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第五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隋: 公元581~618年 唐: 公元618~907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第一節(jié) 概況,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的核心是唐,隋為其醞釀,而五代則是其延續(xù)。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它的社會特點,可以用“統(tǒng)一、上升、自信、開放”八個字來說明。 唐代

2、同國外的交往也非常發(fā)達,形成了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時期。,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但是通往國外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陸路。以長安為起點經(jīng)過新疆向西達到印度、波斯,以及地中海東岸,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絲綢之路”。一是海陸,從廣州出海經(jīng)南洋,西到印度洋,直到非洲東岸和地中海南岸的各個國家。 總之,由于對外交流的發(fā)展,因而在工藝美術(shù)生產(chǎn)中,既繼承了本國優(yōu)秀的藝術(shù)傳統(tǒng),又吸收了外國的工藝特色而加以

3、消化,形成了兼收并蓄、思想創(chuàng)新、絢麗輝煌的時代特點。這一時期的陶瓷、染織、刺繡、銅鏡、金銀器等工藝美術(shù),在設計和制作上都具有造型精巧、色彩華麗、紋飾新穎活潑、品種多樣的特點。,,,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第二節(jié) 陶瓷工藝,隋唐五代是陶瓷大發(fā)展的時期,這首先表現(xiàn)在生產(chǎn)的繁盛。瓷窯在各地紛紛設立,而以河南和浙江最為密集。由于同行的優(yōu)勝劣汰,逐漸涌現(xiàn)出越、邢、長沙等一批著名瓷窯。 隋唐五代的陶瓷器

4、型盡管紛繁,但演進的趨勢仍可尋覓。大體上,在前期,厚重高大者居多;到后期,則日顯輕薄靈巧。而唐代的陶瓷裝飾由于其開放的思想影響,更是吸納了許多國外風格樣式使之煥發(fā)出華麗的時代氣息。,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一、隋代陶瓷工藝,隋代雖然存在的時間很短,然而國家的統(tǒng)一和生產(chǎn)的上升,使陶瓷工藝在六朝的基礎(chǔ)上,有著較大的發(fā)展。    隋代的陶瓷,除了傳統(tǒng)的青瓷在南北各地生產(chǎn)外,白瓷

5、也燒制成功 ,白瓷的燒制成功,是中國陶瓷次史上的一項突出成就。 白瓷是由青瓷演變而來的,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陶土進行精煉,使原料中鐵的成分減少,以及燒制火的溫度的掌控,而燒制的白度較高的瓷器。,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隋代陶瓷器型不僅在六朝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革新,還發(fā)展出一些嶄新的樣式。如典型的龍柄雙聯(lián)瓶、白瓷龍柄雞頭壺。器形:雞首壺、罐、瓶、高足盤、碗等。裝

6、飾:比較樸素,除蓮瓣紋仍然相當流行外,一部分出現(xiàn)了新出現(xiàn)的紋樣,有小朵花、團花、忍冬紋、波浪、聯(lián)珠紋及草葉相間的印紋。,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龍柄雙聯(lián)瓶 隋,此瓶1957年出土于陜西西安市隋代李靜訓墓中,白胎白釉,胎質(zhì)純凈細膩,釉色光亮溫潤,有細小的冰裂紋。這件白瓷形體秀美,線條洗練,富有時代特征。尤其是一瓶雙腹之設計,獨具風格,令人耳目一新,是古代瓷酒器中的珍品。,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

7、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白瓷龍柄雞首壺 隋,1957年陜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此壺造型俏麗修長,通高27.4厘米,口徑為7.1厘米,底徑為7厘米。上部一側(cè)以挺胸昂首的雞首為流,一側(cè)以曲頸伏首的長龍為柄;下部壺腹微鼓,弧線內(nèi)斂。除底部無釉外,其余壺身全部施以白色色釉,胎質(zhì)潔白,釉色光潤,其胎釉中已無白中閃黃或白中泛青的跡象,是隋代白瓷中的精品,展現(xiàn)出隋代藝術(shù)品秀麗、典雅之風。,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

8、白釉象首龍柄壺 隋,1959年于河南省安陽縣張盛墓出土,高13厘米。此壺盤口有蓋,流為象首,把為螭形,象首和螭都似信手捏成,面部經(jīng)過精心刻劃,生動傳神,它既是當時的生活用品,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二、唐代陶瓷工藝,南青北白:中國南方以青瓷為主,中國北方以白瓷為主,這是唐代整個瓷器的局面。 (一)青瓷 唐代的陶瓷生產(chǎn)高度發(fā)展,技藝提高,品種繁多。《陶錄》稱

9、“陶至唐而盛,始有窯名?!边@時各地制瓷中心都有了窯名,反映出燒瓷的興盛和各地不同的藝術(shù)特色。青瓷是主要品種,著名產(chǎn)地是越窯。 “越”指浙江地區(qū),唐代稱之為越州,是我國青瓷的主要產(chǎn)地,從秦漢、六朝以來,一直是以燒制青瓷為主,因此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礎(chǔ)和傳統(tǒng)技術(shù)力量,被稱為“諸窯之冠”。,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越窯的特點:胎骨較薄,施釉均勻,釉色青翠瑩潤。器形:茶具、酒具、餐具、玩具、樂器和生活中

10、常見的瓶、罐和陳設用品。裝飾手法:刻花、劃花、印花、堆貼等。 (a)刻花和劃花是利用熟練流利的線條和在胎上釉下刻畫出生動活潑的形象,有龍、獅子、鸞鳳、仙鶴、鸚鵡、鴛鴦、雙魚、牡丹、蓮花、寶相花、卷草以及人物、山水等紋樣。   (b)堆貼就是在壺體上堆貼出浮雕式的各種花紋。,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青瓷壺 唐,器表瑩潤,密布開片,出土在810年的墓葬。這種壺當時亦稱注子

