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摘 要</b></p><p> 在本設計中,主要是進行新焦新趙莊村至王莊村段公路工程的設計。設計部分的公路全長2581.438m,設計車速60km/h,雙向兩車道,有3個平曲線轉(zhuǎn)角,1個豎曲線,兩側(cè)土路肩和硬路肩都為0.75m。 在本設計過程中,主要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設計:</p><p> ?。?)確定道路等級:對交通量進行
2、了分析,查找相應技術(shù)規(guī)范,確定公路的等級以及設計需要的各種參數(shù)。</p><p> ?。?)道路選線及線形設計:在地形圖上選擇兩條合適的路線,然后對最佳方案進行平面、橫斷面、縱斷面三方面的設計,使道路滿足順適、經(jīng)濟等方面的要求。</p><p> ?。?)路基設計:主要是確定路基的邊坡形狀及坡度,選擇合適的填料和壓實標準。</p><p> ?。?)排水設計:主要解
3、決邊溝和截水溝以及其他排水設施的形狀和尺寸。</p><p> ?。?)路面設計:計算車輛軸載,然后設計出三個路面方案,選出合適的方案。</p><p> ?。?)專題設計:對軟弱地基的處理。</p><p> ?。?)概預算部分:主要是結(jié)合相關(guān)軟件,計算該公路的造價。</p><p> 通過這次設計不但了解建設公路的各個步驟,而且也能熟練
4、的運用AutoCAD、緯地等軟件進行制圖。</p><p> 關(guān)鍵詞: 選線;路線設計;路面;路基;軟基處理</p><p><b> Abstract</b></p><p> In this design,is mainly a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from XinZhaoZhuang to Wang
5、Zhuang section ,the length of this road which we design is 2581.438m,the design of the speed is 60km/h.,have 3 plane curve corner, one vertical curve, both sides unpaved shoulder and hard road shoulder are 0.75 m.</p&
6、gt;<p>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this process are like these:</p><p> ?。?)Ensure the grade of this road:The analysis of traffic,search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highway to deter
7、mine the levels of road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design needed. </p><p> ?。?)Road route and linear design:Choose two right route in the topographic map,Then to the best route three aspects of the design,suc
8、h as layout,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profiles to make roads meet shun fitness requirements, economy etc.</p><p> ?。?)Roadbed design:The basic content of roadbed design is to determe roadbed side slo
9、pe form and slope. Choose appropriate packing and compacted standards. </p><p> ?。?)Drainage design:this design main solve the shapes and sizes.of ditches and cut ditches and other drainage facilities.</
10、p><p> ?。?)Pavement design:this design main calculation axle load,then design three road scheme and choose the best scheme.</p><p> (6)Special subject design:The treatment of soft ground.</p>
11、;<p> ?。?)Budget part:Mainly according to related software,calculating the cost of the road.</p><p> This design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various road-building steps, but also skilled in the use of
12、 AutoCAD and weft to design software.</p><p> Keywords: Route selection;Alignment design ;Road surface ;The treatment of soft ground.</p><p><b> 目錄</b></p><p> 第一章 概
13、 述1</p><p> 1.1 工程意義1</p><p> 1.2 設計原始資料和依據(jù)1</p><p> 1.2.1 路線概況1</p><p> 1.2.2 氣候特點1</p><p> 1.2.3 降水量及地下水類型1</p><p> 1.2.4 地質(zhì)與土質(zhì)
14、1</p><p> 1.2.5 植被覆蓋及作物等概況1</p><p> 1.2.6 交通量資料2</p><p> 1.3 設計依據(jù)2</p><p> 第二章 道路路線設計3</p><p> 2.1 道路技術(shù)等級確定3</p><p> 2.2 路線方案的擬定與比選
15、3</p><p> 2.2.1平面設計技術(shù)指標的確定3</p><p> 2.2.2 路線方案擬定與比選5</p><p> 2.3 道路技術(shù)標準確定6</p><p> 第三章 道路平面設計7</p><p> 3.1 平面線形7</p><p> 3.2 圓曲線計算
16、7</p><p> 3.3 坐標計算8</p><p> 3.3.1 路線轉(zhuǎn)角、交點間距、曲線要素及主點坐標表8</p><p> 3.3.2 直線上中樁坐標計算9</p><p> 3.3.3 單曲線內(nèi)中樁坐標計算10</p><p> 第四章 道路縱斷面設計14</p>&l
17、t;p> 4.1 縱斷面設計原則14</p><p> 4.2 豎曲線計算14</p><p> 第五章 道路橫斷面設計16</p><p> 5.1 橫斷面布置16</p><p> 5.1.1 橫斷面布置16</p><p> 5.1.2 路拱橫坡16</p><
