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文學思維與科學思維的統(tǒng)一性</p><p> 摘要:世界范圍內流傳的與近代以來的科幻小說、電影相似的“仙鄉(xiāng)淹留”傳說的時空觀念,和現(xiàn)代物理學相對論的時空觀驚人的一致。作為人類共同的精神實踐成果,文學的直覺思維和科學的邏輯思維有著內在的統(tǒng)一性。首先,虛構與否不是文學敘事和科學之間的區(qū)別,就累積性的文學敘事仙鄉(xiāng)淹留傳說而言,它反映了不同時代我們的理解框架的嬗變。其次,文學敘述的原始意象中有相當
2、一部分是人類生命中所含有的遺傳基因信息決定的,具有科學性,或者是科學事實的隱喻。再次,文學和科學受到同一思維模式的指引。最后,對文學與科學關系的認識,也許還需要突破現(xiàn)代性的二元知識框架,在人類學地方性知識傳統(tǒng)中進一步深化。 </p><p> 關鍵詞:文學思維;科學思維;跨學科研究;比較文學;仙鄉(xiāng)淹留;故事范型 </p><p> 中圖分類號:1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
3、72-4283(2013)02-0026-09 </p><p> 收稿日期:2012-10-17 </p><p>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2A2D090);陜西師范大學中央高校專項資金資助項目(09SZZD03) </p><p> 作者簡介:李永平,男,陜西彬縣人,文學博士,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p><p&g
4、t; 美國學者雷馬克在《比較文學的定義與功能》一文中充分闡述了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的重要性,跨學科研究已經成為文學研究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在這方面,學界特別強調文學和人類學、哲學、心理學、語言學、政治學以及其他諸多學科相交叉。出于對學科邊界模糊的擔心,學界對跨學科的限度一直存有爭議。文學與人類學、哲學、心理學、語言學等學科的交叉研究人所共知,但對文學和科學的交叉研究,“至今也沒有一個被學術界一致認可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見”。本文以在世界
5、范圍內流傳的“仙鄉(xiāng)淹留”故事范型與近代以來物理學相對論具有內在同一性為例,探討文學直覺思維和科學的邏輯思維的內在統(tǒng)一性。 </p><p> 一、世界文學中的“仙鄉(xiāng)淹留”范型 </p><p> 民俗學家鐘敬文先生列舉和“仙鄉(xiāng)淹留”相似的民間故事50多則,證明它體現(xiàn)了遍布世界的民間故事范型。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民間故事分類法,這一故事類型可以對應AT分類法第七部分“河神與人”中的第103“
6、仙鄉(xiāng)淹留、光陰飛逝”。根據(jù)美籍華人丁乃通先生對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的分類,則應歸屬于471A“和尚與鳥”:一個人上山(1)聽到孩子唱歌;(2)看到兩個男孩、老頭或婦女下棋。(3)當他回到他放工具(水桶、斧子等)或馬的地方,他看到他的工具已經腐朽,或他的馬已死。當他到家時,他發(fā)現(xiàn)已經過了許多年,或甚至已有幾代孫子了。 </p><p> 中國“仙鄉(xiāng)淹留”敘述多集中在魏晉南北朝小說中。如《述異記》中《王質》的傳說: &
7、lt;/p><p> 信安縣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shù)人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 </p><p> 魏晉多篇小說反映了這樣的主題。如“劉晨、阮肇共人天臺山,遇二仙女”,“食胡麻、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遂宿焉,遂停半年”。后劉、阮離開,“既出,親舊零落,邑屋改異,無復相識,問訊得七世孫,
