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與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及多種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有關。廣州地區(qū)是EBV相關性惡性腫瘤——鼻咽癌的高發(fā)區(qū),該地區(qū)鼻咽原發(fā)性淋巴瘤的發(fā)病情況及其與EBV感染的關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按照2008年WHO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的分類標準,鼻咽原發(fā)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構成特征如何,目前尚未見報道。 E
2、BV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而與EBV密切相關的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的發(fā)病卻與鼻咽癌一樣具有很強的地域及人種傾向。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者對鼻咽癌EBV的序列變異已進行了較為廣泛的研究,然而,有關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EBV序列變異的研究卻不多。 目的: 1.按照2008年WHO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的分類標準,對廣州地區(qū)鼻咽原發(fā)性淋巴瘤的發(fā)病情況、臨床特點及免疫表型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 2.探討各種免疫表型與E
3、BV感染的關系及患者血清抗EBV抗體水平的特點; 3.對鼻咽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EBV LMP1基因及F片段的變異類型及其伴隨的點突變進行初步的研究探討,尋找其變異的特點。 方法: 1.回顧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病理科診斷的109例連續(xù)的鼻咽原發(fā)性淋巴瘤的臨床資料; 2.收集所有病例的蠟塊,切片作一系列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進行免疫表型分型; 3.運用EBV編碼的
4、小RNA(EBERs)原位雜交檢測各種免疫表型EBV的感染情況: 4.分析鼻咽原發(fā)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清EBV VCA—IgA和EA—IgA滴度特點; 5.從石蠟包埋組織中抽提DNA,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巢式PCR及限制性內切酶酶切分析及核酸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鼻咽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EBV LMP1基因及F片段的變異類型及其伴隨的點突變。 結果: 1.鼻咽原發(fā)性淋巴瘤的發(fā)病情況及臨床病理特征
5、 1.1鼻咽原發(fā)性淋巴瘤占所有結外淋巴瘤的10.9%(109/1005)。男女比為2.03:1(73/36),中位發(fā)病年齡為55歲(12-81歲),其中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發(fā)病較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晚11年(中位發(fā)病年齡分別為61.5歲和50.5歲)(p<0.05)。 1.2鼻咽原發(fā)性淋巴瘤常見的癥狀包括:頸部腫塊(62/109,56.9%)、鼻塞(41/109,37.6%)、耳鳴(23/109,21.1%
6、)、涕血(21/109,19.3%)、頭痛(12/109,11.0%)、聽力下降(11/109,10.1%)。18.4%(20/109)患者伴有“B”癥狀,其中結外鼻型NK/T淋巴瘤患者(8/18,44.4%)較DLBCL患者(9/56,16.1%)常見(p<0.05)。 1.3 Ann Arbor分期Ⅰ/Ⅱ期患者占78.0%(85/109),Ⅲ/Ⅳ期僅占22.0%(24/109)。首診時腫物局限于鼻咽部和(或)其周圍結構的病例
7、僅占17.4%(19/109),82.6%(90/109)病例伴有淋巴結和(或)遠處結外器官的侵犯,其中以頸部淋巴結的侵犯最為常見(81/109),而顱神經侵犯罕見(2/109)。34.3%(23/67)患者血清乳酸脫氫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DH)高于正常水平(>245u/L)。國際預后指數(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明確的共65例,83.1%(54/65)
8、病例具有0-2個危險因素,16.9%(11/65)具有3-5個危險因素。 1.4鼻咽原發(fā)性淋巴瘤的95.4%(104/109)為NHL,HL僅占4.6%(5/109)。B—NHL和T—NHL分別占NHL的75.0%(78/104)和25.0%(26/104)。78例B—NHL中,56例為DLBCL,占71.8%,其中包括1例老年人EB病毒陽性DLBCL和1例富于T細胞/組織細胞DLBCL;其余22例B—NHL分別為髓外漿細胞瘤(
9、6例)、套細胞淋巴瘤(5例)、粘膜相關組織結外邊緣區(qū)淋巴瘤(MALT淋巴瘤)(3例)、小淋巴細胞淋巴瘤(3例)、濾泡性淋巴瘤(2例)、Burkitt淋巴瘤(2例)和ALK陽性的大B細胞淋巴瘤(1例)。26例T—NHL中,18例為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占69.2%;其余8例T—NHL分別為非特殊型外周T細胞性淋巴瘤(6例)、ALK陽性的間變大細胞淋巴瘤(1例)和T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1例)。5例HL均為經典型HL,其中4例為混合細胞
10、型HL,1例為淋巴細胞豐富型HL。 1.5鼻咽原發(fā)性DLBCL(非特殊型)又可分為CD5陽性DLBCL、生發(fā)中心B細胞樣(GCB)和非生發(fā)中心B細胞樣(non—GCB)三種亞型,分別占7.7%(4/52)、15.4%(8/52)和76.9%(40/52)。依據腫瘤細胞是否表達CD56,結外鼻型 NK/T細胞淋巴瘤分為 TIA-1+/EBERs+/CD56+和TIA-1+/EBERs+/CD56-兩種亞型,分別占55.6%(10/
