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近三種不同針灸配穴處方對頸型頸椎病療效的臨床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對符合納入標準的90例頸型頸椎病患者分組進行針灸治療,比較:遠端取穴組(后溪、陽陵泉、昆侖、合谷、外關、懸鐘);近端頸部下頸夾脊穴組(C4/5、C5/6、C6/7);下頸夾脊與遠端結合取穴組(C4/5、C5/6、C6/7、后溪、陽陵泉、昆侖、合谷、外關、懸鐘)等三種不同配穴處方對頸型頸椎病患者的療效差異。
  方法:
  1、對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瀘州市福音醫(yī)院康復科就診的9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頸型頸

2、椎病患者按患者先后就診時間順序進行編號,應用SAS軟件由計算機產生隨機排列表,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進行分組;將90例患者分別分為:(A)局部取穴組30例、(B)遠端取穴組30例、(C)局部與遠端結合取穴組30例;A組取頸部(C4/5、C5/6、C6/7)夾脊穴,每日針灸一次,針刺深度視患者具體身體情況而定(偏瘦者稍淺刺以1~1.2寸為宜,體胖者稍深刺以1.2~1.5寸為宜),7天為一療程,每次針刺時間為25分鐘,出現(xiàn)異常情況,如暈針或患者由于

3、體位不當不能堅持繼續(xù)治療者,視情況決定留針時間,兩個療程之間間隔3日,共治療2個療程;B組取雙側(后溪、陽陵泉、昆侖、合谷、外關、懸鐘);C組取(C4/5、C5/6、C6/7、后溪、陽陵泉、昆侖、合谷、外關、懸鐘),針刺時間及其它各注意事項均同A組;三個組針刺時均采用平補平瀉手法,以患者出現(xiàn)能適應針感為宜。
  2、療效分析
  三組分別治療前,兩個療程結束后,運用視覺疼痛計分和癥狀、體征量表計分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兩個

4、月后電話回訪患者復發(fā)情況并對患者病情改善情況及近遠期療效進行綜合評價。①比較局部取穴與遠近結合取穴對頸型頸椎病患者的療效差異;②比較局部與遠端取穴方案對頸型頸椎病患者的療效差異;③比較遠端取穴與遠近結合取穴對頸型頸椎病患者的療效差異;m比較各組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差異,綜合分析針灸在不同取穴方案下患者2個療程結束后的療效差異。
  3、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臨床研究結束后運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患者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a取0.05、P

5、>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治療前3組的基本資料:年齡、性別、病程、癥狀、體征、簡式McG111疼痛問卷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兩個療程結束后A、B、C三組患者的頸疼及其它項成績評分比較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1、三組組內治療前后和組間比較癥狀、體征等總計分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較其它兩組差異更為明顯。
  2、三組治療前后組內和組間V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

6、總有效為83%;B組總有效為76%;C組總有效為93%。
  3、三組治療前后組內和組間NPQ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顯效11例,有效14例,總有效為83%;B組顯效16例,有效10例,總有效為86%;C組顯效21例,有效6例,總有效為90%。C組的療效優(yōu)于其它兩組。
  結論:
  1、本次臨床研究表明遠近結合取穴方案療效較單一局部、遠端取穴方案療效更為顯著;
  2、對于發(fā)病時間長病情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