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腹股溝區(qū)的局部解剖,腹股溝區(qū) Inguinal Region,一、概 述,二、腹股溝區(qū)的范圍,內界:腹直肌外緣上界: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緣的水平線下界:腹股溝韌帶,三、腹股溝區(qū)腹壁的層次,皮膚淺筋膜 Comper (淺層 Fat)Scarpa (深層 Fiber )肌層,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腹股溝韌帶 inguinal lig.腔隙韌帶(陷窩韌帶) lac
2、unar lig.腹股溝管淺(皮下)環(huán) 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淺筋膜內有腹壁淺動、靜脈腹前壁下半部有兩條較大的淺動脈:腹壁淺動脈 superficial epigastric artery起自股動脈,越過腹股溝韌帶中、內1/3交界處走向臍部,淺動脈的外側,尚有起自股動脈走向髂棘的旋髂淺動脈 superficial iliac circumflex artery,,,,為寬闊扁肌,位于腹前外側部的淺
3、層,起始部呈鋸齒狀,起自下位8個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棘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內移行于腱膜,經腹直肌的前面,并參與構成腹直肌鞘的前層,至腹正中線終于白線。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緣卷曲增厚連于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jié)之間,稱為腹股溝韌帶inguinal lig. 。,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起自第12胸神經及第 l腰神經前支,在腹內斜肌和腹橫肌之間,行于髂前上棘內上方約2.5cm處通
4、過腹內斜肌,向內下方達腹外斜肌腱膜的深面,在淺環(huán)上方約2.5cm處穿過腹外斜肌腱膜,前皮支常經淺環(huán)的內側腳上方穿出分布到恥骨上方的皮膚。,,髂腹下神經 iliohypogastric nerve,髂腹股溝神經 ilioinguinal nerve,在髂腹下神經下方,相距約一橫指并與其平行,經腹股溝管,位于精索的外側,出淺環(huán)后分布于陰囊(或大陰唇)前部的皮膚。,腹股溝韌帶的內側端有一小束腱纖維向下后方止于恥骨梳,為腔隙韌帶(陷窩韌帶) l
5、acunar lig.。在恥骨結節(jié)外上方,腱膜形成近乎三角形的裂孔,為腹股溝管淺(皮下)環(huán) 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精索中筋膜:腹內斜肌精索內筋膜:腹橫肌、腹橫筋膜精索外筋膜:腹外斜肌腱膜淺面的深筋膜,腹股溝管深(腹)環(huán) deep inguinal ring 在腹股韌帶中點上方約1.5cm處,為腹橫筋膜向外的突口。,腹內斜肌的最下部發(fā)出一些細散的肌束,向下包繞精索和睪丸,稱為提睪肌 c
6、remaster,收縮時可上提睪丸。,在腹外斜肌深面。起始于胸腰筋膜、髂棘和腹股溝韌帶的外側l/2或l/3,肌束呈扇形,即后部肌束幾乎垂直上升止于下位3個肋骨,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以不同斜度放散而變成腱膜,在腹直肌外側緣分為前后兩層包裹腹直肌,參與構成腹直肌鞘的前、后兩層,在腹正中線終于白線。,腹內斜肌 oblique internus abdominis,腹內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前下方,作凸向上的弓形,跨過精索后,延為腱膜,再向內側與腹橫
7、肌腱膜會合形成腹股溝鐮 inguinal falx或稱聯(lián)合腱 conjoint tendon,,在腹內斜肌深面,較薄弱。起自下位6個肋軟骨的內面、胸腰筋膜、髂棘和腹股溝韌帶的外側l/3,肌束橫行向前;延為腱膜,腱膜的上部與腹內斜肌腱膜后層愈合并經腹直肌后方至腹白線,下部則和腹內斜肌腱膜后層一起經腹直肌的前方至腹白線,分別構成腹直肌鞘的后層和前層。腹橫肌最下部分分別參與提睪肌和腹股溝鐮的構成。,腹橫肌 transversus abdomi
8、nis,腹膜下筋膜(腹膜外脂肪),位于腹橫筋膜與壁腹膜之間,在腹下部特別是腹股溝區(qū)脂肪組織較多;向后與腹膜后間隙的疏松結締組織相連續(xù)。由于有腹膜外脂肪組織,壁腹膜容易剝離,故膀胱、剖腹產等手術,一般不需進入腹膜腔,經腹膜外入路即可施行。,腹壁下動脈的體表投影,臍與腹股溝韌帶中內1/3的連線,臨床意義,術中確診直疝與斜疝的關鍵腹穿時注意勿傷及此動脈,下腹前壁內面觀
