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外周動脈檢測分析技術(shù),第二炮兵總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張雄偉,分析參數(shù),分析參數(shù),四肢動脈血壓,血壓測量值 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平均動脈壓(MBP)脈壓(PP),四肢動脈血壓,四肢動脈血壓,四肢動脈血壓,肱動脈血壓分析 ① 上臂肱動脈SBP、 DBP、MBP水平② 脈壓③ 兩側(cè)收縮壓差,四肢動脈血壓,上臂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差值稱為脈壓(PP),可反映血管硬化的程度。脈壓增大表明大動脈彈性降低,僵硬度增加,
2、間接反映大動脈功能。但脈壓作為評估動脈彈性功能的指標不夠敏感,準確性也欠佳。脈壓≥60mmHg時,儀器自動報告為脈壓增大。,四肢動脈血壓,正常人雙上臂收縮壓相差很小,一般<12mmHg,兩側(cè)收縮壓差≥20mmHg時為明顯不對稱,血壓減低側(cè)提示上肢動脈阻塞可能,主要考慮鎖骨下動脈或頭臂干阻塞性病變。,四肢動脈血壓,脛后動脈血壓分析 下肢踝部血壓的正常參考值及異常值國內(nèi)外現(xiàn)無標準。少數(shù)文獻報告,正常人的
3、踝部脛后動脈血壓比上臂肱動脈血壓大約高1O~15mmHg,也有部分受檢者上下肢血壓相等。踝部血壓低于上臂血壓或兩側(cè)收縮壓差≥20mmHg具有診斷意義,血壓減低側(cè)提示下肢動脈阻塞。,脈搏體積記錄波形,左心室心肌收縮,將血液射入主動脈產(chǎn)生壓力波,此波動沿著動脈樹傳播到全身。采用體積描記法,也稱脈搏體積記錄(PVR)或壓力袖帶記錄(PCR)可以將這種壓力沖擊波產(chǎn)生的時間-體積的位移曲線,即PVR波形描記出來。分析PVR波形是診斷和評估
4、外周動脈阻塞性病變的重要指標,可為評價肢體灌注是否充足提供定性、定量的資料。,脈搏體積記錄波形,脈搏體積記錄波形,脈搏體積記錄波形,脈搏體積記錄波形,脈搏體積記錄波形,脈搏體積記錄波形,脈搏體積記錄波形,脈搏體積記錄波形,脈搏體積記錄波形,脈搏體積記錄波形,脈搏波上行時間,脈搏波上行時間(UT),即脈搏波上升支曲線達到最高峰所需時間,單位ms。UT值屬于PVR波形分析中的一個定量檢測參數(shù),其正常值<180ms。,脈搏波
5、上行時間,動脈阻塞時UT值延遲,但不能作為動脈阻塞的主要診斷指標。有文獻報告,動脈僵硬度增高時UT值減低,但尚無判定標準,有待進一步研究。,百分比平均動脈壓,百分比平均動脈壓(%MAP),即面積平均值。%MAP正常值<45%。動脈阻塞時%MAP增高,動脈僵硬度增高時%MAP降低。,百分比平均動脈壓,與心臟功能評價相關(guān)的測量參數(shù),收縮時間間期(STI)是從時間上分析脈搏波,是測定心臟左心室功能的一種方法。收縮時間間期包括射血前期(P
6、EP)、射血時間(ET)和射血指數(shù)(ET/ PEP)等參數(shù)。,與心臟功能評價相關(guān)的測量參數(shù),體重指數(shù),臨床上多以體重指數(shù)(BMI)來評估是否肥胖,其計算公式:BMI=體重(kg)/身高(m2)肥胖和超重主要是基于BMI值的評估來分級的。通常認為,BMI值在25~29.9之間屬于超重,而超過了30則屬于肥胖。,體重指數(shù),踝臂指數(shù),踝臂指數(shù)(ABI),又稱踝肱指數(shù)、Winsor指數(shù)或踝臂壓力指數(shù)(ABPI),是下肢脛后動脈或足背動脈的收縮
