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大學精神振興與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儲 朝 暉,中國大學發(fā)展遇到的突出問題,1、真?zhèn)坞y辨2、錢權橫行3、虛實不分(浮躁)4、批判無力根源:丟心失魂,雜亂無章,一、關于大學文化,何謂大學文化,耶魯大學學生做的一個招生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4NzYwMTY4.html 與北大的一個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wNDc0MzIw.ht

2、ml)  大家看后進行對比后,就能理解何謂大學文化。,大學文化釋義,大學文化是師生在教學生活中的活動及其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場景、習俗、規(guī)范和準則的總和。它對師生的活動及其個性形成起著陶冶、導向、規(guī)范的作用,它體現(xiàn)了一個校園里的人們的生活質量、發(fā)展水平和程度的狀態(tài)。校園文化是學校的軟環(huán)境,校園文化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校園文化包括學校的課程。使學生能從中尋找到精神歸屬感的一種文化存在。,文化育人的基本假定,1、人是一種

3、文化存在(“人是文化動物”),人類歷史是一種文化的歷史;2、教育過程是一種歷史文化過程;3、文化本身是一種教育的力量和方式,是教育必須采用的方法之一;4、教育目的是促進社會既有文化向個體內在文化轉變,使個體文化化,并使個體的精神世界與外在的既有文化融為一體,培養(yǎng)完美的人格;5、培養(yǎng)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徑是“陶冶”與“喚醒”,建構師生間、學生與學校間的精神對話關系。,大學生活的三重價值,陶行知: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創(chuàng)造理想的社會。大

4、學是學人的精神家園學業(yè)-職業(yè)基礎成人-幸?;扇说墓δ芤看髮W精神來實現(xiàn),自主、自由:文化自育的條件,英國思想家F·C·S·席勒認為:教育“要包括個人心靈的全部豐富的東西,而不是把他們全部壓縮為一個單一類型的‘心靈’”。校園文化建設首要的依據是學生的興趣、感情、抱負、志向,不能立足于將學生培養(yǎng)成符合某種固定格式或規(guī)范的標準件。沒有自主和自由,就沒有真正的自覺、認同、包容,也就發(fā)生不了有效的教育。

5、必須保持對各種文化存在的尊重、寬容、開放的態(tài)度,不能簡單排斥,獨尊。,二、中國大學精神的歷史,探究思路,,大學精神概念的分析,大學:研究高深學問;培養(yǎng)高級人才大學精神近義詞:大學理念、價值、靈魂、理想,大學之道、志、氣結構: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文化底蘊、傳統(tǒng)——時代精神、特征 內含:批判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求真精神、研究精神、士(君子)的精神、做人、新民、明明德、民主精神、思想自由、犧牲精神、學術自由(自治、獨立)、自強

6、不息、厚德載物;兼容并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教授治校;一己之修明(為己之學);允公允能;敬業(yè)樂群,大學精神的語義界定,范疇:人文世界質性:大學精神是關于大學發(fā)展的價值取向及其在大學設置與運行中的體現(xiàn)。(核心是價值)歷史 :積淀與認同實踐:行動、學人自主、成人,中國大學精神的個案,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南開:允公允能西南聯(lián)大:剛毅堅卓西北聯(lián)大:公誠勤毅南京大學:誠樸堅毅,個案研究所獲啟示,表

7、表現(xiàn):不同的大學其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顯出各異的特征,體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多樣性;質 質性:各個大學精神都與那個時代的救亡圖存密切相關,帶有“明道救世”特征、對世事批判和審視的視角、尊道抑勢的心態(tài); 源流:每所大學的精神都有深厚的中學淵源,也都受到西學的影響。中學淵源是極深極本質性的,西學也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兩者有相互融合的趨勢。然而,可以設想它的“水面以下”歷史部分是一個龐大的具有統(tǒng)一性的整體。 的,大學精神發(fā)展變化分析模型,中

8、國古代大學精神原理圖示多樣性的“士”通過“士各有志”的多樣性的“志”共同指向外在一致而內在多樣性的“道”,中國近代大學精神源頭之爭,兩種典型論點:1、近代大學發(fā)端并發(fā)展于西方,大學理念的形成、展現(xiàn)與完善也根源于西方。中國大學精神源于西方。2、 中國有四千年大學(伍振鷟、毛禮銳、曲士培、熊明安等),卻沒有4千年大的學理念與精神?,對大學精神源頭判斷的追問,,大學精神傳承機理:積淀與認同 對大學精神源頭的判斷:事實+價

9、值,中國近代大學精神的源頭,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史記》《中庸》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周易大傳》南開:允公允能(中國群體本位思想)西南聯(lián)大:剛毅堅卓(源出陰陽家學說)中央大學:誠樸雄偉(“誠”中國傳統(tǒng)),中國大學精神中西融合的評析,中西大學精神的先后——至少同樣久遠大學精神與大學理念——中西大學的心靈差異近代中國大學精神中西融合的特征: 1、學人自主; 2、民主科學為核心; 3、全

