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 風,定義·中風·心腦病證,定義:由于氣血逆亂,產(chǎn)生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臨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癥。 1 、主癥 昏仆:起病即見者——病情較重 逐漸出現(xiàn)者——水腫所致 神志清晰者——病情較輕 左側半身不遂—左側肢體麻木—左側口舌歪斜—語言蹇澀 右側半身不遂—右側肢體麻木—右側口舌歪斜—失語 交叉癱少

2、見 2 、病因病機的概括,歷史沿革·中風·心腦病證,有關“中風”病名的記載-----《內經(jīng)》 “仆擊”、“大厥”、“薄厥” “偏枯”、“偏風”、“身偏不用”、“痱風”。,歷史沿革·中風·心腦病證,中風的病因學說:1、“內虛邪中”論2、“內風”立論,,,歷史沿革·中風·心腦病證,有關中風的癥候《素問·通評虛實論》:“仆擊偏枯”。 《素問

3、·生氣通天論》:“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素問·調經(jīng)論》:“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督饏T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中經(jīng)、中絡、中臟、中腑。隋 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唐 孫思邈 《千金要方》:“中風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風痱,三曰風懿,四曰風痹。偏枯者,半身不遂;風痱者,身無痛,四肢不收;風懿者,奄忽不知人;風痹者,諸痹類風狀”

4、.,歷史沿革·中風·心腦病證,有關中風的癥候明 戴思恭 《證治要訣》:“中風之證,卒然暈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聲,或口眼歪斜,手足癱瘓,或半身不遂,或舌強不語”。清 程鐘齡 《醫(yī)學心悟》:“若心經(jīng)不語,必昏冒全不知人?;蚣嬷币晸u頭等癥。蓋心不受邪,受邪則殆,此敗證也。若胞絡受邪,則時昏時醒,或時自喜笑;若脾不語,則人事明白,或唇緩口角流涎,語言蹇澀;若腎經(jīng)不語,則腰足痿痹,或耳聾遺尿,以此為辨”。

5、沈金鰲 《諸病源流犀燭》:“該中臟者病在里,多滯九竅……中腑者病在表,多著四肢,其證半身不遂,手足不隨,痰涎壅盛,氣喘如雷,然目猶能視,口猶能言,二便不秘,邪之中猶淺”。,歷史沿革·中風·心腦病證,預后方面《中藏經(jīng)·風中有五生死論》:“中風之病,口噤筋急,脈遲者生,脈急而數(shù)者死”。劉完素:“暴病暴死,火性疾速”。喻嘉言 《醫(yī)學法律》:“中風一證,動關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過于此者”。,歷史沿

6、革·中風·心腦病證,中風的治療清 尤在涇 《金匱翼》:“一曰開關、二曰固脫、三曰瀉大邪、四曰轉大氣、五曰逐癱瘓、六曰除熱氣、七曰通竅燧、八曰灸俞穴”。,證候特征·中風·心腦病證,1、主癥2、次癥:頭暈、頭痛、嘔吐、二便失禁或不通、抽搐、痰多、舌脈3、先兆癥狀:TIA發(fā)作4、并發(fā)癥,,,病因病機·中風·心腦病證,1、積損正衰,氣血虧虛,氣 虛,陰血虛,血 瘀

7、,腦脈痹阻,陰不制陽,陽化風動,上擾清竅,氣血上逆,煩勞過度,陽氣升張,年老體弱,肝腎陰虛,肝陽偏亢,,,,,挾痰挾瘀,中 風,,,,,,,,,,,2、勞倦內傷,病因病機·中風·心腦病證,3、脾失健運,痰濁內生,肥甘醇酒,脾胃受傷,素體肝旺,克伐脾土,肝郁化火,痰濁內生,痰郁互結,痰熱互結,竄擾經(jīng)絡,壅滯經(jīng)脈上蒙清竅,,,,,,,,,,,,中 風,病因病機·中風·心腦病證,

8、4、五志所傷,情志過極,七情失調,肝失調達,肝陽暴張,氣滯血瘀,腦脈痹阻,風火相煽、血隨氣逆,引動心火,上犯清竅,外邪侵襲(真中風),氣血不足、脈絡空虛,形盛氣衰、痰濕素盛,氣血痹阻,痹阻經(jīng)絡,風邪乘虛入中經(jīng)絡,外風引動痰濕,歪僻不遂,,,,,,,,,,,中 風,,,病因病機·中風·心腦病證,病機概括:虛、火、風、痰、氣、血病位:腦涉及臟腑:心、肝、脾、腎誘因:氣候驟變、煩勞過度、情志因素、跌仆努力病性:

9、本虛標實,上盛下虛 本虛:肝腎陰虛、氣血衰少 標實:風火相煽,痰濕壅盛,瘀血阻滯,氣血逆亂,診斷·中風·心腦病證,1、主癥2、起病特點3、病發(fā)誘因4、好發(fā)年齡5、理化檢查6、中風病的分期,,鑒別診斷·中風·心腦病證,1、中風與口僻2、中風與癇病3、中風與厥病4、中風與痙病5、中風與痿病,,,,,,辨證論治·中風

10、·心腦病證,辯證要點:1、細訪病史,多有暌兆 TIA發(fā)作 辨明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2、辨病性與病情輕重 3、辨病勢順逆 “神”---“神志”、“瞳神”4、辨閉證、脫證,,,,,辨證論治·中風·心腦病證,治療原則 “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閉證——醒神開竅脫證——扶正固脫,分證論治·中風·心腦病證,風痰瘀血,痹

11、阻脈絡癥狀: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蹇或不語,偏身麻木,頭暈目眩。舌脈:舌質暗淡,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絡方藥:化痰通絡湯 半夏 茯苓 白術 膽星 天竺黃 天麻 香附 丹參 大黃,分證論治·中風·心腦病證,肝陽暴亢,風火上擾癥狀: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強語蹇或不語,或口舌歪斜,眩暈頭痛,面紅目赤,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尿赤便干。舌脈:舌質紅或紅絳,舌苔

12、薄黃,脈弦有力。治法:平肝瀉火通絡方藥:天麻鉤藤飲 天麻 鉤藤 石決明 梔子 黃芩 益母草 牛膝 杜仲 桑寄生 夜交藤 茯神,分證論治·中風·心腦病證,痰熱腑實,風痰上擾癥狀: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腹脹便干便秘,頭暈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脈:舌質暗紅或暗淡,苔黃或黃膩,脈弦滑或偏癱側弦滑而大。治法:化痰通腑方藥:星蔞承氣湯

13、 膽星 瓜蔞 生大黃 芒硝,分證論治·中風·心腦病證,氣虛血瘀癥狀: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面色晃白,氣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腫脹。舌脈: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細緩或細弦。治法:益氣活血,扶正祛邪方藥:補陽還五湯 黃芪 歸尾 桃仁 紅花 赤芍 川芎 地龍,分證論治·中風·心腦病證,陰虛風動癥狀

14、: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蹇或不語,偏身麻木,煩躁失眠,眩暈耳鳴,手足心熱。舌脈:舌質紅絳或暗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細弦數(shù)。治法:滋養(yǎng)肝腎,潛陽熄風方藥:鎮(zhèn)肝熄風湯 白芍 玄參 天冬 龜板 龍骨 牡蠣 代赭石 牛膝 茵陳 麥芽,分證論治·中風·心腦病證,痰熱內閉清竅(陽閉)癥狀:起病急驟,神昏或昏憒,半身不遂,鼻鼾痰鳴,肢體強痙拘急,項背身

15、熱,躁擾不寧,甚則手足厥冷,頻繁抽搐,偶見嘔血。舌脈:舌質紅絳,舌苔黃膩或干膩,脈弦滑數(shù)。治法:清化熱痰、醒神開竅方藥:羚羊角湯配合灌服或鼻飼安宮牛黃丸     羚羊角 菊花 夏枯草 蟬衣 龜板 白芍 石決明 丹皮 生地,分證論治·中風·心腦病證,痰濕蒙塞心神(陰閉)癥狀:素體陽虛,痰濕內蘊。發(fā)病神昏,半身不遂,肢體松懈,癱軟不濕,甚則四肢逆冷,痰涎壅盛,面白唇暗。舌脈:舌暗淡,苔白膩,脈

16、沉滑或沉緩。治法:溫陽化痰、醒神開竅方藥:滌痰湯配合灌服或鼻飼蘇合香丸 半夏 陳皮 茯苓 竹茹 膽星 石菖蒲 枳實,分證論治·中風·心腦病證,元氣敗脫、神明散亂(脫證)癥狀:突然神昏或昏聵,肢體癱軟,手撒肢冷汗多,重則周身濕冷,二便失禁。舌脈:舌痿,舌紫暗,苔白膩,脈沉緩或沉微。治法:益氣回陽固脫方藥:參附湯    人參 附子,病案·中風·心腦病證,劉某,男,46歲

17、素有高血壓病,于一周前突然昏迷跌倒,繼則出現(xiàn)右側肢體癱瘓,經(jīng)某醫(yī)院診為“腦出血”。病人意識不清,口眼向左歪斜,牙關緊閉,高燒持續(xù)不退。BP:170/100mmHg,患肢病理反射陽性?,F(xiàn)癥狀:神志昏迷,面頰赤,唇干,胸部甚熱,喉中痰聲曳鋸,呼吸氣粗,雙手緊握,大便七日未下,小便赤澀,遺不自知,腹部拒按。舌紅苔黃燥,脈象弦滑數(shù)而有力。,病案·中風·心腦病證,劉某,男,48歲患者平素頭暈目眩,肢體麻木。三年前患“腦梗塞

