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的研究ⅳ—菌種添加比例的探討【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p><p>  論文題目: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的研究Ⅳ—菌種添加比例的探討</p><p>  所在學院 生物與環(huán)境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環(huán)境工程 </p><p>  學生姓名 學號

2、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p><p><b>  摘 要</b></p><p>  本研究利用食物垃圾在4個不同的菌種添加比下袋料栽培鳳尾菇,同時以傳統(tǒng)配方栽培的

3、鳳尾菇為對照,觀察鳳尾菇在栽培過程中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狀況,分析栽培鳳尾菇前后培養(yǎng)料中木質素、纖維素及碳氮比的變化,測定鳳尾菇的一次生物轉化率及子實體中蛋白質、總糖、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驗證利用食物垃圾栽培鳳尾菇在實際農業(yè)生產中的技術可行性,并探討哪個菌種添加比對鳳尾菇的栽培效果最好,從而篩選出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的最佳菌種添加比。結果表明,以傳統(tǒng)組為對照,菌種添加比為15%的C組鳳尾菇栽培效果最好,一次生物轉化率為50.60

4、77;7.11%,子實體蛋白質、總糖、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別為21.53±14.74%、47.24±11.37%、0.83±6.51%、8.51±15.82%,子實體長勢比傳統(tǒng)組好,營養(yǎng)價值也更豐富;以15%作為最佳菌種添加比栽培鳳尾菇在實際農業(yè)生產中具有技術可行性。</p><p>  關鍵詞:鳳尾菇;食物垃圾;生物轉化率;菌種添加比</p><p&g

5、t;<b>  ABSTRACT</b></p><p>  In this study, four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the spawn on the food waste are used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pulmonarius, take the comm

6、on Pleurotus pulmonarius as reference, observes the growth of mushroom mycelia and fruiting body, analyzes the change of lignin, cellulose and carbon nitrogen ratio in the main raw material, determines the biological eff

7、iciency and the content of protein, saccharides, fat and ash which in fruiting bodies, verifies the technical feas</p><p>  Key Words: Pleurotus pulmonarius; Food Waste; Biological Efficiency; Proportion of

8、the spawn</p><p><b>  目 錄</b></p><p><b>  1 前言1</b></p><p><b>  2 實驗材料2</b></p><p>  2.1 菌種來源2</p><p>  2.2 培養(yǎng)基材2&

9、lt;/p><p>  2.3 實驗試劑3</p><p>  2.4 主要儀器設備3</p><p><b>  3 實驗方法3</b></p><p>  3.1 菌種復活與續(xù)代培養(yǎng)3</p><p>  3.2 栽培種制備3</p><p>  3.3 鳳尾菇栽

10、培方法4</p><p>  3.4 指標測定方法5</p><p><b>  4 結果與分析5</b></p><p>  4.1 不同的菌種添加比例對鳳尾菇栽培效果的影響5</p><p>  4.1.1 鳳尾菇菌絲體生長狀況分析5</p><p>  4.1.2 鳳尾菇子實體生長

11、狀況分析8</p><p>  4.1.3 栽培料理化指標的變化分析9</p><p>  4.1.4 子實體營養(yǎng)價值分析13</p><p>  4.2 利用食物垃圾袋式栽培鳳尾菇技術探討18</p><p><b>  5 討論20</b></p><p><b>  6

12、結論21</b></p><p><b>  參考文獻22</b></p><p><b>  致謝25</b></p><p>  附錄3 指標測定方法26</p><p><b>  1 前言</b></p><p>  鳳尾菇為

13、真菌植物門真菌環(huán)柄側耳的子實體,肉肥味美。鳳尾菇在植物分類學上與平菇同類,也屬擔子菌綱,傘菌目,白蘑科,側耳屬。原產喜馬拉雅山丘陵地區(qū),鳳尾菇是近年來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栽培食用菌,它原產于熱帶地區(qū),是從平菇中分離出來的一個有經濟價值的新品種。鳳尾菇子實體群叢生,菇蓋表面濕潤,小時青灰色,幾乎黑色。菌蓋寬7~12厘米,有的更大。孢子圓柱形,光滑,孢子印白色。其營養(yǎng)價值極高,新鮮鳳尾菇含粗蛋白、碳水化合物、纖維、硫胺素、核黃素、煙酸、鈣、鐵、

14、鉀、鈉、磷。其中蛋白質的含量,比目前國內栽培的平菇、雙孢蘑菇、香菇和草菇都高,而且人體八種必需氨基酸全都具備,其含量占所有氨基酸總量的35%以上[1]。所以經常食用鳳尾菇,可以增強人體健康。另據最近研究證實,鳳尾菇含有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質,具有誘發(fā)干擾素的合成,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鳳尾菇含脂肪、淀粉很少,是糖尿病人和肥胖癥患者的理想食品,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2]。</p><p>  鳳尾菇對

15、人體健康很有益,因此研究如何高產高效栽培鳳尾菇尤為重要。鳳尾菇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很強,可瓶栽、箱栽、室內大床栽培及陽畦栽培,也可在地道種植。栽培鳳尾菇的常見配方有棉籽殼(廢棉)加1%石灰粉或者是秸稈78%、米糠18%、石膏1%、石灰2%和過磷酸鈣1%,用玉米心加1%石膏粉也可栽培鳳尾菇,還可以木屑80%、米糠19%、石膏1%為栽培料[3]。但是,有研究表明,不完全采用常見配方,而是適當地添加其中某些成分,再以一些固體廢棄物為栽培料的主要成分

16、,也可栽培出食用菌。例如,在以向日葵籽殼和平菇栽培菌渣為基底的非腐熟基質上可栽培巴西落葉松蕈已得到證實[4];云和縣的菇農將廢棄果木枝用于食用菌栽培,充分利用了這筆巨大的廢棄資源,使食用菌增收,還可節(jié)約其他木材資源,保護本地生態(tài)環(huán)境[5]。食物垃圾也屬于固體廢棄物,研究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不僅對食用菌的栽培新方法有重要意義,對食物垃圾的資源化處理也是一種新探索。</p><p>  食物垃圾即殘羹剩飯,主要來

17、源于餐廳、食堂,其數量大、混雜物多。食物垃圾包括米和面粉類食品殘余、蔬菜、植物油、動物油、肉骨、魚刺等等。主要組分包括: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脂類和無機鹽[6]。用食物垃圾作為栽培料可為鳳尾菇的培育提供充足的碳源和氮源,但是食物垃圾必須經過仔細的預處理,即壓榨使其含水率達65%左右,以免栽培料過濕而腐爛,則會抑制菌絲體的生長,還有與其他栽培料混合均勻、滅菌以防雜菌感染等。</p><p>  本研究探討對食物垃圾

