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復習,1、第一部方書 2、第一部理論經(jīng)典著作3、哪部書被譽為方書之祖4、第一部成藥藥典5、最大的方書6、八法7、在一個方中不可缺少的藥物為,-----《五十二病方》,----《黃帝內經(jīng)》,----《傷寒雜病論》,----《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普濟方》,-----汗、吐、下、和、清、溫、消、補,-----君藥,,,,,,感冒病證及其合理用藥,【資料】20世紀有五次流感大流行:分別發(fā)生于1900、1918、1957、
2、1968、1977。其中1918年的一次流行最為嚴重,死亡人數(shù)達二千萬人。我國自1953年至1976年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行。進入80年代以后流感的疫情以散發(fā)或小暴發(fā)為主,沒有明顯的流行發(fā)生。,感冒(一般傷風):一般病程5-7天。全身癥狀不重,少有傳變。流感(時行感冒):常暴發(fā)流行,迅速傳染,急驟起病,癥狀嚴重,突然惡寒、甚則寒戰(zhàn)、高熱、周身酸痛,可化熱入里,變生他病,甚至導致死亡。具有流行性和傳染性。,表證:指六淫病邪初犯
3、人體肌表而產(chǎn)生的一組綜合癥狀。,其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惡寒,苔白,脈浮等,同時多伴有頭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表寒:,是感受風寒所致,表現(xiàn)為發(fā)熱輕,惡寒重,身痛,頭痛,無汗(有汗),舌苔薄白,脈浮緊(緩)等。,表熱:,是由感受風熱所致,表現(xiàn)為發(fā)熱重惡寒輕,有汗或無汗,口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數(shù)等。,第一章 解表方藥,學習要點,1、熟悉解表類方藥的分類。2、掌握麻黃湯、桂枝湯、銀翹散、桑菊飲、麻杏甘石湯、敗毒散的功效、主治,熟
4、悉其方義分析。3、熟悉小青龍顆粒、九味羌活丸、雙黃連顆粒、板藍根顆粒、參蘇丸的功效、主治;午時茶顆粒、風寒感冒沖劑、抗病毒口報液、柴黃清熱沖劑、羚翹解毒丸的主要功用特點。 4、掌握麻黃湯與桂枝;銀翹散與桑菊飲的異同。,一、概念,以解表藥為主組成,具有發(fā)汗、解肌等作用,主治表證的方劑或中成藥。,二、適應證,表證:指六淫病邪初犯人體肌表而產(chǎn)生的一組綜合癥狀。,其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惡寒,苔白,脈浮等,同時多伴有頭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
5、咳嗽等,表寒:,是感受風寒所致,表現(xiàn)為發(fā)熱輕,惡寒重,身痛,頭痛,無汗(有汗),舌苔薄白,脈浮緊(緩)等。,表熱:,是由感受風熱所致,表現(xiàn)為發(fā)熱重惡寒輕,有汗或無汗,口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數(shù)等。,四、分類,使用注意,1.煎藥注意:藥物不宜久煎。,2.服藥注意:溫服。藥后避風 寒、保暖、取微汗。,3.飲食禁忌:宜清淡易消化食物。,第一節(jié) 辛溫解表,主治外感風寒表證。,常用辛溫解表藥如麻黃、桂枝、羌活等為主組方。
6、,代表方 麻黃湯、桂枝湯 小青龍顆粒、九味羌活丸、午時茶 顆粒、風寒感冒沖劑,麻 黃 湯,漢 張仲景《傷寒論》,麻黃湯,《傷寒論》,【主治】,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外感風寒表實證,【病機】,風寒束表,肺氣失宣,【治則】,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風寒,風寒,,,衛(wèi)氣被遏 營陰郁滯,肺失宣降,癥狀,或--流涕、噴嚏等,惡寒發(fā)熱無汗
