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北 京 大 學</b></p><p><b>  本科生畢業(yè)論文</b></p><p>  題 目:******************************</p><p>  學生姓名:   ************ </p><p

2、>  指導老師: *********** </p><p>  學 院: *********** </p><p>  專業(yè)班級: ************* </p><p>  完成時間: *************

3、</p><p><b>  北 京 大 學</b></p><p>  畢業(yè)論文(設計)任務書</p><p>  畢業(yè)論文(設計)題目 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探析</p><p>  題目類型 理論研究 題目來源 生產(chǎn)實際題</p><p>  網(wǎng)址:www.an

4、geletsoft.cn </p><p>  畢業(yè)論文(設計)時間從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6月8日</p><p>  一、畢業(yè)論文(設計)內(nèi)容要求</p><p>  1、寫作本文應當掌握以下基礎知識:我國刑法理論中的罪過及其類型;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的犯罪構(gòu)成;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的現(xiàn)狀及司法實踐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國刑法學界關于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

5、的主流觀點及主要分歧。</p><p>  2、本論文應當結(jié)合我國司法實踐中在認定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存在的問題如故意實施污染環(huán)境的行為、能否適用嚴格責任的問題、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等等,對目前刑法學界關于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的各種觀點如“過失論”、“混合罪過論”、“故意論”等進行分析論證,并提出對司法實踐中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認定有指導、參考價值的觀點。</p><p>

6、  3、本文的寫作應當對我國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的立法沿革進行考察,對外國有關該罪主觀方面的立法例進行分析比較,收集刑法學界關于該罪主觀方面的相關文獻并進行全面充分的分析研究,圍繞該罪的主觀方面組織論文內(nèi)容,合理安排論文結(jié)構(gòu),做到重點突出、觀點鮮明、論證充分、語言通順。</p><p>  4、論文應當符合《中南大學法學院2006屆畢業(yè)論文工作手冊》關于論文格式的要求,不少于10000字。</p>

7、;<p>  [1]題目類型:(1)理論研究(2)實驗研究(3)工程設計(4)工程技術研究(5)軟件開發(fā)</p><p>  [2]題目來源:(1)教師科研題(2)生產(chǎn)實際題(3)模擬或虛構(gòu)題(4)學生自選題</p><p><b>  二、主要參考資料</b></p><p>  [1]付立忠.環(huán)境刑法學[M].北 京:中國方正

8、出版社,2001</p><p>  [2]楊春洗等.危害環(huán)境罪的理論與實務[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p><p>  [3]蔣蘭香.環(huán)境刑法[M]北 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p><p>  [4]陳仁,樸光誅.環(huán)境執(zhí)法基礎[M].北 京:法律出版社,1997</p><p>  [5]孟慶華.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的

9、主觀要件問題探討[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4(3)</p><p>  [6]覃志軍,徐立.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的構(gòu)成特征[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4(2)</p><p>  [7]杜澎.破壞環(huán)境資源犯罪研究[M].北 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p><p>  [8]李景城,李居全.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能否采納嚴格責任[J].大慶師范學院學

10、報,2006(4) </p><p>  [9]鄧文莉.我國環(huán)境刑法中不宜適用嚴格責任原則[J].法商研究,2003(2)</p><p>  [10]曹子丹,顏九紅.關于環(huán)境犯罪若干問題的探討[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1998(4)</p><p>  [11]陳君.論我國環(huán)境刑法中嚴格責任的適用[J].北 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1)</p>&l

11、t;p>  三、畢業(yè)論文(設計)進度安排</p><p>  指導教師(簽名) ______________ 時間:__________________</p><p>  系(所)主任(簽名)____________ 時間:_________________</p><p>  主管院長(簽名)______________ 時間

12、:_________________</p><p>  中 南 大 學</p><p>  畢業(yè)論文(設計)成績評定表(一)</p><p><b>  指導教師評語</b></p><p>  建議成績 指導教師</p><

13、p>  ______年___月___日</p><p>  中 南 大 學</p><p>  畢業(yè)論文(設計)成績評定表(二)</p><p>  論文(設計)評閱人評語</p><p>  論文(設計) </p><p>  建議成績:__________________

14、 評閱人________________</p><p>  ______年___月___日 </p><p>  中 南 大 學</p><p>  畢業(yè)論文(設計)成績評定表(三)</p><p><b>  答辯記錄及意見</b></p><p>  答辯成績:_________

15、_____ 答辯委員會(小組)負責人_________</p><p>  ______年___月___日 </p><p>  學院領導小組審查意見:</p><p>  成績評定:______________ 負責人:___________</p><p>  ______年___月___日</p&

16、gt;<p><b>  目 錄</b></p><p><b>  摘要</b></p><p>  引言…………………………………………………………………1</p><p>  一、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觀點述評……………………2</p><p> ?。ㄒ唬┲卮蟓h(huán)境污染事故罪

17、主觀方面觀點概述…………………2</p><p> ?。ǘ┲卮蟓h(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諸觀點評析………………2</p><p>  二、本罪主觀方面:排除故意……………………………………3</p><p> ?。ㄒ唬┍咀镏饔^方面案例…………………………………………3</p><p>  (二)本罪主觀方面案例評析……………………………………3

18、</p><p>  三、本罪主觀方面:過失和推定過失……………………………4</p><p> ?。ㄒ唬┻^失:本罪的主觀方面……………………………………5</p><p> ?。ǘ┩贫ㄟ^失……………………………………………………5</p><p>  四、嚴格責任于本罪之適用………………………………………6</p><