18、進行資源化處理即袋料栽培鳳尾菇的可行性,并篩選出食物垃圾栽培鳳尾菇的最優(yōu)菌種添加比,對食物垃圾和傳統(tǒng)配方栽培出的鳳尾菇做對比分析,研究食物垃圾栽培出的鳳尾菇是否具有食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p><p><b>  2 實驗材料</b></p><p><b>  2.1 菌種來源</b></p><p>  本研究選用的鳳

19、尾菇(Pleurotus pulmonarius)菌種購自四川省成都市豐澤原菌業(yè)有限公司。</p><p><b>  2.2 培養(yǎng)基材</b></p><p>  PDA培養(yǎng)基:稱取200g馬鈴薯,洗凈去皮切碎放入鍋中,加入1000ml純水,用鉛筆在鍋壁上做一個標記,置于電爐上加熱,待沸騰后開始計時,30分鐘后停止加熱。加入純水至標記處,稍稍冷卻后,用紗布過濾,將上

20、清液倒入事先準備好的500ml錐形瓶中,每個錐形瓶中大約裝400ml土豆濾液。然后在高壓滅菌鍋(121℃,1.2大氣壓)中滅菌20min,滅菌后冷卻,放入冷藏柜,保存?zhèn)溆?。移?00ml預制的土豆濾液,加入4g葡萄糖和10g瓊脂,充分溶解后在高壓滅菌鍋(121℃,1.2大氣壓)中滅菌20min,取出后倒入培養(yǎng)皿中,每個培養(yǎng)皿中倒入約15~20ml,冷卻凝固。</p><p>  食物垃圾:本實驗室使用的食物垃圾取

21、自浙江萬里學院第二餐廳。將食物垃圾進行篩選,去掉一些短期分解不了的東西,如塑料袋、餐巾紙等,用壓榨機將食物垃圾中的水分壓榨至含水率65%左右,再對其粉碎。</p><p>  秸稈:取自寧波市鄞州區(qū)邱隘鎮(zhèn)農科所的水稻種植場,將其剪碎至實驗所需的長度(5~8mm),曬干保存?zhèn)溆谩?lt;/p><p>  米糠:購自寧波市邱隘沈家村糧站,曬干保存?zhèn)溆谩?lt;/p><p>  

22、生石灰、石膏:購自寧波鄞州豪龍建材市場。</p><p><b>  2.3 實驗試劑</b></p><p>  過磷酸鈣,酸洗石棉,濃硫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正辛醇,丙酮,石油醚,甲基紅,溴甲酚綠,40%氫氧化鈉,工業(yè)用氫氧化鈉,2%硼酸溶液,定氮混合指示劑(甲基紅、溴甲酚綠指示劑),稀鹽酸,0.02mol/L鹽酸(濃鹽酸),鈉氏試劑(碘化鉀、碘化汞),五水硫

23、酸銅,硫酸鉀,無水乙醇,無水硫酸鈉,苯酚,檸檬酸鈉,葡聚糖,葡萄糖等化學試劑用于測定鳳尾菇子實體的粗脂肪、蛋白質和總糖含量及鳳尾菇栽培料的木質素、纖維素、C/N、粗多糖含量,以上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p><p>  2.4 主要儀器設備</p><p>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大型儀器設備有SW-CJ-5超凈工作臺、HWS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YXQ-75S11高壓滅菌鍋、WMK-02電熱恒溫干

24、燥箱、SC-02離心機、V-1200分光光度計、ZXL智能馬弗爐、FA2004電子天平、DJ-04型中藥粉碎機、HWS-28 數顯恒溫水浴鍋、真空抽濾泵、智能電爐、甘蔗蘋果壓榨機、索式抽提裝置、凱氏定氮裝置、Multi N/C 2100 TOC/TN儀等。</p><p><b>  3 實驗方法</b></p><p>  3.1 菌種

25、復活與續(xù)代培養(yǎng)</p><p>  配制PDA培養(yǎng)基,制成平板,在高壓滅菌鍋(121℃,1.2個大氣壓)中滅菌30min,放置在無菌條件下冷卻后,用接種環(huán)從斜面培養(yǎng)基中取一小塊母種,接種到PDA培養(yǎng)基上,置于溫度為25℃、濕度為65%的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直至菌絲體長滿整個培養(yǎng)基。再按上述的方法,用打孔器從復活培養(yǎng)后的母種中取一塊圓形菌絲塊,植入新的PDA培養(yǎng)基中,在溫度為25℃、濕度為65%的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中

26、培養(yǎng),直至菌絲體長滿整個培養(yǎng)基。</p><p><b>  3.2 栽培種制備</b></p><p>  將預處理好的栽培料按傳統(tǒng)配方(秸稈78%、米糠18%、石膏1%、石灰2%、過磷酸鈣1%)混合后,加水攪拌均勻,使配料的含水率達到65%左右,即手緊握栽培料指縫中有水但不會滴下、滅菌后培養(yǎng)罐內不積水。為防止雜菌感染,拌料過程中可滴加2~3滴0.05%的多菌靈溶液

27、。 </p><p>  稱取150g已配好的栽培料置于深度培養(yǎng)罐中(邊裝料邊壓實,上緊下松),在121℃,1.2個大氣壓下滅菌90min,放置在無菌條件下冷卻至室溫。用打孔器從續(xù)代培養(yǎng)好的菌種中取5~7個圓形菌絲塊,迅速植入已冷卻的培養(yǎng)罐中,將培養(yǎng)罐置于溫度為20℃,濕度65%的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直至菌絲體長滿整個培養(yǎng)罐。</p><p>  3.3 鳳尾菇栽培方法</p>

28、;<p>  本實驗栽培鳳尾菇分為傳統(tǒng)配方和食物垃圾兩大組。其中食物垃圾組又分為A、B、C、D四組,其栽培料采用的是食物垃圾栽培鳳尾菇的最優(yōu)配方,而菌種添加的比例不同。具體配方如表1所示。</p><p>  表1 鳳尾菇的栽培配方 單位:%</p><p>  將預處理好的栽培料按傳統(tǒng)組和食物垃圾組配方混合后,加水攪拌均勻,使配料的含水率達到65

29、%左右,即手緊握栽培料指縫中有水但不會滴下、滅菌后培養(yǎng)袋內不積水。拌料過程中滴加2~3滴0.05%的多菌靈溶液,可達到預防雜菌感染的目的。</p><p>  栽培料在121℃,1.2個大氣壓下滅菌120min,放置在無菌條件下冷卻至室溫。取出17罐菌絲體長滿的栽培種,與栽培料一起裝袋,取栽培料600g和已算好用量的菌種,按四層栽培料三層菌種裝入培養(yǎng)袋中并壓實,用棉花塞密封好后將培養(yǎng)袋置于溫度為20℃,濕度65%

30、的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待出現小菇蕾后可進行出菇管理,隨著子實體長大,菌蓋充分展開,邊緣稍向上翹,應抓緊采收。</p><p>  3.4 指標測定方法</p><p>  木質素和纖維素的測定采用范式測定法,蛋白質的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脂肪的測定采用索氏抽提法,粗多糖和總糖的測定采用苯酚-硫酸法,灰分的測定采用重量灼燒法[8-14]。具體測定方法見附錄3。</p><

