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通過TLR4-MyD88緩解脊髓損傷神經病理性痛.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與目的: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是目前公認的疑難病之一,它具有致殘率高、醫(yī)療耗費高等特點,既嚴重威脅了患者的健康,同時也極大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以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中國每年大約有10萬名患者。 SCI后常常伴隨著疼痛的發(fā)生,國際規(guī)定將SCI后疼痛分為感受性疼痛,神經性疼痛以及其它疼痛,其中感受性疼痛發(fā)病率為50%,神

2、經性疼痛發(fā)病率為59%。在所有的類型的疼痛中,神經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 NP)最常見也最難治愈,藥物是脊髓損傷后神經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 After Spinal Crod Injury, SCI-NP)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但是副作用大,大約只有1/3的患者能減輕50%的疼痛。近年來,以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為代表的成體干細胞移植治療SCI

3、被給予了厚望,并在臨床得到了初步應用,而MSCs對SCI-NP的影響研究甚少且存在爭議,因此研究MSCs移植對SCI-NP的影響以及如果去影響就顯得尤為必要。國內外部分研究表明,SCI后移植MSCs可以緩解機械性痛和熱痛敏,阻止慢性痛的產生和發(fā)展。然而干細胞移植對緩解疼痛的效果也一直存在爭議。Hofstetter等將野生型的NSCs移植SCI-NP大鼠時發(fā)現(xiàn)移植后大鼠運動功能提高的同時,其前肢出現(xiàn)痛覺超敏。因此深入探討MSCs移植對SC

4、I-NP的影響,以及其發(fā)揮作用的分子機制是本實驗研究的主旨。 Toll樣受體4(Toll-like receptor4,TLR4)是一種模式識別受體目前已經證明與免疫性或炎癥性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其激活后可通過調控NF-κB信號途徑生成并釋放大量的促炎因子。研究表明,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TLR4主要表達在小膠質細胞,參與小膠質細胞的活化,并在中樞免疫炎癥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Sorge RE等表明,TLR4與炎性痛以及NP密切相關。

5、MSCs被譽為對抗過度炎性反應的“監(jiān)護人”,那么MSCs移植SCI-NP是否能夠通過降低TLR4的表達,從而減輕SCI后慢性炎癥和損傷所導致的痛覺過敏,目前仍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首先通過meta分析,評價MSCs移植對SCI-NP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在損傷處原位移植MSCs,觀察移植前后SCI-NP模型大鼠組織學、行為學變化的規(guī)律,評估其移植緩解疼痛的效果,探討MSCs移植緩解SCI-NP大鼠疼痛的機制,為SCI-NP的MSCs

6、移植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 方法: 1.以"MSCs","Spinal cord injury"和"Neuropathic pain"為關鍵詞,搜索文獻,通過meta分析對MSCs對SCI-NP的影響進行評價,分析課題的可行性; 2.設立100kdynes,150kdynes,180kdynes,200kdynes四組不同的打擊力度,于術前1d,術后7d、14d、21d和28d檢測大鼠機械痛閾的變化,同時在

7、術前1d,術后1d、3d、5d、7d、14d、21d和28d檢測大鼠BBB評分以及斜板實驗的變化,確定最佳打擊力度; 3. 以最佳打擊力度建立SCI-NP模型,于術前1d,術后7d、14d、21d和28d檢測大鼠機械痛閾的變化,同時檢測術前1d,術后1d、3d、5d、7d、14d、21d和28d大鼠BBB評分和斜板實驗的變化,免疫熒光(immunofluorescence, IF)和免疫印跡實驗(Westernblot, WB)

8、檢測SCI后膠質細胞激活以及TLR4、MyD88、p-p38和p-NF-κB p65等相關分子表達的變化。ELISA檢測細胞因子IL-6和TNF-α表達的變化,HE染色和髓鞘染色檢測損傷處組織病理學改變; 4. 體外培養(yǎng)SD大鼠原代MSCs,并取P2代細胞,通過流式細胞術鑒定其表面抗原CD34,CD45,CD44,CD90的表達,對原代培養(yǎng)的MSCs進行鑒定;
  5. 建立SCI-NP模型,并于術后7d,原位移植MSC

9、s,檢測移植前后大鼠機械痛閾及運動功能的變化,并通過 IF 檢測小膠質細胞激活情況,WB 檢測 TLR4、MyD88、p-p38和p-NF-κB p65等分子表達的變化。ELISA檢測細胞因子IL-6和TNF-α表達的變化。 結果: 1. 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MSCs移植能夠緩解SCI后的機械痛敏,但是對熱痛敏無緩解作用, MSCs移植的最佳時間點為SCI后7d。 2. 打擊力度的摸索結果顯示,以100kdy

10、nes和150kdynes的打擊力度建模,均未能產生NP,而以180kdynes和200kdynes的打擊力度建模,均能夠產生NP,但200kdynes的打擊力度建模,機械痛閾下降的時間比180kdynes早,BBB評分以及斜板實驗的結果顯示,兩種打擊力度建模,其運動功能并無明顯的差異,因此200kdynes為最佳打擊力度,并為后續(xù)實驗所用的打擊力度。 3. 以200kdynes打擊力度建模后,大鼠雙后肢的機械痛閾在7d時即出現(xiàn)

11、明顯的下降,21d后逐漸穩(wěn)定,疼痛的持續(xù)時間超過28d。BBB評分結果顯示,SCI后1d大鼠BBB評分為下降為0,隨著損傷的進程,運動功能逐漸恢復,BBB評分逐漸升高,于14d逐漸達到穩(wěn)定,但仍不能恢復到正常值。斜板實驗結果顯示, SCI后,大鼠的支撐角度明顯下調,隨著損傷的進程,逐漸恢復,但仍不能恢復到正常值。 4. SCI后24h,損傷處受壓變形,局部充血,伴隨著損傷進程,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并伴有脊髓空洞和脫髓鞘的發(fā)生。損傷

12、處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激活,且小膠質細胞中TLR4,MyD88,p-p38,p-NF-κBp65表達上調;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在24h即開始上調,持續(xù)時間超過28d。 5. 體外原代培養(yǎng)MSCs,流式細胞術結果顯示,所培養(yǎng)的細胞細胞CD90,CD44表達為陽性,陽性率分別為99.7%和86.5%;CD34,CD45表達為陰性,證明所培養(yǎng)細胞為MSCs。 6. 術后7d移植MSCs結果顯示,MSCs移植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