工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p><p>  [6]何瑛:《主觀幸福感概論》,《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 1999年第四期<

69、/p><p>  [7]杜小陸:《正在消逝的幸福感》,《教育評論》2000年第6期</p><p>  [8]王建平主編:《讓孩子成為健康優(yōu)等生》北京出版社.2006.9</p><p>  [9]趙麗琴:《怎樣讓學生愛學習》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p><p>  [10]陳德華:《學習中的心理問題——學習實踐篇》上海教育出版社.2

70、007.4</p><p>  [11]張興貴:《青少年人格與主觀幸福感關系》華南師范大學心理系博士論文.2.003.6</p><p>  [12]石國興,楊海榮:《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心理衛(wèi)生.2006.4</p><p>  [13]謝玉蘭,陳旭:《粗終生主觀幸福感的主觀因素及其培養(yǎng)對策》教育探索.2006.2</p><p&

71、gt;  [14]韓爽:《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特點及其培養(yǎng)的研究》東北師范大學.2004</p><p>  [15]〔美 〕內(nèi)爾·諾丁斯著.龍寶新譯《幸福與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6</p><p>  [16]〔美 〕JamesP.Raffini著.梁平 宋啟輝譯《這樣教學生才肯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p><p>  [17]〔美

72、 〕David Elkind著.陳會昌 等譯《還孩子幸福童年》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2</p><p>  [18]錢元偉主編:《小學生健康心理解密》上海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8</p><p>  [19]劉曉東:《解放兒童》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2</p><p>  [20]侯莉敏:《兒童的生活與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1</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