7、頭痛身痛咳喘苔薄白脈浮緊,惡寒,麻黃桂枝杏仁 炙甘草,,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解肌發(fā)表,溫經(jīng)通脈,,降利肺氣,,止咳化痰調和麻杏之宣降調和麻桂之峻烈,方解,,1. 麻黃配桂枝--峻汗解表,配伍特點,2.麻黃配杏仁--宣降肺氣,使用注意,2. 身體虛弱者,不宜使用。,3. 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屬風寒表實證者,均可使用。,,1.本方為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的代表方劑,以惡寒發(fā)熱,無汗而喘,脈浮緊
8、為證治要點。,桂 枝 湯,漢 張仲景《傷寒論》,水煎服。,組成與用法,桂枝三兩(9g) 芍藥三兩(9g) 炙甘草二兩(9g) 生姜三兩(9g) 大棗十二枚(3枚),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外感風寒,,衛(wèi)氣失和,,營陰失守,,營衛(wèi)失和,外感風寒,營衛(wèi)不和——表證自汗衛(wèi),指護衛(wèi)體表之陽氣(衛(wèi)陽);營,指行于脈中,具有營養(yǎng)功能之(營
9、 陰),是汗液的物質基礎。 正常情況下,營陰守內,為衛(wèi)陽的基礎;衛(wèi)陽行于外,為營陰的護衛(wèi)。病理情況下,出現(xiàn)衛(wèi)失固守,營陰外泄的表虛自汗現(xiàn)象。,風寒,風寒,,衛(wèi)氣失和(衛(wèi)強),,營陰失守(營弱),癥狀,惡 風(寒)發(fā) 熱汗 出頭 痛鼻 鳴干 嘔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緩,或:身痛、流涕、噴嚏等。,桂枝湯,《傷寒論》,【主治】,發(fā)熱惡風,頭痛身疼,汗出,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外感風寒表虛證,【病機
10、】,風寒束表,衛(wèi)強 —頭痛、發(fā)熱、惡風 營弱 —汗出、脈緩,【方解】,君:,桂枝15——,助衛(wèi)陽,通經(jīng)絡,解肌發(fā)表而祛在表之風寒,臣:,芍藥15——,益陰斂營,【方解】,君:,桂枝15,臣:,芍藥15,佐:,生姜15,一助桂枝解表散寒邪,大棗4枚,助芍藥養(yǎng)血益營且能益氣健脾,使:,炙甘草10,一能和胃降逆止嘔,調和藥性,【功用】,解肌發(fā)表,調和營衛(wèi),配伍特點,發(fā)中有補 散中有收
11、 邪正兼顧 陰陽并調,桂枝與白芍用量比例1:1,兩藥等量相配,共同調和營衛(wèi),治療風寒客表,營衛(wèi)不和證。,使用注意,1.外感風寒表虛證的基礎方,以惡風,發(fā)熱,汗出,脈浮緩為辨證要點。也是調和營衛(wèi)、調和陰陽治法的代表方。,2.凡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禁用。,【現(xiàn)代運用】,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熱、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等屬于營衛(wèi)不和者。,汗出異常:頭汗、腰汗、半身汗出、自汗、盜汗、黃汗、
12、多汗。,麻黃湯,桂枝湯,,外感風寒 表實證,,外感風寒 表虛證,,惡寒 發(fā)熱 無汗脈浮緊,,惡風 發(fā)熱 有汗脈浮緩,方劑鑒別,麻黃湯,桂枝湯,,,桂枝 甘草,,麻黃 杏仁,,芍藥 生姜 大棗,麻黃湯與桂枝湯比較,相同點: 麻黃湯、桂枝湯均能解表散寒,用治外感風寒表證。,不同點: 1、麻黃湯中麻黃、桂枝相須為用,佐以杏仁,發(fā)汗散寒力強,又能宣肺平喘。適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無汗而喘之表
13、實證。 2、桂枝湯中桂枝、白芍并用,佐以生姜、大棗,發(fā)汗解表之力遜于麻黃湯,但有調和營衛(wèi)之功。適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有汗之表虛證。,,小青龍顆粒 (湯),漢 張仲景《傷寒論》,組成與用法,麻黃(9g) 桂枝(9g) 芍藥 (9g) 干姜(6g) 細辛(6g) 炙甘草(6g) 半夏(9g) 五味子(6g),水煎服。,功 用,解表散寒,