11、18)和44.4%(8/18)。16例可檢測的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中,全部呈CD8陽性,其中5例同時伴有CD4的表達。6例(6/16,37.5%)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呈p53過表達(超過40%的腫瘤細胞表達p53)。EB病毒LMP1的表達率為50%(8/16)。 2.EBERs原位雜交及患者血清EB病毒VCA—IgA和EA—IgA檢測結果 2.1鼻咽原發(fā)性NHL EBERs的陽性率為20.2%(21/104)
12、,HL則為60%(3/5)。T—NHL EBERs的陽性率為69.2%(18/26),而B—NHL僅為3.8%(3/78)。18例(100%)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均呈EBERs陽性,其余8例T—NHL均呈EBERs陰性。56例DLBCL中,僅2例2008年WHO單獨列出的DLBCL(老年人EB病毒陽性DLBCL及富于T細胞/組織細胞DLBCL各1例)呈EBERs陽性,其余54例DLBCL(非特殊型)均呈EBERs陰性。6例髓外漿細
13、胞瘤中,1例呈EBERs陽性,其余16例B—NHL,包括2例Burkitt淋巴瘤均呈EBERs陰性。 2.2鼻咽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患者血清VCA—IgA(≥1:40)和EA—IgA(≥1:10)陽性率分別為50%(6/12)和25%(3/12),幾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s,GMT). 3.鼻咽原發(fā)性淋巴瘤的預后及其影響因素 3.1可追訪的65例鼻咽NHL患者隨訪時間4~92個
14、月,平均隨訪時間為27個月。中位生存時間為45.7個月,2年和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60.0%和48.0%。 3.2 Kaplan—Meier生存分析顯示:B—NHL的5年生存率(53.0%)高于T—NHL(33.0%)(P<0.05)。IPI0~2個危險因素組2年生存率(66.0%)高于3~5個危險因素組(36.0%)(p<0.05). 4.516例鼻咽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中,9例可同時擴增出LMP1 C端、LMP1
15、 N端和BamHI F片段,發(fā)現DNA序列變異的組合類型有3種,即del—LMP1(Gly335)/XhoI—loss/F(6/9,66.7%)、del—LMP1(Asp335)/ XhoI—loss/“f”(2/9,22.2%)、del—LMP1(Asp335)/wt—XhoI“f”(1/9,11.1%)。 結論: 1.廣州地區(qū)鼻咽原發(fā)性淋巴瘤并不少見,占結外淋巴瘤的10.9%。首診時病灶局限于鼻咽部的病例少見(占17
16、.4%),大部分病例(74.3%)同時伴有頸部淋巴結的累及。 2.鼻咽原發(fā)性淋巴瘤絕大部分為NHL,HL罕見。NHL以B—NHL為主,其中大部分為DLBCL;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則占T—NHL的大多數。 3.鼻咽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均感染EB病毒,其他類型的NHL與EB病毒關系不大。 4.EB病毒陰性的鼻咽NHL患者血清EBV溶解期抗體水平可升高,可能與體內潛伏感染的EB病毒在機體免疫力下降時被再激活
17、有關。 5.鼻咽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EB病毒del—LMP1 aa335的點突變率及BamHI F片段BamHI“f”的變異率均低于文獻報道的鼻咽癌。本研究結果顯示,del—LMP1 aa335點突變的有無與BamHI F片段的變異類型存在關聯性。 6.鼻咽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EB病毒LMP1基因和F片段序列變異的最常見組合類型是del—LMP1(Gly335)/XhoI—loss/F。該EB病毒變異型與結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原發(fā)性脾臟淋巴瘤臨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pdf
- 原發(fā)性胃惡性淋巴瘤臨床和病理特征分析.pdf
- 原發(fā)性小腸淋巴瘤的臨床與病理研究.pdf
- Epstein-Barr病毒在原發(fā)性肝癌發(fā)生中的作用及其與肝炎病毒的關系研究.pdf
- 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者自然殺傷細胞細胞毒功能的初步研究.pdf
- 慢性活動性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兒的臨床診斷方法及免疫學機制的研究.pdf
- 乳腺癌患者中Epstein-Barr病毒和人乳頭瘤病毒16感染的初步研究.pdf
- 皮膚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及與EB病毒感染的關系.pdf
- Epstein-Barr病毒動態(tài)檢測在鼻咽癌診斷和治療中的意義.pdf
- 45例原發(fā)性骨淋巴瘤的臨床病理特點及療效分析.pdf
- 原發(fā)性肺淋巴瘤的臨床分析.pdf
- 原發(fā)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病理分析.pdf
- 胃腸道原發(fā)性淋巴瘤的臨床病理學研究.pdf
- 原發(fā)性肺淋巴瘤
- Epstein-Barr病毒及巨細胞病毒感染與兒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原發(fā)性胃淋巴瘤臨床特點分析.pdf
- 原發(fā)性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53例臨床分析.pdf
- 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pdf
- 原發(fā)性縱隔淋巴瘤24例臨床報道.pdf
- 原發(fā)性胃淋巴瘤26例臨床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