10、面深刻,中國大學精神發(fā)展源流圖示,中國大學精神的特性,“士”是中國大學精神千年主體 “德治”是中國大學精神久遠根基 “做人”是中國大學精神的首要論題 “合一”是中國大學精神的結構特征 中國大學精神即是“士志于道”的精神,或者說是“士”的精神,是“德治”的精神,是“做人”的精神,是“和合”的精神。 .,中國大學精神的變遷縱覽,“士志于道”——中國大學精神萬變中的不變 自主與他主——中國大學精神興衰、顯隱的主

11、要根源 明道、變道、弘道——中國大學精神發(fā)展走向,三、為中國大學立心,中國大學“立心”之責在我,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教授在2000年的新版《大學之理念》中道:“華人的高等教育在國際化的同時,在擔負現(xiàn)代大學的普遍的功能之外,如何使它在傳承和發(fā)展華族文化上扮演一個角色,乃至于對建構華族的現(xiàn)代文明秩序有所貢獻,實在是對今日從事華人高等教育者的智慧和想象力的重大挑戰(zhàn)?!?大家之音,孔多塞:人類精神在解脫了所有這些枷鎖、擺脫了偶然性的王國以及

12、人類進步之敵的王國以后,就邁著堅定的步伐在真理、德性和幸福的大道上前進陶行知:大學之道,在明民德,在親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在大學中如何做人?,今天:中國大學中做人之難:做真人難獨立思考難潛心做學問難發(fā)出真實的聲音難成為大師更是難上加難根源:大學制度的行政化與大學內在價值的丟失,大學中做人的幾種選擇,選擇麻木還是清醒選擇自主還是他主選擇閉鎖還是開放選擇為學還是為官選擇求真還是求善選擇獨立思考還是一味服從,大學學人

13、的幾個關口,是否有對完美人格的崇敬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如何面對真理:每一位真理的探求者在真理面前都是天真而非老成、虔誠而非虛偽的。如何面對人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如何面對權勢:學人的精神獨立,應立足于獨立思考,而不是成為物質和世俗權勢的奴仆,更無須對社會追趕、逢迎、討好。,全球化的價值基礎是自由主義,自由主義是一種認同任何主義存在而又不偏居于某一主義的主義。自由主義和中國傳統(tǒng)價值及當前眾多大學重點宣傳的愛國主義、民族主

14、義是性質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首先是出發(fā)點不同,自由主義以人類個體為出發(fā)點,中國傳統(tǒng)價值以群體本位、社會本位、民族群體為出發(fā)點。其次是遵從不同的邏輯,自由主義遵從“普世主義”的邏輯: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博愛。中國傳統(tǒng)邏輯對同類的關愛有著鮮明的邊界,采取多重標準對待與自己關系不同的人,強調彝倫攸敘。再就是走向不同的歸宿。自由主義的目標是人類所有個體的自由幸福;中國傳統(tǒng)強調的目標是本族本群獲得優(yōu)勢的發(fā)展。,如何對待自由主義是中國大學“立

15、心”的核心問題,歷史的鏡子:胡適、魯迅、蔡元培、陶行知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一是完全接受二是完全拒絕三是以適當?shù)姆绞浇邮?與自由主義對立就是與人類全球化的趨勢對立;陷入自由主義的某一具體結論就會作繭自縛。,大學精神討論中的幾種偏向,1、將大學精神加以固化2、泛化大學精神3、將大學精神神秘化4、將大學精神虛幻化,四、大學“立心”需要真誠開放,(一)開放是大學本原的特征,無論是中國古代的稷下學宮、書院,還是西方的波隆亞,都在生源、

16、教師來源、學派關系、思想表達等方面呈現(xiàn)出開放的特征。大學因其開放性歷來就是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組織形式和組成部分,而政治經濟領域的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深和擴大了大學的開放程度。大學的開放性是由大學的社會職能決定的,培養(yǎng)高級人才和探究高深學問不可能在一個局促的環(huán)境里成就,唯有精神意識上開放,才能在討論、批判過程中促成知識增量的產生,才能培養(yǎng)人的問題意識和開放的思路。學術始終是大學千年不變的立身之本,開放是大學學人通向探求真

17、理的途中最適宜的路徑。開放還是大學能成其大的緣由?,F(xiàn)實中客觀上存在行為和思想的域限,然而這種域限是時代發(fā)展和人類的認識能力不足造成的,而非主觀設定的,大學開放即是立意于能容乃大而盡力拆除有礙大學發(fā)展的行為和思想圍欄的過程。,(二)未能從“心”開放扭曲學人人格,人們比較多地關注了世界各國大學的外在、過程、制度、結果,而對屬于大學內核的內在精神、宗旨、原則、理念或關注不多,或忽略,或避而不談,或有意排斥,沒有沉下心來打造中國大學獨特的精神

18、視野和路徑,沒有因時因地制宜、標新立異、敢為天下先的勇氣,由于精神理念沒有完全開放,使大學在設置和運行方面手足受束,沒有進入原生狀態(tài),一直沒有完整地展現(xiàn)出其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大學人格受到扭曲。,(三)開放是大學的生存機制,開放還是大學健康發(fā)展的基本保障。一方面,大學發(fā)展存在多維的空間,需要以學人獨立自主的、開放的思想意識去探究、選擇,尋找到適合自身條件和目標的發(fā)展模式;另一方面,開放是大學發(fā)展最為關鍵的免疫系統(tǒng),它的存在和運行足以消解大