31、p><b>  4 結果與分析</b></p><p>  4.1 不同的菌種添加比例對鳳尾菇栽培效果的影響</p><p>  4.1.1 鳳尾菇菌絲體生長狀況分析</p><p>  菌絲體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培養(yǎng)基的營養(yǎng)物質,合成自身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物質,菌絲體的生長狀況是食用菌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菌絲體的生長代謝會受到很多栽培條件的影響

32、,如溫度、濕度、培養(yǎng)基的pH、光照及通氣條件等。鳳尾菇對栽培環(huán)境的各影響因素要求不是很苛刻,環(huán)境條件能被很好地控制以供菌絲體正常生長,而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時探討菌種添加比例對栽培效果的影響則具有重大意義,因為接種量的大小決定菌絲體生長繁殖的速度,采用較大的接種量可以縮短菌絲繁殖達到高峰的時間,使子實體的形成提前到來,并可減少雜菌的生長機會。但接種量過大或者過小,均會影響發(fā)酵,過大會引起溶氧不足,影響子實體形成,而且會過多移入代謝廢

33、物,不經濟;過小則會延長培養(yǎng)時間,降低生產率[15],所以本實驗在栽培料統(tǒng)一、培養(yǎng)條件一致的情況下,探討哪個菌種添加比最適宜栽培鳳尾菇。</p><p>  鳳尾菇的菌絲體和子實體在4個菌種添加比不同的栽培料上均能正常生長,以傳統(tǒng)配方栽培的鳳尾菇做對照,從外觀上看,各組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狀況均良好,以傳統(tǒng)配方栽培的鳳尾菇為對照,C組(菌種添加比為15%的)鳳尾菇子實體長勢最好,D組(菌種添加比為20%的)鳳尾菇

34、子實體大小不如A、B、C組。傳統(tǒng)配方栽培的鳳尾菇菌絲體潔白,子實體菌柄粗壯,菌蓋大,菌柄呈乳白色,菌蓋也呈乳白色,與傳統(tǒng)組對比,食物垃圾栽培出的鳳尾菇菌絲體潔白而濃密,菌蓋大,菌柄呈乳白色,而菌蓋呈灰褐色(如圖1所示)。</p><p>  圖1 鳳尾菇菌絲體及子實體生長情況</p><p>  栽培4天后,各組的菌絲體開始萌發(fā)并向四周生長,其中A、B兩組的上層和中層菌層長勢較好,但是A組

35、菌絲體生長速度略低于B組,C組三個菌層長勢都很好,對照組長勢也很好而且菌絲體生長得快,D組上層菌層長勢較好,中和下層菌絲體沒有大面積生長。栽培12天后,A組上部1/2菌絲體已長滿,B組和C組上部2/3菌絲體已長滿,B組的長勢比C組略差, 而對照組的菌絲體已經長滿整個培養(yǎng)料,D組卻只長了上部1/3。栽培20天后,對照組已經形成原基,A組整袋的2/3已長滿菌絲體,B組整袋的3/4已長滿菌絲體,C組整袋的4/5已長滿菌絲體,下層菌絲體生長情況

36、肉眼無法識別,而D組的中下層菌絲體仍沒有較明顯的長勢。栽培28天后,對照組和C組菌絲體都已長滿,A組和B組菌絲體長滿整袋的4/5,D組菌絲體長滿上部的1/2。栽培35天后,A組和B組都已長滿菌絲體,D組的下層菌絲體無法正常生長。根據上述現象可發(fā)現,與對照組相比,C組菌絲體的生長狀況比對照組好,即菌種添加比為15%時栽培出的菌絲體比傳統(tǒng)配方栽培的鳳尾菇菌絲體更加潔白和濃密,雖然菌絲體生長時間比傳統(tǒng)組略長,A組和B組的菌絲體生長狀況不如對照

37、組,菌絲體生長速度慢且沒有</p><p>  以傳統(tǒng)組為對照,食物組的營養(yǎng)生長期比傳統(tǒng)組長4~7天,這說明食物組菌絲體生長得慢,而食物垃圾組中菌種含量越多,菌絲體營養(yǎng)生長期越短,生長速度越快。對照組菌絲體的生長周期為29天,C組菌絲體的生長周期與對照組較接近,為33天,而A組、B組和D組菌絲體的生長周期都比對照組的長,分別是A組36天,B組35天,D組39天,如表2所示。這說明在適宜的菌種添加比范圍內,菌種添加

38、量越多,菌絲體吸收食物垃圾中的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脂類和無機鹽等有機物越多越快[18],而傳統(tǒng)配方是最佳配比且菌種添加量適宜,再加上對照組的栽培主料為秸稈,秸稈的通氣性比食物垃圾好,因其孔隙率較大,所以食物垃圾組的鳳尾菇菌絲體生長速度沒有對照組的快,菌種添加比為15%的在食物組中菌絲體生長速度最快,但要判斷15%是否為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的最佳菌種添加比仍需分析其他重要指標及子實體生長狀況。</p><p>

39、  表2 不同栽培配方對鳳尾菇生長狀況的影響</p><p>  4.1.2 鳳尾菇子實體生長狀況分析</p><p>  鳳尾菇子實體群生至叢生,菇蓋表面濕潤,小時青灰色,幾乎黑色。菌蓋寬7~12厘米,有的更大。鳳尾菇子實體的生長發(fā)育狀況與其吸收利用培養(yǎng)料的營養(yǎng)物質呈正相關,因此由子實體的生長狀況可反映出栽培效果。研究菌種添加比對鳳尾菇栽培效果的影響可使接種量不過多浪費,并提高鳳尾菇的產

40、量。</p><p>  由圖1可看出,對照組的鳳尾菇子實體菌柄粗壯,菌蓋呈白色,而食物垃圾組的鳳尾菇子實體菌柄比對照組更粗大,而菌蓋呈灰褐色,這可能是由于對照組的栽培料營養(yǎng)太過單一,而食物垃圾所含碳氮源較豐富,營養(yǎng)更好,所以子實體長勢相比對照組更好。由表2可得,食物組中C組的子實體生長期最短,僅為6天,與對照組出菇至采收時間持平,A組、B組、D組的子實體生長期分別為9天、8天和10天,可見菌種添加比為15%的C

41、組不僅鳳尾菇子實體長得大而厚實,而且生長速度也最快,此現象可說明15%的菌種添加比最適宜鳳尾菇子實體的生長發(fā)育。此外,在出菇量方面,A、B、C組都能出三茬菇,C組中子實體長勢好的甚至可以出第四茬,而D組最多只能出兩茬菇,而且子實體總量明顯低于其余三組,C組鳳尾菇的一次生物轉化率最大,為50.60±7.11%,A、B、D組的分別為31.25±8.03%、33.18±5.10%、28.57±7.13%