18、p> 5.2 橫斷面設計步驟17</p><p> 5.3 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17</p><p> 5.3.1 橫斷面面積計算17</p><p> 5.3.2 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18</p><p> 5.4 土石方調(diào)配方法18</p><p> 5.5 加寬和超高計算19</p>
19、<p> 5.5.1 加寬計算19</p><p> 5.5.2 超高漸變率計算19</p><p> 5.5.3 超高過渡段長度20</p><p> 5.5.4 曲線處超高計算20</p><p> 第六章 路基設計23</p><p> 6.1 路基斷面形式23</p
20、><p> 6.2 填料選擇及填筑方式23</p><p> 6.2.1 填料要求23</p><p> 6.2.2 填筑方式23</p><p> 6. 3 邊坡防護24</p><p> 第七章 道路排水設計25</p><p> 7.1 路基排水目的和要求25<
21、/p><p> 7.2 路基排水設計一般原則25</p><p> 7.3 排水系統(tǒng)設計25</p><p> 7.4 道路排水設計26</p><p> 7.4.1 排水系統(tǒng)設計26</p><p> 7.4.2 排水結(jié)構(gòu)物設計26</p><p> 第八章 路面結(jié)構(gòu)設計
22、28</p><p> 8.1 近期交通組成與交通量28</p><p> 8.2 軸載換算28</p><p> 8.2.1 彎沉值和層底壓應力軸載換算28</p><p> 8.2.2 層底拉應力驗算軸載換算30</p><p> 8.2.3 軸載換算與累計軸次31</p><
23、;p> 8.3 初擬路面結(jié)構(gòu)31</p><p> 8.4 路面材料劈裂強度和路面結(jié)構(gòu)厚度的確定32</p><p> 8.4.1 路面材料劈裂強度和容許拉應力計算32</p><p> 8.4.2 路面結(jié)構(gòu)厚度計算32</p><p> 8.4.3 竣工驗收彎沉值和層底拉應力計算34</p><
24、p> 第九章 淺析CFG樁加固松軟土地基35</p><p> 9.1松軟土地基35</p><p> 9.1.1 概述35</p><p> 9.1.2 松軟土的工程地質(zhì)特性35</p><p> 9.2 CFG樁復合地基36</p><p> 9.2.1 CFG樁概述36</p
25、><p> 9.2.2 CFG樁復合地基加固機理及效應38</p><p> 9.2.3 CFG樁各部分的作用40</p><p> 9.2.4 CFG樁地基工程特性42</p><p> 9.3 CFG樁復合地基計算43</p><p> 9.3.1 樁體間距的設計計算43</p>&l
26、t;p> 9.3.2 CFG樁地基承載力計算48</p><p> 9.4 CFG樁施工技術(shù)簡況53</p><p> 9.4.1 綜述53</p><p> 9.4.2 樁體材料及其性狀54</p><p> 第十章 工程概預算57</p><p> 10.1 設計工程概況57<
27、/p><p> 10.2 路基工程量57</p><p> 10.3 道路路面結(jié)構(gòu)57</p><p> 10.4 建筑安裝費用57</p><p><b> 參考文獻59</b></p><p><b> 致 謝60</b></p><p
28、><b> 第一章 概 述</b></p><p><b> 1.1 工程意義</b></p><p> 本設計路線是一條集散公路,該集散公路的修建,便利了人們的交通,不斷促進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加強了各地域的溝通與聯(lián)結(jié),解決了兩地的交通和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的問題,是兩地本來無法進行大規(guī)模運輸和往來的局面得到改善,溝通了兩個地區(qū)的聯(lián)系,使兩地
29、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經(jīng)濟和戰(zhàn)略意義。</p><p> 1.2 設計原始資料和依據(jù)</p><p> 1.2.1 路線概況</p><p> 該設計路線位于山西與河南交界處。該段公路全長2581.438m,主要滿足運輸和當?shù)剞r(nóng)耕用道。該段公路為雙向兩車道公路,路基寬度為10m,其中兩側(cè)硬路肩都為0.75m,土路肩都為0.75m,車道寬度為
30、3.5m,設計時速為60km/h。</p><p> 1.2.2 氣候特點</p><p> 路線所經(jīng)地區(qū)屬全國道路氣候分區(qū)Ⅱ2c 區(qū),季節(jié)性冰凍、半濕潤、半干旱地區(qū)。一月份平均氣溫-1℃~18℃,七月份平均氣溫28℃~38℃;最高月平均地溫36℃~41℃。該地區(qū)處于我國中南部濕熱到北部干寒地區(qū)間的過渡帶。大陸性氣候較顯著,具有春早多風,夏熱多雨、冬季干寒的基本特點。 </p&g
31、t;<p> 1.2.3 降水量及地下水類型</p><p> 路線所經(jīng)地區(qū)屬中國暴雨分區(qū)13區(qū),與1區(qū)交接。該地區(qū)年降水量為400~600mm,潮濕系數(shù)為0.5~1.0。雨型為夏、秋雨。夏季降水很集中,占總量的3/4,春降水量少,一般占全年總量的10%左右。冬季只有少量降雪。地下水埋深一般3米左右。 </p><p> 1.2.4 地質(zhì)與土質(zhì) </p&g
32、t;<p> 路線所經(jīng)地區(qū)處于黃河中游黃土分區(qū)I區(qū),即東南區(qū),該地區(qū)土質(zhì)為黃土,第四紀沉積以次生黃土為主,原生黃土為輔。類型為新黃土(坡積)Q3,屬粉質(zhì)中液限粘土(CIMY),呈中密狀態(tài),黃土覆蓋地表厚度一般較厚,可全按黃土考慮。按施工時開挖難易程度,強度術(shù)Ⅲ級。黃土層:松土15%。普通土占55%,硬土占30%。 </p><p> 1.2.5 植被覆蓋及作物等概況 </p>
33、<p> 路線所經(jīng)地區(qū)為焦作市轄郊區(qū),地處豫北新鄉(xiāng)以西晉豫交界處,焦枝鐵路北端。屬中國自然地理區(qū)Ⅱ區(qū),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夏綠林,該區(qū)地表灌木叢覆蓋稀疏,草高在 0.5 米以下,主要農(nóng)作物有小麥、玉米、薯類、高梁、谷子等。屬我國早雜糧區(qū),經(jīng)濟作物以油料等為主。水果有梨、蘋果、葡萄等。其次還有飼養(yǎng)業(yè)和鄉(xiāng)鎮(zhèn)小企業(yè)等。該地區(qū)煤炭資源豐富,蘊藏量大,是我國重要的無煙煤產(chǎn)地之一。目前路線所經(jīng)地區(qū)交通運輸緊張,嚴重限制了煤炭資源的開發(fā)利