8、傳聞上世入山,迷不得歸。至晉元八年,忽復去,不知何在”。從開篇提到劉、阮于漢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入山,回鄉(xiāng)后又于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復去,推算便知山中方半年,人世已三百多年了。 </p><p> 晉王嘉《拾遺記·洞庭山》也有極為相似的敘述: </p><p> 采藥石之人入山中,如行十里,迥然天清霞耀,花芳柳暗,丹樓瓊宇,宮觀異常。乃見眾女,霓裳冰顏,艷質與世人
9、殊別。來邀采藥之人,飲以瓊漿金液,延入璇室,奏以簫管絲桐,……而達舊鄉(xiāng)。已見邑里人戶,各非故鄉(xiāng)鄰,唯尋得九代孫。問之,云:‘遠祖入洞庭山采藥不還,今經三百年矣?!淙苏f于鄰里,亦失所之。 </p><p> 概括此類敘述,我們得知,仙凡兩個世界是互相隔絕的,一旦時空隔離被洞穿,“時間差”立即消失,就會發(fā)生活人“蟬蛻”、斧柄“爛柯”、“無復時人”等巨大的時空錯位?!端焉窈笥洝肪?關于袁相、根碩的敘述就典型記錄了這
10、樣的悲劇事實: </p><p> 會稽剡縣民袁相、根碩二人獵,經深山重嶺甚多,見一群山,羊六七頭,逐之。經一石橋,甚狹而峻。羊去,根等亦隨……有山穴如門,豁然而過。既入內,甚平敞,草木皆春?!瓭撊?。歸路,二女已知,追還。乃謂曰:“自可去。”乃以一腕囊與根等,語日:“慎勿開也!”于是乃歸。后出行,家人開視其囊,囊如蓮花,一重去,復一重,至五盡。中有小青鳥,飛去……后根至田中耕,家依常餉之,見在田中不動,就視,
11、但有殼如蟬蛻也。 </p><p> 同類的敘述在宋代傳奇《桃源三婦人》中是這樣的:玉源再三告誡陳純“慎無入南軒,當不利于子”。陳純好奇心太強,不聽勸告,偷偷地潛入。結果“嘔一卵于地,化為紅鶴飛去”,仙女見狀,斥責陳純:“不聽吾戒,今不能救矣,莫非命也!后三十年當復此來,宜內養(yǎng)真元,外崇善行?!?</p><p> 前述傳說中,仙境的時間都比凡間慢。所以回到凡間以后,他同時代的人都已故
12、去,所遇盡是后人。但袁相、根碩所到的異境卻不那么走運,他們到的異境時間流速顯然比人問快。仙人為了彌補兩人年歲老邁,行將辭世的時間損失,所以特意給了他們腕囊,試圖控制“時空差異”給兩位凡男所帶來的“嚴重后果”。但他們的家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委,“開視其囊”,被機關挽留的“時差”瞬間啟動,于是家屬只剩下到田間搬回根碩僵尸的機會了。這一敘述的意義在于:該類敘述并不是仙家杜撰的天長地久、青春永葆的虛幻故事。因為“仙鄉(xiāng)”時間有快有慢,具有口述“事實”
13、的性質。 </p><p> 最早粗具輪廓地闡釋“仙鄉(xiāng)淹留”口頭敘述傳統(tǒng),并使之文學化的典型,當屬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魏晉之際,這類“仙鄉(xiāng)淹留”口頭敘述轉化為傳說,流行于荊湘,且當時據(jù)此題材“聞而記之者不止淵明一人”。 </p><p> 孫遜認為中國“仙鄉(xiāng)淹留”范型包括“東漢時已在民間流傳的‘誤入仙境’和‘仙人下凡’兩種基本框架”。筆者認為該范型背后隱含集體無意識的原型:即異境
14、神秘可遇而難求;神奇仙洞救世傳說;與仙人游賦詩、獲贈物或服食仙境食物;仙境時間“天長地久”;仙凡之間有時間差,時間差可以不啟動;懷鄉(xiāng)返俗,仙境不可再回歸等。進入仙境具有極大地偶然性,不可重復,不可驗證,往往是因為意外情況所致,即所謂“誤人”。具體情形或者迷路,或者遇風暴,或者追逐動物,偶然進入仙境,巧遇仙人等。 “仙鄉(xiāng)淹留”模式的意義在于它隱含著民眾掙脫空間和時間束縛的內在愿望。這種愿望已經發(fā)展成中外文學中的一個共同母題。除中國小
15、說和民間傳說以外,也見于其他國家的各類文學作品,比如日本民間傳說《浦島太郎》、芬蘭民間傳說《走失的新娘》,英國兒童文學《納尼亞傳奇》《愛麗絲漫游奇境》,意大利《長生不死之地》等。 </p><p> 意大利童話《長生不死之地》中講了這樣的故事:一位青年告別家人尋找長生不死之地。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可以長生不死的神奇地方。后來他想回家看看,一位老人交給他一匹往返的白馬,告誡他在往返的路上千萬不能下馬?;厝サ穆?/p>