7、壓與上臂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是判斷下肢動脈阻塞的重要指標。,踝臂指數(shù),靜態(tài)踝臂指數(shù)(SABI):受檢者在安靜狀態(tài)下所測量出的ABI值。運動后踝臂指數(shù)(PABI):受檢者經(jīng)過簡單下肢運動負荷試驗或平板運動負荷試驗后所測量出的ABI值。,踝臂指數(shù),采用示波法測壓的ABI計算公式:用踝部收縮壓作為分子,用兩側(cè)肱動脈收縮壓高值作為分母。 踝部收縮壓
8、 ABI= -------------------------- 上臂肱動脈收縮壓(取左右側(cè)高值),踝臂指數(shù),ACC/AHA2006年推薦的ABI評價標準① 靜態(tài)ABI正常值為1.00~1.29② 靜態(tài)ABI臨界值為0.91~0.99,需進一步行運動負荷試 驗,同時結(jié)合臨床體征及PVR波形等檢測指標判斷是否存 在下肢動脈疾病。③ 靜態(tài)ABI≤0.90為異常值,是診斷下肢動脈疾病
9、的標準。,踝臂指數(shù),ABI與下肢血管造影的比較Lijmer等證實,ABI診斷閾值為0.91時,檢測≥50%狹窄的敏感性為79%,特異性為96%。Fowes使用ABI閾值0.90發(fā)現(xiàn),同血管造影相比,ABI的敏感性為95%,特異性為100%。Fiegelson等選用ABI閾值0.80,僅進行脛后動脈測定發(fā)現(xiàn),同血管造影相比,ABI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9%和99%。研究證實,ABI的陽性預測率為90%,陰性預測率為99%,總的準確
10、率為98%。Nassoura等在創(chuàng)傷引起血管閉塞性損傷后比較ABI和血管造影的診斷性鑒別能力發(fā)現(xiàn),ABI的敏感性為72%,特異性為100%,陽性預測率和陰性預測率分別為100%和96%。因此,根據(jù)ABI診斷下肢動脈疾病是準確的。,踝臂指數(shù),ABI與癥狀和病變嚴重度的關(guān)系A(chǔ)CC/AHA的指南推薦:ABI0.50表明在隨后的6.5年隨訪期間,進展為嚴重的下肢缺血的可能性較小。相反,ABI1.30提示動脈鈣化不可壓縮。有報道,ABI值&
11、lt;0.40為重度,0.40~0.70為中度,0.70~0.90為輕度。,踝臂指數(shù),踝臂指數(shù),踝臂指數(shù),踝臂指數(shù)檢測的局限性 雖然ABI檢測是目前臨床及流行病學研究中診斷和篩查下肢動脈疾病的一種有效手段。但是,ABI檢測也有其局限性,應加以注意,避免誤判。影響ABI測值準確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踝臂指數(shù),① 下肢動脈疾病患者如果同時伴有兩側(cè)鎖骨下動脈重度狹窄時,兩側(cè)肱動脈收縮壓均降低會直接影響ABI的計算。遇到此類患者不能根
12、據(jù)ABI值來評估下肢動脈疾病,只有通過分析兩踝部收縮壓差、UT值和脛后動脈PVR作出診斷。,踝臂指數(shù),② ABI不能提供病變部位的信息:AB1只反映踝部血壓與上臂血壓的比值,下肢踝部以上動脈單節(jié)段或多節(jié)段的病變都會出現(xiàn)踝部血壓降低。所以,ABI的降低只能提示踝部以上動脈有阻塞,并可對病變的嚴重程度進行分級,但不能對病變進行準確定位。,踝臂指數(shù),③下肢動脈鈣化對ABI值準確性的影響:ABI在下肢動脈中層鈣化、血管不可壓縮的個體中測量是不準
