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研究背景: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它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潰瘍和下肢非創(chuàng)傷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了社會經濟負擔,影響糖尿病的預后。DPN的發(fā)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國內外有很多學者對DPN相關危險因素進行了探討,但由于實驗設計的不同其結論也不同。目前
2、尚未發(fā)現(xiàn),汕頭地區(qū)對2型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的相關研究。對于DPN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物,臨床治療本病的藥物主要有止痛藥、三環(huán)類的抗抑郁藥、血管擴張劑、神經營養(yǎng)因子等。近年來大量的研究顯示前列地爾即前列腺素E1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治療DPN方面可取得良好的療效,并且2010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就明確指出可用前列腺素類似物(前列腺素E1和貝前列素鈉)等通過改善微循環(huán)來治療DPN。本實驗擬選用前列地爾注射液
3、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聯(lián)合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并觀察其療效。
2.研究目的:
1.調查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病率。
2.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的危險因素。
3.觀察前列地爾注射液與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聯(lián)合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
3.對象與方法:
1.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內分泌科住院,診斷符合WHO19
4、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其中男性67例(39.9%),女性101例(60.1%)。
2.排除標準:因腦血管疾病、外傷、椎管狹窄、尿毒癥、維生素 B12缺乏、甲狀腺功能異常、格林巴利綜合征,頸椎退行性病變等引起的神經病變者;有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等風濕性疾病患者;有精神、心理疾患、長期飲酒、長期服用鎮(zhèn)靜劑、或鎮(zhèn)痛劑的患者;有嚴重的肝腎心功能損害的患者。
3.對上述患者分別進
5、行10g尼龍絲、Tip Therm涼溫覺檢查、Sensiometer A震動感覺閾值檢查,這三項檢查中有一項或一項以上異常者則為伴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三項結果都無異常者為非糖尿周圍神經病變(Non-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NDPN)。根據檢查結果,將168例病人分為DPN組和NDPN。詢問并記錄所有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高血壓病(High blood pressure,HBP)史、吸煙史。計算體
6、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做踝肱指數(shù)(Ankle Branchial Index,ABI)檢查、眼底照相檢查;空腹8小時以上采肘靜脈血,采用BECKMAN COULTER公司Unicel PxC800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檢查血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xiàn)B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7、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肽、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A1C,HBA1C),采用IMMAGE800特定蛋白儀使用放射性免疫法檢測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24 hours’ urine microalbumin,24hUMALB)。
4.在DPN組選取30例患者,在飲食治療加注射胰島素和或口服降糖藥等治療的基礎上,將空腹血糖
8、控制在6.0mmol/L~8.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8.0 mmol/L~10.0mmol/L后,選30例患者予前列地爾注射液10ug+0.9%生理鹽水100ml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400mg+0.9%生理鹽水250ml治療2周后停藥。治療前及治療后做10g尼龍絲、Tip Therm涼溫覺檢查、Sensiometer A震動感覺閾值檢查,詢問并記錄患者的肢端麻木、疼痛、發(fā)冷、灼熱及感覺障礙等情況。癥狀評估:根據癥狀嚴重程度
9、分為1~4級,即無癥狀、輕度(癥狀輕微)、中度(可以忍受)、重度(影響睡眠)。治療后癥狀減輕一個等級以內為輕度改善,兩個等級以上為明顯改善,臨床效果根據治療后10g尼龍絲、Tip Therm及Sensiometer A震動感覺閾值檢查改善情況進行評估,三項檢查中任何一項檢查由異常轉為正常,為有效。
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計量資料的均數(shù)比較采用t或t’檢驗;組間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
10、用X2檢驗;探討多種因素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危險性,采用二分類變量的多因素 Logistic回歸分析。所有統(tǒng)計檢驗均為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結果:
1.DPN患者97例(57.7%), NDPN患者71例(42.3%)。
2.DPN組與NDPN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顯示:兩組的FBG、TC、TG、HDL、LDL、BMI、HBA1C、C肽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年齡、病
11、程、24hUMALB,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DPN組與NDPN組間計數(shù)資料比較顯示:DPN組吸煙者的比例49.5%(48例)、合并PAD的比例35.1%(34例)分別高于NPDN組的比例29.6%(21例)、12.7%(9例),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PN組男性患者的比例41.2%(40例)、合并DR的比例66%(64例)分別高于NDPN組的比例38.0%(27例)、53.5%(38例),但差異
12、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PN組中HBP者比例42.3%(41例)低于NDPN組中HBP者比例43.7%(31例),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病程、吸煙是DPN的獨立危險因素。
5.聯(lián)合前列地爾注射液10ug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400mg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周,
停藥后觀察到:患者的肢體麻木癥狀總體改善率28.0%,疼痛總體改善率29.4%
13、,肢體發(fā)涼總體改善率30.0%,灼熱總體改善率0.0%,感覺減退總體改善率11.8%,且各總體改善率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0g尼龍絲檢查異常的19例患者中有6例轉為正常,有效率為31.6%,Tip Therm涼溫覺檢查異常的26例患者中,有7例轉為正常,有效率為26.9%,Sensiometer A震動感覺閾值檢查異常的11例患者中4例轉為正常,有效率36.4%,且各有效率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71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pdf
- 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危險因素分析.pdf
- 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pdf
- 周圍神經病變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血壓管理的難度.pdf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pdf
- 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改變與周圍神經病變關系的探討.pdf
- 1型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及認知功能損害臨床特點.pdf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早期診斷及危險因素分析.pdf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pdf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與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性分析.pdf
- “治未病”干預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pdf
- 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與胃動力障礙的關系.pdf
-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周圍神經病變的危險因素分析.pdf
- 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礙與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性分析.pdf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
- 2型糖尿病患者亞臨床甲減及甲狀腺自身免疫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影響.pdf
- 周圍神經病變在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及糖調節(jié)受損人群中的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分析.pdf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因素分析.pdf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 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