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G-,i1α-融合蛋白在Sf9細胞中的表達及特異性藥物的篩選.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毒蕈堿型乙酰膽堿受體(AChR)是G蛋白偶聯(lián)受體(GPCR)的成員之一。分子生物學分型依據M受體克隆基因序列差異,分為而M1-M5五種亞型,分子量約51-66kD,由460-59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由細胞外的N端七次跨過細胞膜至胞漿內的C端,形成三個膜外環(huán)(01-02)和三個膜內環(huán)(i1-i3),其中N末端、C末端和i3環(huán)在不同亞型間的變異最大,且以i3環(huán)最為顯著,它在胞漿內形成一個157-240個氨基酸的柱狀a螺旋結構,目前普遍認為i

2、3環(huán)是M受體不同亞型發(fā)揮作用的關鍵部位。M受體廣泛分布于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tǒng)的神經組織、心肌、平滑肌和各種腺體,與相應配體結合可與G蛋白偶聯(lián)引起細胞內的一系列信號傳遞及生物化學反應,影響細胞的活動或功能,參與調節(jié)各種生理反應,同時還參與某些疾病的發(fā)生。 G蛋白(G protein)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信號分子,近年進展迅速,其分子量約為100kD,由α(39-46kD)、β(36kD)和γ(7-8kD)三種亞基構成。其中,α亞基差別

3、最大,是功能亞基,每種G蛋白的α亞基都有獨特的氨基酸序列和結構,但都有一定的同源性。依據α亞基的不同將G蛋白分為Gs、Gi、Gq、G12/13四種類型。在G蛋白介導的跨膜信號中,GPCRs,G蛋白和效應蛋白是信號轉導通路中的三個基本成分,它們的結構、功能及其在信號轉導中的作用正在被逐漸揭示。 分子生物學上將M受體分成兩組:其中M1受體、M3受體和M5受體歸為M1組,主要通過Gq/11作用于磷脂酰肌醇系統(tǒng)激活磷脂酶C(PLC),生

4、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酯酰甘油(DAG);而M2受體和M4受體則歸為M2組,通過與Gi/G0偶聯(lián)抑制腺苷酸環(huán)化酶(AC),使環(huán)磷酸腺苷(cAMP)生成減少。 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可將M2AChR與G蛋白Gila亞單位的cDNAs進行重組,通過桿狀病毒表達系統(tǒng)在Sf9昆蟲細胞中表達M2-Gila融合蛋白,利用放射配體結合實驗檢測這種高效偶聯(lián)的融合蛋白的偶聯(lián)功能,可闡明M2AChR與G蛋白Gila亞單位相互作用

5、和信號轉導機制及影響因素,鑒別和尋找M2受體亞型特異性藥物。 材料與方法: 1、材料 人M2AChR與牛Gila的cDNAs(PEF-hm2,pGa28),桿狀病毒載體質粒pBacPAK9的cDNAs,乙酰膽堿(ACh),阿托品(atropine),氧化震顫素(oxotremorine),檳榔堿(arecoline)、fangchinoline、levitimide及鳥苷5’-O-(3-硫代三磷酸)[guanos

6、ine-5’-O-(3-thiotriphosphate),GTPγS]等均由日本東京大學醫(yī)學部腦研生化教研室芳賀教授惠贈;Sf9昆蟲細胞株受贈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陳建國教授;TNM-FH昆蟲細胞培養(yǎng)基購于Sigma公司;胎牛血清購于TBD公司;[3H]QNB(L-quinuclidinyl benzilate,1.8PBq/mol)、[35S]GTPγS(guanosine-5'-O-(3-thiotriphosphate,40PBq

7、/mol)購于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公司。 2、方法 通過PCR的方法分別擴增M2AChR與Gila的cDNAs,純化后經第二次PCR進行連接,再次切膠、純化,酶切消化后連接到病毒載體中,轉染Sf9細胞,培養(yǎng)48小時后收獲細胞,提取病毒和細胞沉淀。從細胞沉淀中經消化、研磨、離心方法提取M2AChR-Gila融合膜蛋白,-70℃凍存?zhèn)溆?。融合蛋白經BCA方法初測含量后,進行[3H]QNB和[3

8、5S]GTPγS結合實驗檢測M2-Gila融合蛋白的功能并篩選M2受體的特異性配體。 結果: M2AChR與Gila的cDNAs分別擴增連接后插入到病毒載體中,并在Sf9細胞中成功表達。接種病毒后的Sf9細胞,細胞腫脹變大,大小不均,細胞內顆粒增多,繼續(xù)培養(yǎng)48小時后收獲細胞,提取病毒和細胞沉淀。從細胞沉淀中經消化、研磨、離心方法提取膜蛋白,BCA方法測定膜蛋白含量為1.68mg/ml,[3H]QNB放射配體飽和實驗結果

9、,M2-G11α融合蛋白與[3H]]QNB特異性的、高水平的結合位點,隨著[3H]QNB濃度的升高,融合蛋白與[3H]QNB的結合量增加,具有M受體的特性,可用于檢測M2與Gi1α相互作用和信號轉導機制及影響因素的研究。[35S]GTPγS結合實驗檢測,乙酰膽堿(ACh)、氧化震顫素(oxotremorine)、檳榔堿(arecoline)為M2受體的激動劑,阿托品(atropine)、fangchinoline、levitimide為

10、M2受體的拮抗劑。 討論: 分子生物學方法的廣泛應用,為研究M受體亞型及信號轉導提供了新的途徑。本研究以高效偶聯(lián)的M2AChR-G11α融合蛋白為研究對象,檢測在配體作用下,M2AChR-G11α融合蛋白的表達和功能的變化,探討信號轉導中分子間相互作用的機制和影響因素,篩選M2受體亞型特異性藥物。 配體調節(jié)的GTPγS與G蛋白的結合是研究M受體與G蛋白偶聯(lián)的敏感方法。在GDP替代[35S]GTPγS結合實驗中,在

11、不同M受體配體、不同濃度GDP存在時,[35S]GTPγS競爭性結合作用的變化表明不同配體可以引起替代結合曲線偏移的方向和幅度不同,這種偏移代表了M2-G11α融合蛋白中的Gi1α與GDP親和力的大小,GDP與Gi1α的親和力越低,M2催化GDP由Ga上解離下來的能力越低,即激動劑作用時親和力減小,拮抗劑則使親和力增強。當與完全激動劑結合時,M2-Gi1α融合蛋白與GDP的親和力最低,與部分激動劑結合時次之,與拮抗劑結合時最強。因此,通

12、過分析GDP與M2-G11α融合蛋白親和力的大小可以篩選和鑒定M2受體未知的特異性完全激動劑、部分激動劑和拮抗劑。 M2-G11α融合蛋白成功表達為研究M2真受體后信號轉導機制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也為篩選M2受體亞型特異性配體提供了可能性,為M2受體亞型特異性新藥開發(fā)和研制提供了有力的實驗手段。 結論: 桿狀病毒—Sf9細胞系統(tǒng)表達的M2-G11a融合蛋白具有與配體結合的特性及組分間偶聯(lián)的能力,配體通過改變M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