42、,對照組的一次生物轉化率為40.43±3.74%,可見與對照組相比,菌種添加比為15%的鳳尾菇子實體生長狀況最佳,5%、10%的子實體長勢略低于對照組,20%的子實體長勢最不理想。由此可推斷出菌種添加比對鳳尾菇</p><p>  由表2可得,食物垃圾組中A組和B組的子實體生長周期相差不大,D組子實體生長得最慢。栽培時間傳統(tǒng)組最短,僅為29天,子實體菌柄長、菌蓋直徑和一次生物轉化率的變化規(guī)律均為C組大于

43、B組大于A組,D組子實體長勢最差。在含有15%菌種的C組栽培料上,鳳尾菇子實體與傳統(tǒng)組相比長得更大更好,一次生物轉化率也更高。除了C組鳳尾菇子實體的生長狀況能超越傳統(tǒng)組以外,其余幾組均不如傳統(tǒng)組。對該結果分析可得菌種添加比對鳳尾菇子實體的生長狀況有影響,在最佳菌種添加比(15%)的范圍內,隨菌種添加比的增加,子實體長勢變好、一次生物轉化率升高,菌種添加比太高(20%時),會抑制子實體的生長[19]。以傳統(tǒng)組為對照,食物垃圾包含淀粉、纖維

44、素、蛋白質、脂類和無機鹽等且有機物含量高[20],可提供鳳尾菇子實體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如碳源、氮源和纖維素等,而傳統(tǒng)配方秸稈含量大,木質素含量比食物組高,其他營養(yǎng)物質含量較低,所以傳統(tǒng)組的子實體長勢不如食物垃圾的C組。</p><p>  綜上所述,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狀況是反應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效果的顯性指標,由對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狀況的分析可看出15%的菌種添加比為最佳值,超出或低于均不能促進鳳尾菇的生長

45、繁殖,也不利于食物垃圾的資源化。</p><p>  4.1.3 栽培料理化指標的變化分析</p><p>  鳳尾菇作為一種食用菌,其菌絲體能從培養(yǎng)料中吸收養(yǎng)分,從而轉化為自身的營養(yǎng)成分,所以栽培前后培養(yǎng)料的各項指標都會存在一定的變動。本研究討論在最優(yōu)配方下,不同菌種添加比對鳳尾菇袋料栽培效果的影響,由于傳統(tǒng)栽培料與食物組栽培料存在很大差別,兩者沒有可比性,在此不做有關傳統(tǒng)栽培料理化指標

46、變化的分析,只對相同配方下含食物垃圾的各實驗組的栽培料中的理化指標進行比較。實驗分別采用范式測定法和凱氏定氮法等來測定在不同菌種添加比例下鳳尾菇培養(yǎng)料在前期、中期和后期木質素和纖維素的含量,以及C/N,實驗結果如圖2、圖3、圖4所示。</p><p>  木質素是存在于植物纖維中的一種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其含量可占木材的50%。在植物組織中具有增強細胞壁及黏合纖維的作用。</p><p>

47、  存在于秸稈中的非水溶性木質纖維素很難被酸和酶水解,主要是因為纖維素的結晶度、聚合度以及環(huán)繞著纖維素與半纖維素締合的木質素鞘所致。木質素與半纖維素以共價鍵形式結合,將纖維素分子包埋在其中,形成一種天然屏障,使酶不易于纖維素分子接觸,而木質素的非水溶性、化學結構的復雜性,導致了秸稈的難降解性。目前有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可轉化秸稈,因為微生物有廣泛的適應性,能利用和分解多種畜禽不能利用的復雜有機化合物,合成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的菌體細胞[

48、21]。能降解木質素的真菌有白腐真菌、褐腐真菌及軟腐真菌,其中白腐真菌能分泌胞外氧化酶降解木質素,是最主要的木質素降解微生物。鳳尾菇是一類目前研究得比較多的白腐真菌。</p><p>  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時,菌絲體生長過程中會降解木質素。本實驗的單一變量為菌種添加比,栽培過程中木質素含量的變化可反映出菌種添加比對栽培效果的影響。本實驗采用酸性洗滌木質素的方法測定其變化,結果如圖2所示:</p>

49、<p>  圖2 栽培料木質素含量的變化</p><p>  栽培前期木質素含量隨菌種添加比增加而增加,是由于添加的菌種中含有秸稈,菌種添加量大,木質素含量高。由圖2可以看出,從栽培前期到菇采收完的階段看,木質素降解率最大的是C組,為53.01±4.48%,A、B、D組的降解率分別為18.42±4.02%、38.10±5.99%、14.29±8.78%,通過t

50、檢驗,從圖2中可發(fā)現A、B、C、D組的木質素降解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A、B、C組的木質素降解率呈上升趨勢,C、D組的木質素降解率呈下降趨勢,而A組、D組的木質素降解率相差不大。</p><p>  菌種添加比為15%的栽培料中木質素降解最快,從A組到D組木質素降解速率先升后降,原因是木質素的降解主要發(fā)生在子實體生長發(fā)育階段,菌種添加比為15%的鳳尾菇子實體長勢最好、生長最快,當其菌絲體長滿時,C

51、、N素營養(yǎng)已基本消耗殆盡,所以木質素會被白腐真菌迅速降解以提供子實體生長所需營養(yǎng)[22],而其余幾組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速度均比C組慢,其消耗碳源、氮源也慢,當栽培料中碳氮素營養(yǎng)尚豐富時,白腐真菌不會靠降解木質素來提供營養(yǎng),所以導致A、B、D組的木質素降解率低。A組、D組木質素降解率相差不大的原因可能是A組菌種添加比太小,菌絲體、子實體生長速度慢且出菇小,不利于對木質素的降解,D組菌種添加量大,菌種中所含秸稈量也大,而且菌種添加比過大反而

52、抑制子實體的發(fā)育,因而對木質素的降解率更低。</p><p>  纖維素是由葡萄糖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機溶劑,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纖維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廣、含量最多的一種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23]。一般木材中,纖維素占40~50%,還有10~30%的半纖維素和20~30%的木質素。白腐真菌降解纖維素的能力沒有降解木質素的好。</p><p>  用食物垃圾袋

53、料栽培鳳尾菇時,菌絲體生長過程會降解纖維素。本實驗的單一變量為菌種添加比,栽培過程中纖維素含量的變化可反映出菌種添加比對栽培效果的影響。本實驗采用酸性洗滌纖維的方法測定其含量變化,結果如圖3所示:</p><p>  圖3 栽培料纖維素含量的變化</p><p>  栽培前期纖維素含量隨菌種添加比增加而增加的原因與木質素的相同。由圖3可以看出,從栽培前期到菇采收完階段看,纖維素降解率最大的

54、是C組,為37.84±0.97%,A、B、D組的降解率分別為15.17±1.74%、26.81±1.01%、14.90±0.35%,通過t檢驗,從圖3中可發(fā)現A、B、C、D組的纖維素降解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A、B、C組的纖維素降解率呈上升趨勢,C、D組的纖維素降解率呈下降趨勢,而A、D組纖維素降解率基本相等。</p><p>  栽培料中纖維素的變化分析與

