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侵權責任法》第28條規(guī)定:“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币环矫?,從文義解釋和體系解釋來看,該條規(guī)定正式確立了第三人行為一般性免責事由的地位,并且沒有設置任何但書條款;另一方面,從規(guī)制路徑來看,我國采納的是免責事由的規(guī)制路徑,其核心問題是解決,第三人的介入行為能否中斷被告先前行為和最終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鏈條,進而發(fā)生免除被告責任的效果。如果能夠中斷,則被告獲得免責;反之,被告則不能免責。然而,考察《侵權責任法》以

2、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可知,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侵權問題復雜多樣,除了免責與否的問題,還包括不能免責時責任如何分擔的問題。顯然,既有免責事由的規(guī)制路徑只能解決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責任免除問題,無法應對不能免責時責任如何分擔的問題。為此,本文立足于侵權行為形態(tài)與侵權責任形態(tài)對應理論,提出構建全新的第三人侵權行為理論,試圖將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責任免除和責任分擔問題放置在同一平臺加以解決,一舉攻克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全部侵權難題,完成從“第三人行為理論”向“第三人

3、侵權行為理論”的轉換。
  除引論和結論之外,正文共五章,計四十余萬字:
  第一章,免責事由路徑下第三人行為理論之反思,主要針對既有免責事由路徑下第三人行為理論進行介紹和反思。現代侵權法貫徹“責任自負”的原則,在被告實施了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后,如果隨后有第三人的行為介入,進而造成受害人損害或進一步損害的話,那么,就有必要判斷第三人的介入行為是否中斷了被告先前行為與最終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鏈條,從而發(fā)生免除被告責任的效果。

4、這就是免責事由規(guī)制路徑下第三人行為理論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疾煊蛲夥芍庳熓掠陕窂较碌谌诵袨榈囊?guī)制模式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將第三人行為作為一項獨立的免責事由,以區(qū)別于具體的侵權構成要件來加以規(guī)定;另一種則是不將其作為一項獨立的免責事由,而是放置在因果關系中斷與否的環(huán)節(jié)來加以把控。雖然從形式上看,兩種模式似有不同,但從本質上來說,由于免責事由與具體的構成要件總是一一對應,免責事由想要發(fā)揮其免責的實際效果,必須回到具體的構成要件中來,

5、因此,這兩種模式并無實質區(qū)別,都屬于免責事由的規(guī)制路徑。我國《侵權責任法》第28條明確將第三人行為規(guī)定為一般性免責事由,同時沒有設置任何但書條款,顯然采取的是第一種規(guī)制模式,并且屬于絕對免責事由的規(guī)制路徑。然而,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侵權問題復雜多樣,不僅僅包括免責與否的問題,還包括不能免責時責任如何分擔的問題。顯然,免責事由路徑下的第三人行為理論只能解決前者,無法有效應對責任分擔問題。為彌補調整機制之不足,第三人行為理論只能引入多數人侵權制

6、度來協助規(guī)制。然而,遺憾的是,我國既有多數人侵權制度存在調整范圍狹窄、調整路徑偏差等缺陷,根本無法有效解決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責任分擔難題。此外,退一步說,縱使完善既有多數人侵權制度,使其能夠勉強規(guī)制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責任分擔問題,但“免責事由+多數人侵權”的混合規(guī)制模式始終存在割裂責任免除和責任分擔問題進而區(qū)分規(guī)制的窘境,其本身就并非調整第三人行為引發(fā)侵權問題的最佳模式。為此,我們必須要重新思考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侵權問題,突破現有免責事由的研

7、究路徑,尋找一條新的規(guī)制方法,以便全面完滿地解決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侵權難題。
  第二章,侵權形態(tài)對應視角下第三人侵權行為理論之建構,即立足于侵權行為形態(tài)與侵權責任形態(tài)對應理論,完成從“第三人行為理論”向“第三人侵權行為理論”的轉變。所謂的侵權行為形態(tài)與侵權責任形態(tài)對應理論,就是強調特定的侵權行為形態(tài)與特定的侵權責任形態(tài)一一對應,有什么樣的侵權行為就有什么樣的侵權責任;反過來,有什么樣的侵權責任形態(tài),也必定有什么樣的侵權行為形態(tài)與之