16、上,年輕人發(fā)現(xiàn)時間已經過去了許多年,家鄉(xiāng)發(fā)生巨變,他一點也認不出來。在他返回的路上,年輕人忘記了告誡,動了惻隱之心,剛一下馬,就被早巳等他數(shù)年的死神抓走了。 </p><p> 美國19世紀著名短篇小說家華盛頓-歐文的小說《李泊大夢》也是仙鄉(xiāng)淹留傳說的典型。其中農民瑞普·凡·溫克爾生活在卡慈吉爾叢山、哈德遜河畔的荷蘭人后裔的小村子里,他淳樸善良,無所事事,為了躲避妻子的兇悍帶著他的狗上山打獵
17、,在大山深處遇到了一個陌生人,一向樂于助人的瑞普便幫此人把酒扛到了一處自然地貌酷似露天劇場的山中平地,那里有許多身穿古代服裝的小個子水手在玩九柱戲。溫克爾喝了他們的酒,沉睡了20年,對世界已發(fā)生巨變茫無所知。醒來下山,時間已經是20年之后。山水依然,村路如故,但是那間村中旅館的匾額,已從英王喬治三世像,變成了“大將華盛頓”。早年坐在這里的村民始終是倦容滿面、無所事事的樣子,現(xiàn)在則氣概昂然,言論鋒利,所談論的都是自由、議會、選舉、民主、民
18、權等等他這個“隔世之人”一無所知的概念。華盛頓·歐文是一個高度重視古代神話和民間傳統(tǒng)的作家?!独畈创髩簟肥侨A盛頓·歐文從德國的民間傳說移植過來的《見聞雜記》中最優(yōu)秀的一篇,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原型意象和原型模式。 </p><p> 日本的“仙鄉(xiāng)淹留”范式反映在浦島傳說之中。從上古時代的《日本書記》《丹后國風土記》《萬葉集》到室町時代的《御伽草子》都有這一傳說。浦島太郎是一樸實的漁民,有一天他
19、在海邊看到一只大海龜被一群孩子欺負,善良的浦島太郎花錢買下了這只海龜并把它放生大海。一段時間后,為了報恩,海龜找到了浦島太郎并帶他去龍宮玩。龍宮的公主乙姬設宴席款待他,并讓他住下來。浦島太郎被龍宮的美景和天堂般的生活所陶醉,不知不覺在龍宮住了三年。三年后,浦島太朗擔心起了父母,向公主乙姬請辭。臨走前,乙姬送給他一個箱子,并告誡他不到年老時千萬不要打開?;氐綕O村后,浦島太郎發(fā)覺村莊和原來完全不同了,不但道路建筑有所改變,連人都不認識了。于
20、是他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在幾經周折后他決定打開乙姬給的那個箱子,突然一陣白煙,箱子變成了一只仙鶴。原來乙姬發(fā)覺浦島太郎心地善良,所以給了他一千年壽命(鶴就代表千年),而龍宮過的三年,地面已經過了700年了,由于浦島太郎沒有遵守約定,最后剩下的300年他就一直和海龜生活在了一起。 </p><p> 這些不同民族、不同時間共同的“仙鄉(xiāng)淹留”敘述都飽含著一個頗具意味的地理空間,進入或處于這一神秘的地理空間(仙境或神
21、秘器物中),如劉、阮的天臺山(道教十大洞天),費長房傳中的“壺中”,東方朔的“虞泉”,王質的“石室山”,瑞普·普凡·溫克爾的深山,浦島傳說的龍宮或小匣子。這里的空間環(huán)境有一個共同點:即開始的“誤人”、“進入”、“延入”神秘的空間,再“回歸”初始已不可得,時間已經斷裂,像是突遭一劫,進入了一個新的時空隧道,回歸家鄉(xiāng)已時過境遷,正所謂“仙界方一日,人間已千年”。想再重返過去,常因已打破某一神秘禁忌已經不可能。 </
22、p><p> 我們往往把這簡單理解成文學中的想象或虛構,殊不知相對論產生以來科學家的理論探索,竟發(fā)現(xiàn)有如此巧合的客觀事實存在。 </p><p> 二、科學探索中“仙鄉(xiāng)淹留”式時空觀 </p><p> 文學中“仙鄉(xiāng)淹留”的傳說,在現(xiàn)代物理的理論探索中被證明是科學事實。相對論發(fā)現(xiàn)之前世界各國時空穿梭的奇妙傳說竟是宇宙中客觀存在的時空現(xiàn)象。 </p>
23、<p>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時空相對論誕生之前,亞里斯多德和牛頓都相信絕對時間。也就是當時他們相信,只要有足夠好的時鐘,人們可以精準地測量兩個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因為時間和空間是各自獨立存在的,所以這種測量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今天我們都明白,該觀念在處理宇宙空間的星體運行時常捉襟見肘。 </p><p>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誕生以后,時間成為和空間緊密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時間是速度的函數(shù)。仔細分析,我們