55、木質素相類似。白腐真菌會首先降解木材中的木質素且不產生色素,再降解纖維素,白腐真菌降解纖維素的能力沒有降解木質素的好[24]。由上述結果可知,隨菌種添加比例的增加,纖維素降解率先增加后下降,在菌種添加比為15%時,纖維素降解量最大,這是由于菌種添加比過小,白腐真菌接種量少,對纖維素的降解作用小,所以纖維素降解得少,菌種添加比過大,抑制菌絲體生長的同時使菌絲體吸收栽培料營養(yǎng)的速率減慢,因此對纖維素的降解作用更小。A、D組纖維素降解率小且基

56、本相等可說明5%、20%的菌種添加比栽培鳳尾菇時子實體生長過程緩慢,降解纖維素少。</p><p>  有機物中碳的總含量與氮的總含量的比叫做碳氮比。制作堆肥的有機質材料中,適當的碳氮比例,有助于微生物發(fā)酵分解。碳源和氮源在生物生長過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分析營養(yǎng)源對食用菌生長的影響時,人們在碳氮比及碳源和氮源濃度對發(fā)酵過程的影響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碳氮比過高和過低都不利于細胞生長和外源蛋白表達和積累[

57、25]。</p><p>  本實驗研究栽培料中碳氮比的變化,可反映出不同菌種添加比下鳳尾菇生長過程中對碳源、氮源的利用情況。本實驗采用凱氏定氮法測總氮,用Multi N/C 2100 TOC/TN儀測總碳的方法測定栽培料的C/N,結果如圖4所示:</p><p>  圖4 栽培料C/N的變化</p><p>  從圖4可看出,栽培料C

58、/N的變化趨勢是先明顯下降后趨于平穩(wěn),栽培前期A、B、C、D四組的C/N分別為25.16±0.33、22.62±0.47、19.23±0.26、17.62±0.53,栽培前期C/N隨菌種添加比增加而下降是由于菌種添加量大,菌種中所含蛋白質多,導致C/N越低。菌絲體長滿時A、B、C、D組的C/N分別為18.01±0.12、14.92±0.13、10.68±0.33、13

59、.34±0.15,由此可見C/N下降最明顯的是C組,通過t檢驗,從圖4中可發(fā)現A、B、C、D四組C/N的下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A、B、C組C/N下降的幅度呈上升趨勢,而D組C/N下降的幅度最小。</p><p>  鳳尾菇在菌絲體生長階段要按一定的比例吸收C、N元素組成菌絲細胞,菌種添加比為15%的C組鳳尾菇菌絲體生長速率最快,當其木質纖維素被降解時,菌絲蛋白增多的同時使N含量大幅度增

60、加[26],而其他幾組長勢不如C組,所以N含量增加得相對較少,因此15%菌種添加比組C/N比的下降趨勢最明顯。菇采收完后栽培料的C/N與菌絲體長滿時期相比,基本趨于平穩(wěn),上升趨勢不明顯,是因為子實體生長階段消耗營養(yǎng)源使栽培料本身的C素、N素供應不足,子實體生長速度減慢,所以C/N慢慢趨于平穩(wěn)。</p><p>  此外,通過實驗測得菇采收完的栽培料中含有粗多糖,雖然含量很少,A、B、C、D組粗多糖的含量分別為0.

61、2397%、0.2492%、0.2877%、0.2354%,但是從栽培前期和菌絲體長滿時期到菇采收完粗多糖的含量增加了,這說明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提高了廢料的營養(yǎng)價值,對固廢的資源化利用有重要意義。</p><p>  4.1.4 子實體營養(yǎng)價值分析</p><p>  鳳尾菇子實體中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和礦質元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研究表明,鳳尾菇子實體中蛋白質含量尤為豐富,粗蛋白含量

62、明顯高于蔬菜和糧食作物,可與豆類作物相媲美,營養(yǎng)價值很高[27]。鳳尾菇子實體中所含的蛋白質是植物性蛋白,較動物性蛋白更有益于人體的吸收和利用[28]。子實體中的糖類主要指碳水化合物,它是鳳尾菇生命活動的能源和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29]。食用菌中的總糖包括單糖、多糖、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等物質,總糖含量是食用菌最重要的營養(yǎng)指標和質量指標之一。有研究表明,鳳尾菇多糖及其復合糖具有增強免疫功能、骨髓造血機能、抗腫瘤、抗輻射、抗衰老、降血壓、降血

63、脂、降血糖、對肝腎等主要器官有保護作用等功能[30]。在食用菌子實體中,礦質元素多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食用以后易被人體吸收。礦物質元素是很多酶的輔助因子,還具有構成骨骼、血紅蛋白、細胞色素、維持體內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的作用[31]。食用菌中礦物質的含量通常以灰分含量來反映。</p><p>  鳳尾菇作為一種食用菌,其品質必然受到栽培料和栽培條件的影響。本研究討論在相同栽培條件下,不同菌種添加比對鳳尾菇子實體營養(yǎng)價

64、值的影響。實驗分別采用凱氏定氮法、苯酚-硫酸法、索氏抽提法和重量灼燒法測定不同菌種添加比下鳳尾菇子實體中蛋白質、總糖、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同時以傳統(tǒng)配方栽培的鳳尾菇做對照,實驗結果如圖5、圖6、圖7、圖8所示。</p><p>  圖5 鳳尾菇子實體蛋白質的含量</p><p>  通過實驗發(fā)現,菌種添加比對鳳尾菇子實體中蛋白質的含量有明顯的影響。從圖5可看出,利用傳統(tǒng)配方栽培的鳳尾菇,其

65、子實體蛋白質含量為20.22±9.29%,食物垃圾組中的C組(菌種添加比為15%的)鳳尾菇子實體蛋白質含量高于市場售賣的普通鳳尾菇,為21.53±14.74%,B組的蛋白質含量與普通鳳尾菇相比略高,為20.38±10.54%,A組和D組的蛋白質含量均低于普通鳳尾菇,分別為19.01±53.89%、18.67±16.50%,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是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時,食物垃圾中碳源、氮

66、源非常豐富,只要出菇管理期間不雜菌感染,食物垃圾栽培料的營養(yǎng)物質比傳統(tǒng)配方的多,因此菌絲蛋白合成的多,蛋白質含量就高,對于10%和15%菌種添加比栽培的鳳尾菇來說,10%的栽培效果不如15%菌種添加比的,因此蛋白質含量B組低于C組而高于傳統(tǒng)組。A、D組之所以蛋白質含量低是因為5%和20%的菌種添加比對鳳尾菇的栽培效果都不好,菌種添加比小,菌絲蛋白合成的少,菌種添加比太大,菌絲體生長受到抑制,出菇量少且質量差,所以蛋白質含量低于普通鳳尾菇