13、確的。ABI>1.3或踝部收縮壓增高超過病理生理范圍,提示下肢動脈不可壓縮,通常在7O歲以上的老年人或糖尿病史比較長的人群中容易出現(xiàn),對這類患者應進行趾臂指數(shù)(TBI)檢查診斷下肢動脈疾病。,踝臂指數(shù),④下肢動脈側(cè)支循環(huán)對ABI值準確性的影響:髂動脈、股動脈嚴重狹窄或完全閉塞的患者如果有足夠的側(cè)支循環(huán),靜態(tài)ABI值可能正常。因此對于癥狀強烈提示下肢動脈疾病的患者,正常或高ABI值不能排除診斷,應該選擇其他診斷檢查(如趾臂指數(shù)、多普
14、勒頻譜分析、脈搏體積記錄、運動ABI試驗或雙功超聲)。,踝臂指數(shù),ABI檢測的適用范圍如下:①下肢動脈疾病的高危人群:年齡<5O歲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一項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包括吸煙、高血脂癥、高血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年齡在5O~69歲之間,有吸煙或糖尿病史者;年齡在70歲以上者;已確診的粥樣硬化性冠狀動脈、腦動脈或腎動脈疾病患者。上述受檢對象若靜態(tài)ABI正常,應至少3~5年測量一次。當ABI的變化大于0.15時即認
15、為出現(xiàn)了顯著變化。,踝臂指數(shù),② 有肢體缺血癥狀的患者:有間歇性跛行、脈搏減弱或消失、皮膚顏色或溫度改變者。若靜態(tài)ABI正常,應測量運動后ABI。③ 有嚴重肢體缺血的患者:缺血性靜息痛、潰瘍或壞疽者。,踝臂指數(shù),④ 急性肢體缺血的患者:突發(fā)肢體無脈、蒼白、麻木、運動障礙和厥冷者,應立即測量ABI。⑤ 已診斷外周動脈疾病的患者,不管疾病嚴重程度如何,應定期測量ABI。⑥ 已接受外周動脈支架植入、人工血管、自體動脈搭橋或內(nèi)膜剝脫治療的
16、患者應定期測量ABI。,臂踝指數(shù),臂踝指數(shù)(BAI),又稱肱踝指數(shù)或臂踝壓力指數(shù)(BAPI),是上臂肱動脈收縮壓與下肢脛后動脈收縮壓的比值;是判斷上肢近端動脈(鎖骨下動脈、頭臂干、腋動脈)阻塞的指標。,臂踝指數(shù),靜態(tài)臂踝指數(shù)(SBAI):受檢者在安靜狀態(tài)下所測量出的BAI值。運動后臂踝指數(shù)(PBAI):受檢者經(jīng)過簡單上肢運動負荷試驗后所測量出的BAI值。,臂踝指數(shù),兩上肢的BAI值應分別計算,BAI值應記錄到小數(shù)點后2位。BAI計算
17、公式:用上臂肱動脈收縮壓作為分子,用兩側(cè)踝部收縮壓高值作為分母。 上臂肱動脈收縮壓 BAI= ------------------------ 踝部收縮壓(取左右側(cè)高值),臂踝指數(shù),BAI評價標準①靜態(tài)BAI正常值為0.80~0.99②靜態(tài)BAI臨界值為0.71~0.79,需進行上肢運動負荷試 驗,同時結(jié)合臨床檢查、
18、PVR波形和左右上臂收縮壓差是否異常作出判斷。③靜態(tài)BAI≤0.70為異常值,是診斷上肢鎖骨下動脈、頭臂干或腋動脈阻塞的標準。采用這一標準,同血管造影相比,BAI診斷符合率100%。如果設(shè)定<0.80為異常界限值,同血管造影相比,BAI診斷符合率83%。,臂踝指數(shù),BAI評價標準①靜態(tài)BAI正常值為0.80~0.99②靜態(tài)BAI臨界值為0.71~0.79,需進行上肢運動負荷試 驗,同時結(jié)合臨床檢查、PVR波形和左右上臂收縮
19、壓差是否異常作出判斷。③靜態(tài)BAI≤0.70為異常值,是診斷上肢鎖骨下動脈、頭臂干或腋動脈阻塞的標準。采用這一標準,同血管造影相比,BAI診斷符合率100%。如果設(shè)定<0.80為異常界限值,同血管造影相比,BAI診斷符合率83%。,臂踝指數(shù),BAI的局限性①患者同時伴有雙下肢動脈阻塞,此時兩側(cè)踝部動脈收縮壓均降低會直接影響B(tài)AI的計算。②BAI在下肢動脈中層鈣化、血管不可壓縮的個體中測量是不準確的。ABI>1.3或踝部
