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濕暍病篇第二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www.themegallery.com,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目的要求,1、了解痙濕暍三病的概念和合篇意義。2、熟悉《金匱》所述痙病與暍病的病因病機及其辨證施治。3、掌握濕病的特點、治療原則及其辨證施治。重點條文:原文第11、12、20、21、22 條。,概說,病名痙病、濕病、暍病,,,,合篇原因由于初起多從太陽病開始,都具有太陽表證,在病因方面又多為外邪引起,所以合為一篇論述(病因、癥狀)。,概說病名解釋,痙?。阂皂棻硰?/p>

2、急,口噤不開,甚至角弓反張為主證,病在筋脈。外感內(nèi)傷都可致痙。本篇討論的是外感風寒、風濕所致為主,與溫病熱盛或津傷所引起的痙厥有所不同。故治法亦與養(yǎng)陰熄風不同。,概說病名解釋,濕?。簼袷橇?,以病因而命名。以發(fā)熱身重,骨節(jié)疼煩為主證,病在肌肉關(guān)節(jié)。一般有外濕和內(nèi)濕的分別,且多兼挾他邪,如挾風、挾寒、挾熱之類。本篇主要論述外濕及其兼證。,概說病名解釋,暍?。簳?,音謁,為傷于暑邪致病。也是根據(jù)發(fā)病原因而命名,后世稱為“暑病”,以發(fā)熱

3、自汗、煩渴尿赤、少氣脈虛為主證,每易兼寒挾濕。篇中中暍、中熱之說,意義基本相同,均屬外感傷暑范圍,與后世說的由于烈日下遠行,猝然昏倒之中暍(或稱中暑)有所不同。,,痙病主要內(nèi)容,病因證狀與脈象痙病分類證治預后小結(jié),痙 病,,,,,,,,,一、病因,(一)誤治成痙(二)感受外邪致痙本篇所述與后世所說的內(nèi)傷而痙有所不同。(水不涵木、肝風內(nèi)動、熱盛傷津等),,,,痙 病,(一)誤治成痙,太陽病,發(fā)

4、汗太多,因致痙。夫風病,下之則痙,復發(fā)汗,必拘急。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fā)汗,汗出則痙。(原文第4、5、6條),,提示:以上三節(jié)說明誤施汗下,傷津亡液,可以導致痙病。 討論:太陽病、發(fā)汗太多風病誤下復汗 津液虧耗,筋脈失養(yǎng)而拘 痙瘡家誤汗,痙 病,,,(二)感受外邪致痙,為何感受了風寒邪氣能導致“痙病”的發(fā)生?1.太陽主一身之表,客邪侵襲時,太陽首當其沖。邪阻太陽經(jīng)脈,則出現(xiàn)

5、頭項強?。ㄌ柌〗?jīng)證)。2.由于患者體內(nèi)津液不足,不能濡養(yǎng)筋脈,復感外邪,或遏于太陽,或凝滯于少陰,或傳入陽明化燥化熱,以致焦灼傷筋,皆能導致痙病的發(fā)生。(內(nèi)因),,痙 病,二、證狀與脈象,(一)證狀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fā)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fā)其汗已,其脈如蛇。(原文第7條),,痙 病,(二)脈象夫痙脈,按之緊如弦

6、,直上下行。(原文第9條),,,濕郁,陽氣不行,太陽經(jīng)證,熱象,疑問,《內(nèi)經(jīng)》: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本病病因的個人觀點,本條是風寒熱挾濕為患,病位在太陽陽明,“若發(fā)其汗者……其脈如蛇”二十五字不必去掉。理由是:①《內(nèi)經(jīng)》:諸痙項強皆屬于濕②“身熱足寒”用風寒化熱不好解釋③條文后有“寒濕相得”的明文④《千金》:太陽中風,重感寒濕則變痙。,痙 病,,(二)脈象(第9條),詞解:直上下行