14、溫肺化飲。,主 治,外感風寒,內有水飲證。(表寒內飲證),外感風寒,水飲在肺,,,衛(wèi)表失和,肺失宣降,,風寒,外寒內飲,,水飲,癥狀,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無汗咳喘痰涎清稀量多甚或喘咳不得平臥或身體疼痛或頭面四肢浮腫苔白滑 脈浮緊,方 解,麻黃 桂枝,,干姜 細辛,半 夏,五味子,芍 藥,炙甘草,,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溫肺化飲,,燥濕化痰,和胃降逆,,和營養(yǎng)血,,斂肺止咳,,益氣和中,調和諸藥,配伍特點
15、,表里同治,使用注意,1.陰虛干咳無痰或熱痰咳嗽不宜使用。,2.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等屬外 感風寒,內有痰飲者均可使用。,其它風寒感冒用藥,午時茶顆粒,風寒感冒沖劑,九味羌活湯(丸),下列病證應選何方,并簡要說明。1、惡寒發(fā)熱,食積腹脹或胸悶吐瀉: 2、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無汗而喘:3、惡風發(fā)熱,頭痛身疼,汗出: 4、惡寒發(fā)熱,無汗,肢體酸楚疼痛,口微渴;5、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無汗,咳喘,痰清稀量多,第二節(jié)
16、辛涼解表方,主治外感風熱表證。,常用辛涼解表藥如薄荷、牛蒡子、桑葉、菊花等為主組方。,代表方藥:銀翹散、桑菊飲、麻杏甘石湯 雙黃連顆粒、板藍根顆粒 抗病毒口服液、柴黃清熱沖劑、羚翹解毒丸,發(fā)熱頭痛,有汗,微惡風寒,口渴,咽痛,咳嗽,舌苔薄白或兼微黃,脈浮數(shù)。,銀翹散,清 吳鞠通《溫病條辨》,【組成與用法】,連翹一兩(30g) 銀花一兩(30g)
17、 薄荷六錢(18g) 芥穗四錢(12g) 淡豆豉五錢(15g) 牛蒡子六錢(18g)桔梗六錢(18g) 竹葉四錢 (12g) 生甘草五錢(15g) 蘆根(用法中),上杵為散。每服六錢(18g),鮮蘆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肺藥取輕清,過煎則味厚人中焦矣。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 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
18、,作再服。,銀翹散(銀翹解毒片),《溫病條辨》,【主治】,發(fā)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溫病初起(表熱證),【病機】,溫病初起,邪在肺衛(wèi),而偏衛(wèi)表,溫邪襲表、衛(wèi)氣郁遏——發(fā)熱、微惡風寒、無汗 或有汗不暢 溫邪襲肺——咽喉疼痛、咳嗽 溫邪傷津——口渴,,衛(wèi)氣郁滯,,肺氣失宣,,風熱,【方解】,君:,金銀花 連翹,辛涼透表,清熱解
19、毒,薄荷 牛蒡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且可解毒利咽,竹葉 蘆根,清熱生津而止渴,臣:,佐:,荊芥穗 淡豆豉,辛而微溫,助發(fā)散表邪,透熱外出,桔梗,宣利肺氣,止咳利咽,【功用】,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甘草,調和諸藥,使:,配伍特點,1、辛涼之中配伍少量辛溫藥物。,2.、疏散風邪與清熱解毒相配。,,臨床應用,1.本方《溫病條辨》稱為“辛涼平劑”,是治療外感 風熱表證的常用方。,2.使用注意 凡外感風寒及濕熱病初起者禁用。