9、 在臍以下腹前壁的壁腹膜形成五條皺襞:位于正中線者(由臍至膀胱尖)為臍正中襞median umbilical fold其中有臍正中韌帶,是胚胎期臍尿管的遺跡;位于臍正中外側者為臍內側襞 medial umbilical fold,內有臍動脈索,是胚胎期臍動脈閉鎖后的遺跡;最外側者為臍外側襞 lateral umbilical
10、fold (腹壁下動脈襞),其中有腹壁下血管。在腹股溝韌帶上方,臍外側襞的內、外側,分別為腹股溝內、外側窩,是腹前壁的薄弱部位,腹腔的內容物,可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溝疝。,,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宮圓韌帶所通過的一條肌和腱之間的裂隙,位于腹前外側壁的下部。由外上斜貫向內下方,在腹股溝韌帶內側半的上方,長約4.5cm。管的內口稱腹股溝管深(腹)環(huán) deep inguinal ring ,管的外口即腹股溝管淺(皮下)環(huán)。管有四個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
11、膜和腹內斜??;后壁是腹橫筋膜和腹股溝鐮;上壁為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下壁為腹股溝韌帶。,四、腹股溝管,1、腹外斜肌在此初移行為腱膜;2、腹內斜肌和腹橫肌達不到腹股溝韌帶內側半的上方;3、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宮園韌帶在此通過,形成潛在的肌筋膜裂隙;4、人在站立時腹股溝區(qū)所承受的腹內壓力最大。,五、腹股溝區(qū)生理性薄弱的因素,直 疝 三 角,即腹壁下動脈與腹股溝韌帶和腹直肌外緣所圍成的三角形(海氏角)。由此三角膨出的疝叫直疝,定
12、義,提睪肌恥骨束及其臨床意義,楊凌洪 王競 凌光烈 徐恩多中國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外科局解手術組,摘要,目的:通過對100側腹股溝區(qū)標本的解剖觀察,研究疝的發(fā)病和疝修補術的復發(fā)的解剖學因素。方法:用福爾馬林固定的尸體常規(guī)解剖和 4~10倍的解剖放大鏡進行觀察。疝修補術中使用 25~50 mA-V(毫安一伏)電刺激此肌束觀察生理反應。,結果:發(fā)現(xiàn)自提睪肌發(fā)出一肌束,由外上向內下以腱膜性結構抵止于恥骨結節(jié),將其命名為“
13、提睪肌恥骨束”,出現(xiàn)率為 100%,此肌束由生殖股神經的生殖支支配。用直流電刺激此肌束或生殖股神經的生殖支,可出現(xiàn)肌束收縮并使弓狀下緣向腹股溝韌帶靠攏,導致弓狀下緣下方的肌肉缺損間隙變小。結論:證實了以往提及的“掩閉器機理”和內環(huán)的“括約肌機能”主要是由于此肌束的收縮所致。疝修補術時保留此肌束可減少疝的復發(fā)。,關鍵詞,提睪?。桓箖刃奔。桓箼M?。桓构蓽乡?,腹股溝疝是常見病之一。手術治療方法較多,但均有一定的復發(fā)率,為1~10%左右,其
14、中斜疝為1~7%;直疝為斜疝的5~10倍;股疝約為6%,復發(f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對腹股溝區(qū)某些結構的認識不同,以及對不同的病理解剖變化所采取的手術方法不同等因素所致。我們對中國人腹股溝區(qū)進行解剖中,看到尚未報道的肌束------提睪肌恥骨束,現(xiàn)報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分為尸體組和活體組。(1)尸體組:用福爾馬林固定的尸體100側(成人80側;兒童20側;均為男性)用常規(guī)解剖法和4~10倍的解剖放大鏡進行觀察,并對提睪肌恥
15、骨束進行了組織學觀察。,,(2)活體組:在腹股溝疝10例手術中進行觀察(斜疝9例;直疝1例;均為男性成人),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下,取仰臥位,術中每例均可見有提睪肌恥骨束,同時用直流電分別刺激“提睪肌恥骨束”、提睪肌及腹內斜肌下緣附近的肌纖維,當直流電為 25~ 50 mA-V(毫安一伏)時,出現(xiàn)生理反應,同時進行了錄像及拍照。,2 結果,2.l在100側腹股溝區(qū)標本和10側腹股溝疝手術中,我們見到由提睪肌發(fā)出一束肌纖維向內下方走行,以腱膜
16、性結構抵止于皮下環(huán)內上方的恥骨結節(jié),由于此肌束起源于提睪肌,抵止于恥骨結節(jié),可稱為“提睪肌恥骨束”(圖1)。無論解剖標本及腹股溝疝手術均見有此肌束,其出現(xiàn)率為100%。,圖1 箭頭所示提睪肌恥骨束及髂腹股溝神經,,2.2提睪肌恥骨束的形態(tài)及毗鄰(l)提睪肌恥骨束的起始和毗鄰:提睪肌由腹內斜肌下緣發(fā)出處至皮下環(huán)上緣這一段可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在100側固定標本中,“提睪肌恥骨束”由上段發(fā)出者15側,占 15%;由中段發(fā)出者80側,占