7、:略提示:指出痙病的主脈討論:1.對“如”的不同理解,,痙 病,說明,2.“按之”如何理解?脈較沉非指沉脈,指診脈時應(yīng)稍加指力弦緊有力,重按不減,可與虛寒區(qū)別脈沉緊,與太陽傷寒的浮緊不同,,對“如”的不同理解,a/讀為“而”,“如” “而”二字古時互用。b/讀“如”,說明緊與弦分別不大,仲景脈學常常緊和弦不分。c/讀“如”,意為“象”,“差不多”,標點則應(yīng)為“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意為脈如繃急的弦一樣

8、弦緊。,,痙病主脈,《脈經(jīng)》:痙病脈緊伏,直上下行,說明痙病的脈是沉而弦的。第5條: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痙 病,,三、痙病分類,(一)太陽痙病剛痙:太陽病,發(fā)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原文第1條)柔痙:太陽病,發(fā)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原文第2條),,痙 病,(二)陽明痙?。ㄔ牡?3條),剛?cè)?剛?cè)嶂x,丹波元堅:蓋剛?cè)崮岁庩栔x,陰陽乃

9、虛實之謂,表實故稱為剛,表虛故稱為柔。剛痙:表實無汗(寒邪偏盛)柔痙:表虛汗出(風邪偏盛),,痙 病,四、痙病證治,(一)柔痙證治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原文第11條),,痙 病,(二)剛痙證治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原文第12條),(三)陽明里實成痙,,,,(一)柔痙證治(11條),詞解:身體強,幾幾然提

10、示:論述太陽柔痙的證治討論:1.條文分析太陽病,其證備:太陽表虛諸癥身體強,幾幾然:痙病見癥脈反沉遲:脈不浮(津傷,筋脈失養(yǎng))2.與桂枝加葛根湯比較:,,,痙 病,比較,《傷寒論》14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癥狀項背強幾幾:輕——桂枝加葛根湯身體強,幾幾然:重——栝蔞桂枝湯,痙 病,藥物葛根:解肌——桂枝加葛根湯栝蔞根:生陰分之津——栝蔞桂枝湯,,(二

11、)剛?cè)嶙C治,提示:論述太陽剛痙的證治討論:1.條文分析太陽病,無汗:太陽表實證備小便反少:與津液不足有關(guān)氣上沖胸:邪阻其表,無汗,邪不得外出;小便少,邪不得下達,故邪氣上沖口噤不得語:經(jīng)脈拘攣,將成痙欲作:突出本條之痙病為邪在太陽之表,欲作之初,并非已作之后;津液雖傷,但氣上沖胸提示,邪氣有欲達之機,并非全屬筋燥痙強之候。2.運用:略,痙 病,,(三)陽明里實成痙,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

12、齒,可與大承氣湯。(原文第13條),,痙 病,提示:論述里實成痙證治討論:條文分析①痙為?。何垂凇疤柌 保瑹o表證②胸滿:胸為陽明經(jīng)脈所過之處③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齘齒:熱盛傷津,筋脈拘攣④可與、得下止服:應(yīng)急法,非常規(guī),五、預后,太陽病,發(fā)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原文第3條)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痙。(原文第8條)痙病有灸瘡,難治。(原文第10條),,痙 病,

13、討論:1.脈沉細:邪盛正虛,預后較差2.痙病有灸瘡:倒裝文法3.8條:難解,六、痙病小結(jié),病因:外因——風濕、風寒之邪 內(nèi)因——津液不足病位:傷及太陽筋脈癥狀:項背強急,口噤不開,甚至角弓反張為主主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治療:柔痙——栝蔞桂枝湯 剛痙——葛根湯 里證——急下存陰——大承氣湯,,痙 病,濕病的特點,來源廣病程長濕邪浸潤可彌漫三焦內(nèi)外濕邪易與其它病邪結(jié)

14、合辨證困難濕邪還可進一步發(fā)展為痰為水為飲,濕 病,,,濕病主要內(nèi)容,,,,,濕 病,,成因治則分型治療附:風濕發(fā)黃辨證,,一、成因,無專門條文,但相關(guān)論述很多,如: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汗出入水中浴。總之,濕的來源廣,氣候如夏季潮濕太重,霧露傷人,環(huán)境如居處潮濕,其它如淋雨、涉水、汗出沾衣、汗出驟然投入冷水洗浴以及飲食不