24、發(fā)現(xiàn)科學探索中對時間和空間關系的理解幾乎和仙鄉(xiāng)淹留傳說的時空觀一致。求長生活動中,人們開始把長生的希望寄托仙藥和仙人身上,后來仙人、仙藥不在人間而在異域、海外,于是成仙、不死便是要身處異域、海外等秘密空間。齊宣王、燕昭王和秦始皇入海,漢武帝開辟西域,求汗血寶馬等求仙活動,首先體現(xiàn)為對異域空間的開辟。這樣,求長生的問題,就自然就成了空間轉換問題。時間和空間就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屈原為擺脫了時間壓力,采取的是“朝發(fā)韌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式地
25、快速的空間挪移。對屈原來說,天上的內涵首先是“高速度”,而高速的運動可以超越時間。 </p><p> 科學探索中的狹義相對論有著名的“雙生子佯謬”:一對雙生子,如果一個孩子在以近于光速運動的空間飛船中做長途旅行,由于相對論的時間膨脹,當他回到地球時,他比留在地球的另一個人年輕很多。這就是已經被不穩(wěn)定離子所證實的愛因斯坦的時間延緩預言?!爱斘覀円越咏馑俚乃俣纫苿訒r,我們的標尺將會縮短、時鐘將會變慢”,“當我們
26、以光速移動時,時間將不再流動,而我們開始以超越光速的速度移動時,時光將會倒流!” </p><p> 顯然,在狹義相對論的框架下,要接近光速并實現(xiàn)時空穿梭絕無可能。狹義相對論之后,當代物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其實,實現(xiàn)時空穿梭另有它途。美國物理學家斯內法克教授研究認為,空間存在著許多一般人用眼睛看不到的,然而卻客觀存在的“時空隧道”,歷史上神秘失蹤的人、船、飛機等,實際上是進入了這樣的神秘的“時空隧道”。美國著名科學家
27、約翰·布凱里教授對“時空隧道”提出了以下幾點理論假說:(1)“時空隧道”是客觀存在的,它看不見,摸不著,對于我們人類生活的物質世界,它像一個圓柱形隧道,通過時間扭曲,把物體吸入,進行太空旅行。(2)“時空隧道”和人類世界不是一個時間體系,進入另一套時間體系里,有可能回到遙遠的過去,或進入未來。因為在“時空隧道”里,時間和空間都有正負。它可以正轉,也可倒轉,還可以相對靜止。(3)對于地球上物質世界,進入“時空隧道”,意味著神秘失
28、蹤;而從“時空隧道”中出來,又意味著神秘再現(xiàn)。早期時空隧道多是天然形成或意外產生的。由于“時空隧道”里時光可以相對靜止,故而失蹤幾十年就像一天或半天一樣。 在20世紀50年代,已有科學家對“蟲洞”作過研究,由于當時歷史條件所限,一些物理學家認為,理論上</p><p> 當今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強調,“蟲洞”就在我們四周,宇宙中充斥著數(shù)以百萬計的“蟲洞”,只是小到肉眼很難看見,它們存
29、在于空間與時間的裂縫中。在廣袤的宇宙中,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可穿越的蟲洞(即時空隧道),它將成為宇宙旅行的“秘密空間”。莫里斯、托恩、尤瑟夫三位宇宙學家從理論上指出,蟲洞可以在宇宙的正常時空中成為一個突然出現(xiàn)的超時空管道而不坍塌。這就意味著一旦進入蟲洞,就會瞬間實現(xiàn)小說中所說的“仙鄉(xiāng)淹留”式的時空穿梭。 </p><p> 愛因斯坦和納珍·羅森指出廣義相對論可能出現(xiàn)“超時空管道”,即“愛因斯坦一
30、羅森橋”(蟲洞)。只要存在合適的蟲洞,無論多么遙遠的地方都有可能瞬間到達。在一些科幻故事中,技術水平高度發(fā)達的文明世界利用蟲洞進行星際旅行就像今天的我們利用高速公路在城鎮(zhèn)間旅行一樣。在著名的美國科幻電影及電視連續(xù)劇《星際之門》中人類利用外星文明留在地球上的一臺被稱為“星際之門”的設備可以與其他許多遙遠星球上的“星際之門”建立蟲洞連接,從而幾乎能夠瞬時地把人和設備送到另外一個時空。 </p><p> 通過某一通
31、道,飛入或誤人另一世界(國度)是“仙鄉(xiāng)淹留”范型在世界民間故事中的變異形態(tài)。弗拉基米爾-普洛普在《故事形態(tài)學》中羅列其“角色的功能”,其中有一類是“人物轉移”:即在兩個遙遠的空間或國度實現(xiàn)人物的迅速轉移?!斑@個國家或者遠在天邊,或者在山高水深之處。或者在縱向上,或在高空,或在深?;虻叵??!苯又?,普羅普羅列人物實現(xiàn)挪移的許多方式: </p><p> 1.他在空中飛翔(R1)。騎在馬背上(171),被鳥馱著(21
