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履“師造化”探微.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起于北宋后期的抒情寫意山水畫,到元代發(fā)展至成熟的高峰,而且到明初一直是畫壇的主流,文人畫達到“寫意”之巔,而屬于馬夏等人的南宋畫院畫家的藝術漸遭冷落。在當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寫胸中逸氣”的思想在畫壇占據著主導地位的背景下,曾出現了畫家了對于“形”和“意”認識上的混亂。而在元末明初的畫壇上,王履是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畫家。他是一個繼承“師造化”傳統(tǒng)而又有所創(chuàng)新的山水畫家和理論家。而《華山圖冊》的出世,無疑是為當時的山水畫壇吹進了一縷

2、新鮮空氣。他不盲目追隨畫壇主流,而獨獨選擇漸遭冷落的馬、夏等南宋傳統(tǒng)。在登臨華山時,為華山的雄奇險峻之勢所震撼,“遇勝則貌”,為后來《華山圖冊》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粉本”,途中還作了記、詩等。如果沒有目見到真的華山,怎么能畫出如此具有現實感的華山呢?王履用親身實踐理直氣壯地論證了“師造化”的重要性,只有“師造化”才能沖出陳舊的條條框框,對客觀事物有新的體會和看法,才能使作品有出新的可能。所以當別人驚異地問何師時,他回答日:“吾師心,心師目,目

3、師華山”,強調了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師法自然的重要性,雖然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不僅僅要“師心、師目、師華山”,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師心”上,但這一思想在當時畫壇已經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當然,理解這句經典之句需要清楚王履是在“師古人”即師傳統(tǒng)的前提之下提出的。本文以王履“師造化”為切入點,通過與后世同樣師造化并有所成就的畫家做比較分析研究,發(fā)現前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看他們如何跳出傳統(tǒng)程式規(guī)范,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師造化”,更好地為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打好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