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yī)生麻風病防治手冊一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層醫(yī)生麻風病防治手冊,(一),前 言,麻風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病,在我國部分地區(qū)仍然是一個突出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過去的幾十年中,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在全體醫(yī)務人員的努力下,我們在麻風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就。 在看到麻風防治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麻風防治工作中存在的挑戰(zhàn)。我國仍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每年還有新登記1600例左右新發(fā)病人,兒童病例占2~4%,現癥病人在6000例以上,其

2、中2級畸殘高達20%以上,在我國西南省份部分地區(qū)還有許多未被發(fā)現的病人,成為傳染源在社會上傳播麻風病。另外,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人口流動頻繁,在流動人口中的麻風防治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因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麻風作為一個全球性的歷史悠久的慢性傳染病,由于至今沒有有效的疫苗,積極防治麻風仍然是我們今后的一項重要任務。 為了推進麻風病防治進程,早日實現在我國基本消滅麻風的目標,我們編寫了這本《基層醫(yī)生麻風病防治手冊》。本書

3、以大量臨床圖片向基層醫(yī)務人員提供了直觀的印象,對提高麻風病的基本知識有幫助。對圍繞麻風現場防治重點和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廣大基層醫(yī)務人員提供參考。 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

4、 陳賢義 2010年5月,一、麻風桿菌的生化特性,麻風桿菌和結核桿菌同屬一個分枝桿菌家族,因繁殖時有分枝生長稱分枝桿菌。細菌繁殖時間很慢,其繁殖一代需要 11~13天。細菌一般不易著色,能對抗鹽酸酒精的脫色,

5、故又稱抗酸桿菌。麻風桿菌是分枝桿菌中唯一侵入人類神經組織的細菌。自從1873年挪威學者漢森發(fā)現麻風桿菌以來至今體外培養(yǎng)仍未成功。,圖1 :麻風桿菌的形態(tài),二、麻風桿菌的排出途徑,瘤型病人破潰的皮損,特別是結節(jié)或麻風瘤,破潰后是排出大量麻風桿菌的途徑。鼻黏膜,主要是未經過治療的瘤型和偏瘤型麻風病人的鼻黏膜,其排泄1毫升噴嚏物中約含2000萬條麻風桿菌,健康人在住房擁擠,空氣不流通環(huán)境中吸入含菌飛沫或接觸沾染了飛沫中的麻風桿菌等物品而傳染。

6、,三、麻風病的傳染,傳染源:到目前為止,公認的傳染源是未經治療的麻風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三、麻風病的傳染,1、傳染途徑1)直接接觸傳染:健康人接觸未經治療的麻風病人排菌的皮膚或吸入病人含菌的飛沫后而感染。2) 間接接觸感染:生活用品、水源和土壤沾染麻風桿菌后,當健康人接觸這些帶菌物品、水和土壤時則有被傳染的可能。2、侵入門戶 皮膚和呼吸道是麻風桿菌侵入機體的主要門戶。破損的皮膚接觸麻風桿菌導致感染。但最近越來越多的人

7、認為有破損的呼吸道黏膜(主要是鼻黏膜)是麻風桿菌的侵入門戶。,三、麻風病的傳染,3、易感個體 麻風桿菌侵入人體后,是否發(fā)病及發(fā)病后表現,取決于被感染者機體對麻風桿菌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力。4、自然因素 由于麻風桿菌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中可存活很長一段時間,加上炎熱潮濕氣候使人體皮膚暴露部位增多,使接觸麻風桿菌而傳染麻風的機會增加。因此熱帶、亞熱帶地區(qū)麻風發(fā)病率較高。,三、麻風病的傳染,5、社會因素