19、p> ?。ㄒ唬﹪栏褙熑魏徒^對責任之辨析………………………………6</p><p> ?。ǘ┍咀镞m用嚴格責任之爭議…………………………………6</p><p>  五、嚴格責任適用本罪之限制……………………………………9</p><p> ?。ㄒ唬┺q護理由對嚴格責任的限制………………………………9</p><p> ?。ǘ┳C明標準對嚴

20、格責任的限制………………………………9</p><p>  (三)刑罰適用對嚴格責任的限制………………………………9</p><p> ?。ㄋ模┳镄谭ǘ▽栏褙熑蔚南拗啤?0</p><p>  結(jié)語…………………………………………………………………10</p><p>  參考文獻…………………………………………………

21、…………11</p><p>  附錄…………………………………………………………………12</p><p>  附件一………………………………………………………………12</p><p>  附件二………………………………………………………………17</p><p>  致謝…………………………………………………………………21</p

22、><p>  摘要: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觀方面應排除故意,而包括過失和推定過失。英美法系的嚴格責任和我國民法的過錯推定實質(zhì)是一致的,它沒有違背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沒有否認罪過作為犯罪構(gòu)成的必要構(gòu)成要素,它仍是過錯責任的一部分。環(huán)境污染具有眾多特殊性,為了應對這種特殊性,更好地打擊環(huán)境犯罪,維護公共利益和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的認定中應引進嚴格責任。故本罪的主觀方面應當以過錯責任為原則、以嚴格責

23、任為輔助。作為客觀歸罪的絕對責任應排除在本罪主觀方面之外。完善現(xiàn)行刑法對本罪之規(guī)定,應就適用嚴格責任作出明文規(guī)定,并對嚴格責任作出一定的限制如允許辯護理由的存在。司法實踐中,對違反國家規(guī)定的行為和嚴重后果持故意的行為,不構(gòu)成本罪而應根據(jù)其行為的主客觀要件等犯罪事實,依據(jù)刑法的其他規(guī)定如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定罪處罰。</p><p>  關鍵詞: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 主觀方面 嚴格責任 絕對責任 推定過失</

24、p><p>  Abstract: The subjective aspects of the crime of gre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should remove intent, but including fault and constructive fault. The strict liability in the common law is consis

25、tent with the essence of fault deduce in our civil law, which does not go against the principle of subjective aspect according to objective aspect, does not deny subjective fault as a necessary element composing a crime,

26、 is still a part of the fault liabil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a lot of </p><p>  Key words: crime of gre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subjective aspect/ strict liability/ absolute liability/ co

27、nstructive fault</p><p><b>  引 言</b></p><p>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工業(yè)生產(chǎn)水平也得到極大提高。人們在享受工業(yè)生產(chǎn)給社會聚集的巨大財富,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和舒適的同時,人們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卻在遭受著空前的污染和破壞。為了打擊環(huán)境犯罪,保護廣大公民的生命健康、公私財產(chǎn)的安全,97年《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

28、罪中的第六節(jié)專設了破壞環(huán)境資源罪,規(guī)定了一系列污染環(huán)境和破壞自然資源的犯罪,其中第338條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條。但是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在理論和司法實踐中都存在很多問題。</p><p>  首先,關于它的主觀方面的認定就存在很多爭議。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主張,主要觀點有本罪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本罪主觀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本罪主觀方面只能是過失;本罪的主觀方面包括故意、過失和無過失。筆者對

29、這些觀點均不敢茍同,本文的相應部分將對其進行研究和評析。</p><p>  其次,關于不僅對違反國家規(guī)定的行為且對嚴重后果都持故意心態(tài)的行為,有學者主張仍應該按照本罪來定罪處罰。而另有學者主張應根據(jù)其行為的主客觀要件,依據(jù)刑法的其他規(guī)定定罪處罰。對此本篇也予以探析。</p><p>  再次,由于環(huán)境污染有其特殊性,即其具有專業(yè)性、技術性、長期性、隱蔽性、后果嚴重性和難恢復性的特點,如果

30、無視這種特殊性,仍按照傳統(tǒng)的過錯責任原則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勢必讓一部分重大環(huán)境污染者逃脫刑責。為應對這種特殊性,有學者提出在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中引進嚴格責任,而另有學者因為嚴格責任有違于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不利于經(jīng)濟建設且有失公平等原因從而反對本罪適用嚴格責任。本文認為嚴格責任適用于本罪,但應當進行限制。</p><p>  一、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觀點述評</p><p>  (

31、一)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觀點概述</p><p>  在刑法學界,關于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的爭議很大,但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p><p>  1、本罪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p><p>  即行為人明知其行為是違反國家環(huán)境保護法規(guī)規(guī)定的行為,仍然實施,過失不構(gòu)成本罪。</p><p>  2、本罪主觀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

32、過失</p><p>  但是這種主張又可以分為兩種觀點:第一種認為主要是過失但也不排除故意(即一般或多數(shù)情況下表現(xiàn)為過失,個別或少數(shù)情況下表現(xiàn)為故意,且多是間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非法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害廢物行為會發(fā)生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而放任這種結(jié)果的發(fā)生)。第二種認為主要是故意(多是間接故意)但也不排除過失。</p><p>  3、本罪主

33、觀方面只能是過失</p><p>  即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本應預見,但由于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雖已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狀態(tài)。至于行為人對違反國家的規(guī)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害廢物這一行為本身則通常是有意的。</p><p>  4、本罪的主觀方面包括故意、過失和無過失</p><p>  故