19、學中各種危害學術的觀念、制度、行為方式及其他妨礙本真、健康的學術增量產生的因素。只能依靠更大程度的開放,才能讓偽知識、偽學問以及有違學術規(guī)范的行為原形畢露。 大學開放就是向本原的大學形態(tài)開放,就是營造并維護大學的原生態(tài)。 開放則興盛,閉鎖則衰敗,大學自身的特性決定著這一規(guī)律更代表著大學發(fā)展必須遵循的內在規(guī)律。,(四)封閉是中國大學積弱、人格陰暗的主因,中國大學在生源、師資、課程、管理等核心層面均未深層融入世界大學發(fā)展的主流封閉的后

20、果:1、管理體制官僚化,大學成為行政科層的附屬品和復制品;2、學人權力邊緣化;3、辦學過程“學店化” ;4、人際關系陰暗——人格陰暗。,(五)大學中學人生態(tài)狀況必須通過開放才能改變,在真理面前所有的學人是平等的;等級森嚴的垂直學人生態(tài)阻礙通向真理之路的暢通;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開放是實現(xiàn)同世界范圍內優(yōu)秀大學有效交流、對話、溝通的前提條件。開放并以同樣的方式直接體驗到的競爭,是改變學人生態(tài)的現(xiàn)實路徑。,(六)開放會有更多優(yōu)秀學

21、人,開放并非必然或自然導致大學發(fā)展若以因循、被動、他主的態(tài)度迎合開放,中國大學可能會江河日下;若以求新、自覺、主動、自主的態(tài)度迎接開放,中國大學才可能真正獲得提升。開放環(huán)境中的競爭是促使一所大學不敢松懈,積極進取的巨大動力。開放總體上意味著大學有更多的公平、效率與健康 ,更多堂堂正正的學人。,(七)從“心”開放是大學開放“先立乎其大”的選擇,大學精神與理念的開放是決定大學開放的首因,大學的本質特征決定著大學的開放必須從內部開始,

22、必須首先實現(xiàn)大學精神、理念、思想的開放。 在大學的各方面開放中,思想開放是先導,最為重要。大學精神和理念的開放是大學體制及其他方面開放的前提。 從“心”開放是做人的良好環(huán)境。,五、建立現(xiàn)代大學制度是振興大學精神的前提,學人需要充分信任和精神獨立,社會和政府對大學師生在追求真理、增值知識、成就人才上充分信任,相信學人能夠通過研究共同體內在的準則處理好內部以及學人與社會其他組成的關系,使學人們能夠自主地追求大學的核心價值,不用

23、大學的外在價值束縛學人對大學的核心價值的自主追求。學人的精神獨立,應立足于獨立思考,而不是成為物質和世俗權勢的奴仆,更無須對社會追趕、逢迎、討好。大學管理中要多些自主權,少些行政命令;多些民主評議,少些“一長制” 。大學學人成為大學的真正主人,不再僅僅是打工者,而應成為以中西文化為基礎的獨立思想者,成為新思想、新知識、新方法、新材料的原創(chuàng)者。不是無政府,而是要尋求更有效率、更符合大學特征的、更為嚴謹?shù)墓芾?,主要依據學術邏輯而非行政

24、邏輯或商業(yè)邏輯對大學進行管理,學術的真實權利應掌握在實實在在做研究且在某一領域走在前沿的人手中。使學術規(guī)范暢行無阻,承認學術規(guī)范是天下的公器,不可私用,也不可為一部分人所用。,現(xiàn)代大學制度是學人精神自主的保障,依據人的成長和知識增值的邏輯建立的大學管理制度。(學術自由、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學生自治) 依據法律保障的制度,授權與問責相結合,決策與執(zhí)行相分離,使大學學人有責有權。明晰高校與政府的法律關系,由大學來辦大學,教育家辦大學。

25、高等教育法第30條規(guī)定的法人資格僅在民事活動中發(fā)生作用,對于高等學校與政府的法律關系并未明確,第32條至第38條規(guī)定的大學辦學自主權很難得到政府行政部門尊重。,弘揚大學精神的幾點忠告,1、求真拒偽2、趨善而遠名利3、務實而戒浮躁4、創(chuàng)新而不簡單重復這幾點雖簡單,但很多人沒有做到;只有做到這幾點,才能向更高的層次提升,贈語蘭州交大學人,中華學道源流遠,國興大任降我身;科學求真本于道,技藝開新源自誠。士志于道開新篇,明道

26、濟世須后人;精于學業(yè)稻粱謀,神傳先賢天下平。,可供參考,《中國教育再造》上海教育出版社05年1月出版《中國大學精神的歷史與省思》山西教育出版社06年4月版《中國近代大學精神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2年版《理想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3年版《20世紀中國教育家畫傳》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大學精神與大學理念——中西大學的精神差異》《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謝謝各位!敬請指正!聯(lián)系方式:010-8202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