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與國家關系中的話語實踐及變遷研究——庫爾班大叔上北京的文本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費爾克拉夫認為,話語實踐牽涉到文本的生產(chǎn)、分配和消費過程,這個過程與話語得以產(chǎn)生的特殊的經(jīng)濟、政治和制度背景相關聯(lián),因而是社會性的,不僅如此,因為文本生產(chǎn)和解釋的認識過程建立在內化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習俗的基礎之上,所以,文本的生產(chǎn)和消費也具有社會認識性。與此同時,話語建構來自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根植并定向于真實的社會結構,因而話語實踐在傳統(tǒng)方式和創(chuàng)造性方式兩方面都有建構性,有助于再造社會本身,也有助于改變社會。在費爾克拉夫建立的這個文本、話

2、語實踐與社會變遷的話語分析框架中,借助于對文本的生產(chǎn)、分配與消費的分析,即特定的話語實踐的分析,可以在文本與社會變遷中建立聯(lián)系,有效的呈現(xiàn)與解釋社會變遷。本文采納了這樣的分析框架,通過建國后不同歷史時期庫爾班·吐魯木文本的生產(chǎn)過程、分配和消費方式,來呈現(xiàn)特定歷史時期中民族與國家關系的特征與變遷,并盡可能的回答這種特征何以產(chǎn)生與呈現(xiàn),以及主流國家話語如何塑造與想象民族與國家關系。
  具體而言,文章分析了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民族與國

3、家關系領域,主流國家話語如何借用庫爾班·吐魯木的故事將感恩主題確立下來,進入60年代即文化大革命時期,感恩主題又如何轉變?yōu)樯裨挶硎隼^而抹消民族存在與差別,模糊民族與國家關系界限,以及到90年代,在民族分裂主義的刺激與地方應對策略的共同推動下,庫爾班·吐魯木如何退出神話抒寫,在意義擴展后的民族團結話語的統(tǒng)攝之下,成為熱愛國家反對分裂的符號與象征。
  自庫爾班·吐魯木登上歷史舞臺,在他的文本生產(chǎn)和意義的附加、重新解釋以及挪用改造的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