34、意是指行為人明知其行為是違反國家環(huán)境保護法規(guī)規(guī)定的行為,仍然實施。但也不排除過失和無過失。</p><p> ?。ǘ┲卮蟓h(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諸觀點評析</p><p>  上述這些觀點中,第一種認為只能由故意構(gòu)成,第二、第四種均認為包括故意(主要是間接故意),對此筆者均不敢茍同。針對第一種觀點,筆者認為首先它沒有區(qū)分對行為的主觀心態(tài)和對結(jié)果的主觀心態(tài)。從刑法第338條對本罪的描述來看本

35、罪屬于依法定結(jié)果為構(gòu)成要件的結(jié)果犯,那么要看對結(jié)果的主觀心態(tài),至于對行為本身是故意還是過失并不影響本罪的性質(zhì)。實際上,現(xiàn)實生活中以明知行為違反國家規(guī)定而為之是常態(tài)。其次,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jié)果并希望其發(fā)生的心理狀態(tài)。其認識因素有兩種情況:一是明知其行為必然會發(fā)生某種后果;二是明知其行為可能會發(fā)生某種后果。其意志因素是希望,即犯罪人對于危害結(jié)果抱著積極追求的態(tài)度。換言之,這個結(jié)果的發(fā)生,就是犯罪人通過一系列犯罪活動

36、所需達到的目的[5]。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可想而知,環(huán)境和人類息息相關,它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zhì)基礎,人類無法回避環(huán)境污染給自身所造成的危害,所以行為主體不可能追求或希望污染環(huán)境危害后果的發(fā)生,所以排除了直接故意的可能。針對第二種、第四種觀點認為包括間接故意,筆者認為如果本罪的主觀方面不包括直接故意那么就不應包括間接故意,因為同屬故意僅因為表現(xiàn)形</p><p>  二、本罪主觀方面:排除故意</p>

37、<p>  上面筆者已經(jīng)論述過了本罪的主觀方面排除故意,但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乏不僅對違反國家規(guī)定的行為且對嚴重后果都持故意(主要是間接故意)心態(tài)的例子。如下面這一案例。</p><p> ?。ㄒ唬┍咀镏饔^方面案例</p><p>  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口鄉(xiāng)泗安村向陽化工廠系一家村辦小廠,連廠長共5名職工。該廠只有一間平房、兩只鐵鍋和幾口大缸,瀕臨倒閉。1988年,曹保章承包了向陽化工廠。

38、在明知本廠無能力處理含氰化鈉、氰化鉀的有毒工業(yè)廢渣的情況下,于1989年1月4日與上海鋸條總廠簽訂了處理鋼鋸熱處理產(chǎn)生的含氰廢渣的協(xié)議。協(xié)議規(guī)定:自1989年1月起,上海鋸條總廠將每月約10噸的含氰廢渣委托向陽化工廠處理;向陽化工廠必須按當?shù)丨h(huán)保部門規(guī)定處理含氰廢渣,堅決杜絕二次污染,不能存放在露天場所等等。簽約后的當月,曹保章即派職工兩人雇本村李正華的一條渡船到寶山區(qū)劉行鄉(xiāng)上海鋸條廠熱處理車間裝運含氰廢渣。臨行前,曹保章對3人說:“下

39、腳料有毒,不要帶回來,偷偷扔到河里,千萬不要被人看見。”于是,三人遵囑行事,含氰廢渣全部被拋入沿途河中。事后,曹將此“妙法”告訴陸垣福,陸稱贊說“這辦法好!”此后,每月都有10噸含氰廢渣被拋入寶山區(qū)、嘉定縣及江蘇太倉縣的水域中。自1989年1月至1991年8月,曹保章指使陸垣福、陳祥興等人先后25次將294噸含氰廢渣拋入水中,折合成純氰化物20多噸,致使大面積水域遭到嚴重污染,大量魚及水生生物死亡,當?shù)?lt;/p><p

40、> ?。ǘ┍咀镏饔^方面案例評析</p><p>  大家知道,過失犯罪,或者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的疏忽大意的過失或者是已經(jīng)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對危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從根本上說危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是完全是違背行為人的主觀愿望的。而本案例中,曹保章為牟取暴利,明知本廠無處理含氰廢渣的能力卻簽訂協(xié)議,而故意向水域投放含氰廢渣,造成水生生物死亡,自來水廠停止供水,部分企業(yè)停產(chǎn)等重大公私

41、財產(chǎn)損失。這種主觀心理狀態(tài)已超出了過失的范疇,至少屬于放任危害結(jié)果發(fā)生的間接故意的內(nèi)容[7]。那么針對這樣的案例司法實踐中我們該怎樣適用法律怎樣定罪量刑呢?主要有兩種觀點:</p><p>  一種認為仍應該按照本罪來定罪處罰。這也主要是主張本罪的主觀方面包括故意至少是間接故意的學者所持的觀點。</p><p>  另外一種認為,如果明知而故意為之,則不構(gòu)成本罪而應根據(jù)其行為的主客觀要件等

42、犯罪事實,是什么最就按什么罪論處[8]。</p><p>  筆者認為本罪的主觀方面排除括故意,所以不贊同第一種觀點。且如果一定要按本罪定罪處罰,則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法定刑相同,也有悖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當然也不能不處罰,否則將導致過失犯罪受處罰,而主觀惡性更大的故意犯罪反而不受處罰的更不合理的局面。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認為應該根據(jù)行為人的主客觀要件事實按相關的故意犯罪論處,它是解決本罪適用法律尷尬局面的正確做法。