34、用,阻礙了工農(nóng)牧副業(yè)的發(fā)展和城鄉(xiāng)物資的交流。</p><p> 1.2.6 交通量資料</p><p> 該設計公路最近一段時間的交通量見表1-1。</p><p><b> 表1-1 交通量表</b></p><p><b> 1.3 設計依據(jù)</b></p><p&g
35、t; 根據(jù)批準的設計任務書、地質(zhì)勘測報告、國家關(guān)于公路設計施工的《規(guī)范》、《規(guī)程》、《標準》等。如:</p><p> 1)《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J 011—2006)</p><p> 2)《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 D50-2006)</p><p> 3)《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shù)規(guī)范》(JTGF40-2004)</p><p
36、> 4)《公路排水設計規(guī)范》(JTJ 018-1997)</p><p> 5)《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shù)規(guī)范》(JTJ 034-2000)</p><p> 6)《公路自然區(qū)劃標準》(JTJ 001-1986)</p><p> 7)《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04)</p><p> 8)《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
37、JTGD60-2004)</p><p> 9)《公路工程技術(shù)標準》(JTGB01-2003)</p><p> 10)《公路路基施工技術(shù)規(guī)范》(JTJ 033-1995)</p><p> 第二章 道路路線設計</p><p> 2.1 道路技術(shù)等級確定</p><p> 由交通量組成表,折算成以小客車為標
38、準進行計算,見表2-1。</p><p> 表2-1 交通量折算表</p><p> 根據(jù)上面表中的數(shù)據(jù),該段公路的規(guī)劃交通量由公式(2-1)計算</p><p><b> (2-1)</b></p><p><b> 式中: </b></p><p> —規(guī)劃交
39、通量(輛/日);</p><p> —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輛/日);</p><p> —年平均增長率,取5%;</p><p> n—遠景設計年限,取12年;</p><p> 所以 =10220(輛/日)</p><p> 根據(jù)《公路工程技術(shù)標準》JTG B01-2003 ,擬定該條道路為雙向兩車道的二級
40、公路,設計車速為60km/h。</p><p> 2.2 路線方案的擬定與比選</p><p> 2.2.1 平面設計技術(shù)指標的確定</p><p><b> (1)直線</b></p><p> 直線的最大長度應有所限制,當采用長的直線線形時,為彌補景觀單調(diào)之缺陷,應結(jié)合沿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豆仿肪€設
41、計規(guī)范》規(guī)定:</p><p> 1)設計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時,同向圓曲線間最小直線長度(以m計)以不小于設計速度(以km/h計)的6倍為宜;</p><p> 2)設計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時,可參照上述規(guī)定執(zhí)行。</p><p> 從動視覺原理分析,駕駛員行駛時的視角、視野距離與行駛速度有關(guān),視野距離約等于6V(m)的距離。為避免在視覺上的判斷
42、錯覺,使駕駛員在前一個圓曲線上看不到下一個圓曲線,《規(guī)范》規(guī)定:當設計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時,同向圓曲線間最小直線長度以不小于6V為宜。</p><p><b> (2)圓曲線</b></p><p> 圓曲線是平面線形中常用的線形要素,圓曲線的設計主要確定起其半徑值以及超高和加寬。</p><p> 1)圓曲線的半徑如表2-2所示
43、。</p><p> 表2-2 圓曲線半徑 </p><p> 2)圓曲線的最大半徑</p><p> 選用圓曲線半徑時,在地形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應盡量采用大半徑曲線,使行車舒適,但半徑過大,對施工和測設不利,所以圓曲線半徑不可大于10000米。</p><p><b> (3)緩和曲線</b></p&
44、gt;<p> 為了保證曲率的平緩過渡,緩和曲線的長度不能過短,要有足夠的長度。緩和曲線最小長度的確定應考慮以下三個因素:</p><p> 1)旅客感覺舒適;2)超高漸變率適中;3)行駛時間不過短。</p><p> 緩和曲線不管其參數(shù)如何,都不可使車輛在緩和曲線上的行駛時間過短而使司機駕駛操縱過于匆忙,一般認為汽車在緩和曲線上行駛時間至少應有3s。</p>
45、;<p><b> 見表2-3。</b></p><p> 表2-3 緩和曲線長度 </p><p> 因此,《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 D20-2006規(guī)定:一般情況下,在直線與圓曲線之間,當圓曲線半徑大于或等于不設超高圓曲線最小半徑時,可不設緩和曲線。對于設計時速為60km/h的公路不設緩和曲線的臨界半徑是500m。</p>
46、<p><b> 4)行車視距</b></p><p> 行車視距可分為:停車視距、會車視距、超車視距。《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 D20-2006規(guī)定:二級公路(60km/h)停車視距St取75m。停車視距可分為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兩部分組成,反應距離是當駕駛?cè)藛T發(fā)現(xiàn)前方的阻礙物,經(jīng)過判斷決定采取制動措施的那一瞬間到制動器真正開始起作用的那一瞬間汽車所行駛的距離;感覺時間在很大
47、程度上取決于物體的外形、顏色、駕駛員的視力和機敏度以及大氣的可見度等。</p><p> 2.2.2 路線方案擬定與比選</p><p> 綜合考慮該地區(qū)自然條件、技術(shù)標準、工程投資等因素,初步擬定了兩個方案:</p><p> 方案一:該方案總長為2581.438m,途中經(jīng)過四個村莊,跨越一條小的河流,需要建一座小橋。該路段大部分路段都是經(jīng)過經(jīng)過農(nóng)田,整個路
48、段比較平坦,高差相對來說很小,所以土石方量相對較小。該路段總共有三個轉(zhuǎn)角,圓曲線半徑分別是320m,700m,700m。轉(zhuǎn)角的圓曲線都需要設緩和曲線,第一個轉(zhuǎn)角的緩和曲線是Ls=150m,剩下兩個轉(zhuǎn)角的圓曲線的緩和曲線長度都是Ls=100m。</p><p> 方案二:線路總長為2572.933m。該線路后一部分所經(jīng)區(qū)域大多為村莊,需要大量拆遷,一次斜跨越小的河流,路線轉(zhuǎn)角半徑太小,不利于行車舒適。</p