8、 在經濟不發(fā)達的發(fā)展中國家,動亂、衛(wèi)生條件差、營養(yǎng)不良和居住擁擠等因素是造成麻風持續(xù)流行的因素之一。1)年齡分布 麻風病傳染與接觸傳染源的頻率和強度有關。各種年齡都可患麻風。在麻風高流行區(qū),發(fā)病年齡高峰通常為20歲左右。在麻風流行得到控制的低流行區(qū),發(fā)病年齡高峰上移,通常在40歲以上。2)地理分布 目前我國麻風現癥病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和西藏等省份。在高流行區(qū),麻風病人的分布有明顯的限局性集簇狀分布。這

9、種分布原因不僅與傳染源多少有關,而且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經濟狀況,醫(yī)療保健服務以及生活習慣等有關。,圖2:2007年我國新發(fā)現麻風病人的分布,注:1個紅點=1例新發(fā)現病人,1個藍點=1例流動人口病人。 未包括臺灣省、香港和澳門地區(qū)。,三、麻風病的傳染,3)性別分布 世界上大多數地區(qū)都顯示麻風患者男性高于女性,通常男女之比為2:1。在中國男女之比接近3:1。其原因可能與男性活動性大,接觸麻風傳染源機會多有關。4)家庭內集簇發(fā)病

10、特點 麻風病人往往可出現家庭內集聚現象。在發(fā)病先后秩序上,一般以長輩傳染給子女或子女間互相傳染多見。另外麻風病人的鄰居發(fā)病率也較高。,四、麻風病的臨床表現,圖3:紅斑,四、麻風病的臨床表現,圖4:紅斑,四、麻風病的臨床表現,圖5:環(huán)狀紅斑,四、麻風病的臨床表現,圖6:丘疹和結節(jié),四、麻風病的臨床表現,圖7:結節(jié)和斑塊,四、麻風病的臨床表現,圖8:面部浸潤和眉毛脫落,四、麻風病的臨床表現,圖9:耳大神經粗大,四、麻風病的臨床表現,

11、圖10:爪型手畸形,四、麻風病的臨床表現,圖11:兔眼和面癱,四、麻風病的臨床表現,圖12: 足底潰瘍,五、麻風病的臨床分類,麻風病在臨床學、免疫學、細菌學和病理學上表現差異很大,在免疫力最強的一端表現為結核樣型麻風(TT),在免疫力最弱的一端表現為瘤型麻風(LL),在免疫力最強和最弱的兩端之間存在很多免疫力強弱不同的中間界線類麻風,這樣從免疫力最強的麻風到最弱的麻風,好像一片連續(xù)的光譜,如同從紅色到紫色存在不同波長的光帶,將麻風分成結

12、核樣型麻風(TT)、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風(BT)、中間界線類麻風(BB)、界線類偏瘤型麻風(BL)、瘤型麻風(LL)。無法分類的早期麻風成為稱為未定類麻風(I)。,五、麻風病的臨床分類,世界衛(wèi)生組織從方便現場治療和管理的目的出發(fā),規(guī)定將所有細菌指數(BI)陽性病人稱為多菌型病人(MB),所有BI陰性者稱為少菌型病人(PB)。199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又決定在無條件查菌的地區(qū)可按臨床分類,即皮損在6塊(含6塊)以上或神經損害在2條以上者歸為

13、MB。,1.五級分類:1962年Ridley和Jopling提出的根據臨床、細菌、病理和免疫進行分類有TT、BT、BB、BL、LL和I。2. 1981年,WHO為適應MDT現場應用,將病人分為MB和PB。 5級分類中的BB、BL和LL或任一部位BI大于等于2+者歸為MB;TT、BT和I,或任一部位BI小于2+為PB。3.1987年,WHO第6次專家會決定修改現場分類:將所有BI陽性病人分為MB,所有BI陰性者為PB。4.19

14、94年,WHO又決定在無條件查菌的地區(qū)可按臨床分類,即皮損在6塊(含6塊)以上或神經損害在2條以上者歸為MB。,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1、未定類麻風(I),圖13:(I類麻風)患者右膝蓋部位見一塊1X3厘米的淡紅斑,感覺減退,局部皮損刮取組織液皮膚查找抗酸桿菌陰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2、結核樣型麻風(TT),圖14:(TT麻風)患者右足背部位只有一塊紅斑,表面干燥,邊界清楚,感覺喪失,該小腿腓總神經粗大,皮損刮取組織液