11、或執(zhí)壺,特點是盤口短頸,鼓腹、短嘴,嘴作六棱或圓筒形,與嘴相對的一邊安有曲柄短把。到了唐代晚期,壺身較高,多作瓜棱形,嘴和柄也逐漸增長,造型輕盈雅致。,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貼花青瓷鳳首龍柄執(zhí)壺 唐,鳳首龍柄青瓷執(zhí)壺系借鑒了波斯薩珊王朝金銀器中鳥首壺的造型,又融入中國本土的工藝成分,中西合璧,是一件稀世精品。此壺通體施淡青色玻璃質(zhì)釉,灰色胎骨,胎質(zhì)厚重堅硬,有細小開片。盤狀口外侈,口部一側(cè)有流,

12、壺蓋塑成鳳首形,高鳳冠,長喙微下勾,正好與壺口流相吻合,細長頸,腹呈橄欖狀,高圈足。執(zhí)柄塑作一蟠龍形,尾抵壺足,身貼壺腹,嘴銜壺口??谘叵掠幸恢苈?lián)珠環(huán)繞,頸部飾聯(lián)珠、覆蓮紋,肩雕忍冬紋。壺腹上部有用小聯(lián)珠圍繞的六幅人物舞蹈圖,圖中人物身體健壯,昂首挺胸,肩披長巾,袒胸露腹,雙臂舒展,舞姿翩翩。人物旁邊有葡萄藤蔓、酒壺和小鳥等。壺腹下部飾六組花紋,由忍冬葉、寶相花和藤蔓組成,中心是一顆大寶石,旁邊點綴星月紋。再往下是雙層仰蓮紋,圈足上亦飾

13、聯(lián)珠和覆珠紋。,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二)白瓷,邢窯白瓷成為風靡一時“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名瓷。邢窯的燒制地點是河北內(nèi)丘、臨城祁村。邢瓷的釉色特點:“類銀”、“類雪”,一般是通體掛釉,釉汁溫潤渾厚,為乳白色。器形與青瓷相似,如帶嘴注子、罐等。唐代白瓷一般無紋飾,以質(zhì)樸、厚重、素凈著稱于世。,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白釉蓮座燭臺 唐,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

14、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三)花釉、黑釉、絞胎和釉下彩1、花釉 花釉是唐瓷中的新品種,它是在黑釉、黃釉、天藍釉上再裝飾另一種色釉,一般是以藍白、灰白釉為多,形成大小不同的斑紋。品種大部分是罐、壺、瓶等。代表作是“花釉腰鼓”(河南出土)。,廣口,纖腰,鼓身凸起弦紋七道。通體以花釉為飾,在漆黑勻凈的釉面上,潑灑出塊塊藍白色斑點,宛如黑色閃緞上的彩飾,優(yōu)美典雅。,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2、黑釉

15、 器形較小,給人以淳樸厚重感。代表作品是“塔式蓋罐”。,由蓋、罐、底座三部分構(gòu)成。罐蓋模擬七重相輪,自上而下,逐層增大,相當于塔剎,其頂端為一捏塑的垂足坐猴,作眺望狀;罐,圓唇,小口,豐肩,鼓腹,下腹斜收,以堆貼的十二瓣模制蓮瓣承托;罐座為一方亭式建筑,下面設一八邊形臺基,其裝飾紋樣分四組,方亭上方四面各堆貼一尊模制的坐佛,四角分別堆貼一昂首翹尾、展翅欲飛的瑞鳥,方亭四面各辟一腰圓形的壁龕,內(nèi)貼飾一捏塑獸首,方亭下方四角分別堆貼

16、一捏塑的托塔負重力士。器物造型奇特,裝飾豐富。釉色烏黑光亮,局部呈赭色,施釉至底板上沿?;液稚?,質(zhì)粗、堅硬。,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3、絞胎瓷 絞胎瓷器是唐代陶瓷中的新創(chuàng)造,它是白、褐兩種不同色的釉或胎土原料,互相絞合,使之產(chǎn)生如同木紋、虎皮等紋理,具有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效果。代表作“絞胎騎馬俑”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絞胎瓷塑。,陜西省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馬通體為褐黃色,除四腿外,布滿木紋

17、狀花紋,是用毛筆在白色胎體上畫好后再施彩釉燒制而成,呈現(xiàn)出絞胎三彩的效果。,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4、釉下彩 湖南長沙銅官窯的釉下彩瓷器以它特有的釉下綠彩、釉下褐彩裝飾引人注目。釉下彩瓷器還有在瓷器面上用一首詩做裝飾,開創(chuàng)了用詩詞和民諺裝飾陶瓷的先聲。,彩繪嬰戲紋執(zhí)壺,胎體、釉面疵點多,是不能投入市場的廢品,但其裝飾卻很有代表性。頑童的活潑可愛被刻畫得惟妙惟肖。,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

18、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四)唐三彩 “三彩”是一個泛指,意思是多彩的意思。唐三彩是一種低溫的鉛釉陶器,用白色瓷土作胎,用含銅、鐵、鈷、錳等元素的礦物作釉料著色劑,經(jīng)過約800℃的溫度燒制而成。釉色呈綠、黃、褐、赭、紅、藍、白等多種顏色。在燒制過程中,各種釉色互相交錯融合,形成絢麗多彩、燦爛多姿的藝術(shù)品,人們稱作唐三彩。此外還有少量燒成藍釉和黑釉的作品,更是十分珍貴。 唐三彩燒制于初唐高宗時期,唐玄宗開元時期達到極盛