20、 方中藥物多為芳香輕宣之品,不宜久煎。,3.現(xiàn)代運用 本方廣泛用于急性發(fā)熱性疾病的初起階 段屬溫病初起,邪郁肺衛(wèi)者。皮膚病如風疹、蕁麻 疹、瘡癰癤腫,亦多用之。,桑菊飲,清 吳鞠通《溫病條辨》,組成與用法,桑葉二錢五分(7.5g) 菊花一錢(3g) 杏仁二錢(6g) 連翹一錢五分(5g) 薄荷八分(2.5g) 苦桔梗二錢(6g) 生甘草八分(2.5g) 葦根二錢(6g)
21、 水煎服。,桑菊飲(桑菊感冒片),《溫病條辨》,【主治】,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shù)。,表熱輕證,【病機】,風溫初犯于肺——咳嗽(主癥),【治則】,疏風清熱,宣肺止咳,風熱,,,衛(wèi)氣失和,肺失清肅,感邪輕病位淺,癥狀,咳嗽身熱口微渴脈浮數(shù),方解,桑葉 菊花薄荷杏仁 桔梗連翹蘆根生甘草,疏散風熱,,清宣肺熱,,清利頭目,宣肅肺氣,,清熱解毒,,清熱生津,,調和諸藥,,,,疏風清熱
22、宣肺止咳,臨床應用,1.本方是主治風熱犯肺之咳嗽證的常用方劑。 《溫病條辨》稱之為“辛涼輕劑”。,2.使用注意:由于方中藥物均系輕清之品,故不 宜久煎。,3.本方常用于感冒、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結膜炎、角膜炎等屬風熱犯肺或肝經(jīng)風熱者。,方劑鑒別,桑菊飲,銀翹散,共性,1.作用:,2.適應證:,3.藥物:,方劑鑒別,桑菊飲,銀翹散,共性,1.作用:辛涼解表,2.適應證:溫病初起 衛(wèi)
23、分證(表熱證),3.藥物:連翹、桔梗、 薄荷、蘆根、甘草,桑菊飲,銀翹散,區(qū)別,,,,,桑菊飲,銀翹散,區(qū)別,,辛涼輕劑肅肺止咳,,辛涼平劑清熱解毒辛散發(fā)表,銀翹散與桑菊飲比較,相同點: 均能辛涼解表,疏散風熱,治療風熱表證。組成中均有連翹、桔梗、甘草、薄荷、蘆根五藥。不同點: 銀翹散:以銀花、連翹為主藥,解表清熱之力強,用治外感風熱,熱毒較甚之證,為“辛涼平劑”。 桑菊飲:以桑葉、菊花
24、為主藥,長于宣肺止咳。用治風溫初起,肺氣失宣而見咳嗽為主癥,風熱較輕之證,為“辛涼輕劑”。,銀翹解毒片與桑菊感冒片,用藥特點: 銀翹解毒片重在治療感冒發(fā)熱、身緊無力、汗少、頭痛等癥。 桑菊感冒片則偏重于治療感冒咳嗽、咽痛、痰多等癥。,治療病證:風熱感冒,,,?,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漢 張仲景《傷寒論》,水煎服。,麻黃四兩(9g) 石膏半斤(18g)杏仁五十個(9g) 炙甘草二兩(6g),
25、【組成與用法】,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主治】,身熱不解,咳逆氣急,甚則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浮而數(shù)者。,外感風邪,邪熱蘊肺之咳喘證,【病機】,外感風邪入里化熱,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治則】,辛涼疏表,清熱平喘,表邪入里化熱 壅遏于肺 肺失宣降,,表邪入里,,化熱 壅肺,癥狀,身熱不解咳逆氣急甚則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 苔薄白或黃脈浮而數(shù),【方解】,君:,麻黃9,辛甘而溫
26、,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18,辛甘大寒,清泄肺熱,特點:(1)麻黃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熱;石 膏得麻黃,清解肺熱而不涼遏(2)石膏倍于麻黃,使本方不失為辛涼之劑。,【方解】,君:,麻黃9,辛甘而溫,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18,辛甘大寒,清泄肺熱,杏仁9,降利肺氣而平喘咳,臣:,佐使:,炙甘草6,益氣和中,調和諸藥,解表與清肺并用,以清為主;宣肺與降氣結合,以宣為主。,辛涼宣肺,清熱平喘,【功用】,【臨床運用】,1.本
