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一、概念一、概念壞死(necrosis)指活體內局部組織或細胞的病理性死亡,稱為壞死。二、病因與機理二、病因與機理1.病因病因機械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學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2.機理機理(1)直接作用致病因素直接破壞細胞結構或損傷細胞的組成成分而引起細胞壞死。(2)神經(jīng)營養(yǎng)障礙o神經(jīng)損傷時,神經(jīng)對組織的營養(yǎng)和機能調節(jié)作用障礙而引起相應壞死。響血管口徑、毛細血管壁與細胞通透性、酶活性。(3)變態(tài)反應三、病理變化三、病理變化組織壞死的鏡檢
2、變化主要包括細胞核、細胞漿以及間質改變三方面。1.細胞核的變化細胞核變化是細胞壞死的主要標志(核濃縮、核碎裂、核溶解)⑴核濃縮核染色加深,體積減小,核膜皺縮;原因:細胞核中核蛋白分解產(chǎn)生游離核酸,使細胞核嗜堿性增強;o核液減少,核體積縮小、⑵核破碎核膜破裂,染色質崩解成小碎塊,散在分布于胞漿中⑶核溶解核失去對堿性染料的親和性,染色變淡,整個細胞核完全溶解,僅存核影或完全消失。在DNA酶作用下,染色質DNA分解。2.胞漿⑴胞漿對伊紅的親和
3、力增強,呈深紅色顆粒;細胞漿糖元、核糖核酸減少,正電荷增⑵細胞器線粒體、內質網(wǎng)腫脹、破裂3.間質纖維素性壞死。膠原纖維腫脹、溶解,相互融合;纖維素樣物質。出現(xiàn)于實質細胞壞死后。壞死最后階段顆粒狀或均質無結構紅染物質。四、壞死的類型四、壞死的類型(一)凝固性壞死以壞死組織細胞的蛋白質凝固為特征,也稱干性壞死。1.機理在蛋白質凝固酶的作用下,壞死組織發(fā)生凝固。常見于梗死、胰腺炎引起的脂肪壞死。2.眼觀o壞死組織腫脹,稍隆起于器官表面,為灰白
4、色或灰黃色、干燥堅實無光澤的凝固體o與正常組織界線明顯。3.鏡檢初期組織輪廓尚在,但實質細胞微細結構消失;后期,壞死細胞核完全崩解消失,胞漿崩解融合為均質紅染無結構顆粒狀物。4.特殊類型壞死A干酪樣壞死o結核桿菌感染引起o壞死組織外觀呈黃色或灰黃色,質地松軟易碎,像干酪或豆腐渣。特征o壞死組織分解徹底,組織輪廓消失,壞死組織中除凝固的蛋鏡檢組織的固有結構完全消失,細胞成分徹底崩解、融合為均質紅染的顆粒狀物質。B蠟樣壞死o肌肉組織發(fā)生凝固
5、性壞死。白肌病。眼觀o壞死肌纖維渾濁,呈灰黃或灰白色,干燥堅實,外觀像石蠟一樣,固稱為蠟樣壞死。鏡檢o肌纖維腫脹、斷裂、橫紋消失,最后變?yōu)榫|紅染顆粒狀物質(二)液化性壞死(濕性壞死見于神經(jīng)組織壞死和化膿性炎o特征:壞死組織崩解并迅速液化變?yōu)橐后w。1.腦軟化o腦組織壞死后迅速液化o腦、脊髓含磷脂、水分較多,蛋白質較少,不易凝固,易液化。2.化膿性炎癥(三)壞疽(gangrene)是組織壞死后受到外界環(huán)境影響和不同程度的腐敗菌感染所引起的
6、一種變化。壞死組織腐敗分解。眼觀壞疽灶呈黑褐色或黑色o這是由于腐敗菌分解壞死組織產(chǎn)生的硫化氫與血紅蛋白分解產(chǎn)生的鐵結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鐵的結果。3類1).干性壞疽好發(fā)部位特點:壞死組織干燥,收縮變硬,顏色為灰黑色,周圍有出血、充血性(2).濕性壞疽發(fā)生于與外界相連內臟器官o特點外觀呈污灰色、污綠色或黑色;組織柔軟濕潤呈糊狀,甚至完全液化;腐敗分解過程中產(chǎn)生胺類、吲哚等刺激性氣體,被機體吸收后發(fā)生自體中毒,影響大。3).氣性壞疽特殊濕性壞
7、疽,多深部創(chuàng)傷感染厭氧菌。特點壞疽灶結構疏松呈蜂窩狀,按壓有捻發(fā)音五、細胞凋亡細胞凋亡五、細胞凋亡細胞凋亡(ApoptosisAPO)又稱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細胞凋亡是形態(tài)學概念程序性細胞死亡則是機制或功能方概念強調細胞死亡是一個有序的過程。凋亡和程序化細胞死亡并不是完全相同的APO對于清除機體衰老細胞及無能細胞、維持自身穩(wěn)定重要意義。1.細胞凋亡(1)誘導凋亡的因素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射線、