8、對應。侵權行為形態(tài)與侵權責任形態(tài)之所以相互對應,實際上是因為侵權行為的“行為范式”和侵權責任的“責任結構”存在決定與被決定的內在邏輯關聯關系。具體來說,行為范式由“可責難性——原因力”構成,而責任結構可表述為“風險責任(對外)——最終責任(對內)”,其中,風險責任的分配主要由可責難性標準決定,而最終責任的分配則以原因力標準為主。正是基于這一邏輯關聯關系,我們才可以從特定的侵權行為形態(tài)類型推導出對應的侵權責任形態(tài)類型,也可以從特定的侵權責

9、任形態(tài)類型反推出對應的侵權行為形態(tài)類型。依據侵權行為形態(tài)與侵權責任形態(tài)對應理論,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責任免除和責任分擔問題就可以轉換為特定的侵權行為形態(tài)類型與特定的侵權責任形態(tài)類型一一對應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本文認為,對于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責任免除問題,可以轉換為純粹關聯型第三人侵權行為與第三人責任的對應問題;而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責任分擔問題,則轉換為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與補充責任的對應問題。而以這

10、三組侵權形態(tài)類型為基礎,就構成了本文所主張的廣義第三人侵權行為理論體系。具體來說,本文認為,第三人侵權行為是指第三人實施侵權行為,對損害的發(fā)生具有全部的原因力,關聯人對損害發(fā)生沒有原因力,但具有某種純粹關聯關系或可責難性關聯的侵權行為。第三人侵權行為是一種獨立的侵權行為形態(tài)類型,不同于通常的單獨侵權行為、共同侵權行為以及分別侵權行為。在第三人侵權行為中,第三人需要承擔全部的最終責任,關聯人不承擔任何最終責任,但可能會因為與損害之間存在可

11、責難性關聯進而需要承擔全部或部分風險責任。如此一來,通過侵權行為形態(tài)與侵權責任形態(tài)對應理論,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責任免除問題和責任分擔就得以在同一平臺來加以解決。
  第三章,純粹關聯型第三人侵權行為理論解析,主要針對第三人侵權行為的第一種子類型進行分析。所謂的純粹關聯型第三人侵權行為,是指第三人實施侵權行為,是損害發(fā)生的唯一法律原因,對損害發(fā)生具有全部的原因力,關聯人與損害之間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對損害發(fā)生沒有原因力,僅存在某種關

12、聯關系的侵權行為。純粹關聯型第三人侵權行為是一種獨立的侵權行為形態(tài)類型,不同于通常的單獨侵權行為、共同侵權行為以及分別侵權行為,本質上屬于單獨侵權行為形態(tài)的范疇,但又具有多數人侵權行為的某些特征。純粹關聯型第三人侵權行為對應的責任形態(tài)類型為第三人責任,即由第三人獨自對內和對外承擔全部的侵權責任,關聯人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性質為單獨侵權責任。純粹關聯型第三人侵權行為解決的正是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責任免除問題,其核心問題依舊是:在關聯人(被告)

13、實施了侵權行為,隨后又有第三人行為介入的情形下,關聯人(被告)的先前行為與最終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鏈條是否被中斷??疾旄鲊謾喾ɡ碚摵蛯嵺`可知,對于這個問題,并不存在一個普遍適用的測試規(guī)則??偟膩碚f,大陸法系主要依靠相當因果關系理論,而英美法系則主要適用可預見規(guī)則,但實際上兩者并不存在本質差異,在判斷第三人行為引發(fā)的因果關系中斷問題上大抵是相通的。本文在比較和借鑒諸多因果關系中斷理論和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了綜合考量測試規(guī)則,即借助動態(tài)系統論

14、的分析方法,綜合考量關聯人(被告)、第三人和受害人三方當事人主觀和客觀要素,來判斷第三人的介入行為是否中斷關聯人(被告)先前行為與最終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鏈條。此外,本文還對純粹關聯型第三人侵權行為進行了類型化分析,針對第三人故意或犯罪行為介入、第三人過失行為介入、第三人不作為介入以及特殊主體行為介入等不同情形進行了具體分析。
  第四章,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理論解析,主要針對第三人侵權行為的第二種子類型進行分析。危險競合型第三