32、0),化作鳥的形象(162),乘飛船(138),坐在飛毯上(192),伏在巨人或精靈的背上(210),乘坐鬼的車(154)等等。被鳥馱著飛有時還伴隨著一個細節(jié):在路上需要喂它,主人公隨身帶著一頭牛和其他的東西。 </p><p> 2.他在陸地或水中行駛(R2)。騎著馬或狼(168)。乘船(247)。無手人背著無腳人(196)。貓坐在狗的背上渡過了河(190)。 </p><p> 3
33、.他使用固定不動的通行工具(R5)。他順著梯子攀登(156)。他找到一條地下通道并用上了它(141)。他踩著大狗魚的脊背當成橋走(156)。他拽著繩索往下降等等。 </p><p> 4.循著血跡前行(R6)。主人公打敗了住在林中小木屋里的人,那人逃跑了,藏身在一塊石頭下面。伊萬循著他的蹤跡找到了通往另一個王國的入口。 </p><p> 科學研究也證實:在仙鄉(xiāng)異境和現(xiàn)實常境之間,未完
34、全實現(xiàn)無縫連接。所以在神話文本中,前往仙鄉(xiāng)異境的路上,需要騎馬或騎鳥,乘飛船,乘飛毯,坐在巨人或鬼魂肩上,乘魔鬼的車輛等等,路上經歷也異乎尋常。晉人王嘉《拾遺記·洞庭山》記采藥人進仙境:“其山又有靈洞,人中常如有燭于前,中有異香芬馥,泉石明朗。采藥石之人人中,如行十里,迥然天清霞耀,花芳柳暗,丹樓瓊宇,宮觀異常?!焙拖鄬φ摰难芯肯囝惐?,這自然使人聯(lián)想到進入“時空隧道”(蟲洞)的情景。 </p><p>
35、 口頭傳統(tǒng)留下的“仙鄉(xiāng)淹留”敘述以不同的面貌被后世文人不斷地收集、整理、改編、傳播。《聊齋志異》通過賈奉雉回鄉(xiāng)后所見情景,非常生動地記錄“前世今生”般的時間錯位,令人感慨唏噓: </p><p> 但見房垣零落,舊景全非,村中老幼,競無一相識者,心始駭異。忽念劉、阮返自天臺,情景真似。不敢入門,于對戶憩坐。良久,有老翁曳杖出。賈揖之,問:“賈某家何所?”翁指其第曰:“此即是也。得無欲聞奇事耶?仆悉知之。相傳此
36、公聞捷即遁;遁時其子才七八歲。后至十四五歲,……遠近聞其異,皆來訪視,近日稍稀矣?!辟Z豁然頓悟,曰:“翁不知賈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駭,走報其家。時長孫已死;次孫祥,至五十余矣。 </p><p> 拋開科學事實這樣的價值框架,我們發(fā)現(xiàn),民眾集體無意識記錄下來的傳說,在世代講述傳承過程中,充當了傳統(tǒng)社會人類時間空間觀念的一種更為直觀生動的載體這樣的角色。仙鄉(xiāng)淹留型傳說對于時間和空間的生動表述,反映了人類傳統(tǒng)的時空
37、觀念和接受框架,強調了一個仙境式極其特殊時空狀態(tài)的存在,并在與現(xiàn)實的對比中將這種時空的特殊性,與日?,F(xiàn)象和現(xiàn)實邏輯的矛盾性轉化得合情合理,讓人容易接受。 </p><p> “仙鄉(xiāng)淹留”范型經過馬克·吐溫小說《一個在亞瑟王廷的康州美國人》的進一步傳播放大,和相對論一道對西方時空穿梭電影產生了巨大的推動效應。其中著名電影《后天》《絕不通融》《時空線索》《時間機器》《蝴蝶效應123》《終結者》《重返中世紀
38、》《天軍》《回到未來》《超時空效應》《重回十七歲》《逆時旅行尋根記》《返老還童》等所述的故事,都屬于這一類型。在這一類型的電影中,都有“從當下的時間到達另一個不連續(xù)的時間”的情節(jié)片段。 </p><p> 通過類比,我們把文學中的仙鄉(xiāng)淹留范式和相對時空觀內容的相似性歸納如下: </p><p> 三、“仙鄉(xiāng)淹留"傳說范式與文學和科學視域的融合 </p><
39、p> 筆者認為:首先,虛構與否不是文學敘事和科學之間的區(qū)別,就累積性的文學敘事仙鄉(xiāng)淹留傳說而言,它反映了不同時代我們的理解框架的嬗變。由于解釋框架的局限,今天文學和科學之間橫亙著巨大的鴻溝。從口頭傳統(tǒng)的傳承上講,傳說采用一種試圖使他人信以為真的敘述方式,在荒誕外殼下,傳遞一種基于人的共識或共同思維的信仰觀念,并且通過一遍遍地講述來強化、證明它們的客觀性。可以這樣說:在漫長的口傳時代曾經極其偶然地實現(xiàn)“時空穿梭”的人和事,通過口述
40、一代代記憶累積,成為神話文本或儀式所表達的原始意象的組成部分。 </p><p> 文字出現(xiàn)以后,媒介專政的文化表述面目繁多,歷史敘述習慣性地把沒有文獻敘述的事件和歷史看成子虛烏有。歷史學確立了依據(jù)文獻史料判斷敘述真實性的真理觀,然后又依據(jù)這種真理觀否認口述經驗的真實性,從而否認其作為歷史事實的權利。 一千多年前,世界范圍內“仙鄉(xiāng)淹留”傳說的真實源頭,在長期口頭敘述中淪為志怪故事,建構為仙話。今天讀來,由
