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君尊臣卑”是對古代皇權社會下君臣關系的一般印象和認識。隨著皇帝制度的確立,君尊臣卑無疑成為君臣關系的主要面向,但絕對化地強調尊卑關系是對歷史的簡單化理解,忽視了臣下自主性的一面,也不符合漢代的歷史實際。從漢代的史實來看,君臣關系中不乏君主對大臣禮敬的一面,本文以君主對大臣的若干敬禮為研究課題,將禮置于古代固有的文化脈絡中來理解,希望以此全面認識漢代君臣關系的面貌。
本文的第一章是對有關“禮”論與君臣觀念的溯源。禮,是中國古代
2、政治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漢儒之所以重視禮,在理論根源上可上溯之于先秦。禮的名分內涵是本文分析的框架基礎,文章首先對這一內涵的演進進行了梳理。禮最初當與宗教祭祀活動相關,西周以來,歷史的行為者不斷賦予“禮”以新的內涵,使其具有了名分觀念的涵義。在春秋戰(zhàn)國禮崩樂壞,重建社會秩序的歷史進程中,禮的名分內涵被進一步的闡釋,成為了政治秩序的保障。在這一進程中,以復興禮樂文化為己任的儒家學者無疑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禮的名分秩序內涵經(jīng)由孔門及其后
3、學的闡發(fā),由荀子最終集其大成,完成了政治秩序的建構。而這種名分秩序在本原上源于天地自然之道,從而,禮的施行在形而上的層面有了哲學的依據(jù)。禮經(jīng)由儒者的闡發(fā),成為了一種政治秩序的總規(guī)范,構成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價值觀念,對后代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君臣觀念而言,先秦儒家雖以君為主導,但君臣關系并非絕對對立的,儒家認可的原則是君君、臣臣,君臣各守其分,在君臣關系中臣下也有自主性的一面。這些論述對漢儒也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第二章考察了
4、君尊臣卑下的漢儒君臣觀念與自主意識。秦始皇確立皇帝制度,及其相應的名號、稱謂、服制等,無不彰顯出皇帝之威儀與尊崇地位,君尊臣卑遂成為君臣關系的主要層面。但在皇權制度下的君臣關系建構中,臣無疑也有其自主性的一面。隨著儒學的復興與儒家士大夫政治影響力的增強,士人的主體意識與自覺訴求日益凸顯,漢儒依據(jù)經(jīng)典與儒家傳統(tǒng)的君臣觀念來建構著新型的君臣關系。傳統(tǒng)禮制中的“敬意”被發(fā)掘與發(fā)揮,先秦儒家的君臣觀念亦成為他們論述的理論源泉,從賈誼到賈山,從董
5、仲舒的《春秋繁露》到東漢的《白虎通》,以及大量士人的論述中,不難看到漢儒的這種自尊意識與訴求。本章還考察了秦漢以來儒生的制禮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儒生群體由禮制活動的邊緣轉為中心,由引用經(jīng)典權威改革秩序轉變?yōu)橹贫ㄍ醭亩Y典規(guī)范,由此,不難看出儒生政治影響力與自主意識的日益增強。
第三章和第四章從儀節(jié)和規(guī)范禮義的角度考察了漢代君主對大臣的禮敬。從儀節(jié)的層面看,君主對大臣施禮的情況已較先秦為少,主要集中在百官之首——宰相的禮遇上,君
6、主對宰相猶有起立與下車為敬之禮儀。同時,君臣之間的身份差異尚不甚懸殊,如君臣有“坐而議事”之制,君主對大臣稱謂也多用敬稱,自稱用謙稱等,體現(xiàn)出君臣上下情意相通之一面。而君主遵循的若干規(guī)范則體現(xiàn)出敬下之義。如君主聘士以禮,退之以禮,尊重師道,對有罪大臣行賜死之法,君臣宴飲不失和寧的氣氛,等等。這些禮制規(guī)范都體現(xiàn)出敬下的禮義,并以此建構君臣之間的秩序。這些儀則規(guī)范雖不完全合于經(jīng)典,卻都能在經(jīng)典中找到依據(jù)。君主對大臣的禮敬與漢代儒家士大夫力量
7、的崛起緊密相關,自西漢宣、元以降,直至東漢前期,儒家士人大量進入官僚體系,政治影響力日益增強,推動著禮制的改革與古禮的復興,這這種背景下,君主多能敦行禮制。
第五章從宋、明清學者的相關評論來認識漢代的君臣關系。宋明以降,君臣關系日趨森嚴,于君主對大臣的敬禮而言,一些漢代猶存的禮數(shù)漸趨消失,尤其是明清時期,君臣關系中顯出較濃厚的主奴色彩。宋明以后的學者論及漢代君臣關系,一方面是刻薄的,君臣之勢是懸絕的,一方面又是不乏禮敬之義,通
8、上下之情的,這些論述反映出士人的現(xiàn)實關照與心理冀望。表面看來,如此不同的認識之間存在矛盾,但實則是符合漢代的歷史實際的,學者們都看到了部分的客觀事實:皇帝制度下,漢代的君臣關系既有君尊臣卑的一面,又不乏君主對大臣禮敬的一面。也正因為如此,不同的論述者總能從漢代的史實中找到若干符合自己結論的依據(jù),但這種結論的獲致是基于不完全的歸納方法,應當引起人們的注意。
最后,文章對漢代的君臣之禮與君臣關系進行了若干思考與總結。首先,作者對“
9、專制”或“家國同構”的理論分析框架進行了反思,認為在這種分析框架下,對君臣關系的描述往往過于簡單刻板化,并且?guī)в兄饔^性的意識。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也往往采用不完全的歸納方法,以若干的事例來得出一般性、總結性的結論,或是以局部的歷史特征代替整個中國古代的歷史特征,簡單化的將君臣關系理解為“君尊臣卑”、“父家長”式的、甚至是“主奴”的關系,這是不全面客觀的,也不符合漢代的歷史實際。其次,作者對君主禮敬大臣的原因做了探析,分別從“施報”、“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書字體演變研究_8735.pdf
- 漢賦與漢代禮儀制度——以朝廷祭天地之禮為例
- 漢賦與漢代禮儀制度——以朝廷祭天地之禮為例_16053.pdf
- 論君主專制體制下的君臣關系——以宋神宗與王安石的關系為中心
- 漢代“庖廚圖”研究——以畫像石為中心
- 漢代西北戍卒研究——以居延漢簡為中心
- 漢代債法研究——以簡牘文書為中心的考察.pdf
- 清代乾嘉新義理學研究——以“以禮代理”說為中心.pdf
- 中國古代文體功能研究——以漢代文體為中心.pdf
- 《春秋》“禮”論——以《春秋穀梁傳》為中心.pdf
- 漢代西北戍卒研究——以居延漢簡為中心_8556.pdf
- 漢代“庖廚圖”研究——以畫像石為中心_4171.pdf
- 漢代今文禮學新論.pdf
- 以基督為中心之敬拜的
- 21-4.5.成德之方(5):為國以禮
- 君臣之義與骨肉之親
- 《春秋》“禮”論——以《春秋穀梁傳》為中心_11767.pdf
- 漢代藝術中外來母題舉例——以畫像石為中心.pdf
- 漢代情論研究——兼論漢代情與禮、法的關系
- 漢代災異思想的人類學研究——以“罪己詔”為中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