67、。由此可推斷菌種添加比為15%的栽培出的鳳尾菇比市場上售賣的普</p><p>  由上述現象可知,菌種添加比為15%的鳳尾菇營養(yǎng)價值較普通鳳尾菇更為豐富,鳳尾菇在栽培過程中,最佳的菌種添加量能更好地利用栽培料中的碳源和氮源用于自身蛋白質的合成[32],而超出最適宜的菌種添加比范圍,如菌種添加量過大為20%時,栽培料中的C、N素營養(yǎng)不足以提供鳳尾菇生長發(fā)育所需,反而會減緩其生長速度,因此鳳尾菇栽培效果不佳、蛋白質

68、含量低。在4個食物垃圾組中,C組鳳尾菇菌絲體的生長速度最快,吸收培養(yǎng)基上營養(yǎng)物質的能力最強,因而合成的蛋白質最多。另一方面,鳳尾菇子實體中蛋白質的多寡與栽培料的碳氮比有關。栽培料中碳氮比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菌體蛋白的合成[33]。菌種添加比為15%時,鳳尾菇對C、N素營養(yǎng)的吸收利用達到最佳狀態(tài),此時的碳氮比較適宜合成蛋白質,所以C組蛋白質含量最高。</p><p>  圖6 鳳尾菇子實體的總糖含量</p&g

69、t;<p>  從圖6可看出,用傳統(tǒng)配方栽培的鳳尾菇,總糖含量為47.53±22.37%。食物垃圾C組鳳尾菇總糖含量最高為47.24±11.37%,與對照組相比沒有顯著性差異;A組、B組次之總糖含量分別為39.81±20.42%和42.89±28.10%,均低于對照組鳳尾菇的總糖含量;D組總糖含量最低,為35.76±13.20%。這是由于菌種添加比為15%栽培出的鳳尾菇長勢

70、優(yōu)于普通鳳尾菇且生物轉化率高,其菌柄粗壯,菌蓋直徑大,所以C組鳳尾菇子實體的營養(yǎng)價值與對照組的相類似,沒有顯著性差異,而A組、B組的鳳尾菇栽培效果劣與C組,不管是從出菇的總產量還是從菇的質量來看,其營養(yǎng)價值都不如C組,而D組由于菌種添加比過大,影響子實體的生長發(fā)育,導致糖類的合成受阻,因此其總糖含量最低。</p><p>  從實驗結果可知,菌種添加比對鳳尾菇總糖含量也有一定影響。菌種添加比為15%的栽培料上子實

71、體的總糖含量最大,營養(yǎng)價值較高。這是因為糖類是構成鳳尾菇細胞壁的主要成分,鳳尾菇在栽培過程中,同化了栽培料中大量的碳源用于自身細胞壁的合成。C組栽培料上鳳尾菇總糖含量最為豐富,可能是因為C組栽培料上的鳳尾菇生長繁殖能力最強。由此可初步推斷15%為最佳菌種添加比。</p><p>  圖7 鳳尾菇子實體粗脂肪含量</p><p>  從圖7可以看出,傳統(tǒng)配方栽培的鳳尾菇脂肪含量為1.06&#

72、177;5.13%。食物垃圾組中,含15%菌種的栽培料上的鳳尾菇脂肪含量最低,為0.83±6.51%;B組次之脂肪含量為0.97±12.90%,略低于普通鳳尾菇脂肪含量,基本相差不大;A組、D組(菌種添加比分別為5%和20%)脂肪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分別為1.16±8.50%、1.12±14.18%,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p>  鳳尾菇在栽培初期從栽培料中獲得足

73、夠的氮源來合成菌體外酶,繁殖較快,使得栽培料中的氮源很快被消耗。此時,由于缺乏菌體外酶的氮源,鳳尾菇的代謝發(fā)生歧化,進入油脂合成階段。又由于鳳尾菇生長過程中,在同化碳源的同時,使甘三油脂得以積累[34]。而在鳳尾菇生長后期,栽培料中的碳源不足以提供生長所需,不得不以甘三油脂作為能源維持自身生長。對上述結果進行分析,由于鳳尾菇子實體生長速率C組大于傳統(tǒng)組大于B組大于A組大于D組,在菌種添加比為15%的栽培料上菌絲體生長繁殖最為迅速,甘三油

74、脂消耗得最多最快,因此其子實體脂肪含量最少,營養(yǎng)價值最高,所以可進一步判斷15%為最適宜食物垃圾袋栽鳳尾菇的菌種添加比。</p><p>  圖8 鳳尾菇子實體灰分含量</p><p>  從圖8可以看出,傳統(tǒng)配方栽培的鳳尾菇灰分含量為7.18±23.04%,與最佳菌種添加比15%所栽培的鳳尾菇相比灰分含量較低。A組、B組、C組和D組的鳳尾菇灰分含量依次為7.24±23

75、.95%、7.62±17.84%、8.51±15.82%、6.32±16.51%,其中含15%菌種添加比的C組鳳尾菇灰分含量最大,A組、B組的灰分含量也高于普通鳳尾菇,只有D組最低,說明A、B、C組鳳尾菇的礦質元素含量均高于普通鳳尾菇,營養(yǎng)價值很高,尤以15%菌種添加比的最好。</p><p>  在一定范圍內,鳳尾菇子實體灰分含量越高,所含礦物質含量也越大,從營養(yǎng)學角度上考慮,礦物

76、質含量高其營養(yǎng)價值也相應較高。菌種添加比為15%的鳳尾菇,灰分含量最大。這可能是因為鳳尾菇在15%的菌種添加比下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速度最為迅速,菌絲體從栽培料中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和礦物質能力最強,使得鳳尾菇在營養(yǎng)生長期,菌絲體中礦質元素的含量就高于其他組,最終使得C組鳳尾菇子實體中礦物質含量最大。</p><p>  由上述實驗結果可知,菌種添加比會對鳳尾菇子實體的營養(yǎng)結構產生影響。與傳統(tǒng)組的鳳尾菇相比,菌種添加比為

77、15%的鳳尾菇,其子實體的營養(yǎng)價值尤為豐富,其蛋白質含量明顯高于市場上售賣的普通鳳尾菇,達到21.53%;菌種添加比為15%的C組鳳尾菇與普通售賣的鳳尾菇相比,子實體的總糖含量相近,達47.24%。子實體脂肪含量,除A組、D組外,B、C組的鳳尾菇脂肪含量均低于市場上出售的鳳尾菇,且C組的鳳尾菇脂肪含量最低,僅為0.83%。因為鳳尾菇屬于低脂高蛋白類食品,脂肪含量越低,營養(yǎng)價值越高。菌種添加比為15%栽培出的鳳尾菇,灰分含量也優(yōu)于市場上售

