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東三省——清代哲里木盟行政建置變遷及相關問題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研究的對象是清代哲里木盟行政建置的變遷,兼論其變遷的動因和影響。清初,中央在漠南蒙古大部地區(qū)推行類似于“封建之制”的盟旗制度。盟旗制度并不是旦夕而建的,組成哲里木盟的十扎薩克旗由科爾沁四部發(fā)展而來,“盟”更是經歷了一個從盟友性質到臣屬性質,從會盟時間、地點、成員、名稱的不確定性到固定性的歷史過程。清中期,內地民人開始進入哲盟境內墾荒。清廷“借地設治”,先后設立了長春廳(府)、昌圖廳(府)等,分別隸屬于吉林將軍和奉天府尹(之后為盛京將

2、軍),哲里木盟開始出現(xiàn)蒙旗與內地府州縣廳并立的雙層管理體制。清末新政后,隨著官墾的推進,哲里木盟東部出現(xiàn)一系列內地型行政建置,分隸于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光緒三十三年(1907)東三省成立后,整個哲里木盟被納入三省,由三省分割統(tǒng)轄。當然,哲里木盟雖并入東三省,但西部仍保持相當大的獨立性,盟旗制度也繼續(xù)存在,并一直延續(xù)到民國時期。
   本研究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章介紹哲里木盟十扎薩克旗的形成、扎薩克旗的組織結構、會盟制度

3、的出現(xiàn)與演變、盟長職權的變化、哲里木盟暨十旗的疆理等,考察的是哲里木盟盟旗制度的形成和完善。第二章主要介紹哲里木盟境內最先“借地設治”的長春廳(府)和昌圖廳(府)的政區(qū)沿革情況及其動因,指出二地由理事廳到撫民廳,再到府的轉化的最大動力是內地民人的不斷涌入和墾區(qū)范圍的不斷擴大。此外針對二廳的主事官沿革,該章也做了一些考證,理清了二廳尤其是昌圖廳的廳官沿革。第三章主要考察清末新政下哲里木盟境內內地型行政建置設立的動因、經過、規(guī)模,清末哲里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