15、潔等,都會引起傷濕致病。本篇所述以外濕為主。,,濕 病,二、治則,(一)濕邪在表“當汗出而解”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yī)云此可發(fā)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fā)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fā)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俱去也。(原文第18條)濕性粘滯難以驟除,,濕 病,,(二)濕邪在里,當利小便太陽病,關(guān)節(jié)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濕痹。濕痹之候,小

16、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原文第14條),,【討論】①汗出之后為什么濕仍不去? 外感風濕,大都首犯肌表,客于肌腠,流注關(guān)節(jié),衛(wèi)外之氣痹阻,故一身盡疼痛,治當汗解。但是汗出之后為什么濕仍然不去呢?要從兩方面考慮:a/一為汗不得法:當微汗而大汗,風為陽邪,易于表散,大汗風邪可去;但濕為陰邪,其性粘滯而難驟除,故非峻汗可除;b/二為氣候關(guān)系:加上陰雨連綿,濕氣更重,是故不愈。那么正確的方法是什么呢?②治外濕宜微發(fā)其汗,同時還

17、要兼顧陽氣,切忌大汗傷陽,加重病情。,,(二)濕邪在里,當利小便,詞解:濕痹,,提示:論述內(nèi)外合邪的濕痹證候及治療原則,討論:1.為何說是內(nèi)外合邪?“太陽病”三字,可知是為表證脈沉為在里,細脈主濕2.里濕為何當利小便?小便得利則里濕去陽氣通,濕痹亦除“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濕 病,“痹”是閉塞不通之意。“濕痹”是指濕流關(guān)節(jié),痹塞不利而疼痛的一種病證。,三、分型治療,寒濕傷于上寒濕在表風濕在表風濕表虛

18、風濕表陽虛風濕表里陽虛,,濕 病,,,,,,,(一)寒濕傷于上的辨治,濕家病身疼發(fā)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nèi)藥鼻中則愈。(原文第19條),,濕 病,討論:1.脈大如何理解?寸脈浮2.此處的濕應(yīng)理解為霧濕傷于下,霧傷于上,(二)寒濕在表,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shù)湯發(fā)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原文第20條),濕 病,討論:1.

19、身煩疼:因痛而煩,并非有熱象2.以方測證:以麻黃湯加味:有發(fā)熱惡寒無汗脈浮用白術(shù):有濕,見苔白或膩,身重痛3.運用:寒濕在表之水腫、肺炎、關(guān)節(jié)炎等,,(三)風濕在表,病者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原文第21條)詞解:日晡所討論:1.條文分析:共分3部分一身盡疼:風濕在表之候,可能伴發(fā)熱微惡風寒、無汗等證日晡所劇:日晡發(fā)熱屬陽明,是風濕勢將化熱之候,

20、可能伴口渴、小便微熱等證2.與麻黃加術(shù)比較:,濕 病,,3.運用:關(guān)節(jié)炎、腎炎、肺炎、皮膚病等,麻杏苡甘湯湯證小結(jié),證:濕家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所劇,伴微惡風寒、無汗、口或渴而量不多,小便或有熱感,苔白或微黃,脈浮兼數(shù);亦有表現(xiàn)為先寒后熱、汗出熱解,伴身體疼痛、脈浮數(shù)者。理:風濕郁表,傳里化熱。法:解表祛風勝濕,佐以清化。方:麻杏苡甘湯。,,比較,,濕 病,麻黃加術(shù)湯 麻杏苡甘湯,病因,

21、身疼煩—寒偏重,濕邪在表,身盡疼—寒偏輕,,寒熱癥狀,無熱,寒重,日晡所劇為化熱傾向病已涉陽明,,用藥,,寒重麻黃用三兩,寒輕麻黃用半兩,(四)風濕表虛,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原文第22條)討論:1.為何是風濕在表:脈浮、身重2.為何是表虛:汗出惡風3.運用:本方不僅治風濕,而且治風水,有表虛,或無表證僅有氣虛均可。本方臨床應(yīng)用范圍相當廣,除用于治療水腫、風濕病外,還可用于治療蛋白尿、汗證、泄瀉

