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遷社會中的晚清教育——學?;D向的困局.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的宗旨即在于呈現(xiàn)和揭示教育變革中各種思想和行動的緊張和沖突,用以描繪和說明晚清教育學?;D向的艱難歷程。 如同鴉片的輸入之于政治結構、通商口岸的設立之于經濟結構,西學的引進對“經學中心主義”的晚清教育結構產生巨大的沖擊,以京師同文館的成立(1862)為標志,晚清教育體系堅如磐石的根基開始出現(xiàn)松動的征兆。 面對“數(shù)千年未有之變局”,在中央政府和“先進”人士的強力推動下,教育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承擔起“富國強兵”、“挽救危

2、局”的神圣使命;而擔負這一使命的前提則是教育必須首先完成自我救贖的任務。帶著振興帝國的希望,晚清教育踏上了艱難、痛苦而又充滿風險的改革征程。 歷經洋務興學、維新變法和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晚清政府制定“中體西用”的教育改革宗旨,確立普及國民教育的改革目標,建立統(tǒng)轄全國的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初步搭建以學堂為中心的學校教育基本框架,規(guī)劃學科分類制度和課程設計制度等等,特別是科舉制度的廢止,晚清逐步實現(xiàn)了由“科舉化社會”向“學?;鐣钡?/p>

3、轉向、由松散的教育空間向國家化和制度化教育空間的轉向、由傳統(tǒng)“中學知識”向近代“西學知識”的轉向。 可以認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由于存在多種選擇的可能,晚清的教育并未真正處于窮途末路的境地;西學的引進盡管松動了傳統(tǒng)中學的根基,但也未曾達到足夠摧毀“經學中心主義”之知識和思想體系的程度,可“向西轉”卻成為教育制度化改革的“主旋律”。圍繞著這一“主旋律”,人們在知識、思想和信仰系統(tǒng)等方面發(fā)生激烈的沖突,而這類沖突不僅表現(xiàn)為“中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