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針治療大鼠胃潰瘍模型的效應與肥大細胞的相關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根據中醫(yī)經絡學說,耳為宗脈之所聚,六陽經都直接或間接地上耳前或耳中,六陰經則通過與陽經的絡屬關系,間接地與耳發(fā)生聯(lián)系。臟腑的生理或病理活動均可通過經絡反映于耳。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也是下合穴,“合治內府”,是治療胃腑病的常用首選穴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調中之功。大量臨床和動物實驗觀察均證實針刺“耳胃”穴及“足三里”穴對胃潰瘍有明顯療效。但其治療的作用機理至今尚未甚明,以致影響防治效果。
   目的:研究電針“耳胃”及“足三里”穴

2、治療實驗性胃潰瘍過程中,穴區(qū)肥大細胞(mast cells,MCs)和腹腔MCs(Peritoneal MCs,PMCs)的功能變化與療效的相關性。
   方法:實驗均采用清潔級Wistar大鼠,雌雄各半,由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①形態(tài)學及電生理學實驗:將40只大鼠(體重150-220g)隨機分為對照組、模型組、電針組和模型測導電量組(簡稱導電量組)。后3組首先采用1ml注射器在胃竇前壁肌層與漿膜層之間

3、注入0.05ml20%冰醋酸的方法制作胃潰瘍模型。電針組動物在手術后4h電針(2/15HZ,1mA,30min)雙側“耳胃”穴和“足三里”穴,電針前用HB-EDT-A穴位診斷治療儀(河北威海醫(yī)用電子儀器有限公司)測定1次“耳胃”穴導電量,然后隔2h再測定1次。以后每天電針前測定1次,至造模后7d。導電量組大鼠在胃潰瘍造模術后不進行電針,但耳穴測定與電針組同時進行。7天后分別取4組大鼠“耳胃”及“足三里”穴區(qū)組織恒冷箱切片,乙酰膽堿酯酶(

4、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組化染色并用甲苯胺蘭(toluidine blue,TB)復染,顯示穴區(qū)真皮至皮下組織MCs的分布、數(shù)量和脫顆粒情況。取胃竇前壁含潰瘍胃組織石蠟包埋,切片后行蘇木精一伊紅(hemotoxylin-eosin,HE)染色。
   ②PMCs的收集和培養(yǎng)及流式細胞儀檢測:
   a PMCs的收集及離心:40只大鼠(體重約200g)經麻醉,腹部去毛,消毒后,切開腹部,在無菌

5、條件下收集腹腔沖洗液,并離心(1000r/min,4℃)10min,棄上清液,取其細胞懸液,沿管壁緩慢加入盛有PMCs分離液的離心管中,使兩液形成界面,然后離心(2500r/min,4℃)15min,棄上清液,取底部PMCs,用冷的無Ca2+、Mg2+的PBS離心清洗2次(1000r/min4℃)共20min,棄上清液。
   b PMCs的培養(yǎng)和血清的制備:取底部PMCs,TB染色,光鏡下計數(shù),調PMCs濃度至106個/ml,

6、PMCs純度大于95%以上,臺盼藍染色,活力大于95%,并置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孵育液中懸浮備用
   將30只大鼠(體重約200g)隨機分為對照組、模型組和電針組(3組大鼠的相應處理均按照形態(tài)學實驗中的方法,但電針組不再測耳穴導電量),7天后分別在3組大鼠的頸動脈取血,將血液移入離心管中,37℃下靜置2h,在常溫下離心(2500r/min)10min,用吸管小心吸取血清,將同組血清混合,過濾除菌,分裝后-20

7、℃凍存?zhèn)溆谩?br>   c PMCs脫顆粒率的流式細胞儀分析:在PMCs懸液中,分別加入3組大鼠的血清(PMCs懸液與血清之比為1:1),置37℃、5%CO2培養(yǎng)箱內共孵育2h,4℃終止反應,用冷的無Ca2+、Mg2+的PBS離心清洗2次(1000r/min4℃)共10min,棄上清液,取底部PMCs,用100μl Anncxin-V熒光標記液(1ml孵育緩沖液+20μlAnncxin-V熒光標記素+20μl Propidium碘化

8、液)懸浮,并在15-25℃孵育10-15min,采用ELITE-型流式細胞儀計數(shù)Annexin V熒光陽性細胞數(shù)(即為PMCs的脫顆粒率)。
   結果:
   ①形態(tài)學實驗:對4組大鼠的穴區(qū)真皮至皮下組織MCs進行對比觀察,其中模型組MCs總數(shù)量均明顯多于導電量組、電針組和對照組,導電量組MCs總數(shù)量又明顯多于電針組和對照組,電針組又多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顯示,4組間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P<0.01,

9、P<0.01)。通過對各組穴區(qū)內MCs脫顆粒率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表明模型組MCs脫顆粒率明顯高于導電量組、電針組和對照組,導電量組細胞脫顆粒率也明顯高于電針組和對照組,電針組高于對照組,且4組間均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P<0.01,P<0.01)。
   HE染色結果顯示:對照組胃竇前壁粘膜面完整無缺損;而模型組胃竇前壁粘膜面有很明顯的潰瘍缺損,已明顯超過粘膜肌層;電針組胃竇前壁粘膜面稍有缺損,尚未達粘膜肌層;導電

10、量組胃竇前壁粘膜面的潰瘍缺損介于模型組與電針組之間。
   ②電生理學實驗:導電量組及電針組大鼠術后“耳胃”穴導電量皆較手術前顯著升高,電阻值降低。但電針組于第1次電針后導電量即不再升高,維持在術后第1次測定的水平;導電量組大鼠術后耳穴導電量卻繼續(xù)升高,并持續(xù)3~5天,第6天后開始下降;兩組的耳穴導電量升高從第1次電針后即表現(xiàn)出組間顯著性差異,第7天后才逐漸接近。
   ③PMCs脫顆粒率的流式細胞儀檢測:模型血清組PM

11、Cs的脫顆粒率明顯高于電針血清組和對照血清組,電針血清組PMCs的脫顆粒率明顯高于對照血清組,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顯示3組間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P<0.01,P<0.01)。
   結論:
   ①在穴區(qū)MCs較多,并多沿神經和血管分布,特別在小血管周圍較密集,說明MCs確實與穴位反應和針刺效應相關。
   ②相關穴區(qū)MCs數(shù)量及脫顆粒率的變化與實驗性胃潰瘍的發(fā)生呈正相關性,這為體表臟腑相關的理論提供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