43、</p><p>  實踐中,如行為人明知自己非法處置危險物質(zhì)的行為會危及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財產(chǎn)的安全,而仍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則應以投放危險物質(zhì)論處。進一步說實際上很多情況下刑法中關于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的規(guī)定都可以解決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的危險犯和故意犯的處罰問題。刑法第114條規(guī)定: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zhì)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

44、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15條規(guī)定: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zhì)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114條規(guī)定了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的危險犯情況,第115條規(guī)定了它的故意犯和過失犯。</p><p>  首先,從條文可以看出投放

45、危險物質(zhì)罪和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的行為對象有相似性,前者為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zhì),后者為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zhì)或者其他危險廢物。行為對象的相似性讓它們有了競合的可能性。其次,筆者是認可對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的客體持廣義客體說的觀點的。即認為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所侵犯的客體不僅是國家環(huán)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而且包括生態(tài)環(huán)境利益和公民的人身權、公私財產(chǎn)權。既然本罪的侵犯客體包括公民的人身權、公私財產(chǎn)權,且由

46、于環(huán)境污染的廣泛性和普遍性,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也是對公共安全的侵犯。因為所謂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數(shù)人生命、健康的安全和重大公私財產(chǎn)的安全。所以筆者認為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和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的侵犯客體也有相同之處。</p><p>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利用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的完善規(guī)定即它關于處罰危險犯的規(guī)定和它明確懲罰故意犯罪的規(guī)定來彌補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的不足,當然這是在符合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構(gòu)成

47、要件的前提下進行的。具體說來是當主體、客體、客觀方面都相同的情況下,僅因主觀方面的不同可分別定罪量刑,即當主觀方面是過失時定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當主觀方面超出過失的范疇如是間接故意時定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兩個法條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適用。這樣可以有效解決司法實踐中法律適用時遇到的尷尬問題,即本罪的主觀方面不包括故意,但現(xiàn)實生活中又不乏主觀為故意的案例,這時我們該怎樣定罪量刑的問題。如此適用也符合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可以有效懲治

48、環(huán)境犯罪,遏制環(huán)境污染的強勁勢頭。</p><p>  三、本罪主觀方面:過失和推定過失</p><p>  筆者認為本罪的主觀方面理應包括過失和推定過失。這里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對于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而致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或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應當預見,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雖已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態(tài)度。這里的推定過失是指當行為人違反國家規(guī)定造成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致

49、使出現(xiàn)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或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控訴方不能證明行為人的主觀罪過即行為人主觀方面是出于故意還是過失,而行為人又不能證明自己主觀上不存在過錯或者雖有過失但已盡能力避免或者有其他合理的辯護理由時,就推定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錯(至少是過失)而要其承擔刑事責任的情況。</p><p>  (一)過失:本罪的主觀方面</p><p>  筆者認為本罪的主觀方面包括過失的理由如下:<

50、/p><p><b>  1、本罪的處罰條件</b></p><p>  本罪的處罰以發(fā)生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造成公私財產(chǎn)的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為條件,否則不作為犯罪處罰。這是過失犯罪的基本特征,根據(jù)過失結(jié)果無價值理論,我國刑法中過失犯罪都以發(fā)生某種嚴重后果為前提。</p><p><b>  2、本罪的量刑幅度</b>

51、;</p><p>  本罪有兩個量刑幅度,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由此看出本罪的法定刑與其他過失犯罪的法定刑完全一致。如刑法第134條重大責任事故罪,第233條過失致人死亡罪。本罪如包括故意犯罪,顯然法定刑偏輕,有違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因此,從法定刑方面也可以推論本罪屬于過失犯罪。</p><p>

52、<b>  3、本罪的原始依據(jù)</b></p><p>  事故一詞是本罪被定為過失犯罪的原始依據(jù),事故意味著突發(fā)的意外的變故或災禍,這與過失犯罪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也符合立法者懲罰環(huán)境犯罪的立法原意。</p><p><b> ?。ǘ┩贫ㄟ^失</b></p><p>  筆者認為本罪的主觀方面還包括推定過失的理由是筆者贊

53、同本罪適用嚴格責任。因為其實當我們把嚴格責任的內(nèi)涵和外延搞清楚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就其實質(zhì)內(nèi)容而言,嚴格責任和我國民法的過錯推定相一致,如《民法通則》第126條規(guī)定的建筑物致人損害。而絕對責任則對應于我國民法的無過錯責任(通常我們也叫做嚴格責任),如《民法通則》第124條規(guī)定的環(huán)境污染致人損害。概括說來,嚴格責任的實質(zhì)內(nèi)涵就是推定過失,適用嚴格責任就意味著該罪的主觀方面可以是推定過失。</p><p>  但是關于

54、本罪能否適用嚴格責任的紛爭歷來不斷,其癥結(jié)點在于對嚴格責任的涵義不明、不統(tǒng)一,且與無過失責任、絕對責任等相近概念在使用上存在混亂。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的概念本來自英美法系,當被引進我國時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對它們的涵義產(chǎn)生了曲解。博登海默說過:“概念是解決法律問題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限定嚴格的專門概念,我們便不能清楚和理性地思考法律問題”。我們也知道,概念是對事物本質(zhì)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它決定著事物的屬性、功能、地位和作用,同時也是

55、我們邏輯思維的起點。如果概念不明不統(tǒng)一,肯定與否定并非指向同一對象,那么爭議再多也是枉然,也不會有什么有意義的結(jié)果。所以接下來我們將在把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的概念界定清楚地情況下,詳細論證筆者認為本罪的主觀方面包括推定過失即本罪能適用嚴格責任的理由。</p><p>  四、嚴格責任于本罪之適用</p><p>  (一)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之辨析</p><p>  