41、于“仙鄉(xiāng)淹留’’敘述遠離我們的解釋系統(tǒng)而倍覺其虛荒誕幻。但科學探索和認知,使得這一敘述又重回到了我們的理解框架,盡管這種敘述因為遠離科學的解釋框架,既感性又陌生。但也只有今天宇宙學家不懈的探索,還原歷史的面貌,學者用今天孑遺乃至變異的精神產品,通過抽絲剝繭一般的現(xiàn)代解讀技術,方能還原久已失落的歷史真相。對上古文本給予重新理解和復原,用散落民間的類似孟姜女故事一樣的材料沿波討源,揭橥復原杞梁妻的歷史真相,發(fā)掘表層敘事背后隱藏的信息,這樣,
42、我們才有了重新思考,提出質疑的機會。 </p><p> 其次,文學敘述的原始意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人類生命中所含有的遺傳基因信息決定的,具有科學性,或者是科學事實的隱喻。過去,我們往往將這類超時代、超國度、超文化背景的共同意識,歸之于文化交流傳播。今天看來,人類的體驗、認知、追求及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由遺傳密碼決定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對同卵雙胞胎的研究。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托馬斯·保查德等有關人員,在研究
43、了8 000多對同卵雙生子與異卵雙生子之后發(fā)現(xiàn):“分開撫養(yǎng)的同卵雙生兒同在一起撫養(yǎng)的同卵雙生兒的相似之處幾乎一樣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生物化學實驗室基因結構與調節(jié)部主任迪安·哈默博士,正是依據(jù)這樣一些類似個案及相關研究得出結論:“基因不但決定了我們的長相,也參與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感情和經歷?!标P于基因與人的行為、感情及經歷等方面的關聯(lián)度還需要科學研究進一步證實,但有一些已經毋庸置疑:比如基因對性別、同性戀、躁狂抑郁、冒險、害
44、羞、恐懼、抑制、避險乃至宗教意識等等的決定作用。 </p><p> 輯錄中國“仙鄉(xiāng)淹留”傳說的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干寶,是一位能夠秉筆直書、如實記載神仙鬼怪之事的好史官。他輯錄《搜神記》的宗旨在于“發(fā)明神道之不誣”。所撰《搜神記》保存了諸如《干將莫邪》《相思樹》《董永賣身》《李寄斬蛇》等許多古代民間的傳說。遺憾的是,我們往往蔽于傳統(tǒng)的文學觀念,對該宗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真相”只能代代傳承并以隱喻的形式展示。
45、 </p><p> 在原始道教中,“仙鄉(xiāng)”被隱喻為一個救世創(chuàng)生的壺形空間。該壺形空間由一個特殊的通道與另外一個洞天相連接。修道者一旦進入其中,就意味著進入生命永恒的所謂神仙世界。進而,神圣容器內外又有因時空不一產生的“時間差”。神話和民間傳說中,居住或擁有這一神圣容器,正是始祖或創(chuàng)世英雄的身份標志之一。對此,伊莎貝拉·羅賓奈的描述是這樣的: </p><p> 隱士們委身于
46、山中洞穴,建立棲身之所,署置福地,在盆狀的地方盤繞起迷宮。這些洞穴隱藏起寶貴的生命、秘經和具有保護作用的道符;他們之間緊密相連,以至于人們可以經由地下通道,從一個洞天到另一個洞天。它們是一個個的小世界,很難通過它們狹小而被隱藏起來的進出口。 </p><p> 原始道教信仰者們所推崇和尋覓的山中洞室,對道教洞天福地信仰的形成無疑有著重要影響。洞天福地信仰顯然與原始道教對山中洞室“溝通天地之間的橋梁”的功能的認識
47、和利用有關。神秘的山間洞室被認為具有通天的功能,身居其中,就意味著回到與天地父母一體的狀態(tài)。眾所周知,道教傳說保存了我們民族的許多神話敘述,而“神話敘述大都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時間開頭的原始事件”。神話式的真理,相對于自然真理來說,更加具有道德上、價值觀念上以及顯著的宇宙觀上的意味。 </p><p> 宇宙探索中“愛因斯坦一羅森橋”的發(fā)現(xiàn),在遠古盤古開天辟地傳說、老子復歸混沌初始之神話、軸心時代“圣人抱一為天下式
