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平等與信任水平的關系研究——以CGSS2010為例.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收入不平等是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的核心問題之一。收入不平等的擴大導致社會信任的衰落,進而產生從阻礙宏觀經濟發(fā)展到影響微觀個體身心健康等諸多社會問題。國內外學者針對收入不平等與社會信任間關系的研究中,主要有絕對收入理論和收入不平等理論。前者認為只有居民個人的絕對收入才真正影響個體的社會信任水平,而一旦對絕對收入加以控制后,收入不平等對社會信任水平的影響將不復存在;后者則爭論到,收入不平等本身具有獨立于絕對收入外的“污染效應”,即收入不

2、平等程度對社會信任水平起決定性作用。因此本研究首先要回答中國社會收入不平等是否對社會信任水平有獨立影響。
  有關收入不平等理論的研究認為,收入不平等主要通過以下兩大機制對社會信任變化產生影響。(一)社會心理機制,即客觀的收入不平等加劇了個體的主觀不公平感,導致絕大多數(shù)居民缺乏對他人的普遍信任。居住在收入不平等較嚴重環(huán)境下的低收入者,更容易通過社會比較的途徑產生相對剝奪感,而難以對他人予以信任。(二)新唯物主義機制,該機制主要從物

3、質資源的角度闡釋收入不平等對社會信任的影響。一方面,社會資源在社會階層間的不平等分配固化了階層關系,從而導致社會信任的衰落;另一方面,對收入不平等容忍度較高的地區(qū),其公共投入相對較少,有限的公共資源造成居民間關系緊張,彼此之間難以建立信任。因此,本研究的另一個關注點是,收入不平等是如何影響社會信任變化的。根據(jù)上述觀點,筆者分別提出了五個假設:絕對收入假設、收入不平等假設、主觀不平等假設、新唯物主義假設和社會財富假設。
  本研究采

4、用“中國綜合社會調查(2010)”和區(qū)縣級社會統(tǒng)計年鑒(2011)資料,將收入不平等操作化為基尼系數(shù)和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比,主觀性不平等則操作化為受訪者個人主客觀收入比的對數(shù)(收入公平感)以及自評性收入公平度,新唯物主義的指標則是人均財政支出,用人均GDP衡量社會財富。在統(tǒng)計方法上主要使用多層線性模型,輔以分位數(shù)回歸對上述假設進行驗證分析。
  分析結果表明,社會信任水平隨著地區(qū)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擴大而減弱,這驗證了即使在控制了絕對收入后

5、,宏觀層面收入不平等仍然對個體社會信任水平有顯著負效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信任水平間呈負相關關系,這一結論與已有研究相悖,可見社會財富并不能有效地影響信任水平的高低,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對社會信任水平起重要作用的是收入分布而不是財富總量。對收入不平等理論的影響機制作進一步分析表明,主觀性不平等和新唯物主義機制都只能部分解釋收入不平等對社會信任的影響。主觀性不平等中,個人對自己收入的主觀公平感越低,社會信任水平越低;同樣自評性收入公平度越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