20、收縮壓增高超過上臂收縮壓35~55mmHg時兩側(cè)BAI均處于臨界值,提示下肢動脈不可壓縮,通常在7O歲以上的老年人或糖尿病史比較長的人群中容易出現(xiàn)。對以上兩類患者不能根據(jù)BAI值來判定上肢近端動脈有無阻塞性病變,只有結(jié)合臨床檢查、分析兩上臂收縮壓差、UT值和肱動脈PVR波形作出診斷。,趾臂指數(shù),趾臂指數(shù)(TBI),又稱趾肱指數(shù)或趾臂壓力指數(shù)(TBPI),是趾動脈收縮壓與上臂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TBI是評價下肢動脈到末梢缺血狀態(tài)的指標,適
21、用于臨床懷疑下肢動脈疾病,但因為血管僵硬度明顯增高,動脈中層鈣化而導致ABI檢測不可靠的患者(通常是糖尿病史多年或高齡患者)。,趾臂指數(shù),兩側(cè)TBI應分別計算,TBI值應記錄到小數(shù)點后2位。TBI計算公式:用趾動脈收縮壓作為分子,用兩上臂肱動脈收縮壓高值作為分母。 趾動脈收縮壓 TBI= ------------------------ 上臂肱動脈收縮壓(
22、取左右側(cè)高值),趾臂指數(shù),TBI評價標準TBI≥0.7為正常值TBI在0.61~0.69之間為臨界值TBI<0.60為異常值,脈搏波傳導速度,心臟左心室收縮將血液搏動性地射入主動脈,可擴張主動脈壁產(chǎn)生脈搏壓力波,并以一定的速度沿血管壁向外周動脈傳導。脈搏波在動脈中的傳導速度稱為脈搏波傳導速度(PWV),通過測定兩個動脈紀錄部位之間的距離和脈搏波傳導時間可以計算出來;是評價動脈功能,反映主動脈、大動脈、中動脈的擴張性和僵硬度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外周動脈檢測技術(shù)
- 外周動脈疾病
- 22外周動脈疾病
- 經(jīng)外周動脈連續(xù)心排量監(jiān)測技術(shù)
- 基于外周脈搏波的動脈系統(tǒng)建模及動脈硬化早期檢測技術(shù)研究.pdf
- 外周動脈主動脈壓力階差
- [學習]外周動脈主動脈壓力階差
- 血管回聲跟蹤技術(shù)檢測外周動脈彈性功能變化與冠狀動脈病變相關(guān)性研究.pdf
- 實驗室檢測技術(shù)概要
- 外周靜脈的超聲檢測方法
- 基于外周動脈波形分析的Multi-PWV獲取方法.pdf
- 腸外營養(yǎng)藥概要
- 硬腦膜外血腫概要
- 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動脈病變篩查及危險因素分析
- 應變應變率成像技術(shù)評價冠心病患者外周動脈應變特點.pdf
- 冠狀動脈鈣化、外周動脈硬化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pdf
- 外周動脈疾病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運動后踝臂指數(shù)的臨床研究.pdf
- 外周動脈與中心動脈反射波增強指數(shù)的相關(guān)性研究.pdf
-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多發(fā)性大動脈炎外周動脈病變42例回顧性分析.pdf
- 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外周靜脈血氣改變的分析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