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以茯苓栽培菌株T1和野生菌株L為材料,采用原生質體技術進行菌株復壯與菌株間原生質體融合,獲得了菌核產(chǎn)量高于出發(fā)菌株的復壯株與株間原生質體融合子。具體結果如下:
將茯苓菌株T1經(jīng)活化與擴大培養(yǎng)后,制備原生質體,經(jīng)再生后挑取再生菌落136個;比較它們在CYM平板上的生長速度,篩選出25個生長速度優(yōu)于T1的再生菌株;測定25個再生菌株在麥粒和松木屑培養(yǎng)基上的菌絲生長速度,栽培試驗結果顯示,初篩和復篩再生菌株的平均菌核產(chǎn)量總
2、體上高于出發(fā)菌株T1。以CYM平板上菌絲生長速度作為初篩條件,以菌絲在松木屑培養(yǎng)基上菌絲生長速度為復篩條件,將茯苓栽培的菌核產(chǎn)量為目標,能有效的提高育種效率。
在雙親滅活原生質體融合試驗中,紫外滅活和水浴熱滅活的最低致死時間分別為9min和20min。聚乙二醇(PEG6000)作為促融劑,T1和L兩個菌株的滅活原生質體等量混合,融合子滅活位點互補得以再生,未融合的親本原生質體則不能再生。拮抗試驗表明,118個再生菌落中有7
3、1個與雙親均有拮抗;上述71個再生菌株之間配對均能融合生長到一起;初步認定這71個再生菌株是融合子。采用ISSR-PCR對菌絲生長速度較快的32個融合子進行分析鑒定,其中引物P27能同時擴增出雙親特異性條帶,從分子水平進一步驗證了融合子。
茯苓菌株L的原生質體再生菌株、單孢菌株以及自身的配對實驗結果顯示:單孢菌株間,以及絕大多數(shù)原生質體再生菌株間配對均能融合生長到一起;單孢菌株與出發(fā)菌株間的配對均出現(xiàn)拮抗;另有原生質體再生
4、菌株LP-13、LP-25、LP-62、LP-91、LP-136與分別能與L形成柵欄型拮抗線,并且在菌絲交界處形成蜂窩或花瓣狀子實體。菌株LP-13、L、B5、T1的ITS測序結果確定它們都是茯苓菌株。對子實體進行石蠟切片與掃描電鏡的形態(tài)學觀察,揭示茯苓每個擔子上有4個擔子梗,每個擔子梗上著生了一個橢圓形的擔孢子;熒光核染色顯示茯苓擔孢子普遍是雙核的,單孢萌發(fā)的菌絲為有隔多核。
以上研究表明,原生質體再生技術結合不同培養(yǎng)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茯苓原生質體融合育種及其發(fā)酵動力學研究.pdf
- 原生質體融合技術及其在微生物育種中的應用【文獻綜述】
- 微生物原生質體融合技術及其在菌種選育中的應用【文獻綜述】
- 棉花原生質體培養(yǎng)和原生質體對稱融合研究.pdf
- 寬礁膜生活史及原生質體發(fā)育分化的研究.pdf
- 原生質體融合技術在t.ferrooxidans菌種改良及低品位銅礦浸出中的應用
- 洛伐他汀產(chǎn)生菌的原生質體融合育種.pdf
- 靈芝原生質體單核化雜交育種.pdf
- 原生質體
- 米多霉素產(chǎn)生菌的誘變育種和原生質體的融合研究.pdf
- 苧麻原生質體培養(yǎng)技術的研究.pdf
- 應用原生質體技術改良秦嶺鏈霉菌的研究.pdf
- 微生物除草劑菌種的原生質體融合研究.pdf
- 利用雙親滅活原生質體融合技術進行米曲霉育種的研究.pdf
- 苧麻原生質體培養(yǎng)技術研究.pdf
- 疣孢漆斑菌原生質體制備、再生和誘變育種研究.pdf
- 金針菇與巨大口蘑原生質體融合育種研究.pdf
- 水稻稻瘟病害拮抗鏈霉菌原生質體融合育種研究.pdf
- 桑黃菌原生質體誘變育種及發(fā)酵工藝條件的研究.pdf
- 松口蘑菌種的分離、純化、鑒定及原生質體制備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