15、查找抗酸桿菌陰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3、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風(BT),圖15:(BT麻風)患者右大腿伸側有多塊紅斑,干燥,邊界清楚,麻木,在大皮損旁邊有多個小皮損(衛(wèi)星狀皮損),局部刮取組織液查找抗酸桿菌陰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3、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風(BT),圖16:(BT麻風)患者右側耳大神經明顯粗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3、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風(BT),圖17:(BT麻風)患者右小腿后側有一塊較大

16、的紅斑,邊界清楚,表面干燥,麻木,患者其他部位還有類似皮損,局部刮取組織液查抗酸桿菌陰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4、中間界線類麻風(BB),圖18:(BB麻風)患者臀部有多個紅斑,邊界清楚,表面光滑,感覺減退,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抗酸桿菌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4、中間界線類麻風(BB),圖19:(BB麻風)患者頸部有多個淡色斑疹,皮損邊界尚清楚,感覺減退,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抗酸桿菌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4、

17、中間界線類麻風(BB),圖20:(BB麻風)患者腹部有多個紅斑,邊界清楚,皮損中間有空白區(qū),感覺減退,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抗酸桿菌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4、中間界線類麻風(BB),圖21:(BB麻風)患者與上圖為同一人。手部見紅斑,有空白區(qū),邊界清楚,爪型手畸形,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抗酸桿菌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5、界線類偏瘤型麻風(BL),圖22:(BL麻風)患者為界線類偏瘤型麻風,胸部為浸潤性紅斑,邊界不清楚,表

18、面光滑,早期感覺存在,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找抗酸桿菌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5、界線類偏瘤型麻風(BL),圖23:(BL麻風)患者背部有多塊淡色斑疹,邊界不清楚,表面光滑,早期感覺存在,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找抗酸桿菌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5、界線類偏瘤型麻風(BL),圖24:(BL麻風)患者面部有彌慢性浸潤,眉毛脫落不對稱,面部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抗酸桿菌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5、界線類偏瘤型麻風(BL),圖

19、25:(BL麻風)患者背部有較多斑丘疹,表面光滑,感覺存在,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抗酸桿菌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6、瘤型麻風(LL),圖26:(LL麻風)患者面部浸潤,有結節(jié)和斑塊,兩眉脫落,眼球結膜充血炎癥,面部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找抗酸桿菌強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6、瘤型麻風(LL),圖27:(LL麻風)與上圖為同一患者?;颊哂沂直秤邪邏K,邊界不清,表面光滑,麻木,局部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抗酸桿菌強陽性。,六、各型麻風

20、主要的臨床表現,6、瘤型麻風(LL),圖28:(LL患者)面部有彌漫性浸潤,結節(jié)和斑塊,兩眼球結膜充血炎癥,兩眉脫光,面部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抗酸桿菌強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6、瘤型麻風(LL),圖29:(LL麻風) 患者面部有浸潤,兩眉脫落,兩眼球結膜輕度充血炎癥,面部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找抗酸桿菌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6、瘤型麻風(LL),,圖30:(LL麻風)患者面部有彌漫性浸潤,并見到較多結節(jié),斑塊,兩眉脫落

21、,面部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找抗酸桿菌強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6、瘤型麻風(LL),圖31:(LL麻風)患者面部彌漫性浸潤,兩眉脫落,兩眼球結膜充血炎癥,面部皮損刮取組織液查找抗酸桿菌強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6、瘤型麻風(LL),圖32:(LL麻風)患者面部有重度彌漫性浸潤,面部有結節(jié)斑塊,形成獅面容貌,兩眉脫落,球結膜充血,面部刮取組織液查找抗酸桿菌強陽性。,六、各型麻風主要的臨床表現,6、瘤型麻風(LL),,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