27、方為治療表邪未解,邪熱壅肺之喘咳 的基礎方。,,2.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 炎、大葉性肺炎、支氣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 屬表證未盡,熱邪壅肺者可用本方治療。,3.麻杏甘石湯多加桑白皮、浙貝母、柏子仁、紫菀 等止咳化痰降氣平喘,思考:麻杏甘石湯與麻黃湯、小青龍湯(顆粒)比較?,麻杏甘石湯與麻黃湯比較:兩方俱用麻黃、杏仁、甘草治喘咳。麻黃湯:麻黃與桂枝相須為用,以發(fā)汗解表為主,兼宣肺平喘,為辛溫之
28、劑。麻杏甘石湯,麻黃配石膏,以清熱宣肺為主,兼解表祛邪,為辛涼之劑。,思考:麻杏甘石湯與麻黃湯比較?,兩方均治咳喘,但主證不同;實證熱證可用麻杏甘石湯,寒證應用小青龍湯;可從痰辨寒熱,如痰濃稠為熱證實證,清稀有泡沫為寒虛證。,思考:麻杏甘石湯與小青龍湯(顆粒)比較?,雙黃連顆粒,處方:金銀花 黃芩 連翹功能與主治: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引起的發(fā)熱,咳嗽,咽痛。生產(chǎn)廠家:哈藥集團中藥二廠、天津同仁堂制藥
29、廠、北京銀建藥業(yè)有限公司、哈爾濱兒童制藥廠,板藍根顆粒,處方:板藍根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用于熱毒壅盛所致的扁桃體炎、腮腺炎等。,抗病毒口服液,處方:板藍根、山豆根、魚腥草、重樓、貫眾、土知母、青蒿、忍冬藤、白芷功能與主治: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用于風熱感冒高熱,咳吐黃痰,咽喉疼痛等。,柴黃清熱沖劑,處方:柴胡、黃芩提取物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咽祛火。用于感冒發(fā)熱。,羚翹解毒丸,處方組成:羚羊角、金銀花、連翹、
30、荊芥穗、薄荷、淡豆豉、淡竹葉、牛蒡子、桔梗、甘草功效主治:疏風清熱,解毒。主治風熱感冒,頭暈目眩。,其它風熱感冒常用中成藥,第三節(jié) 扶正解表,適用于表證而兼正氣虛弱之證。,素體陰血不足而感受外邪,其證易于趨向熱化,除具頭痛身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等一般表證外,多有舌苔薄而干,或舌光赤,脈細數(shù)的特點。,氣虛或陽虛外感風寒,其癥除有身熱惡寒、頭痛無汗等表證外,還有倦怠嗜臥,面色蒼白,甚至于出現(xiàn)惡寒甚劇,肢冷,脈沉微等陽氣衰弱的證候。,
31、敗毒散與參蘇飲(丸),共同點:均治氣虛外感。不同點: ?,敗毒散,《小兒藥證直訣》,癥狀,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素體氣虛,復感風寒濕邪。,風寒濕邪,,治證,氣虛,外感風寒濕表證。(氣虛感冒),解表散寒祛濕,益氣扶正,治法,方解,羌活 獨活 柴胡 川芎桔梗 枳殼 前胡 茯苓 甘草 人
32、參 生姜 薄荷,,發(fā)散風寒濕,止痛,,解肌透邪,,行氣活血,祛風,,宣降肺氣 止咳化痰,,滲濕消痰,,調和諸藥,,扶助正氣,,解散表邪,配伍特點,邪正兼顧,祛邪為主。,參蘇飲(丸),【主治】,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滿悶,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舌苔白,脈弱。,虛人外感風寒,內有痰濕證,【病機】,素體脾肺氣虛,內有痰濕,復感風寒,【治則】,益氣解表,理氣化痰,《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解
33、】,君:,黨參,益氣扶正,葛根,解肌發(fā)表,陳皮,理氣化痰,臣:,佐:,前胡,宣肺化痰止咳,半夏,燥濕化痰,蘇葉,發(fā)散風寒,茯苓,開宣肺氣,桔梗,枳殼、木香,理氣寬胸,甘草,甘溫益氣,并能調和藥性,使:,滲濕健脾以杜絕生痰之源,【功能】益氣解表,祛痰止咳,敗毒散與參蘇飲(丸),共同點:均治氣虛外感風寒證。不同點: 敗毒散證兼有濕邪,且以表證為主,故以二活為君,臣以柴胡、川芎。 參蘇飲(丸)證邪偏肺,以咳嗽痰白為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