18、”,遺留左側偏癱,語言不利。現(xiàn)癥狀:顏面潮紅,語言不利,頭暈耳鳴,頭重腳輕,視物昏花,煩躁易怒,肢麻振顫,左側偏癱,食納不佳,有飽悶感。舌紫暗,苔微膩,脈弦澀。 BP:180/115mmHg。,病案·中風·心腦病證,林某,女,62歲患者三個月前患腦血栓形成,左上下肢全癱,住院三月稍有好轉,轉求中醫(yī)治療。現(xiàn)癥見:左上肢全癱,左下肢肌力Ⅲ級,需家人扶持方能坐穩(wěn),生活不能自理,面色潮紅,煩躁易激動,口咽干燥,消瘦,大便結

19、,舌質嫩紅少苔,脈弦。血壓正常。,病案·中風·心腦病證,馮某,男,59歲患者前天下午突然出現(xiàn)面部向右歪斜,流涎,很快又感到左上下肢活動不靈活,隨即臥床休息。次晨左側上下肢不會自己活動,口面仍歪斜,并有時抽動,左下肢亦時有抽動,并略有拘攣之象,面部略紅,神情煩躁,即送往醫(yī)院。CT示:腦梗塞。經(jīng)輸液、降壓治療,病情未見好轉,經(jīng)家屬要求服用中藥治療?,F(xiàn)癥狀:面部發(fā)紅,神志尚清,有時朦朧嗜睡,左下肢和面部時感抽動。BP:1

20、70/100mmHg,左側半身不遂,肌力0級,左面及口角下垂,舌苔白膩,脈弦滑有力。,病案·中風·心腦病證,鎮(zhèn)肝復遂湯 代赭石 石決明 生牡蠣 膽星 鉤藤 半夏 全蝎 羚羊角 牛膝 白芍 郁金 陳皮 茯苓 桃仁 紅花 赤芍加減: 上肢---片姜黃 桑枝 桂枝 下肢---桑寄生 牛膝 川斷 語言---石菖蒲 郁金

21、 口眼歪斜---白僵蠶 白附子 白芷 肢體拘攣---伸筋草 雞血藤,預防與調攝·中風·心腦病證,預防:1、加強對先兆癥狀的觀察2、加強對先兆癥狀的早期治療3、關于復發(fā)調攝:1、急性期要密切注意病情變化2、飲食宜忌3、預防并發(fā)癥4、功能鍛煉,復 習 題,1、簡述中風病的證候特征。2、簡述中風病的病因病機。3、簡述中經(jīng)絡、中臟腑的不同。何謂中臟、中腑、中經(jīng)、中絡?4、何

22、謂中風?中風與口僻如何鑒別?5、中風、癇病、厥病、痙病均可發(fā)作神昏,如何鑒別?6、簡述如何區(qū)別中風病之閉證、脫證。什么是中風陽閉證、陰閉證、內閉外脫證、脫證?其治法及代表方是什么?7、中風各證型代表方。,“內虛邪中”論·歷史沿革,“內虛邪中”論《靈樞·刺節(jié)真邪論》:“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虛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內居營衛(wèi),營衛(wèi)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fā)為偏枯”?!督饏T要略》:“脈絡空虛

23、”。隋 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風偏枯者,由血氣偏虛則腠理開,受于風濕”。宋 嚴用和 《濟生方》:“營衛(wèi)失度,腠理空疏,邪氣乘虛而入,及其感也,為半身不遂…”。,,“內風”立論·歷史沿革,“內風”立論金元時代 劉河間 “心火暴盛”。 李東垣 “正氣自虛”。 朱丹溪 “痰濕生熱” 王履 “真中風”、“類中風”。《醫(yī)經(jīng)溯洄集》: “因于風者,真中風也;因于火、因于氣、

24、因于濕者,類中風而非中風也”、“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本氣病也,凡人年逾四十氣衰之際,或因憂喜憤怒傷其氣者,多有此疾。壯歲之時無有也,若肥盛則兼有之”。,,“內風”立論·歷史沿革,“內風”立論明代  張景岳 《景岳全書》:“中風非風”?!敖詢葌e損頹敗而然,原非外感風寒所致”、“凡此病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內傷,或酒色過度,先傷五臟之真陰”;其病機是“陰虧于前而陽損于后;陰陷于下而陽浮于上,以致陰陽相失,精氣不

25、交,所以忽而昏憒,卒然仆倒…”。 王肯堂 “久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損傷心脾。”,,“內風”立論·歷史沿革,“內風”立論清代 沈金鰲:“肥人多中風,人肥則腠理致密而多郁滯,氣血難以通利,故多卒中也”。 葉天士:“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榮,故肝陽偏亢”,導致“內風旋動”。 王清任 《醫(yī)林改錯》:“中風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氣虛血瘀而成”,,證候特征·中風&#