49、><p> 表2-4 方案比選</p><p> 二級公路投資相對高速公路會比較小,主要滿足短距離運輸和當?shù)剞r(nóng)耕用路,所以在修建過程中應綜合考慮道路的工程造價以及與沿線村莊的聯(lián)系情況,線性的連續(xù)性要求較低,滿足設計要求就可以同時考慮到經(jīng)濟因素,盡量使工程量最小,造價最低。</p><p><b> 綜合考慮:</b></p>
50、<p> 1)從對當?shù)亟?jīng)濟的影響上看,方案一優(yōu)于方案二;</p><p> 2)從規(guī)模及施工難度上看,方案一較好;</p><p> 綜合考慮以上各種因素,最終選擇方案一作為最終設計方案。</p><p> 2.3 道路技術(shù)標準確定</p><p> 具體道路技術(shù)指標見表2-5。</p><p>
51、 表2-5 道路技術(shù)指標</p><p> 第三章 道路平面設計</p><p> 3.1 平面線形 </p><p> 該設計先在地形圖上選線,根據(jù)地形圖的各項數(shù)據(jù),結(jié)合公路選線的各項規(guī)定,該條公路,其各項平曲線要素如下表3-1所示:</p><p> 表3-1 平曲線的各項元素表</p><p>&
52、lt;b> 3.2 圓曲線計算</b></p><p> 已知=,圓曲線半徑為R=320.00m,=150.00m如下圖3-1所示:</p><p> 其中:式中:T—切線長,m; L—曲線長,m;</p><p> E—外距,m; J—校正數(shù)或稱超距,m;</p&
53、gt;<p> R—圓曲線半徑,m; α—轉(zhuǎn)角。</p><p> 圖3-1 平曲線幾何元素圖</p><p> 計算結(jié)果見表3-2。 </p><p> 表3-2 平曲線幾何要素表</p><p> 表3-3 樁號校核表</p><p> 則計算出的樁號為K0+6
54、72.399,所以校核無誤。</p><p><b> 3.3 坐標計算</b></p><p> 3.3.1 路線轉(zhuǎn)角、交點間距、曲線要素及主點坐標表</p><p> 設起點坐標(3542296.7,517905.566),第i個交點坐標為 (),,則坐標增量</p><p><b> (3-1)&
55、lt;/b></p><p> (3-2) </p><p> 交點間距 </p><p><b> ?。?-3)</b></p><p><b> 象限角</b></p><p><b>
56、?。?-4)</b></p><p> 因為方位角可以在圖上測量出來,帶入各項數(shù)據(jù)可以算出坐標為(3542815.99,518332.717),同理可以求出</p><p> ?。?543475.3531,518077.7295)</p><p> (3544236.8247,518124.4343)</p><p> (3
57、544691.12,517946.4)</p><p> 3.3.2 直線上中樁坐標計算 </p><p> (1)對第一個交點,其坐標為(3542815.99,518332.717),A1=270-θ=219,T=263.494m代入上式,可以求出HZ和HZ的坐標:</p><p> 通過上面的公式,計算的HZ
58、和ZH坐標見下表3-4。</p><p> 表3-4 ZH和HZ坐標表</p><p> (2)在直線段一:K0+000到K0+400中樁位每增加20m,坐標增量為:</p><p> 對于直線段一,其起點坐標為(3542296.7,517905.566)代入上式:</p><p> 其中為,代入上式可求出K0+020的坐標為(354
59、2312.146,517918.271)同理可以求出其他的坐標見下表3-5。</p><p> 表3-5 直線段坐標表</p><p> 其他直線段坐標見附件《逐樁坐標表》。</p><p> 3.3.3 單曲線內(nèi)中樁坐標計算</p><p> ?。?)設帶緩和曲線的單曲線的坐標計算:</p><p> 緩和曲
60、線上任意點的切線橫距</p><p> 對于K0+680的坐標</p><p><b> 式中:</b></p><p> ——緩和曲線上任意點至ZH(或HZ)的曲線長;</p><p><b> ——緩和曲線長度。</b></p><p> ?、俚谝痪徍颓€(ZH-
61、HZ)任意點坐標</p><p> 其中R=320m,為,T=263.494m,L=150m,帶入K0+420的曲線長可以求出</p><p> 代入上式任意點至ZH(或HZ)的曲線長,即可得出各點的坐標見下表3-6。</p><p> 表3-6 緩和曲線坐標表</p><p> ?、趫A曲線上任意點坐標</p><p
62、> 其中R=320m,為,T=263.494m,L=150m,將K0+560距HY點的曲線上代入上式得:</p><p><b> 式中:</b></p><p> ——圓曲線上任意點HZ的曲線長;</p><p> ——HY點的坐標。代入其他任意點至ZH(或HZ)的曲線長,即可得出各點的坐標見下表3-7。</p>
63、<p> 表3-7 圓曲線坐標表</p><p> ?、鄣诙徍颓€(HZ-YH)內(nèi)任意點的坐標</p><p> 對于K0+760點的坐標,其中R=320m, 為,T=263.494m,L=150m,則代入下式可以求出</p><p> 代入其他樁號到HZ點的曲線長,可以計算出坐標如下表3-8。</p><p> 表3-8
64、 第二緩和曲線坐標</p><p> 其他坐標見附件《逐樁坐標表》。</p><p> 第四章 道路縱斷面設計</p><p> 4.1 縱斷面設計原則</p><p> (1)縱斷面線形設計主要是解決公路線形在縱斷面上的位置,形狀和尺寸問題,具體內(nèi)容包括縱坡設計和豎曲線設計兩項??v斷面線形設計應根據(jù)公路的性質(zhì)、任務、等級和地形、地
65、質(zhì)、水文等因素,考慮路基穩(wěn)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對縱坡的大小,長短,前后的縱坡情況,線半徑大小及與平面線形的組合關(guān)系等進行組合設計,從而設計出縱坡合理,線形平順圓滑的最優(yōu)線形,以達到行車安全、快速、舒適,工程造價省,運營費用較少的目的。</p><p> (2)該路地處平原微丘區(qū),農(nóng)業(yè)土地資源寶貴,本項縱斷面設計采用小縱坡,微起伏與該區(qū)域農(nóng)田相結(jié)合,盡量降低路堤高度,路線縱斷面按百年一遇,設計洪水位的要求和確
66、保路基處于干燥和中濕狀態(tài),所需的最小填筑高度來控制標高線形設計上避免出現(xiàn)斷背曲線,反向豎曲線之間直線長度不足3秒行程的則加大豎曲線半徑,使豎曲線首尾相接。此外,所選用的半徑還滿足行車視距的要求,由于本設計起始段考慮車輛上路便利以及與收費站銜接,同時地形排水并不困難,故采用平坡設計。</p><p><b> 4.2 豎曲線計算</b></p><p> ?。?)已知
67、:變坡點樁號K1+400.000。=0.0258%,=-0.29%, 為凸型曲線,擬定曲線豎半徑R=70700,具體要素見圖4-1,則: </p><p><b> 式中:</b></p><p> L—豎曲線長度,m;</p><p><b> w—坡差,%;</b