19、,“安史之亂”后逐漸衰退。唐三彩的制作地點分布在長安和洛陽兩地。長安稱西窯,洛陽稱東窯 。 三彩陶器分日用品和隨葬品兩大類。日用品中有瓶、壺、罐、缽、杯、盤、碗、燭臺、枕等,每一品種又有多種式樣,造型各異。,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唐代盛行厚葬之風,三彩陶器主要用作隨葬的明器,其中以人物俑和動物俑塑造得最為精彩。 唐三彩陶塑有很多成功佳作,其中以人物、馬和駱駝塑造得最為出色,這些作

20、品造型逼真、姿勢優(yōu)美、形神兼?zhèn)洌哂懈叨鹊乃囆g(shù)性。 唐三彩在人物的塑造上概括、簡練而傳神。對五官的刻畫細致入微,重在神態(tài)的表現(xiàn)。 唐人愛馬,唐三彩中馬的造型特點是頭小頸長、膘肥體壯,比例合適,神采奕奕。姿態(tài)各異,生動自然。 駱駝是中外貿(mào)易的主要交通工具,陶工們通過長期的觀察,用精湛的技藝表現(xiàn)了駱駝高大的體態(tài)和沉悍的性格,再現(xiàn)了絲綢之路的繁盛情景。 唐三彩的裝飾方法,充分利用鉛釉易于流動的特點,

21、達到自然流暢的效果。在裝飾手法上,吸收了蠟纈技法,在釉彩間呈現(xiàn)出白色花紋,清新活潑,別具一格。,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女俑高43厘米,面龐豐潤,娟秀的眼瞼中,一雙透明的眸子向遠處凝望。發(fā)為烏蠻髻,發(fā)髻上插一梳;身穿黃底藍花上衣,輕紗般的技巾搭在右肩,下系黃色曳地長裙,裙邊露出尖頭履;雙手拱于胸前,風韻卓絕。,女立俑(唐),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這件唐三彩天王俑高97

22、厘米,濃眉大眼,眉、眼、胡須具以墨繪。其頭戴兜鍪,護耳上翻,頂部有一展翅欲飛的朱雀,右手叉腰,左手握拳上揚,身穿明光甲,龍首披膊,腹部有護甲,腰中系帶,腰下垂膝裙,鶻尾,下縛吊腿,右腿直立,左腿微曲,踏在臥牛之上,臥牛下為山形座,通體以綠、褐、白三色釉為主,釉色鮮艷明亮。此俑與長安三年(703年)元氏墓出土的天王俑接近,應是同一時期的作品。這類俑一般置放在有身份的人物的墓室內(nèi),起鎮(zhèn)墓作用。它們的級別比武士俑要高,本領(lǐng)也大,更受人尊敬,故

23、尊稱為天王俑。,天王俑,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唐三彩飲水馬,此馬是按照文物真品比例、采用傳統(tǒng)手工技藝制作、經(jīng)柴窯燒制而成的唐三彩藝術(shù)作品。通體施黃紅釉,釉線自然,恰似汗血。鞍毯施以綠釉,色彩明麗簡潔。馬頸修長,馬頭低垂,兩眼圓睜,目光警覺,肌體勁健,線條流暢。此馬原型為汗血寶馬,極為名貴。真品創(chuàng)作于盛唐時期,西安市唐墓出土,現(xiàn)已流失海外。,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白釉

24、地三彩馬,釉色瑩潤似玉,造型大氣端莊,色澤斑駁淋漓,彩繪浸沁自然,神態(tài)生動傳神,表情栩栩如生。,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駱駝載樂舞俑 唐,在唐右衛(wèi)大將軍墓中出土了一件駱駝載樂俑。這匹駱駝昂首佇立,通體棕黃色,從頭頂?shù)筋i部,由下頷到腹間以及兩前肢上部都有下垂長毛,柔麗漂亮。駝背上架有平臺并鋪有毛毯。平臺上左右各坐胡樂俑二人,而且是背對背而坐,正在吹打樂器,有一俑站在中央,翩翩起舞。這三個樂俑個個深目高

25、鼻,絡腮胡須,身穿綠色翻領(lǐng)長衣,白色氈靴,只有前面一人穿黃色通肩大衣。這件高大的駝載樂舞俑精美絕倫,令人贊嘆!是盛唐“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貼花三彩龍柄瓶,器物高大雄壯,這樣的造型在唐前期屢見不鮮,而論裝飾的華美,在那時的陶瓷中,三彩首屈一指。,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唐瓷造型渾圓飽滿,端莊而有氣魄。唐瓷的裝飾則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三彩

26、釉陶,揮灑自如、凝重豪放的花釉,變化奇巧的絞胎以及意趣橫生的釉下彩瓷器和豐富多彩的裝飾紋樣,使唐瓷取得了光輝的成就,為燦爛奪目的宋瓷奠定了基礎(chǔ)。,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三、五代陶瓷工藝 五代十國期間,陶瓷生產(chǎn)仍以越窯青瓷為主。這時的越窯青瓷稱“秘色瓷”,意思是庶民不能使用,專供宮廷用瓷。釉色青翠瑩潤,器壁薄,器形規(guī)整,口沿細薄,轉(zhuǎn)折處棱角分明,給人輕巧之感。器物有杯、碗、盤、茶托、執(zhí)壺