48、”的人文宗教、口傳時代的“仙鄉(xiāng)淹留”神話敘述、道教仙話的“洞天”(神圣容器)的象征隱喻和科學時代的“時空隧道”之間實現(xiàn)了某種結構的會通和形象的隱喻。 </p><p> 再次,退一步來講,文學和科學受到同一思維模式的指引。榮格認為,從遠古延續(xù)下來的集體無意識原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作家的創(chuàng)作思維,并在作品中得到具體體現(xiàn)。同樣,每個個人的心理底層積淀著整個人類史前時代以來的所有內容。無論作家是否自覺地運用原型進行創(chuàng)作
49、,原型在特定的創(chuàng)作情境中總會顯現(xiàn)出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文本的主題意旨與情感走向。筆者認為,把榮格的理論做一個延伸,科學家探索的方向和內容同樣無意識體現(xiàn)了人類自史前時代以來形成并積累的全部成果,而這一成果體現(xiàn)出的思維法則是客觀真實的。 </p><p> 科學研究同樣也是這種思維范式引領下的話語實踐。每一個科學家總是不可避免要學習特定團體的知識范式,離開這些范式,研究者便失去了共同的話語、方向??梢哉f一切科學
50、研究的歷史,都受制于學科范式所指示、規(guī)定的一套特定的知識信仰、思考方法、觀念系統(tǒng)。而引領科學的這一套范式同樣影響了人文學科的全部,所以二者沒有鴻溝,具有同一性。李政道指出:“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睙o論是科學成果的必然性,還是文學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只要是偉大的作品,它們都深刻地反映了客觀真理,飽含了人類的直面生存狀態(tài)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p><p> 波普爾甚至認為科學必然是
51、從對神話的評價開始。神話具有特殊的價值,它往往能產生實證理論所不可能產生的思想。歐洲的建筑風格,很多創(chuàng)意都是來自于古老的神話故事、傳說,那是真正的藝術??茖W與非科學之間沒有界限。身為科學家的萊特曼與研究科學哲學的作家戈爾茨坦都關注信仰問題。萊特曼的小說《魂靈》“強迫”一個理性的人經歷超自然體驗,而戈爾茨坦的新作《上帝存在的36個證據(jù)》關注當代科學與宗教的討論。萊特曼認為,科學和哲學是構塑文明的兩種最強大的力量,哪方都無法忽視另一方的努力
52、,也都應該試圖理解為什么另一方的世界觀會如此強大。英國古典主義哲學家F.M.康福德提出,古希臘科學是從神話與宗教中產生的,科學使宗教與神話的信仰得以留存下來。 </p><p> 最后,現(xiàn)代科學及現(xiàn)代技術的崛起均以形而上學的強大為基礎,當具體的“我”升格為一個抽象的“主體”時,活生生的我就被冷冰冰的主體所取代,結果連主體自身也成為存在者之一,人向物的轉化就這樣被完成,主客對立就成為現(xiàn)代科學與現(xiàn)代技術的共同特征。
53、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提出:人類在長期社會實踐中歷史地形成了掌握(認識)世界的四種方式:科學的、藝術的、宗教的、實踐一精神的。今天新的科學研究對包括文學在內的人文學科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其中一個典型例證是荷蘭皇家腦科學所前所長、浙江大學曹光彪講席教授狄克·斯瓦伯(D.F.Swaab)所寫的《我即我腦》一書的研究成果。該書立足于神經科學實驗的最新發(fā)展,系統(tǒng)全面地對意識的本質、自由意志、宗教的本質、司法的有效性、生命的
54、價值等提出了大量挑戰(zhàn)性看法: 總體而言,筆者認為意識是客觀的。眾多因素決定了每個大腦的獨特性,這使在“大腦產生意識”這種共性之外,還存在著“每個大腦的意識都不相同”的個性,而這兩種屬性都是客觀的。我們還指出了大腦在很大程度上進行著高效而無意識的工作,即作出快速決定。同時,大腦的無意識工作方式有助于證明意識的客觀性和“有意識的”、</p><p> 面對玄秘莫測的生命世界,面對難以索解的人生之謎,文學通過感