56、嚴格責任經(jīng)歷了一個漸進的和緩慢的演變過程,但我們現(xiàn)在討論的嚴格責任是這樣一種情況:對于某些特殊的犯罪,法官并不把犯意作為決定刑事責任的先決條件要求檢察官加以證明,只要被告實施了一定的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而被告又不能證明自己主觀上不存在過錯,包括已盡自己的能力去注意和避免,則被告可能被判有罪。而絕對責任是指對于某些特殊的案件,犯意并不是犯罪構(gòu)成的必要要件,犯意的存在與否,不僅檢察官無需證明,而且被告也不能據(jù)此作為辯護的理由;即使被告不存在

57、值得譴責的過錯,即使被告的行為是基于合理的錯誤認識,即使被告認為自己具有犯罪定義所規(guī)定的某個特殊的辯護理由,只要檢察官證明被告實施了某種犯罪行為,被告就能被定罪。</p><p>  在這里我們尤其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嚴格責任并沒有違背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它并沒有否認罪過作為犯罪構(gòu)成的必要構(gòu)成要素,它只是將證明自己沒有故意或者過失罪過表現(xiàn)的證明責任適當轉(zhuǎn)移給被告承擔。在被告的行為經(jīng)控方證明是存在的情況下,如果被告能提出

58、合理的抗辯事由以證明自己在實施該行為時不存在過錯,或者在過失的情形下證明自己已盡注意的責任,則會被判無罪,反之則會被定罪。但在絕對責任的情形下,被告有沒有犯意并不需要檢察官證明,被告也不能以此作為辯護的理由,只要被告實施了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即被定罪。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絕對責任由于其不問主觀過錯有客觀歸罪之嫌,所以絕對責任的適用受到了及其嚴格的限制。而嚴格責任由于現(xiàn)實社會的需要還會有比較大的適用空間。</p><p&

59、gt; ?。ǘ┍咀镞m用嚴格責任之爭議</p><p><b>  1、否定說</b></p><p>  一些學者反對在本罪中適用嚴格責任,主要基于以下理由:(1)嚴格責任違背了我國的犯罪構(gòu)成理論,有悖于我國刑法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按照傳統(tǒng)刑法理論,司法機關在追究犯罪時,不僅要證明行為人有犯罪行為,而且要證明這種犯罪行為是在其故意或者過失的心理狀態(tài)支

60、配下進行的。而嚴格責任的出現(xiàn),使得司法機關無需證明行為人的罪過,這不符合犯罪構(gòu)成理論主觀方面要件的要求,有客觀歸罪之嫌。(2)經(jīng)濟上的消極影響。它使企業(yè)將工作重心從革新與發(fā)展經(jīng)濟轉(zhuǎn)移到采取更多的預防措施,以免受犯罪指控,這樣使企業(yè)謹小慎微,瞻前顧后,不敢放開手腳,喪失應有的開拓進取精神,抑制經(jīng)濟發(fā)展,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發(fā)展要求不相適應。(3)嚴格責任導致刑法打擊面過寬,適用嚴格責任的犯罪本質(zhì)上不需要通過刑罰手段來調(diào)

61、整,這樣不僅有刑法濫用的嫌疑而且打亂了以行政制裁和民事制裁為主的體系。(4)嚴格責任過分追求效率而有失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刑事訴訟法的兩大價值目標,和效率相比,公平永遠都是第一位的,追求效率應當在保證公平的基礎上進行,否則,這種效率沒有任何意義可言,以犧牲公平為代價的效率本身就是一種非平義[16]</p><p><b>  2、肯定說</b></p><p>  另

62、有許多學者贊同在本罪中引進嚴格責任,針對否定說提出了有力的批駁。筆者也持肯定說,針對上述的否定觀點,提出辯解理由如下:</p><p> ?。?)正如我們前面所述,嚴格責任并沒有違背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它沒有否認罪過作為犯罪構(gòu)成的必要要素。在適用嚴格責任時,仍然要求行為必須符合犯罪構(gòu)成的四大要件即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只不過免去了起訴時控訴方對被告主觀方面的證明責任,而將該證明自己沒有故意或者過失罪過表現(xiàn)

63、的責任適當轉(zhuǎn)移給被告承擔。如果被告能提出合理的抗辯事由以證明自己在實施該行為時不存在過錯或者在過失的情形下證明自己已盡注意的責任,那么被告則無須承擔刑事責任。所以嚴格責任的適用并不違背我國刑法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犯罪構(gòu)成理論,它本身仍然是個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概念,它本質(zhì)上未脫離過錯責任的軌道,只不過是罪過原則的靈活變通,體現(xiàn)了刑法的公正、公平和效率等價值。</p><p>  (2)對經(jīng)濟建設產(chǎn)生負面影響對是否引進嚴格責任

64、的探討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但我們也不能犯“唯經(jīng)濟主義”的錯誤,經(jīng)濟效果特別是具有暫時性的經(jīng)濟效果不應該成為判斷一切的標準。事實上,放任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破環(huán)恰恰會對經(jīng)濟發(fā)展構(gòu)成巨大的威脅,讓整個社會包括企業(yè)為之付出巨大的經(jīng)濟代價。良好的環(huán)境是經(jīng)濟良性發(fā)展的基礎,資本主義國家所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的嚴重后果,我們今天也看的清清楚楚,我們不應再走這樣的老路。我們必須堅持“環(huán)境保護和經(jīng)濟發(fā)展相協(xié)調(diào)”的方針,經(jīng)濟必須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為此我們應引