22、、體虛易感冒、肥胖癥、高血脂證,甚至有治療蕁麻疹的報道。,,濕 病,要點,辨證要點,濕 病,1.汗多,動輒汗出,汗出不徹,汗出惡風2.身重3.脈浮4.舌苔偏厚,伴隨癥狀,1.身痛或關(guān)節(jié)痛,變天時加重。2.身腫,多為頭面部先腫。3.口粘。4.胸悶氣短。5.腹脹,餐后加重。6.小便不利。7.大便稀溏,粘膩不爽,次數(shù)增多;易腹瀉。8.精神不振,頭部昏沉。9.容易感冒,特別怕風。10.舌質(zhì)

23、淡紅,舌體胖大,邊有齒印。,濕 病,,(五)風濕表陽虛證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術(shù)湯主之。(原文第23條),,濕 病,1.桂枝附子湯:病因: “風濕相搏”提示風偏盛,不能忽視寒。表證: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脈浮虛陽虛:脈浮虛;以方測證(附子)不嘔不渴:鑒別診斷,說明無里證,2.白術(shù)附子湯:大便堅,小便自

24、利:相對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而言,說明是表濕而非里濕。白術(shù):《本經(jīng)》主風寒濕痹;《別錄》除皮間風水結(jié)腫。可知白術(shù)既治里濕,也治表濕。,討論:,(六)風濕表里陽虛,風濕相搏,骨節(jié)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原文第24條),,討論:1.為什么是表里陽虛?惡風不欲去衣,汗出或身微腫:表陽虛短氣,小便不利:里陽虛,濕滯于內(nèi)骨節(jié)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猴L濕寒痹于關(guān)

25、節(jié)筋脈,濕 病,討論(甘草附子湯),2.三個附子的比較桂枝附子湯:表陽虛,風偏勝白術(shù)附子湯:表陽虛,濕偏勝甘草附子湯:表里陽氣皆虛,風寒濕俱盛,,濕 病,,附、風濕發(fā)黃辨證,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fā)熱,身色如熏黃也。(原文第15條),,討論:1.發(fā)黃與濕有關(guān)2.本證兼寒還是兼熱,這里很難肯定。,濕 病,暑病的特點,季節(jié)性病從太陽開始暑多挾濕耗氣傷陰,暍 病,

26、,一、中暍的脈證和誤治的變化,太陽中暍,發(fā)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中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fā)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fā)熱甚;數(shù)下之,則淋甚。(原文第25條),詞解:灑灑然毛聳討論:1.中暍脈證:,暍 病,,2.誤治變化:略,,1.中暍脈證,,①發(fā)熱惡寒,身重而疼痛:暑濕在表的證狀②弦細芤遲:弦細為陰虛,芤遲為陽虛③小便已灑灑然毛聳:太陽內(nèi)合膀胱,外應(yīng)皮毛,小便后

27、熱隨尿失,故怕冷而毛聳,甚至手足逆冷。④小有勞,身即熱:陽氣者煩勞則張⑤口開,前板齒燥:暑熱內(nèi)擾,氣逆作喘,故口開,陰津內(nèi)耗而失潤,則前板齒燥。,暍 病,二、暑熱耗氣傷津的證治,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原文第26條),討論:1.太陽中熱:感受暑熱而引起的太陽證2.汗出惡寒:并非表虛,為汗出肌腠空疏所致。3.暑易傷氣,故易出現(xiàn)白虎加人參湯證,暍 病,4.運用:,

28、,,4.白虎加參湯的運用,,本方適用于熱性病、中暑等引起之高熱、煩渴和腦??;腦出血、甲亢等引起之煩渴;亦可用于腎炎、膽囊炎、夜尿癥、老年口腔干燥癥、尿崩癥、麻疹合并肺炎、顱腦術(shù)后高熱、產(chǎn)后高熱、惡性淋巴瘤致發(fā)熱、乙型腦炎、結(jié)腦等病而見本方證者?,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本方具有解熱、抗炎、鎮(zhèn)靜、降血糖等作用。,暍 病,三、傷暑挾濕證治,太陽中暍,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湯主之。(原文第27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