55、性智慧,去建造靈魂得以安頓的精神家園,以獲得海德格爾所說的詩意棲居之幸福。今天,以文學為代表的人文學科,在現(xiàn)代性話語里成為價值理性的替身,參與到對抗科學技術引致的工具理性泛濫的活動之中。正因為此,隨著科學面臨的倫理問題的日益增多,文學藝術的價值尺度越來越因為深陷抗衡科學及其意識形態(tài)而倫理化,這將進一步加深文學和科學的二元對立?!敖忖忂€須系鈴人”,對文學與科學關系的認識,也許還需要突破現(xiàn)代性的二元知識框架,在人類學地方性知識傳統(tǒng)中汲取養(yǎng)料
56、。 </p><p><b> 余論 </b></p><p> 幾千年來,在人類精神實踐中,科學追尋的路徑同樣深刻的依賴于人類集體的精神困惑和內心焦慮。對時間逝去的不可控,是人類最常見的悲劇命題,同時也是所有宗教價值成立的出發(fā)點。隨心所欲地操控時問的烏托邦定勢就成為了人類歷史設計的核心組成部分,擺脫時間操縱的想象和言說占據(jù)了人類精神科學的大部分。 </p&
57、gt;<p> 對天長地久的永恒時空的追求在文學敘事原型母題和科學探索的選擇中都精微地體現(xiàn)出來。“仙鄉(xiāng)淹留”傳說在世界范圍內是高度程式化的原型,按照弗萊對于神話原始類型的分類,是一種“追尋神話”(Quest—myth),在“祭禮與民間故事間居有中心地位”。與人類都是從猿進化來的一樣,文學藝術和科學一開始也是一個出發(fā)點。文學作品中對于未來,對于人生,對于道的追尋的體悟,不僅是追尋神話原型中永遠不變的母題,也是各文化中許多詩
58、歌、小說、民間藝術等追尋的一個重要精神內核。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保利與著名心理分析學家榮格曾有過一段特殊的學術合作與交往。榮格十分贊賞這種合作,曾說:“心靈與物質處于同一個世界,它們相互參與,若非如此,一切交互的活動都不可能發(fā)生。只要研究水平發(fā)展到足夠高的水平,我們就一定能夠在物理學和心理學的概念中取得共識?!?</p><p> 每種文學手段背后的最深刻的理性是可以在這種理性所符合的人類學的需要之中找到的。嫦娥
59、奔月的千年神話終將因神舟飛船載人繞月并著陸的壯舉而落實為現(xiàn)實。甚至我們可以說,每個民族所承載的烏托邦設計本身非但不是捕風捉影,而且還引領著科學思維的步伐。從這個意義上,文學想象的思維背后冥冥之中受到一種焦慮的推動和感覺事實的啟迪。因之,遠古看似非理性的“荒誕不經”的敘述,近代以來科幻小說、電影的精彩演繹,它早已在內容和結構上承接了歷史的話語實踐的成果并指引著今天和未來科學探索的步伐和發(fā)展的方向,這給我們思考文學和科學的交叉、跨越、差異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法律人思維的統(tǒng)一性研究.pdf
- 論科學真理與科學價值內在統(tǒng)一性.pdf
- 重構與整合——析揚琴演奏中思維與技術的再創(chuàng)造性和統(tǒng)一性.pdf
- 論世界的統(tǒng)一性
- 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
- 法治與德治的統(tǒng)一性探討.pdf
- 論世界的統(tǒng)一性.pdf
- 細胞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學案
-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2
- 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內在統(tǒng)一性研究.pdf
- 細胞的多樣性的統(tǒng)一性學案
- 試論道路自信與中國夢的統(tǒng)一性
-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教案
- 神州思維范式與科學思維范式研究.pdf
-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習題
- 追求統(tǒng)一性與探索復雜性:科學認識的兩個維度.pdf
-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的習題
-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課件1
- 對邏輯與歷史統(tǒng)一辯證思維方法的幾點認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