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八下10.3氣體的壓強學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頁共4頁蘇科八下蘇科八下10.3氣體的壓強學案氣體的壓強學案[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通過生活啟發(fā)和實驗探究,知道大氣壓的存在;并能自己設計實驗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2會用氣壓計測量大氣壓的值3能運用水的沸點與水面氣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4通過探究流速的大小對流體壓強的影響,能解釋飛機的飛行、乒乓球的弧圈球的成因[課前準備課前準備]1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時,他為什么要穿上一件厚厚的太空服?它有什么作用帶著你的疑問上網(wǎng)查詢或查閱相關的

2、資料.2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多少?當時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要強調(diào)在標準大氣壓下?3用兩張紙平形靠近,然后從兩張紙的中間向下吹氣。兩張紙會分開嗎?試一試。能想辦法解釋這個現(xiàn)象嗎?[課堂例題課堂例題]例1有一種塑料掛物鉤,它的主要構造是一個中空的“橡膠碗”,使用時把它按在光滑的墻壁或衣柜上,在掛物鉤上就可以掛物了,關于它能掛物的原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墻壁(或衣柜壁)與橡膠碗之間有吸引力B“橡膠碗”內(nèi)空氣被擠出,外面的大氣壓把“

3、橡膠碗”緊壓在墻壁(或衣柜壁)上。C掛物鉤受到衣物的拉力大于大氣壓力D以上說法均不對分析同學們知道,在將“橡皮碗”按到墻上時,總要將“橡皮碗”中的空氣排盡。由此可以看出,“橡皮碗”能吸在墻上是由于外面的大氣壓比“橡皮碗”中的氣壓大的緣故。解B例2在圖中,小試管的直徑略小于大試管的內(nèi)徑,能在大試管內(nèi)移動。若在大試管內(nèi)裝滿水,然后套入小試管,手拿大試管并倒立放置??梢钥吹剿畯膬蓚€試管之間的間隙流出,同時小試管逐漸上升。試解釋此現(xiàn)象。分析與解

4、答分析與解答小試管下部是空的,與大氣接觸,受到大氣的壓強、壓力。小試管在向上力的作用下,向上運動,并且把大試管中的水從兩試管的間隙中擠出。水從大試管中流出,小試管上升填補了水流出后產(chǎn)生的空隙。[訓練檢測訓練檢測]第3頁共4頁12醫(yī)生在拔火罐時的做法是將一酒精棉球用攝子夾好點燃后在一玻璃罐內(nèi)燒一下然后取出迅速將罐扣在需要治療的部位這時玻璃罐就會牢牢地被“粘”在皮膚上請你解釋這種現(xiàn)象13當你喝汽水時,打開瓶蓋,插入一根細管,用嘴一吸,汽水便

5、沿著細管上升進入口中,所以說:“汽水是我們用嘴吸上來的”。你想一想,這么說對嗎?為什么?[拓展提高拓展提高]14把裝滿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用手抓住筒底豎直向上提,在筒口離開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是:()A、空的;B、有水,但不滿C、充滿水D、順次出現(xiàn)上述三種情況15閱讀探究: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大氣壓值的物理學家是意大利的托里拆利。他取一根長約1米,一端封閉,一端開口的細長玻璃管。然后他將玻璃管中注滿水銀,再將玻璃管倒插在水銀槽中

6、,這時會發(fā)現(xiàn)管中水銀沒有全部流到水銀槽中。他就得出:管中水銀產(chǎn)生的壓強就等于外面的大氣壓強。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1)在此實驗中,若將玻璃管稍作傾斜,則管中水銀柱的高度將如何變化?(2)在實驗中為什么要在玻璃管中注滿水銀?若有空氣混在里面對實驗結果有什么影響?(3)若管內(nèi)外的水銀面的高度差為76cm,則此時的大氣壓的值為多少帕?答案答案課前準備課前準備1、略;2、100℃可能在不同的大氣壓下,水的沸點不同;3、略訓練檢測訓練檢測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