17、80%;由下段發(fā)出者5側,占5%?!疤岵G肌恥骨束”的前面為腹外斜肌腱膜,后面為腹橫筋膜,內側與聯(lián)合腱相鄰,外側與精索相鄰(圖2)。,圖2 “ 提睪肌恥骨束”(右側:箭頭示“ 提睪肌恥骨束”),,(2)提睪肌恥骨束的走行與角度:“提睪肌恥骨束”由提睪肌發(fā)出后,向內下方走行,抵止于恥骨結節(jié)。在 100側腹股溝區(qū)標本中,“提睪肌恥骨束”主要來源于提睪肌前部纖維者14側,占14%;主要來源于內側肌纖維者80側,占80%;主要來源于后部肌纖
18、維者6側,占6%。“提睪肌恥骨束”與精索所成的角度(下角),與肌束發(fā)出的高度有關,發(fā)出的部位愈高,角度愈小,反之愈大,平均為22.86士6.21。,(3)提睪肌恥骨束的形態(tài):“提睪肌恥骨束”近似扁平。長短,寬窄,厚薄不一(附表)。,附表 提睪肌恥骨束的長、寬、厚度 ────────────────────────────── 左(40側)
19、 右(40側) 合計(80側) ────────────────────────────── 長度 2.21士0.75(0.78) 2.10士0.75(0.77) 2.20士0.76(0.78) (1.70~3.00) (1.80~3.00)
20、 (1.70~3.00) 寬度 0.81士0.17(0.18) 0.83士0.17(0.18) 0.82士0.17(0.18) (0.50~1.00) (0.50~1.00) (0.50~1.00) 厚度 0.37士0.08(0.08)
21、 0.38士0.08(0.08) 0. 37士008(0 08) (0.20~0.50) (0.20~0.60) (0.20~0.60) ──────────────────────────────,,(4)提睪肌恥骨束的神經支配:本文觀察見每側“提睪肌恥骨束”的神經,均來自生殖股神經的生殖支,該支通過內
22、環(huán)走行于腹股溝管后內側,發(fā)出數(shù)小支支配“提睪肌恥骨束”。,2.3提睪肌恥骨束的組織學觀察 對“提睪肌恥骨束’與提睪肌二者的組織學關系,我們做了常規(guī)組織學觀察(HE),證明兩者均為骨骼肌。,,圖3 箭頭所示生殖股神經的生殖支(左側:將“ 提睪肌恥骨束”翻向內側),,圖4 箭頭所示生殖股神經的生殖支的分支 (左側:將“ 提睪肌恥骨束”翻向外側),圖5 提睪肌恥骨束的鏡下觀(橫斷面 H.E染色),,圖6 提睪
23、肌恥骨束的鏡下觀(縱切面 H.E染色),,2.4提睪肌恥骨束的生理功能 在10例腹股溝疝手術中,用直流電分別刺激“提睪肌恥骨束”、提睪肌及腹內斜肌下部,當刺激“提睪肌恥骨束”分出以下部分的提睪肌時,只見同側睪丸上移,而不見腹內斜肌下緣(弓狀緣)向腹股溝韌帶靠攏;當刺激腹內斜肌下部時,可見弓狀緣稍變直。,,圖7 止血鉗挑起肌束為右側提睪肌恥骨束(活體上),,圖8 直流電刺激左側的提睪肌恥骨束(活體上),,圖9 “ 提睪肌恥
24、骨束”的生物力學(示意圖),,但當刺激“提睪肌恥骨束”時,見提睪肌(在“提睪肌恥骨束”分出處以上的部分)緊縮及弓狀緣明顯向腹股溝韌帶靠攏,特別是當刺激生殖股神經的生殖支時,這種現(xiàn)象更為明顯。此外,當刺激“提睪肌恥骨束”時,尚可見相當于腹環(huán)處的腹內斜肌有局部抽動現(xiàn)象。,3討論,3.1我們通過查閱有關文獻及光盤檢索(1966~1990),未見有對“提睪肌恥骨束”的描述及命名。3.2 Keith在手術中用法拉第電流刺激腹內斜肌時,見弓狀緣及
25、腹直肌下部同時向腹股溝韌帶靠攏,發(fā)現(xiàn)腹股溝管及內環(huán)同時收縮, Keith稱此為“掩閉器機理”。MacGreoger首次證明“內環(huán)括約肌機能”的解剖學基礎,即來源于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肌纖維。,,3.3 Kreig重復Keith的試驗,證明了內環(huán)周圍括約肌機能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發(fā)育較好的腹內斜肌弓形纖維收縮所致。3.4 我們不僅證實了上述現(xiàn)象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通過刺激“提睪肌恥骨束”所產生的掩閉器作用更為明顯,這主要是由于“提睪肌恥骨
26、束”是提睪肌的一部分,來源于腹內斜肌和腹橫肌下部的肌纖維,是可動的。此肌束的遠端以腱膜抵止于恥骨結節(jié),是固定不動的。刺激此“肌束”時所引起的收縮只能將可動的弓狀緣牽拉向下而發(fā)生“掩閉器機能”和內環(huán)的“括約肌機能”。,,3.5內環(huán)是腹橫筋膜層因疝囊突出而最先出現(xiàn)病理變化的解剖結構,因此,修補內環(huán)保留內環(huán)周圍括約肌功能的存在,對防止疝復發(fā)是至關重要的。,,由于此“肌束”具有縮小腹股溝管和腹股溝區(qū)薄弱部分防止疝復發(fā)的功能,我們建議在做腹股溝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