27、、罐等。 五代青瓷的釉層透明度好,很講究紋飾上的加工,大量運用劃花、刻花、印花的手法在瓷器上裝飾荷花、牡丹、秋葵、龍鳳、鸚鵡、人物和風景題材,它承襲了唐代金銀器和銅鏡、織繡的特點,花紋精美,構(gòu)圖嚴謹,表現(xiàn)了五代青瓷的高度水平。,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第三節(jié) 染織工藝,一、隋代絲織工藝隋代絲織品生產(chǎn)遍及全國,官辦作坊成為高級織染品的主要生產(chǎn)部門。隋代的染織多出于染織署,管理制造御用染織品

28、,生產(chǎn)中心為河北定州,四川蜀錦仍很發(fā)達。李商隱的《隋官》曾這樣形容道:“春風舉國裁官錦,半作障泥半作帆?!薄板\帆百幅風力滿,連天展盡金芙蓉?!币环矫娣从沉怂鍩鄣幕囊廊A生活,也說明隋代絲織品產(chǎn)量之大、制作之精。,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聯(lián)珠四騎獵獅紋錦(局部),在棕黃色底上,織白、綠、藍、黑等多色花紋。珠圈外的輔紋是以小聯(lián)珠圈為中心的十字對稱忍冬。珠圈內(nèi),中央為一棵瑞果累累的生命樹,上下各有一組對稱

29、的獵獅騎士,騎士隆鼻深目,胯騎翼馬,回首射獅,馬身上有“山”字和“吉”字,馬鞍下無鐙。色彩高貴沉穩(wěn),圖案細膩準確,場景復雜,織造精密,雍容華美,氣派不凡,是現(xiàn)存唐代傳向日本的織錦中最為華美的一件。兩騎士的容顏、冠帽、甲胄、翼馬、馬具、生命樹、騎士與獅的動態(tài)等,又顯示出與波斯藝術(shù)的密切聯(lián)系,是中外藝術(shù)交流的結(jié)晶,也反映了唐代國力強盛,對外來文化兼收并蓄的開闊胸襟。,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由于唐代開放思想

30、的影響,唐代絲綢圖案出現(xiàn)了許多來自中亞西亞甚至是歐洲的異域裝飾紋樣和人物形象。其中尤為值得關(guān)注的是聯(lián)珠紋。 聯(lián)珠紋由一個個的小圓珠組成,圓珠或排成條帶狀,或圍成一個圓圈,用以包圍主題紋樣,形成聯(lián)珠圈。魏晉南北朝時期聯(lián)珠紋在織物上大量出現(xiàn),發(fā)展到隋唐五代成為一種重要的裝飾紋樣。 唐前期,聯(lián)珠圈內(nèi)的主題圖案多是西方的,如薩珊王朝的飛馬、野豬頭圖樣。中后期,唐人對聯(lián)珠紋進行了許多改造。如增加聯(lián)珠圈數(shù)和替換聯(lián)珠圖案等,使得聯(lián)珠紋

31、更富有中國韻味。,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二、唐代的織染工藝 唐代織染工藝在全國各地都有生產(chǎn),除了官府的專設機構(gòu)外,地主豪紳有莊園工廠,城市有民間專業(yè)作坊,農(nóng)村還有家庭副業(yè)等。(一)絲織1、絹 絹是平織的,沒有花紋,用印染等方法進行裝飾。2、綾 綾是單色的斜紋織物,可以隨時改變斜紋的組織以產(chǎn)生花紋,這種制造的方法呈“提花”。3、羅、紗 羅、

32、紗是糾織,是從漢代以來就流行的一種復雜織法,都是單色半透明的織物,以利用染色的方法進行紋樣裝飾。,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4、織成錦 是唐代高級絲織品之一,是在漢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通經(jīng)斷緯的織物。5、綺 綺的織造方法,是素地起二至三枚斜紋提花。除本色外,有染成紅、黃、紫、綠等色。6、錦 錦是多色的多重織法,質(zhì)地厚重。唐錦取得了緯錦的新創(chuàng)造,突破了單純經(jīng)線起花織法,而且還發(fā)

33、展到經(jīng)緯線相互配合起花的技術(shù),這樣的織法不僅可以織出更加復雜的花紋及寬幅的織物,而且色彩極為華麗,形成唐錦華麗優(yōu)美的時代風格。,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聯(lián)珠紋樣中布以鹿紋,鹿的形象夸張,洗簡,富有裝飾性,色彩由米黃作地色,深藍作鹿紋配以白色聯(lián)珠,再以淡綠點綴,顯得古樸而鮮明。此款系唐聯(lián)珠紋錦,主紋為鹿,周圍圓環(huán)排列有20顆圓珠。鹿體飾有三顆小圓珠與外圍圓珠呼應,另以三角形紋留有土黃底色,與圓成對比,整個

34、鹿紋呈虛虛實實的視幻效果。姿態(tài)從容不迫,有唐朝大國風范。設色古樸單純,土黃、墨綠、草綠四色搭配非常和諧?!奥埂迸c“祿”相同諧音,象征高官厚祿,因此古人多把鹿作為吉祥圖案。,《聯(lián)珠鹿紋錦 》制造年代: 唐 材料: 絲 規(guī)格: 長21.5厘米,寬20厘米,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1969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77號墓出土。實物殘長16厘米,寬14厘米,經(jīng)密每厘米20根,緯線為紅、白、黑三色,緯密每厘米9