26、183;心腦病證,※主癥:神昏、半身不遂、言語蹇澀或不語、口舌歪斜、偏身麻木。①神昏 輕:神思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 重:昏迷或昏憒 ※中經(jīng)絡與中臟腑②半身不遂 輕重 急性期與恢復期 ③口舌歪斜④言語蹇澀或不語 輕:言語遲緩不

27、利,吐字不清,自覺舌體發(fā)僵 重:中風不語,,,,,意識障礙分級,嗜睡----精神萎靡,動作減少,持續(xù)的處于睡眠狀態(tài),能被喚醒,能正確回答問題,能配合身體檢查,但刺激停止后又進入睡眠。(意識模糊:淡漠,對時間定向障礙明顯,其次為地點,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錯誤)昏睡----高聲喊叫或較強烈的疼痛刺激方可能喚醒,醒后表情茫然,可簡單含混和不完全的回答問題,對檢查不能合作,刺激停止后立即進入熟睡。淺昏迷-

28、---意識喪失,高聲喊叫不能喚醒,強烈的疼痛刺激有無意識的自發(fā)動作。中昏迷----對疼痛反射消失,自發(fā)動作也消失,四肢完全癱瘓狀態(tài)。深昏迷----眼球固定,瞳孔散大,生命體征有改變。,,證候特征·中風·心腦病證,并發(fā)癥 急 性 期:嘔血、便血(上消化道出血) 壯熱(中樞性高熱) 喘促(肺感染)

29、 呃逆(頑固性呃逆) 抽搐(癲癇) 后遺癥期:褥瘡、肩手綜合癥,,中經(jīng)絡與中臟腑,※,中 風,中經(jīng)絡,中臟腑,中經(jīng),中絡,中臟,中腑,偏身或一側手足麻木或兼一側肢體力弱,或兼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蹇或不語、偏身麻木,中經(jīng)諸癥神識恍惚或迷蒙,神昏或昏憒,按腦髓神機受損的程度和有無神識昏蒙,

30、,中風病分期,急性期:半月之內恢復期:半個月——六個月后遺癥期:六個月以上,,鑒別診斷·中風·心腦病證中風與口僻,,中風與口僻,,鑒別診斷·中風·心腦病證中風與癇病,相同點:均可見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不同點:①伴隨癥狀不同 中風——昏仆兼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蹇澀或不語。 癇病——為發(fā)作性疾病,昏仆時伴有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口中異樣叫聲,醒后如常人,不伴半

31、身不遂等癥狀。②好發(fā)年齡不同 中風——中老年人多見。 癇病——青少年居多。中風可兼見癇病發(fā)作,,鑒別診斷·中風·心腦病證中風與厥病,相同點:均可見神昏不同點: 厥?。荷窕璋橛兴闹世?,移時蘇醒,醒后無四大主證。 中風——神昏伴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蹇或不語。,,鑒別診斷·中風·心腦病證中風與痙病,相同點:均可見神昏不同點:

32、 痙病——四肢抽搐,項背強直 ,角弓反張,發(fā)作過程可伴有神昏, 但無偏癱等癥。 中風——神昏伴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蹇或不語。,,鑒別診斷·中風·心腦病證中風與痿病,相同點:均可見肢體癱瘓,活動無力不同點: ①中風起病多急;痿病起病多緩 ②痿病無神昏癥狀;中風可有神昏 ③痿病以雙下肢癱或四肢癱多見;中風以偏癱多見兩者可以兼見。,,

33、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活動中,安靜或睡眠中,數(shù)十分鐘/數(shù)小時達高峰,發(fā)病時多有頭痛嘔吐嗜睡,多有高血壓病史,無頭痛嘔吐,可有高血壓病史,十余小時/1~2天達高峰,CT低密度病灶,意識障礙清或無,CT高密度病灶,意識障礙重,,辨中風之病性與病情輕重,辨病性與病情輕重病性:本虛標實 本虛---氣虛、陰虛、陽虛(恢復期及后遺癥期多見) 標實---風、火、痰、瘀(急性期多見)病情輕重:,,順證,中

34、臟腑,逆證,中經(jīng)絡,,,,辨中風病勢之順逆,神志辨順逆: 逆證:呃逆頻頻; 突然神昏、四肢抽搐不已; 背腹熱、四肢涼、手足厥逆及戴陽; 嘔血、便血。瞳神辨順逆: 順證:大小正常,對光反射正常 逆證:縮?。▎巍㈦p)、散大(單、雙),,辨閉證與脫證,閉證與脫證,中 臟 腑,邪盛,閉 證,正虛,脫 證,陽閉,陰閉,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