65、進嚴格責任因為這樣會迫使行為人自警督促行為人在活動中對自己的行為給予更多的注意,盡可能的為大眾利益著想,加強行為人的責任心,從而達到預防環(huán)境污染的發(fā)生,遏制環(huán)境犯罪出現(xiàn)的目的。</p><p>  (3)意大利刑法學家帕多瓦尼說過:“人們?yōu)橐粋€民事或行政規(guī)范規(guī)定刑事制裁,并將其改造為刑法規(guī)范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某種違反該規(guī)范的行為不可能用民事或行政措施加以制裁,或者采用民事或行政措施不足以制裁該行為,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

66、況,人們就只能轉(zhuǎn)而求助于刑事制裁,以保障該規(guī)范的執(zhí)行[20]。”可以說我國環(huán)境污染的嚴峻形勢已經(jīng)達到了這樣一種程度即讓我們不得不啟動刑事制裁來制止環(huán)境犯罪了?,F(xiàn)實生活中,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對人民大眾的威信力和威懾力都不夠,這導致它們的效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們的處罰力度也不夠且還存在難于執(zhí)行的問題。這樣企業(yè)在比較效益(即預期受罰成本或預期事故成本小于預防成本)的驅(qū)使下,可能對民事和行政制裁措施視而不見,依舊我行我素,為謀取巨大利潤而置人民

67、安危、公私財產(chǎn)安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利益于不顧。所以民事和行政法律對環(huán)境污染行為是不足以有效遏制的,而環(huán)境刑法卻可以依據(jù)刑罰的嚴厲性來協(xié)調(diào)和規(guī)范人們在環(huán)境資源利用中的利益沖突。日本著名的刑法學家藤木英雄也曾指出:“公害并非只是違章問題,也不是無可奈何的災難,而是一種人禍。即使說它不是那么直接,也不是那么明顯,如果按照健全的社會共同觀念來考慮,就應該</p><p> ?。?)嚴格責任在提高訴訟效率方面的意義已得到普遍認同

68、,但它的公平性卻始終受到質(zhì)疑。筆者覺得這樣的誤解很大部分還是在于混淆了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的含義。現(xiàn)代的嚴格責任是以舉證責任的重新分配和舉證責任的倒置為特征的。正如我國臺灣學者所主張的“公害犯罪其行為的故意或過失甚難確定,蓋其行為和結(jié)果間尚存一段時間,故待結(jié)果發(fā)生時若非其行為一直持續(xù),則其行為已無客觀之存在,則如何認定其先前行為具有故意或過失,則應由法律或以推定方式,或以舉證反置的方式,予以法律認定”。故嚴格責任只懲罰推定有過錯的行為和允

69、許被告提出抗辯理由體現(xiàn)了它的公平性。它的最大的價值在于免除了控方的證明責任,但它并非不要求犯意,其實它要求的至少是一種推定犯意。從邏輯上說,被告人證明自己沒有主觀過錯則沒有,不能證明則推定有,這是不嚴密的,但這也恰好就是嚴格責任的“嚴格”之所在。且我認為由于人們對周圍客觀世界的認知能力存在局限性,所以在某些情況下迫于現(xiàn)實狀況的需要而采取這種推定的方法也是合理且公平的。</p><p> ?。?)環(huán)境犯罪不同于殺人

70、、搶劫、盜竊等普通犯罪一樣主觀罪過那么明顯和直接。環(huán)境犯罪主觀方面一般排除直接故意,更多的表現(xiàn)為間接故意、過失甚或是推定過錯。對主觀罪過明顯的犯罪刑罰懲罰的痛苦性可以迫使其抑制或改變主觀犯意,而對主觀罪過不明顯的犯罪刑罰懲罰的痛苦性也可以使其更加自警爭取不觸雷池一步,所以不能說嚴格責任對沒有犯意的犯罪一點預防作用都沒有。簡而概之就是一句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我想這種誤解的最根本原因還在于沒搞明白嚴格責任它并不是懲罰無罪過的行為,它是以

71、過錯推定為前提的,它懲罰的至少是有推定過錯的行為。在絕對責任的場合,當事人知道自己不論怎樣履行自己的注意義務,一旦出現(xiàn)結(jié)果,他沒有任何申辯理由和免責機會,則很可能放棄采取某種保護措施。而在嚴格責任的場合,允許被告提出合理的辯護理由而免責,所以被告會更加謹慎地履行自己的注意義務,從而預防和避免危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p><p>  另外,我還想強調(diào)的一點是犯罪預防的有效程度取決于懲罰的確定性和嚴厲性。而兩相比較,前者

72、效果更好。貝卡利亞曾說過:于犯罪的最強有力的約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雷也曾指出:決定刑罰效果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其嚴厲程度,而在于懲罰的確定性。我們知道環(huán)境污染自有其專業(yè)性、技術性、長期性、隱蔽性的特點,控訴方要證明被告的主觀罪過有很大的難度,若按傳統(tǒng)過錯責任的要求,當控訴方?jīng)]有確切證據(jù)可以證明被告的行為符合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四個構(gòu)成要件時,就不得不按照“疑罪從無”的原則來釋放被告。這樣勢必放縱污染環(huán)境的行為,使重大環(huán)境污