35、6根?;y為野豬頭,獠牙上翹,舌部外伸,臉上有“田”字紋貼花三朵,外繞聯(lián)珠紋一圈。色彩鮮艷,對比強烈。,聯(lián)珠豬頭紋錦(外形圖),聯(lián)珠豬頭紋錦(局部圖),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唐 聯(lián)珠對鳥紋錦新疆吐魯番出土,唐 寶相花錦,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卷草鳳紋錦局部,花鳥紋錦,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暈澗錦:唐代織錦中最為華麗的一種。它用各

36、種色彩相間排列,構(gòu)成絢麗繽紛的效果。新疆阿斯塔納出土的“暈澗提花錦裙”,用黃、白、綠、粉紅、茶褐無色經(jīng)線織成,再于彩條地上用金黃色的細緯線織出蒂形小團花,這是考古第一次發(fā)現(xiàn)的“錦上添花”錦。 遺存至今的唐代絲織品,有早期出土的“天藍地牡丹錦”、“沉香地瑞鹿團花綢”、“茶色地花樹對平綢”、“寶藍地小花瑞錦”、“銀紅地鳥含花錦”等。 大量唐代精美的絲織物的出土,反映了唐代織造工藝的高度水平和精湛技藝。,隋唐五代時期的工

37、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二)印染 唐代印染工藝相當發(fā)達,主要有夾纈、蠟纈、絞纈和堿印等。1、夾纈 夾纈是一種直接印花法,起源并鼎盛于唐代。它是利用兩塊雕鏤相同花紋的花板,將要染的素帛夾在中間,涂以防染劑,然后入染,成為色地白花效果,染成后花紋左右對稱?!盎鋵β埂?、“花樹對鳥”夾纈屏風。2、蠟纈 蠟纈即現(xiàn)代的蠟染。它是先將融化的蠟畫在織物上,浸染后,經(jīng)過熱煮脫蠟,就顯出了花紋。蠟液浸

38、入纖維后,有防水作用,染液不能進入,形成白花的獨特裝飾效果?!跋蠹y蠟纈屏風”、“羊紋屏風”,紋樣十分精美。,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夾纈絹,“羊紋蠟纈屏風”和“象紋蠟纈屏風”,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3、絞纈 絞纈又稱撮纈,出現(xiàn)在5世紀左右。方法是先將待染的織物根據(jù)需要的花紋,按一定的規(guī)格用線縫扎成十字形、方格形、條紋等形狀,然后染色,染好后曬干,把線結(jié)拆去

39、。由于染液不能滲透,形成色地白花的效果?;y邊緣產(chǎn)生暈染效果。另一種方法是將谷粒包扎在釘扎部分,然后入染,便產(chǎn)生更復雜的花紋變化?;y疏大的,叫鹿胎纈或瑪瑙纈;細密的,叫魚子纈或龍子纈。在新疆阿斯塔納出土了唐代的“絞纈裙”,由絳紫、茄紫等色組成菱形網(wǎng)狀圖案,精巧美觀。,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朵花絞纈羅局部,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4、凸版拓印 在西漢長沙馬

40、王堆出土的印花織物是用兩塊凸板套印的灰地銀白加金云紋紗,這種工藝發(fā)展到唐代用凸板拓印的敦煌出土的團窠對禽紋絹就是這種工藝的再現(xiàn)。(團窠是按照四方連續(xù)縱橫排列,其空隙處布置以四出的卷草紋樣)5、堿印 堿印是用堿為拔染劑在絲羅織品上印花,它是利用堿對織物的化學作用,經(jīng)染后而產(chǎn)生不同色彩的花紋。還有用鏤空紙板印成的大簇折枝兩色印花羅,是更精美的一種,這種印染品宋代叫“藥斑布”。,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

41、美術(shù)史》,蠟纈“煙色地狩獵紋印花絹”,煙色地,顯白色或微黃色的騎馬射獵紋樣。騎者右手持弓。左手搭劍、拉弦,回首作欲射狀。馬四踢平伸,作奔馳狀。馬的前肩有一火印,是當時官馬的標記。獵物是獅子,獅子后肢單立,前肢雙舉,張牙舞爪作撲狀。兔、鳥、花草等散見于狩獵紋間,畫面顯得生動活潑。圖案印模效果感強,接版痕跡明顯。,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三)刺繡 刺繡在唐代有了飛躍的發(fā)展。唐玄宗時,為楊貴妃一

42、人進行服飾刺繡的繡工就達700余人。 唐代刺繡大發(fā)展的標志有二:一為圖案題材的拓寬,唐代的刺繡除了作為服飾用品,還用于繡作佛經(jīng)或佛像;二為刺繡技法的豐富,有直針、纏針、齊針、套針、平針等。在色彩的使用上,在佛像臉部,能表現(xiàn)顏色暈染的效果。,綾地花鳥紋繡袋(展開圖),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綾地花鳥紋繡袋(局部圖),原件為長方形繡袋,對折,兩端及一邊縫合而成,現(xiàn)已打開拆成一長方形繡片。繡地兩層,

43、白色花卉紋綾背襯白色絹,在繡片一側(cè)可見絹的幅邊,寬約0.6cm。繡片以纏枝花卉為主體紋樣,用墨綠、藍、黃、棕、米、橙等各色絲線以平針繡成,并釘繡捻銀線以緣邊,花間點綴有以盤金繡繡成的飛鳥圖案,每兩根金線用棕色絲線同時釘繡。,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第四節(jié) 金屬工藝,一、金銀器金銀是貴重金屬,在自然界儲量很少,而且具有耐酸、耐堿、防腐蝕、有亮麗的天然色澤、展伸性大等特點,是制作工藝品的良好材料。故為歷代