78、賣的鳳尾菇,其灰分含量為8.51%,即說明子實體中礦質元素較多。因此,從子實體營養(yǎng)價值上分析,菌種添加比為15%時栽培出的鳳尾菇營養(yǎng)價值最豐富。</p><p>  綜上所述,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時,15%的菌種添加比最適合鳳尾菇生長及發(fā)育。在15%的菌種添加比范圍內,子實體營養(yǎng)價值隨菌種添加量的增多而提高,菌種添加比超過最佳值,達20%時,子實體營養(yǎng)價值不高。與傳統(tǒng)組相比,菌種添加比為15%的C組鳳尾菇菌

79、絲體與子實體生長速度更快,產量更高,生物轉化率更高,營養(yǎng)價值也更豐富。因此,本研究篩選出15%為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時的最佳菌種添加比,進一步驗證了其在實際農業(yè)生產中的技術可行性。</p><p>  4.2 利用食物垃圾袋式栽培鳳尾菇技術探討</p><p>  根據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技術可行性實驗可知,鳳尾菇在C組栽培料即57%食物垃圾、20%秸稈、20%米糠、1%石灰、1%石膏

80、、1%過磷酸鈣和15%的菌種添加量上所獲得的鳳尾菇營養(yǎng)價值最為豐富,產量和品質最好,因此,利用C組栽培料進行鳳尾菇袋式栽培實驗,以驗證利用食物垃圾栽培鳳尾菇在實際農業(yè)生產中的技術可行性。</p><p>  按C組所給的栽培配方將配料混合,并加水拌勻,使配料的含水率達65%左右,為防止雜菌感染,拌料過程中滴加少量多菌靈溶液。栽培料在121℃,1.2個大氣壓下滅菌120min,放置在無菌條件下冷卻至室溫。接種時,每

81、袋菌袋植入的菌種量為栽培料的15%。并采用一層栽培料一層菌種的方式裝袋接種,邊裝料邊壓實,用棉花塞封口。為防止在栽培過程中培養(yǎng)基受雜菌感染,棉花塞上涂一層多菌靈溶液。袋式栽培時,鳳尾菇營養(yǎng)生長階段和子實體生長階段管理技術與罐栽時保持一致。</p><p>  為增加產量,在子實體生長期,進行完全脫袋出菇管理方式。并用報紙對袋料做套筒處理,以促進菌絲體快速生長,并防止菇柄倒伏和散亂,使菌柄挺直生長;而且可以加強保濕

82、,調節(jié)光源[35],使子實體色淺,質地柔嫩,提高品質。</p><p>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時,菌絲體滿袋時間為28天。由圖9可看出,栽培料上的菌絲體長勢良好,菌絲體潔白而濃密。子實體生長期,從原基的形成到子實體的采收,共計8天。子實體生長初期,形態(tài)特征良好,菌柄健壯且長短一致,菌蓋直徑較大,菌柄呈乳白色,菌蓋呈灰白色(如圖10所示)。利用食物垃圾袋式栽培鳳尾菇時,菌種添加比為15%的鳳尾菇菌柄長,產量

83、高,一次生物轉化率可達50.60%±7.11%。</p><p>  圖9 袋栽鳳尾菇菌絲體生長狀況</p><p>  圖10 袋栽鳳尾菇子實體生長狀況</p><p>  利用食物垃圾袋栽鳳尾菇實驗基本獲得成功,不足之處可從以下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溫度對食用菌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fā)育有重要影響[36]。鳳尾菇袋栽前期恒溫培養(yǎng)箱的溫度有降低過,使菌絲體生長速

84、度減緩,栽培時間有所增加,出菇時間推遲了。本實驗中,鳳尾菇子實體生長期采用了完全脫袋方式進行管理。利用該種方式進行出菇,雖然可在整個培養(yǎng)基表面上形成原基,增加產量。但在實際操作中,脫袋技術掌握不熟悉,使鳳尾菇在菌絲體沒有完全長滿的情況下就脫袋,脫袋后受到光照刺激,菌絲體很難繼續(xù)生長,導致有些鳳尾菇袋栽菌絲體沒有長滿,雖然這樣也能出菇,但是產量變低了。另一方面,鳳尾菇是厭光性食用菌,子實體生長期間只需微弱散射光,且子實體顏色隨光照增強而加

85、深[37]。因此,在鳳尾菇的發(fā)菌過程中,應保持室內弱光線。在本實驗中,由于菇房光線過強且照射時間過長,鳳尾菇的子實體個體形態(tài)生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雖然做了遮光處理,但鳳尾菇子實體生長時間延長了,因而采收的鳳尾菇作為商品價值不是很高。</p><p>  由實驗可知,利用食物垃圾栽培鳳尾菇在實際農業(yè)生產應用中,應采用半脫袋并對未脫袋部分做報紙?zhí)淄舱诠馓幚淼姆绞竭M行栽培,以避免栽培料中水分損失過多、光線太強而影響鳳

86、尾菇產量。在鳳尾菇子實體生長階段,必須在較黑暗地方栽培,以達到菌柄長、菌蓋直徑大的要求。</p><p>  綜上所述,食物垃圾是鳳尾菇較好的一種栽培料,利用食物垃圾栽培鳳尾菇在實際農業(yè)生產也具有技術可行性。</p><p><b>  5 討論</b></p><p>  隨著食用菌產業(yè)化的蓬勃發(fā)展,食用菌生產后的廢料(菌糠)處理已成為突出的

87、問題,隨地丟棄會嚴重污染環(huán)境[38]。不少研究者們在繼續(xù)深入食用菌廢棄培養(yǎng)料綜合利用方面的研究,以實現生態(tài)良性循環(huán)。經研究發(fā)現,用于食用菌栽培后的菌糠具有松軟、氣味芳香、適口性好、營養(yǎng)價值大幅度提高等優(yōu)點,使其成為了發(fā)展節(jié)糧型飼料來源的一個有效途徑[39]。</p><p>  據測定,用以食用菌栽培后的菌糠中含有大量的食用菌菌絲體,其營養(yǎng)成分和米糠相似,甚至相當于蘑菇的養(yǎng)分含量,可替代部分玉米、瓜干及麥麩等糧食

88、飼料[40]。此外菌糠中還含有菌類多糖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質,這也是米糠和麥麩等糠麩類飼料不可比擬和替代的。</p><p>  李超等用鳳尾菇菌糠飼喂昌圖仔鵝,結果表明,仔鵝對菌糠的采食速度可提高10%以上,采食量增加6.46%,試驗組比對照組日增重提高4.48%,經濟效益增加了19.3%[41]。李浩波等的試驗表明,在繁殖母豬日糧中添加30%菌糠效果最佳,對其窩均產活仔數、平均初生重、泌乳力和斷奶內返情率等繁殖性