68、></p><p> R—豎曲線半徑,m;</p><p> E—豎曲線外距,m;</p><p> T—豎曲線切線長,m。</p><p> 豎曲線起點樁號: </p><p> 豎曲線終點樁號: </p><p>
69、<b> 豎曲線起點高程: </b></p><p> 豎曲線終點高程: </p><p> 縱斷面設計結(jié)果如表4-1。</p><p> 表4-1 縱斷面設計結(jié)果</p><p> 豎曲線內(nèi)樁號的高程計算:</p><p> 已知變坡點的高程為46.723m</p>
70、<p><b> 計算公式為:</b></p><p> ?。?-1) </p><p><b> 其中:</b></p><p> ——曲線上任意點到曲線起點的水平距離</p><p> 第一個縱坡的各項
71、數(shù)據(jù)見下表4-2。</p><p> 表4-2 第一個縱坡數(shù)據(jù)表</p><p> 其他坐標見附件《逐樁坐標表》。</p><p> 第五章 道路橫斷面設計</p><p><b> 5.1 橫斷面布置</b></p><p> 5.1.1 橫斷面布置</p><p
72、> 本路段路基按兩車道二級公路(60 km/h)標準,路基全寬10m,單向行車道2×3.5 m,左右硬路肩0.75m,左右土路肩各為0.75m,路基寬度=行車道寬+土路肩寬+硬路肩寬=10 m。其標準橫斷面如圖5-1:</p><p> 圖5-1 標準橫斷面示意圖</p><p> 5.1.2 路拱橫坡</p><p> 路拱坡度需要考慮路面
73、類型和當?shù)氐淖匀粭l件。查《公路工程技術(shù)標準》(JTGB01-2003),瀝青路面橫坡宜取1.0~2.0%??紤]到該地區(qū)降雨量,路面排水狀況和施工行車安全舒適,擬采用2%的路拱橫坡。公路的土路肩采用3%的坡度,公路的硬路肩,采用與行車道相同的橫坡。路拱形式擬采用拋物線形式。</p><p> (1)路基邊坡坡度 </p><p> 由《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得知,當H<8m(H—路基填
74、土高度)時,路基邊坡按1:1.5設計。超過8m時路基邊坡按1:1.75設計。邊坡設計圖見圖5-2。</p><p> 圖5-2 邊坡設計示意圖</p><p><b> 2)護坡道 </b></p><p> 《公路工程技術(shù)標準》:當路肩邊緣與路側(cè)取土坑底的高差小于或等于2m時,取土坑內(nèi)側(cè)坡頂可與路坡腳位相銜接,并采用路堤邊坡坡度,當高差
75、大于2m時,應設置寬1m的護坡道;當高差大于6m時,應設置寬2m的護坡道。本設計結(jié)合當?shù)氐淖匀粭l件設置護坡道,護坡道坡度設計為4%。</p><p><b> ?。?)邊溝設計 </b></p><p> 《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邊溝橫斷面一般采用梯形,梯形邊溝內(nèi)側(cè)邊坡為1:1.0-1:1.5,外側(cè)邊坡與挖方邊坡坡度相同。少雨淺挖地段的土質(zhì)邊溝可采用三角形橫斷面,其內(nèi)
76、側(cè)邊坡宜采用1:2-1:3,外側(cè)邊坡坡度與挖方邊坡坡度相同。本設計路段地處平原區(qū),故宜采用梯形邊溝,且底寬為0.6m,深0.6m,內(nèi)側(cè)邊坡坡度為1:1。</p><p> 5.2 橫斷面設計步驟</p><p> ?。?)根據(jù)地形圖繪橫斷地面線。 </p><p> ?。?)根據(jù)路線及路基資料,將橫斷面的填挖值及有關(guān)資料(如路基寬度、加寬值、超高橫坡、緩和段長度、
77、平曲線半徑等)抄于相應樁號的斷面上。</p><p> ?。?)根據(jù)地質(zhì)資料,示出土石界限、設計邊坡度,并確定邊溝形狀和尺寸。 </p><p> ?。?)繪橫斷面設計線,又叫“戴帽子”。設計線應包括路基邊溝、邊坡、截水溝、加固及防護工程、護坡道、碎落臺、視距臺等,在彎道上的斷面還應示出超高、加寬等。</p><p> ?。?)計算橫斷面面積(含填、挖方面積),并填
78、于圖上。</p><p> 5.3 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p><p> 5.3.1 橫斷面面積計算</p><p> 計算橫斷面積在這里采用塊分法,所謂塊分法就是通過路基橫斷面地面線及設計線上的所有轉(zhuǎn)折點用豎線把路基橫斷面劃分成寬度不等的多個準確的梯形或三角形,然后分別計算每一個梯形或三角形的面積再累加起來即為路基橫斷面面積,該方法的設計模型見圖5-3:<
79、/p><p> 圖5-3 塊分法計算模型示意圖</p><p> 該計算方法是采用積分的原理,理論上當把各分塊寬度設置的無限小計算就越精確。設設計路面函數(shù)為:,原始地面線函數(shù)為:,兩函數(shù)交點在橫軸上坐標分別是,則橫斷面面積計算公式為:</p><p><b> (5-1)</b></p><p> 但現(xiàn)實操作很難給出
80、設計路面線和原始地面線函數(shù),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給出合理的b的值以控制計算結(jié)果精度,從而計算出符合精度要求的橫斷面面積,實際操作計算采用的公式為:</p><p><b> (5-2)</b></p><p><b> 其中:</b></p><p><b> ─各分塊的寬度;</b></
81、p><p> ─各分塊等效為矩形的平均高度。</p><p> 5.3.2 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p><p> 土石方數(shù)量采用平均斷面法計算。</p><p> 若相鄰兩斷面均為填方或挖方且面積大小相近,則可假定兩斷面之間為棱柱體,其體積的計算公式為:</p><p><b> (5-3)</b&g
82、t;</p><p><b> 式中:</b></p><p> —體積,即土石方數(shù)量,;</p><p> —相鄰兩斷面的面積,;</p><p> —相鄰兩斷面之間的距離,。</p><p> 利用上述方法可以計算出任意兩個相鄰的樁位之間的土方工程量,在累計求和就可以得出該工程的土方
83、工程量:。</p><p><b> (5-4)</b></p><p> 該路線的土石方工程量計算結(jié)果見附表:工程土石方計算表。</p><p> 5.4 土石方調(diào)配方法</p><p> 土石方調(diào)配方法有多種,如累積曲線法、調(diào)配圖法、表格調(diào)配法等,由于表格調(diào)配法不需單獨繪圖,直接在土石方表上調(diào)配,具有方法簡單
84、,調(diào)配清晰的優(yōu)點,是目前生產(chǎn)上廣泛采用的方法,本路段也采用土石方計算表調(diào)配法。具體調(diào)配步驟:</p><p> ?。?)土石方調(diào)配是在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與復核完畢的基礎上進行的,調(diào)配前應將可能影響運輸調(diào)配的橋涵位置、陡坡、大溝等注在表旁,供調(diào)配時參考。</p><p> ?。?)弄清各樁號間路基填挖方情況并作橫向平衡,明確利用填挖與挖余數(shù)量。</p><p> ?。?)