15、人侵權行為對應不真正連帶責任,是從后者反推而來的侵權行為形態(tài)類型。具體來說,我們首先對侵權法中的不真正連帶責任進行分析與界定,通過比較侵權法中的不真正連帶責任與傳統債法中的不真正連帶債務之間的異同,進而準確地抽象出侵權法中不真正連帶責任的責任結構,即“對外完全絕對連帶——對內第三人責任”。在此基礎上,依據“行為范式”與“責任結構”之間的邏輯關聯關系,推導出對應的行為范式,并最終提出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所謂的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

16、,是指存在兩個以上的侵權人,其中,第三人實施侵權行為,具有高度主觀可責難性,是損害發(fā)生的實質原因,對損害發(fā)生具有全部的原因力,關聯人控制或制造危險源,具有高度客觀可責難性,是損害發(fā)生的形式原因,對損害的發(fā)生沒有原因力,兩者競合為一體,共同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作為一種新型的獨立的侵權行為形態(tài)類型,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既不同于傳統的共同侵權行為和分別侵權行為,也有異于純粹關聯型第三人侵權行為,本質上屬于多數人侵權行為形態(tài)的范疇。在原因力

17、和可責難性結構發(fā)生變化時,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與其他侵權行為形態(tài)類型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對應的侵權責任形態(tài)類型為不真正連帶責任,性質為多數人侵權責任,即第三人對內需承擔全部的最終責任,關聯人不承擔任何最終責任,但由于其與損害之間存在高度客觀可責難性關聯,因而需要承擔全部的風險責任,表現為關聯人與第三人對外需承擔完全的絕對的連帶清償責任。在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中,關聯人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具有合理性,符合其“全

18、部原因力×高度可責難性關聯”的行為范式特征。然而,從平衡當事人之間利益關系的角度來看,不考慮關聯人的客觀可責難性大小,一律絕對地適用不真正連帶責任對于關聯人過于苛刻,存在適度緩和的空間。具體來說,根據關聯人客觀可責難性的大小,可以適當限制關聯人對外承擔風險責任的范圍,僅讓關聯人承擔“相應的不真正連帶責任”。此外,本文還對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進行了類型化分析,具體又分為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類型、法律間接規(guī)定的危險競合

19、型第三人侵權行為類型以及法律應當規(guī)定的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類型三種。
  第五章,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理論解析,主要針對第三人侵權行為的第三種子類型進行分析。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對應補充責任,與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一樣,是從補充責任反推而來的一種新型的侵權行為形態(tài)類型。具體來說,我們首先對侵權法中的補充責任進行分析與界定,準確地抽象出了補充責任的責任結構,即“對外限制型連帶——對內第三人責任”。繼而立足于補充責任的

20、這一責任結構,依據“行為范式”與“責任結構”之間的邏輯關聯關系,推導出對應的行為范式,即“全部原因力×輕度主觀可責難性關聯”,最終提出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所謂的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是指存在兩個以上的侵權人,其中,第三人實施侵權行為,具有高度主觀可責難性,是損害發(fā)生的實質原因,對損害發(fā)生具有全部的原因力,消極關聯人過失未盡到注意義務,具有輕度主觀可責難性,是損害發(fā)生的形式原因,對損害發(fā)生沒有原因力,兩者競合為一體,共同造成損害

21、的侵權行為。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作為一種獨立的侵權行為形態(tài)類型,既不同于傳統的共同侵權行為和分別侵權行為,也有別于純粹關聯型第三人侵權行為和危險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本質上屬于多數人侵權行為形態(tài)的范疇。在原因力和可責難性結構發(fā)生變化時,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與其他侵權行為形態(tài)類型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對應的侵權責任形態(tài)類型為補充責任,性質為多數人侵權責任,即第三人對內需承擔全部的最終責任,關聯人不承擔任何最終責

22、任,但由于其與損害之間存在輕度主觀可責難性關聯,因而需要承擔相應范圍的第二順位的風險責任,表現為第三人和關聯人對外承擔限制型連帶清償責任。在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中,關聯人承擔補充責任存在一定合理性,符合其行為范式的特征,但也存在緩和之余地。同樣,本文也對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進行了類型化分析,具體分為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法律應當排除的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行為以及法律應當拓展的消極競合型第三人侵權為行為三種類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