8、TNF、自由基、一氧化氮、細菌、抗癌藥物3.炎性介質的類型1.血管活性胺(1)組織胺非那根、撲爾敏(抗組胺藥)(2)5羥色胺(血清素)2.花生四烯酸代謝產(chǎn)物(1)前列腺素(PG擴張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發(fā)熱和疼痛、對嗜中性白細胞和嗜酸性白細胞有微弱的趨化作用。(2)白三稀LT)作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對嗜中性白細胞、嗜酸性白細胞和巨噬細胞有趨化作用。3.細胞因子由多種細胞產(chǎn)生和分泌的,作用于免疫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的多
9、肽類分子。(1)白細胞介素1(IL1)由單核巨噬細胞產(chǎn)生對中粒,巨噬c趨化作用2增強吞噬作用3殺傷特異靶C巨噬細胞合成細胞因子;⑤抗病毒、抗感染;⑥誘導發(fā)熱。⑦抗細胞增殖。二、滲二、滲出滲出包括血管反應(血液循環(huán)改變)和血液成分的滲出兩部分。(一)血液循環(huán)改變1.微動脈短暫的痙攣2.動脈性充血(高流動相)3.靜脈性充血(低流動相)原因:①血管壁通透性增高②靜脈管腔狹窄③靜脈受壓4.血流停滯(血流淤滯相)(二)血液成分的滲出滲出(exud
10、ation)是指血液中的液體和細胞成分通過血管壁進入炎灶的過程。漏出液(transudate)單純流體靜壓升高所形成的液體。炎性滲出液與漏出液不同。1.液體滲出滲出液(exudate)炎性水腫積液(1)滲出液的類型漿液性滲出液纖維素性滲出液(2)滲出液的作用①滲出液的防御作用、稀釋毒素、運輸作用、限制病原體的擴散②不利的一面發(fā)生在肺臟、發(fā)生在腦膜、心包腔內積液粘連(3)液體滲出的原因和機理1)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致炎因素、缺氧和炎癥介質作
11、用可引起:①微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縫隙擴大;②內皮細胞損傷;③內皮細胞吞飲增多2)微血管內流體靜壓升高;3)組織滲透壓升高。2.細胞滲出白細胞滲出(白細胞游出)炎性細胞(1)白細胞滲出過程(2)白細胞滲出的原因和機理白細胞游出是白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相互協(xié)同作用的主動過程。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附壁的白細胞穿過血管壁,亦是由粘附分子(血小板內皮細胞粘附分子1)協(xié)同完成的。趨化作用白細胞穿過血管壁,向炎灶集中。白細胞向炎灶定向運動的特性稱之為趨化作用
12、。趨化因子精確調控著白細胞向炎區(qū)游走、集中,并行使其功能。趨化因子有外源性的和內源性的,并具有特異性。如: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的一些多肽和類脂趨化因子對嗜中性白細胞有趨化作用;內源性的趨化因子,IL8是嗜中性白細胞的趨化劑3.炎性細胞的種類及功能嗜中性白細胞、嗜酸性白細胞、嗜堿性白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五大類。(1嗜中性白細胞1)形態(tài)結構和特征細胞直徑910微米,核分葉,嗜中性顆粒姬姆薩瑞氏顆粒內含有多種溶酶體酶,如溶菌酶、過氧化酶、酸
13、性及堿性磷酸酶、陽離子蛋白、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等。2)功能①具有活躍的運動能力和較強吞噬作用。②吞噬細菌、壞死組織小碎片和抗原抗體復合物。③嗜中性白細胞在pH77.4的環(huán)境中功能最活躍,pH6.6以下開始崩解。3)在炎癥中的作用出現(xiàn)在炎癥的早期和急性炎癥化膿性炎癥的全過程。(2)嗜酸性白細胞1)形態(tài)結構和特征大小912μm、核嗜酸性顆粒主要含有過氧化物酶、堿性蛋白、陽離子蛋白、活性氧以及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炎癥介質。
14、無溶菌酶和吞噬素2)功能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殺傷寄生蟲。3)在炎癥中的作用變態(tài)反應性炎、寄生蟲性炎和食鹽中毒過程中。(3).嗜堿性白細胞1)形態(tài)結構和特征直徑1012μm;胞核呈不規(guī)則的S狀;嗜堿性顆粒,顆粒中含有肝素、組織胺、5羥色氨、血小板激活因子和其它血管活性物質2)功能和在炎癥中的作用嗜堿性白細胞參與Ⅰ型變態(tài)反應。(4).單核細胞1)形態(tài)結構和特征直徑1525μm;胞核腎形或馬蹄形;嗜天青顆粒(即溶酶體),包含過氧化物酶、酸性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