85、在作縱向調(diào)配前應根據(jù)施工方法及可能采取的運輸方式定出合理的經(jīng)濟運距,工土石方調(diào)配時參考。</p><p> ?。?)根據(jù)填缺挖余分布情況,結(jié)合路線縱坡和自然條件,本著技術(shù)經(jīng)濟和支農(nóng)的原則,具體擬定調(diào)配方案。</p><p> ?。?)經(jīng)過縱向調(diào)配,如果仍有填缺或挖余,則應會同當?shù)卣畢f(xié)商確定借土或棄土地點,然后將借土或棄土的數(shù)量和運距分別填注到借方或廢方欄中。</p><
86、;p> ?。?)土石方調(diào)配后,應按下式進行復核檢查:</p><p> 橫向調(diào)運+縱向調(diào)運+借方=填方</p><p> 橫向調(diào)運+縱向調(diào)運+棄方=挖方</p><p> 挖方+借方=填方+棄方</p><p> 以上檢查一般是逐頁進行復核的,如有跨頁調(diào)配,須將其數(shù)量考慮在內(nèi),通過復核可以發(fā)現(xiàn)調(diào)配與計算過程有無錯誤。</p
87、><p> 土石方計算見附表《土石方計算表》</p><p> 5.5 加寬和超高計算</p><p> 5.5.1 加寬計算</p><p> 對于設計的這條二級集散公路其圓曲線的R值都大于250m,其加寬值甚小,可不加寬。</p><p> 5.5.2 超高漸變率計算</p><p>
88、 由汽車在曲線上行駛的力的平衡方程式,可得公式:</p><p><b> ?。?-5)</b></p><p> 對于某一既定的設計速度V,(+μ)與1/R成線性關(guān)系。其中,設計速度為60km/h,繞中線旋轉(zhuǎn)的最大超高漸變率為1/175。和μ可以有以下四種分配方式:</p><p> ?、僭谖催_到=之前,離心力完全由超高所抵消。當曲率再大
89、時,保持不變,其增加的離心力部分由橫向摩阻力來抵消。</p><p> ?、诜椒ㄅc①基本相同,區(qū)別在于①采用設計速度,這里采用行駛速度。</p><p> ③超高和曲率成正比,即=0與=之間為一直線關(guān)系。</p><p> ④超高和曲率成曲線關(guān)系,其值介于②和③之間。</p><p> 方式④中超高和曲率成曲線關(guān)系,當平曲線半徑較大時,
90、其超高值接近方式②,由適當?shù)某叩窒麢M向力。隨著半徑的減小,則以接近最大超高的方式設置超高。這樣,在超高設置上兼顧了大半徑和小半徑曲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述幾種方法的缺點,但對大半徑曲線更加有利。</p><p> 5.5.3 超高過渡段長度</p><p> ?。?)超高過渡段長度計算公式</p><p> 為了行車的舒適、路容的美觀和排水的通暢,必須設置一
91、定長度的超高過渡段,超高的過渡則是在超高過渡段全長范圍內(nèi)進行的。雙車道公路最小超高過渡段長度按下式計算:</p><p><b> ?。?-6)</b></p><p> 根據(jù)上式計算的超高過渡段長度,應湊成5m的整倍數(shù),并不小于10m的長度。</p><p> ?。?)超高過渡段長度應考慮因素</p><p> 為
92、了行車的舒適,超高過渡段應不小于按上式計算的長度。但從利于排除路面降水考慮,橫坡度由2%(或1.5%)過渡到0%路段的超高漸變率不得小于1/330,即超高過渡段又不能設置得太長。所以在確定超高過渡段長度時應考慮以下幾點:</p><p> 1)一般的情況下,在確定緩和曲線長度時,已經(jīng)考慮了超高過渡段所需的最短長度,故一般取超高過渡段與緩和曲線長度Ls相等,即=Ls;</p><p>
93、2)若計算出的>Ls,此時應修改平面線形,使Ls≥。當平面線形無法修改時,可將超高過渡起點前移,即超高過渡在緩和曲線起點前的直線路段開始;</p><p> 3)若Ls>計算出的,但只要超高漸變率P≥1/330,仍?。絃s。</p><p> 4)在高等級公路設計中,因照顧線形的協(xié)調(diào)性,在平曲線中一般配置較長的緩和曲線。為了避免在緩和曲線全長范圍內(nèi)均勻過渡超高而造成路面橫向排水不暢,超
94、高過渡可采取以下措施:① 超高的過渡僅在緩和曲線的某一區(qū)段內(nèi)進行。② 超高過渡在緩和曲線全長范圍內(nèi)按兩種超高漸變率分段進行。即第一段從緩和曲線起點由雙向路拱坡以超高漸變率1/330過渡到單向路拱橫坡,第二段由單向路拱橫坡過渡到緩和曲線終點處的超高橫坡。</p><p> 5.5.4 曲線處超高計算</p><p> 本設計路線共有平曲線2處,其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見表5-1所示。</p&g
95、t;<p> 表5-1 曲線超高元素表</p><p> ( 1 )超高過渡計算(以曲線一為例): </p><p> 過渡方式:繞邊緣旋轉(zhuǎn),超高緩和段長度取與緩和曲線同長。過渡過程中外側(cè)車道先抬高到2%與內(nèi)側(cè)車道一致.然后一起過渡至4%全超高。</p><p> 因為超高漸變率小于1/330,故采用在緩和段前115m外側(cè)車道抬高至2%,再與內(nèi)
96、測車道一起過渡至全超高的方法。</p><p> 土路肩的超高過渡:外側(cè)車道保持反向橫坡3%.當車道橫坡大于3%時,內(nèi)測車道土路肩的采用比車道橫坡大1%的同向橫坡,當車道橫坡大于3%時,土路肩采用車道橫坡。曲線一出的超高設計圖5-4如下所示。</p><p> 圖5-4 曲線一超高設計圖</p><p><b> 計算公式: </b>&l
97、t;/p><p> X距離處行車道橫坡值:</p><p> 外側(cè): (5-7) </p><p> 內(nèi)側(cè):
98、 (5-8)</p><p> 曲線一處的超高計算值如表5-2所示。</p><p> 表5-2 曲線一超高設計值</p><p><b> 第六章 路基設計</b></p><p> 6.1 路基斷面形式</p><p> 本路段路基采用整體式斷面,其邊坡坡率確定如下:&l