89、能均表達為強的正相關;并具有提高仔豬斷奶成活數和降低仔豬腹瀉等疾病的功能[42]。盧國全等的研究指出,給獺兔飼喂菌糠飼料,可提高日增重8.6%,經濟效益提高12.5%在混合料中配合10%的菌糠飼喂肉兔,經8周的試驗可見,肉兔增重快,飼料報酬高,對屠宰率無影響。對長毛兔飼喂香菇菌糠,可使其毛長、毛重、體重均有所增加[43]。綜上所述,以棉籽殼、木屑、稻草、玉米芯和甘蔗渣等農業(yè)廢棄物為主原料栽培食用菌后的菌糠,完全可在畜禽日常飼料中添加一部

90、分,甚至完全替代傳統(tǒng)糠麩類飼料,用于畜禽的養(yǎng)殖。</p><p>  本研究主要利用食物垃圾為栽培原料栽培鳳尾菇,通過實驗也證明了食物垃圾是鳳尾菇較好的一種栽培料。本研究對最佳菌種添加比在栽培鳳尾菇前后木質纖維素、脂肪、蛋白質、粗多糖和灰分的含量進行了測定分析,發(fā)現木質素含量減少了0.017g/g,纖維素含量減少了0.047g/g,子實體蛋白質含量為21.42%,脂肪含量為0.83%,粗多糖含量從無到有,提高了菌

91、糠的營養(yǎng)價值,灰分含量為8.51%。</p><p>  實驗發(fā)現,利用食物垃圾和秸稈米糠混合栽培料栽培鳳尾菇后,栽培料的木質纖維素量有了大幅度下降,菌種添加比為15%的鳳尾菇子實體蛋白質含量較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鳳尾菇栽培后產生了原本栽培料中不存在的粗多糖,提高了栽培料的營養(yǎng)價值。</p><p>  食物垃圾栽培料栽培鳳尾菇后,菌種添加比為15%的鳳尾菇子實體蛋白質、粗脂肪與纖維素含量

92、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配方栽培的鳳尾菇,營養(yǎng)價值更豐富。因此,食物垃圾栽培鳳尾菇后,菌糠完全具有開發(fā)成飼料原料的可行性 。</p><p>  在當前糧食緊缺的情況下,菌糠飼料的開發(fā)利用,不僅可以變廢為寶,防治環(huán)境污染,而且還有利于食用菌和畜牧業(yè)的共同發(fā)展和相互促進,形成農業(yè)生態(tài)的良性循環(huán),值得推廣應用。</p><p><b>  6 結論</b></p>&l

93、t;p>  本實驗研究4組不同菌種添加比,食物垃圾栽培料配方一致的鳳尾菇,并以傳統(tǒng)配方栽培的鳳尾菇做對照,觀察其在栽培過程中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狀況,計算這5組鳳尾菇的一次生物轉化率,并測定鳳尾菇子實體中蛋白質、總糖、脂肪和灰分的含量,討論了不同菌種添加比下栽培的鳳尾菇,其子實體的營養(yǎng)價值。結果表明,在57%食物垃圾、20%秸稈、20%米糠、1%石灰、1%石膏、1%過磷酸鈣以及菌種添加比為15%的栽培料上栽培的鳳尾菇,出菇產量最好

94、,生物轉化率最高為59.52%,且營養(yǎng)價值最豐富,其子實體蛋白質、總糖、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別為21.42%、47.53%、0.83%、8.51%。本研究還驗證了菌種添加比為15%時栽培鳳尾菇在實際農業(yè)生產中也具有技術可行性。</p><p><b>  參考文獻</b></p><p>  [1] 楊文建,趙立艷,安辛欣等.食用菌營養(yǎng)與保健功能研究進展[J].食藥用菌

95、,2011(1):32-36.</p><p>  [2] 劉宏.食用菌營養(yǎng)價值及開發(fā)利用[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7(12):55-58.</p><p>  [3] 錢蕾,孔景萍.特種食用菌—鳳尾菇的栽培技術[J].良種良法,2009,6(1):40.</p><p>  [4] R. Gonza´ lez Matute ?D. Figlas ?N

96、. Curvetto. Agaricus blazei production on non-composted substrates based on sun?ower seed hulls and spent oyster mushroom substrate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1, 27 : 1331–1339.</p><p>  [5] 廖舟怡.變廢為寶-利用廢棄

97、果樹枝條替代食用菌栽培基料[J].浙江林業(yè),2009(6):30-32.</p><p>  [6] 葛樂通,施昱,沈惠平等.城市食物垃圾飼料化處理技術及制備研制[J].江蘇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06,9(3):26-28.</p><p>  [7] 施昱,沈惠平,徐斌.食物垃圾的處理及其綜合利用[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2005,3(2):49-52.</p><p&

98、gt;  [8] GB/T20805—2006.飼料中酸性洗滌木質素(ADL)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p><p>  [9] GB/T6434—2006.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測定.過濾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p><p>  [10] GB/T5009.5—1985.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5.</p>

99、;<p>  [11] GB/T6433—2006.飼料中粗脂肪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p><p>  [12] NY/T1676—2008.食用菌中粗多糖含量的測定[S].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8.</p><p>  [13] GB/T 15672—2009.食用菌中總糖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p>

100、<p>  [14] GB/T6438—2007.飼料中粗灰分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p><p>  [15] 呂子賢.接種量對鳳尾菇產量的影響[J].食用菌,2004,6(21):41-45.</p><p>  [16] 安春秀.不同培養(yǎng)料栽培鳳尾菇產量對比試驗小結[J].北京農業(yè)科學,2005,5(17):31-34.</p>&

101、lt;p>  [17] 劉杰,邱成書,李河等.牛糞和食用菌栽培廢料進行鳳尾菇栽培試驗[J].北方園藝,2011,2(8):18-20.</p><p>  [18] 陳青君,程繼鴻,郝冊.鳳尾菇菌絲體生長特性與培養(yǎng)基篩選[J].中國農學通報,2010,7(3):36-40.</p><p>  [19] 王玉華.蘑菇麥粒菌種添加物試驗[J].食用菌,2005,10(1):92-95.

102、</p><p>  [20] DU Xian-yuan, LIU Jian-lin, HUANG Guo-he and LI Yu. From Food Waste to bioplastic: utilizing malt waste by Recombinant E.coli[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06(6):62-66.</p&

103、gt;<p>  [21] 李春鳳,王力生.白腐真菌降解木質素酶系特性及其應用[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9,6(11):60-65.</p><p>  [22] 趙紅霞,楊建軍,詹勇.白腐真菌在秸稈作物資源開發(fā)中的研究[J].飼料工業(yè),2006(11):28-30.</p><p>  [23] 韓偉.食用菌產胞外纖維素半纖維素降解酶類的研究進展[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

104、012(1):16-18.</p><p>  [24] 游濟豪,聶海濤,王子玉.白腐真菌降解秸稈的研究進展[J].畜牧與獸醫(yī),2011,3(11):72-75.</p><p>  [25] 班立桐,韓志強,黃亮.不同碳氮比培養(yǎng)料對杏鮑菇農藝性狀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0,4(8):80-82.</p><p>  [26] 羅潔,劉玉環(huán),高龍?zhí)m等.生物質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