73、染者逃脫刑事追究,得不到刑事制裁,并最終導致污染環(huán)境的行為更加肆無忌憚,環(huán)境狀況更為嚴峻和惡劣,同時不利于及時救濟和保護廣大受害者的合法利益。而嚴格責任的適用恰好滿足了環(huán)境犯罪懲罰確定性的要求也彌補了過錯責任在此方面的不足。這樣提高了環(huán)境犯罪懲罰的概率即增加了懲罰的確定性,顯然是有助于抑制潛在犯罪人犯罪的,這也正是嚴格責任預防作用和價值的體現(xiàn)。</p><p>  五、對嚴格責任的限制</p>&l

74、t;p>  規(guī)定嚴格責任我們就不得不規(guī)定對嚴格責任的限制,這是因為嚴格責任自有其“嚴格”性,即由于過錯的推定也可能將無過錯的行為也納入犯罪中來。為了盡量避免這種嚴格性,各國都對嚴格責任作了不同限制。筆者將其歸納如下,以為司法實踐提供參考:</p><p>  (一)辯護理由對嚴格責任的限制</p><p><b>  1、法定辯護理由</b></p>

75、<p>  第一種是一般的辯護理由,包括未達法定刑事責任年齡、精神病、不自愿(被迫的行為)、無意識的行為、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等。第二種是在嚴格責任犯罪中,專門規(guī)定可以用來辯護的理由,如英國的“無過失辯護理由”和“第三者辯護理由”。 前者指如果被告能夠證明其觸犯刑法的行為是由于認識錯誤、意外事件或其他不能控制的原因,并且他曾作出了適當努力來避免該項結(jié)果的發(fā)生,那么他可以以此作為免責事由。后者指要求被告人不僅要證明自己方面沒有

76、過錯,而且還要證明該犯罪事實是由于第三者的行為或過錯引起的。</p><p><b>  2、善意辯護理由</b></p><p>  即指控方在以嚴格責任起訴某一犯罪時,被告誠實而合理地認為存在某種事實,如果確實存在這樣的事實證明被告沒有主觀過錯,就使被告的行為免罪,當然證實這一事實存在的舉證責任仍由被告承擔。實際上,善意辯護只是前面提及的無過失辯護理由更加廣泛的運

77、用[24]。</p><p> ?。ǘ┙档妥C明標準對嚴格責任的限制</p><p>  在過錯責任下,按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控訴方對被告人罪行的證明標準是“證據(jù)確實充分”,即達到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的標準。當他不能充分舉證證明犯罪事實,對被告人是否構(gòu)成犯罪有懷疑時,根據(jù)疑罪從無、疑罪有利于被告的原則,應認定被告無罪,它體現(xiàn)的是對被告利益的保護。而在嚴格責任下,被告對自己沒有主觀過錯的證明

78、標準有所降低,他只要能排除法官的合理懷疑,提出“清楚而使人確信的證據(jù)”就可以了。我國也有學者認為被告人的證明要求能達到使法官確信他所稱得無過錯“很有可能”的程度,而控方又不能進一步提出不容置疑的反駁,就應當宣判他無罪[25]。</p><p> ?。ㄈ┬塘P適用對嚴格責任的限制</p><p>  由于嚴格責任只問因果不問過錯的嚴格性,在英美國家,它只適用于輕罪和違警罪,且處罰較輕多為罰金

79、刑或短期監(jiān)禁。筆者認為,在我國對一般環(huán)境污染行為的行政處罰也多為罰款或拘留,且不論行政處罰是否適用嚴格責任,就其形式和實質(zhì)而言都符合英美國家關于輕罪和處罰輕的考慮。但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其效果大家都有目共睹,違法企業(yè)輕則稍做收斂但依舊或公開或偷偷的排放污水,重則會為了彌補繳納罰款的損失而變本加厲從而給環(huán)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和破壞,更別說有些行政部門為了創(chuàng)收而有意放任污染和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了。所以我們有必要在和人類生活聯(lián)系最密切的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

80、故罪中引進嚴格責任,當行為人的主觀過錯難以證明而其他主客觀要件符合本罪的構(gòu)成要件即行為人的行為已違反行政法規(guī),并已造成特別嚴重的污染環(huán)境的后果時就能按照本罪定罪處罰,而不必陷于英美國家都是輕罪和輕處罰的漩渦中。因為在我國,只有社會危害性大的行為才規(guī)定為犯罪。既然符合構(gòu)成要件就是罪有所當,而不會有重刑化的嫌疑,因為這不過是順應了環(huán)境犯罪愈演愈烈的趨勢,是刑罰與社會危害性相適應的需要。當然在司法實踐中,我們應該傾向于多處罰金刑,而對罰金刑以

81、外的刑罰如自由性考慮有所限制</p><p> ?。ㄋ模┳镄谭ǘ▽栏褙熑蔚南拗?lt;/p><p>  在英國,除了很少普通法上的犯罪適用嚴格責任外,絕大部分的嚴格責任都來源于制定法,由法院對法律的解釋而產(chǎn)生。罪行法定原則已成為我國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所以我們必須明文規(guī)定哪些罪可以適用嚴格責任,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司法解釋或法官的自由裁量而造成嚴格責任的濫用。</p><p&

82、gt;<b>  結(jié) 語</b></p><p>  環(huán)境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經(jīng)濟發(fā)展不可避免的給環(huán)境帶來污染和破壞的問題,經(jīng)濟發(fā)展保障人類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又給人類生活帶來了災難和隱患。特別自20世紀以來,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蔓延、大氣、水體、固體廢物污染、森林被破壞、自然資源被浪費等等問題已是家喻戶曉,它們已經(jīng)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為了人類的長遠利益,法律