99、t;/p><p> (1)當填土高度小于8 m時,邊坡坡率采用1∶1.5;大于8 m時,8 m以上部分采用1∶1.5,8 m以下部分采用1∶1.75。本設計路段填土高度均小于8 m,所以邊坡坡率均采用1∶1.5。</p><p> ?。?)當為土質(zhì)邊坡挖方時,邊坡坡率采用1:1。</p><p> 6.2 填料選擇及填筑方式</p><p>
100、 6.2.1 填料要求</p><p> 通過摻加石灰從而有效的改善土質(zhì)含水量,便于路基的壓實,保證路基的強度和施工過程中的工期要求。又因沿線填土含水量的大小與地層、施工季節(jié)、降水情況及施工方案有較為密切的關(guān)系,如果路基填料強度和含水量能滿足要求,或在施工工期允許的情況下,通過翻曬等方法能降低土的含水量,則可以不摻或少摻石灰。路基的填料的各項要求見下表6-1所示。</p><p>
101、表6-1 路基填料最小強度、粒徑及壓實度要求</p><p> 注:當路基填料的CBR值達不到表列要求時,可摻石灰或其他穩(wěn)定材料處理。</p><p> 6.2.2 填筑方式</p><p> 一般路基均采用分層攤鋪分層碾壓,有利于壓實,保證強度均勻。每填一層,經(jīng)過壓實符合標準規(guī)定后方可再填上一層。松鋪厚度與地基條件、土質(zhì)、松鋪土層干密度有關(guān)。用不同材料填筑路
102、基時,須遵守下列規(guī)則:</p><p> ?、俨煌再|(zhì)的填料應分層鋪筑,不得混雜亂填(但可摻配后使用),以免形成水囊或滑動面。每種填料層累計總厚不宜小于0.5m。</p><p> ?、诓煌盍系膶游话才?,應考慮路基工作條件。凡不因潮濕或凍融影響而變更其體積的優(yōu)質(zhì)土應填在上層;路堤的浸水或受水位漲落影響的部分,宜盡可能選用透水性好而不易被水沖蝕的材料,如漂(卵)石、砂礫、片(碎)石等;當路
103、堤穩(wěn)定受到地下水或地表長期積水影響時,路堤底部也應填以水穩(wěn)性好、不易風化的礫石材料或采用無機結(jié)合料處治的土。根據(jù)該地區(qū)路基填土的實際情況,中間部位考慮到施工工期、季節(jié)、填料含水量情況等因素,施工過程中應在保證路基強度、壓實度及水穩(wěn)定性的前提下依照實際情況決定處理的土層及摻灰量,設計時按中部總體積30%摻5%石灰控制摻灰總量。</p><p><b> 6. 3 邊坡防護</b></p
104、><p> 路基邊坡防護,主要是保證路基邊坡表面免受降水、日照、氣溫、風力等自然力的破壞,從而提高邊坡的穩(wěn)固性,還可美化路容,增加行車的舒適感.本路段路基的邊坡采用拱形骨架護坡(填方)和錨桿掛網(wǎng)噴射混凝土防護(挖方)。骨架采用7.5號的漿砌片石填筑,采用20號的混凝土預制板嵌邊,骨架間種草。</p><p> 第七章 道路排水設計</p><p> 7.1 路基
105、排水目的和要求</p><p> 路基排水的目的在于確保路基能始終處于干燥、堅實和穩(wěn)定狀態(tài)。為此,應盡可能將停滯在路基范圍內(nèi)的地表水迅速排除,并防止用地范圍以內(nèi)的地表水對路基的浸蝕和沖刷。</p><p> 路基設計時,必須考慮將影響路基穩(wěn)定性的地面水派粗豪和攔截于路基用地范圍以外,并防止地面漫流、滯積和下滲。</p><p> 路基施工時,應該校核全線路排水
106、系統(tǒng)的設計是否完備和妥善,必要時應予以補充或修改,應重視排水工程的質(zhì)量和使用效果。</p><p> 路基養(yǎng)護中,對排水設施應定期檢查與維修,以保證排水設施正常使用,水流暢通,并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改善路基排水條件。</p><p> 7.2 路基排水設計一般原則</p><p> (1)排水設計要因地制宜、全面規(guī)劃、因勢利導、綜合整治、講究實效、注意經(jīng)濟,充分利
107、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p><p> (2)各種路基排水溝渠的設置,應注意與農(nóng)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時可適當增設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徑,以防農(nóng)業(yè)用水影響路基的穩(wěn)定性,并做到路基排水有利于農(nóng)田灌溉。</p><p> ?。?)設計前必須進行調(diào)查研究,查明水源與地質(zhì)條件,重點路段要進行排水系統(tǒng)的全面規(guī)劃,考慮路基排水與橋涵布置相配合,地面排水與地下排水相配合,各種排水溝渠的平面布置與豎向布置相配
108、合,做到綜合整治,分期修建。</p><p> ?。?)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盡量不破壞天然水系,不輕易合并自然溝溪和改變水流性質(zhì),盡量選擇有利地質(zhì)條件布設人工溝渠,減少排水溝渠的防護和加固工程。</p><p> ?。?)路基排水要結(jié)合當?shù)厮臈l件和道路等級等具體情況,注意就地取材,以防為主,既要穩(wěn)固適用,有必須講究經(jīng)濟效益。</p><p>
109、7.3 排水系統(tǒng)設計</p><p> 路面積水由2%路拱橫坡排出,經(jīng)坡面匯入全線貫通的邊溝,邊溝水排至原有的排水溝渠。</p><p> 邊溝的縱坡度應取0.5%,邊溝出水口的間距,不超過500m,邊溝出口水的排放應結(jié)合地形、地質(zhì)條件以及橋涵水道位置,排引到路基范圍外、使之不沖刷路堤坡腳。</p><p> 截水溝設在路塹坡頂5m或路堤坡腳2m以外,截水溝長
110、度控制在200m-500m內(nèi);超過500m時,在中間適宜位置處增設泄水口,由急流槽或急流管分流排引。</p><p> 7.4 道路排水設計</p><p> 7.4.1 排水系統(tǒng)設計</p><p> 路面積水由2%路拱橫坡排出,經(jīng)坡面匯入全線貫通的邊溝,邊溝水排至原有的排水溝渠。</p><p> 邊溝的縱坡度應取0.5%,邊溝出