44、統(tǒng)治階級所壟斷。唐代,由于統(tǒng)治階級崇金風尚很濃,各種日用器皿多用金銀制成。有碗、盤、碟、杯、壺、盒、罐、燈、首飾、寶塔等。器形大量吸收瓷器的造型而加以發(fā)展,如蓮花形碗和花式盤、碟之類,造型端莊大方而又精巧生動。壺則有方圓兩種造型,壺蓋出現(xiàn)了子母扣,接觸嚴密。成型以鈑金和澆鑄為主,工藝加工先進,普遍使用了切削、拋光、焊接、鉚、鍍等工藝,技巧嫻熟,是我國機械史上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金銀器

45、上滿飾精巧琉流利的花紋,勞動人民把傳統(tǒng)的龍、鳳、虎、龜、人物和新出現(xiàn)的寶相花、折枝花、纏枝花、鸞鳥、鸚鵡等紋樣巧妙的穿插組合,用忍冬紋作邊飾圖案,形成清新活潑、鳥語花香的唐代新風格。紋樣的加工多采用鏨花技法,主紋突出,形成浮雕效果,周圍空地滿飾珍珠紋。另一種方法是掐絲鑲嵌寶石,金碧輝煌,燦爛奪目。代表作是“蓮花形鏨花金碗”。唐代銀器的制作多將主紋鎏金,紋飾不多,質(zhì)地光素,別具簡潔雅致之軀。代表作“舞馬銜杯鎏金銀壺”、“銀鏨花香薰球”

46、、“龜負論語玉燭”等。,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雙狐紋金花銀雙桃形盤(唐),這件器物從造型到紋飾深受波斯薩珊藝術(shù)風格的影響。銀盤為雙桃相連形,在兩桃盤底各捶揲出一只行走的狐貍,其中一只狐貍回首俯視,另一只狐貍回首仰視,兩只狐貍均呈現(xiàn)出機警的神態(tài)。狐貍的頸部及腹股出鏨刻細紋,通體鎏金。銀盤造型優(yōu)美,做工精細。,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樂伎紋金花銀八棱把杯(唐),八棱形,器

47、身帶主紋皆澆鑄而成,地紋與主紋細部采用鏨刻手法,杯身以聯(lián)珠紋為界,每面有樂伎、胡奴各一人,樂伎分別執(zhí)拍板、小鐃、洞簫、曲頸琵琶,另有抱壺、執(zhí)杯及兩名空手作舞者,人物均為深目高鼻,頭戴尖帽或瓦愣帽的胡人。人物背景襯以忍冬卷草、山石、飛鳥、蝴蝶、魚子紋地,環(huán)形柄指墊上飾兩個長髯的胡人頭,杯底鏨石榴狀的忍冬花結(jié)八朵。杯身銀地金花,裝飾精細豐富,效果華貴之極。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盛況在此有充分的表現(xiàn),環(huán)形柄,胡人頭,聯(lián)珠紋源于西方,而胡伎、胡奴又

48、反映了西域樂舞的流行。,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唐 鴛鴦蓮瓣紋金碗,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錘擊成型,紋飾平鏨,通身魚子紋地。外腹部鏨出兩層仰蓮瓣,每層十瓣。上層蓮瓣內(nèi)分別鏨出狐、兔、獐、鹿、鸚鵡、鴛鴦等珍禽異獸及花草。走獸或走或奔,富有動態(tài);禽鳥或飛翔或棲息,動靜結(jié)合。下層蓮瓣內(nèi)均鏨刻忍冬花草。碗內(nèi)底中心,是一朵薔薇式團花,外底中心則鏨刻一只回首的鴛鴦,周圍飾有忍冬云紋。圈足飾方勝紋,一整兩破的菱形花

49、紋圖案,實為簡化了的四瓣蓮花紋。足底邊緣飾聯(lián)珠紋一周。兩碗內(nèi)壁分別墨書“九兩半”、“九兩三”,應是碗的重量。,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此壺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壺造型,通高18.5厘米、口徑2.2厘米、足8.8*7.1厘米。扁圓腹,蓮瓣紋壺蓋,弓形提梁,一條細鍍連結(jié)著壺蓋與提梁,上口斂而底部呈扁弧形,壺底與圈足相接處有“同心結(jié)”圖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條結(jié),圈足內(nèi)墨書“十三兩半”,是壺的重量,周身看不到

50、焊縫。最令人稱奇的是在壺身中央,壺腹兩側(cè)面用模具沖壓舞馬圖,突出于壺面的、金色的、奇異的馬。這匹馬身軀健碩,長鬃披頸,前肢蹦直,后肢彎曲下蹲,口中叼著一只酒杯,其上揚的馬尾和頸部飄動的綬帶顯示出十足的動感。據(jù)考證,這是一匹正在舞蹈的馬。,舞馬銜杯鎏金銀壺(唐),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2.香球的科技含量:只要軸足夠靈活,不論香球如何翻滾倒轉(zhuǎn),小盂因重力關(guān)系總是處于近于水平狀態(tài),里面的火星香灰也就不會傾灑

51、出來。   3.香球外還有一根銀鏈,用于懸掛或系帶。類似香球在陜西法門寺地宮還出土兩件。,1.這是一種精巧的熏香用具,外部有上下兩半球組成,以合頁連接,并裝有勾鏈以備開啟,球上鏤空花鳥紋。里面有兩個相連的圓環(huán),外環(huán)以軸相連于外殼的小孔中,內(nèi)環(huán)的軸則安在外環(huán)的小孔上。在里面是燃放香料的小盂,也以軸連于內(nèi)環(huán)小孔上,但每個軸都與相鄰軸成90度直角。,鎏金鏤空花鳥球形銀香薰,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唐鎏金銀龜