83、在必要的時候伸出了它的調(diào)節(jié)之手,對經(jīng)濟發(fā)展和環(huán)境破壞這一矛盾進行了調(diào)節(jié),刑法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相信,隨著大家對環(huán)境問題的關心和重視程度的提高,隨著環(huán)境立法的不斷完善,隨著對環(huán)境犯罪懲治的確定性的提高,我們一定可以迎來人類和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美好明天。</p><p><b>  參 考 文 獻:</b></p><p>  [1]周道鸞著:《刑法的修改和適用》

84、,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p><p>  [2]付立忠著:《環(huán)境刑法學》,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p><p>  [3]楊春洗等編著:《危害環(huán)境罪的理論與實務》,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p><p>  [4]蔣蘭香著:《環(huán)境刑法》,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年版。</p><p>  [5]陳興良著:《刑法哲學》,中

85、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p><p>  [6]陳仁、樸光誅編著:《環(huán)境執(zhí)法基礎》,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p><p>  [7]陳興良著:《刑法適用總論(上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p><p>  [8]博登海默著、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p><p>  

86、[9]杜澎:《破壞環(huán)境資源犯罪研究》,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p><p>  [10]覃志軍、徐立:《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的構(gòu)成特征》,載《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p><p>  [11]李光祿、牛忠志:《論刑事嚴格責任原則的合理性》,載《山東公安??茖W校學報》2004年第1期。</p><p>  [12]駱梅芬:《英美法系刑事法律中嚴格

87、責任與絕對責任之比辨析》,載《中山大學學報》1999年第5期。</p><p>  [13]李景城、李居全:《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能否采納嚴格責任》,載《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p><p>  [14]鄧文莉:《我國環(huán)境刑法中不宜適用嚴格責任原則》,載《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p><p>  [15]曹子丹、顏九紅:《關于環(huán)境犯罪若干問題

88、的探討》,載《法制與社會發(fā)展》1998年第4期。</p><p>  [16] 隋秋敏、郭云峰:《刑法中嚴格責任之定義》,載《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第1期。</p><p>  [17]孟慶華:《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觀要件問題探討》,載《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3期。</p><p>  [18]黃廣進:《英美刑法中的嚴格責任在辨正》,

89、載《江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p><p>  [19]陳君:《論我國環(huán)境刑法中嚴格責任的適用》,載《北 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p><p>  [21] 黃隆豐:《論公害犯罪》,載《刑事法雜志(臺灣)》1979年第2期。 </p><p>  [22]郭亞:《刑法中的嚴格責任若干問題研究.http://www.chinaue.com/h

90、tml/2004-1/2005121.htm,2005-12-12</p><p>  [23] Campbell & Peter Nygh. Transnational Tort Litigation: Jurisdictional Principles. Clarendon Press. 1996, p.75.</p><p><b>  附 錄</b>&

91、lt;/p><p><b>  附件一:英文文獻</b></p><p>  INTRODUCTION</p><p>  Offences of strict liability are those crimes which do not require mens rea with regard to at least one or more e

92、lements of the actus reus. The defendant need not have intended or known about that circumstance or consequence. Liability is said to be strict with regard to that element. For a good example see: </p><p>  

93、R v Prince[1875]:The defendant ran off with an under-age girl. He was charged with an offence of taking a girl under the age of 16 out of the possession of her parents contrary to s55 of the Offences Against the Person

94、Act 1861. The defendant knew that the girl was in the custody her father but he believed on reasonable grounds that the girl was aged 18. It was held that knowledge that the girl was under the age of 16 was not required

95、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offence. It was sufficient to sho</p><p>  It is only in extreme and rare cases where no mens rea is required for liability, thereby making the particular offence "absolute&qu

96、ot;.</p><p>  GENERAL PRINCIPLES</p><p>  The vast majority of strict liability crimes are statutory offences. However, statutes do not state explicitly that a particular offence is one of stric

97、t liability. Where a statute uses terms such as "knowingly" or "recklessly" then the offence being created is one that requires mens rea. Alternatively, it may make it clear that an offence of strict

98、liability is being created. In many cases it will be a matter for the courts to interpret the statute and decide whether mens rea is required or not</p><p>  THE MODERN CRITERIA</p><p>  In Gamm

99、on (Hong Kong) Ltd v Attorney-General for Hong Kong [1984], the Privy Council considered the scope and role of strict liability offences in the modern criminal law and their effect upon the "presumption of mens rea&

100、quot;. Lord Scarman laid down the criteria upon which a court should decide whether or not it is appropriate to impose strict liability: "In their Lordships' opinion, the law … may be stated in the following pro

101、positions … : (1) there is a presumption of law that mens rea is require</p><p>  (1) PRESUMPTION OF MENS REA</p><p>  Courts usually begin with the presumption in favor of mens rea, seeing the

102、well-known statement by Wright J in Sherras v De Rutzen:There is a presumption that mens rea, or evil intention, or knowledge of the wrongfulness of the act, is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in every offence; but that presumpt

103、ion is liable to be displaced either by the words of the statute creating the offence or by the subject-matter with which it deals, and both must be considered</p><p>  (2) GRAVITY OF PUNISHMENTAs a general

104、 rule, the more serious the criminal offence created by statute, the less likely the courts is to view it as an offence of strict liability. See:</p><p>  Sweet v Parsley [1970]: The defendant was a landlady

105、 of a house let to tenants. She retained one room in the house for herself and visited occasionally to collect the rent and letters. While she was absent the police searched the house and found cannabis. The defendant wa

106、s convicted under s5 of the Dangerous Drugs Act 1965, of "being concerned in the management of premises used for the smoking of cannabis". She appealed alleging that she had no knowledge of the circumstances a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