111、水口的間距,不超過500m,邊溝出口水的排放應結(jié)合地形、地質(zhì)條件以及橋涵水道位置,排引到路基范圍外、使之不沖刷路堤坡腳。</p><p> 截水溝設在路塹坡頂5m或路堤坡腳2m以外,截水溝長度控制在200m-500m內(nèi);超過500m時,在中間適宜位置處增設泄水口,由急流槽或急流管分流排引。</p><p> 7.4.2 排水結(jié)構(gòu)物設計</p><p><b
112、> ?。?)邊溝排水</b></p><p> 排水邊溝斷面尺寸確定《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邊溝橫斷面一般采用梯形,梯形邊溝內(nèi)側(cè)邊坡為1:1.0~1:1.5,外側(cè)邊坡與挖方邊坡坡度相同。本設計路段地處平原微丘區(qū),故宜采用梯形邊溝,且底寬為0.6m,深0.6m,內(nèi)側(cè)邊坡坡度為1:1。邊溝的斷面尺寸見圖7-1。</p><p> 圖7-1 邊溝的斷面尺寸</p>
113、<p><b> (2)排水溝設計</b></p><p> 排水溝的主要用途在于飲水,將路基范圍內(nèi)各種水源的水流(如邊溝、截水溝、取土坑、邊坡和路基附近積水)引至橋涵或路基范圍意外的指定地點。當路線受到多段溝渠或水道影響時,為保護路基不受水害,可以設置排水溝或改移渠道,以調(diào)節(jié)水流,整治水道。排水溝的斷面采用梯形,具體尺寸見圖7-2。</p><p>
114、; 圖7-2 排水溝尺寸圖</p><p> 第八章 路面結(jié)構(gòu)設計</p><p> 8.1 近期交通組成與交通量</p><p> 表8-1 近期交通組成與交通量</p><p><b> 8.2 軸載換算</b></p><p> 8.2.1 彎沉值和層底壓應力軸載換算<
115、/p><p> 路面設計以雙輪組單軸載100KN為標準軸載。以設計彎沉值為指標及驗算瀝青層層底拉應力中的累計當量軸次,軸載換算采用如下的計算公式: </p><p><b> (8-1)</b></p><p><b> 式中: </b></p><p> N ——標準軸載的當量軸次(次/d);
116、</p><p> ——被換算車型的各級軸載作用次數(shù);</p><p> P ——標準軸載(KN);</p><p> ——被換算車型的各級(單根)軸載(KN);</p><p> ——被換算車型各級軸載的軸數(shù)系數(shù)。當軸間距大于 3m 時按單獨的一個軸計算,軸數(shù)系數(shù)記為軸數(shù) m;當間距小于 3m 時,按雙軸或多軸計算,軸數(shù)系數(shù)為 C1
117、=1+1.2(m-1);</p><p> ——被換算軸載的輪組系數(shù),單輪組為 6.4,雙輪組為 1.0,四輪組為 0.38。</p><p> 根據(jù)以上公式,將每種通過該路的車型換算成標準軸載見下表8-2:</p><p> 表8-2 彎沉值為指標軸載換算</p><p> 注:為了計算準確,本設計在換算中將所有通過的車型包括25K
118、N以下的軸載都進行了統(tǒng)計換算</p><p><b> ?。?-2)</b></p><p> 計算設計年限2010年以后12年的內(nèi)通過該橫斷面的累積標準軸載的當量次數(shù)。</p><p><b> ?。ù危?lt;/b></p><p><b> 式中:</b></p>
119、;<p> ——設計年限內(nèi)通過該橫斷面的累積標準軸載的當量次數(shù)(次);</p><p> ——計算設計年限內(nèi)一個車道上的累積當量軸次數(shù)(次);</p><p> ——設計年限內(nèi)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長率(以小數(shù)記);</p><p> t ——設計年限(a),按規(guī)范瀝青混路面二級公路設計年限一般為12年;</p><p>
120、——車道系數(shù),按規(guī)范雙向兩車道0.6—0.7(本設計取0.7);</p><p> 計算設計年限12年內(nèi)一個車道上的累積當量軸次數(shù)</p><p><b> ?。ù危?lt;/b></p><p> 8.2.2 層底拉應力驗算軸載換算</p><p> 當以半剛性材料結(jié)構(gòu)層的層底拉應力進行驗算時,按規(guī)定凡軸載大于40K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焦新趙莊村至王莊村段公路工程的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
- 公路工程畢業(yè)設計--一級公路的設計
- 公路工程畢業(yè)設計---某一標段高速公路的設計
- 畢業(yè)設計常州至無錫段一級公路設計
- 公路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一級公路的一階段施工圖設計
- 公路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某一標段高速公路的設計
- 《公路工程設計軟件》課程標準-新2
-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設計畢業(yè)設計
- 公路工程畢業(yè)設計-總說明書
- 公路工程竣工圖總說明(新)
- 公路工程施工勞務合同新
- 畢業(yè)設計(論文)-一級公路xx段設計
- 岑玉線北流甘村至新圩段公路改造工程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 土木工程(公路工程)畢業(yè)論文---某一級公路工程綜合設計
- 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公路工程
- 土木工程畢業(yè)論文--公路工程設計
- 某新建一級公路工程設計畢業(yè)設計
- 公路工程高程施工放樣設計方案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高速公路ef段設計
- (定稿)新朱二級公路畢業(yè)設計(word)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