52、茶盒是法門寺出土的茶具。唐代飲茶,先要將餅茶經(jīng)炙、碾成細末,再過羅篩分后煎茶。這件銀龜茶盒的功用是貯存茶末,屬貯茶器具。龜甲為蓋,蓋甲上有龜背紋,整體造型維妙維肖。蓋與腹焊有圓子母口相接?!∈住⒏辜八淖阒锌占雍?。尾部焊接。腹部供貯放碾碎的餅茶細末。取茶時,既可揭蓋(甲)舀取,也可以從龜口中倒出,十分方便。,《唐 鎏金銀龜茶盒》,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整體為一烏龜馱圓筒的形象,滿飾多種花紋,造型奇異而

53、裝飾華麗。與此玉燭同出的還有五十根以上《論語》為內(nèi)容的酒令籌。推測這件玉燭是用來裝酒籌的。這樣的器物在國內(nèi)僅見,為唐代后期金銀器中的瑰寶。,《 唐 銀鎏金“論語玉燭”龜形器》,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龍身鑄成,四足鉚接。昂首拖尾,作行走狀。頭上有兩長角,折曲于腦后,圓眼深目,兩頜張開,頜腮部位飾長鬃紋樣。勁彎二曲,身上鼓,尾下拖,末端上卷,四肢粗長,呈各種行走姿態(tài),除其背脊和尾脊飾有長髭紋樣外,滿身皆

54、飾深凹的點紋;似用鏨頭插點而成。金龍形象生動,小巧玲瓏,是精美的金制品,也是唐代金銀器中罕見飾物。,赤金走龍,唐,共12個,高2-2.8cm,長4cm,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金質(zhì)。,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二、銅鏡工藝銅鏡的制作,發(fā)展到唐朝,出現(xiàn)第二次高潮。唐鏡的制作工藝精巧,紋飾富麗多彩,鏡面光潔平滑,微向外凸,可以照全人面。鏡身厚,青銅合金中錫鉛比例增加,一般銅占70%,錫占25%,鉛5

55、%,因此,鏡子顏色潔白如銀。銅液流動性能好,鑄出的花紋飽滿清晰。 唐代銅鏡的意義多樣化:(1)照面。(2)皇室賞賜百官的禮物,和互相贈送的紀念品。如銅鏡上“月樣團圓水樣清,好將香閣伴閑身。青鸞不用羞孤影,開匣當如見故”。就具有贈別紀念的意義。,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千秋”葵花銅鏡,葵花形,圓鈕,主體紋飾為一龍昂揚飛騰于云紋中,四肢舒展,一爪高舉,一爪后撐,一腿蓄力,另一腿橫伸與卷曲翻轉(zhuǎn)的長尾頭部

56、糾結(jié),龍爪粗突,龍首生雙角,回轉(zhuǎn)張口作吞珠(鈕)狀,龍體遍飾鱗片,鰭、肘、腹,頭部刻劃清晰。三朵祥云飾于身體周圍。龍的兩腿部鏤空更加為此鏡在工藝水平上的鬼斧神工之處倍添風采,少見。此鏡龍紋形神俱足,生意盎然,體現(xiàn)了其為唐王朝“帝德天威,真龍?zhí)熳印钡囊曈X標志,更顯示了中華神龍所具有的陽剛之美、華夏之魂之氣魄。氣勢恢宏,非同凡響。,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唐 狻猊葡萄鏡,狻猊在漢族神話傳說中是龍生九子之一

57、,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因此被作為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一)品種、造型 唐鏡品種豐富多彩,除傳統(tǒng)的照面鏡,又有方丈鏡、禮品鏡、道具鏡(跳舞的道具)、透光鏡(魔鏡)。造型則突破了傳統(tǒng)圓形,又出現(xiàn)了菱花鏡、葵花鏡、四方委角鏡和帶柄手鏡。(二)裝飾圖案 1、海獸葡萄紋是一種外來紋樣,是唐代的一個重要

58、品種。具有顯著的時代特色,葡萄在古代又稱為蒲桃,是在漢代的時候有波斯傳入中國。它的裝飾特點是滿花。內(nèi)區(qū)有一圓圈紋,串枝葡萄有的交錯跨過此圓圈紋,稱為“過梁葡萄”,在當時是很珍貴的,葡萄紋為浮雕式,銅鏡非常厚重,制作精巧。大部分出土于陜西、河南,以洛陽最為多。,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2、珍禽奇獸花鳥紋其中有雙鸞銜綬紋(銅鏡的表面有對稱的雙鸞,做著舞蹈的動作,鳥的嘴中銜有飄動的綬帶。(綬與壽同音,有祝壽

59、吉祥的意義。唐玄宗:“更銜長綬帶,含義感人深”,《山海經(jīng)》中記載:“其狀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所以古代把它當作一種吉祥的禽鳥,并比喻夫婦,或者賢俊之士。)、孔雀、仙鶴、喜鵲、鴛鴦、鸚鵡、蜂蝶、獅子、麒麟、天馬、龍、魚、牡丹、蓮花等,把它們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組成連理枝、比翼鳥、并蒂荷花的圖案,比喻夫妻恩愛和美之意。這一部分紋樣使唐鏡中表現(xiàn)最生動、最富自然情趣的,是我國圓形適合圖案的典范。,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

