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唐詩為例論中國古典詩詞中靜態(tài)與動態(tài)描寫的翻譯_16068.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詩歌作為一顆璀璨的明珠,從來都不曾被人遺忘過,而唐代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鼎盛的時代之一,經濟文化的迅速發(fā)展使眾多才華橫溢的詩人詞人用優(yōu)美雋永的詩歌為后人留下了一筆極為珍貴的財富,而如何將唐詩翻譯得更加優(yōu)美,動靜相宜,符合讀者的審美情趣,也成為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
  本文以維索爾倫的順應理論為依托,借鑒了理論中的語境順應、結構順應以及動態(tài)順應等理念,同時運用許淵沖等翻譯名家的翻譯策略和方法,以探討唐詩的翻

2、譯。
  順應論是維索爾倫提出的語用學概念,在順應理論的框架下,語言的使用是一個不斷做出選擇的過程,具有變異性、協(xié)商性和適應性三個特征,由此引申到翻譯領域。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譯者在翻譯原作時,要考慮多種譯本的可能性,即高度靈活地根據(jù)不同的翻譯策略進行選擇和翻譯,以便實現(xiàn)語言交流的目的,使目的語讀者明確地了解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作品的中心思想。
  文中通過對唐詩進行舉例說明,對不同譯本進行分析對比的方式,探討唐詩中動態(tài)與靜

3、態(tài)描寫的翻譯方法,以求盡可能完整并且完美地向讀者展示唐代古典詩詞的魅力,并達到促進跨文化傳播的目的。
  在翻譯方法上,根據(jù)順應理論的要求,譯者應該首先透徹地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深刻意蘊,創(chuàng)作譯本的同時應在內容和結構的層次上不斷地比較,創(chuàng)作出的譯本要能夠適應讀者的心理需要。因此,就唐詩的動靜描寫而言,翻譯方法不能僅僅拘泥于一種或者幾種,而是應該不斷嘗試,直到譯本可以達到促進文化交流的目的。
  通過對各個譯本以及各種翻譯策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