60、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唐 雙鸞銜綬鏡,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3、寶相花圖案 這種紋樣從唐代到明代廣泛應用,花型基本上是由牡丹和蓮花演變而來,但已程式化了。寶相花在唐鏡中表現(xiàn)得富麗堂皇、豐滿工整。其中包括寫生大串枝寶相花、規(guī)矩寶相花和交枝寶相花等。 4、神話故事和社會生活題材 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傳說和社會生活等許多內(nèi)容。最常見的題材有嫦娥奔月、真子飛霜、伯牙彈

61、琴、仙人乘龍、飛仙、騎士打馬球和狩獵紋等。,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唐 寶相花紋銅鏡,八出葵花形,圓紐,蓮花瓣紐座。主紋裝飾一圈菱形花瓣紋,外側(cè)以枝蔓相連,枝蔓上生出不同式樣的蓮花八朵,兩種花均為重瓣,一種花朵滿開,花瓣呈桃形,中心花蕊聳起;另一種花朵初綻露出點點花蕊,花瓣舒展。銅鏡的構(gòu)圖布局清新明朗,流暢華麗。,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唐 真子飛霜銅鏡,“真子

62、飛霜”是唐鏡中常見的題材之一。鏡緣為八瓣葵花形,鏡背圖案的下方是蓮花池,池中荷葉上面托起一只烏龜,荷葉作銅鏡的鈕座,烏龜作鏡鈕,搭配巧妙而自然。鏡鈕的右側(cè)有一端坐撫琴的賢人,在他的身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面前放一張長條幾案,上面擺著書卷、硯臺、香爐,清雅閑適。鏡鈕左側(cè),有一只振翅欲飛、回首顧盼的鳳凰立于山石之上,其身后還有兩株花樹。鏡鈕的最上方繪有一片云海,紅日正從云中升起,在云海下方田字格中配“真子飛霜”四字?!罢孀印碑斨浮靶孀印?,是

63、古代傳說中的神仙,“飛霜”取自“夢入仙樓戛殘曲,飛霜棱棱上秋玉”,用音樂表達了人們對超然塵世的追求。這件“真子飛霜”鏡的鏡背紋飾構(gòu)圖飽滿、內(nèi)容豐富,反映了唐人對深山隱居,超然忘我生活方式的追求,是道教思想在銅鏡文化中的體現(xiàn)。,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三)圖案構(gòu)成1、單獨。常見一條龍布滿鏡面,簡潔大方。一龍昂首飛騰盤繞云紋之中,張牙舞爪,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一種騰云駕霧之勢,氣勢磅礴。2、散點。多

64、安排寶相花圖案,組成六簇或八簇,或以小朵花、折枝花穿插安排,花鳥走獸相間,畫面舒展明朗。3、對稱。大部分是雙鳳對稱,口銜綬帶,張翅翹尾作舞蹈狀。此外還有對羊、對鵲、對孔雀等,在紋樣的細部中求變化。4、旋轉(zhuǎn)。多安排打馬球、狩獵紋、飛翔的鸞鳳、仙人等紋樣,畫面呈追逐旋轉(zhuǎn)之狀。5、放射。大多安排折枝花,由鏡鈕向外作放射狀,新穎別致。6、滿花。這一類構(gòu)圖大部分是表現(xiàn)高浮雕的海獸葡萄紋和螺鈿的寶相花紋,紋飾布滿鏡身,繁而不亂,非常華麗精美

65、。,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四)工藝技法1、金銀平脫 把金、銀壓成很薄的金箔、銀箔,剪刻成各種圖案紋樣,細部的地方刻出花紋,染后用漆粘在鏡背上,其上再髹漆數(shù)層,然后細加研磨,使金、銀花紋顯露出來。這是漆工和金銀平脫結(jié)合在一起的工藝。優(yōu)秀作品“金銀平脫羽人花鳥鏡”。2、螺鈿鑲嵌 用貝殼做成各種花鳥和人物、動物形象鑲嵌在鏡子背面,色彩明快,主題突出,取得很豐富的藝術(shù)效果。代表作

66、品“螺鈿人物花鳥鏡”。(五)藝術(shù)風格 唐鏡擺脫了秦漢以來古樸莊重的特點,而出現(xiàn)了健康活潑、流暢華美的唐代新風格。,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金銀平脫鸞鳥銜綬紋銅鏡,螺鈿人物花鳥鏡,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鏡背褐色漆地上以螺鈿鑲嵌一龍,飛騰盤繞在云氣紋中,制作精致,形態(tài)栩栩如生。,螺鈿鑲嵌銅鏡,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第五節(jié)

67、 漆器工藝,主要品種:鏡、瓶、盤、碗、琴等生活用具;箱、床等家具。 為了適應唐代的整體藝術(shù)風格(富麗輝煌),漆器的制作工藝得到了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1、金銀平脫    平脫由漢代的貼金片演變而來。平脫的做法,就是用薄的金片或者是薄的銀片按照花紋的要求,剪成圖案粘貼在漆器上,然后加漆兩到三層,最后經(jīng)過研磨,使之顯出金銀花紋。這種加工法在唐代的時候極為流行,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的富麗華美的藝術(shù)特色。據(jù)《酉

68、陽雜俎》中記載:唐玄宗和楊貴妃賜給安祿山的物品就有金銀平脫餛飩碗、金銀平脫大盤、金銀脫鐵面碗等數(shù)種。當時的這種制作時非常費時間費力氣的,專門為楊貴妃制作的金銀器和漆器鑲嵌就有工匠數(shù)百人。,隋唐五代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江西科技學院,《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2、螺鈿    它用在漆器、木器以及銅鏡之上。螺片鑲嵌的花紋,有的還加以深刻,增加表現(xiàn)物象的層次,以豐富其裝飾效果。 3、雕漆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