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矮縮病癥狀形成機制的初步解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麥矮縮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是由異沙葉蟬(Pasmmotettix alienus L.)以持久非增殖方式傳播的一種禾本科植物雙生病毒,該病毒引起的小麥矮縮病毒病是近年來我國西北部麥區(qū)嚴重發(fā)生的小麥病毒病害之一。受侵染的小麥植株典型癥狀表現(xiàn)為嚴重矮化,葉片黃化,有效分蘗減少,產量損失嚴重。但是目前關于小麥矮縮病毒致病的分子機理尚未開展深入研究。本文利用RNA-Seq技術對WDV侵染下的小麥轉錄組及小RNA進

2、行測序分析,以期從分子水平上解析WDV誘導癥狀形成的致病機理。
  首先應用RNA-Seq測序技術分析了受小麥矮縮病毒侵染下小麥植株轉錄本變化。結果表明,激素信號通路及葉綠體光合作用相關基因可能在WDV誘導寄主癥狀形成方面起積極作用。根據(jù)轉錄組序列信息,利用同源分析,對高感小麥品種的激素相關差異基因進行克隆。首次獲得了揚麥12的內根-貝殼杉烯合成酶(KSL3)、細胞分裂素N-葡萄糖基轉移酶(UGT76C1)和油菜素甾醇受體激酶(B

3、RI1)三個基因的編碼區(qū)全長序列,長度分別為1827 bp、1344 bp和3663bp,分別命名為TaKSL3,TaUGT76C1和TaBRI1。并對獲得的基因進行了保守結構域、信號肽及跨膜區(qū)預測等生物信息學分析,為進一步展開小麥與WDV的互作機制研究奠定基礎。
  上述基因中,內根-貝殼杉烯合成酶是赤霉素合成關鍵酶之一,而赤霉素常被認為與寄主矮化癥狀的形成有關。為明確WDV侵染小麥植株后赤霉素含量變化與矮化癥狀形成的關系,利用

4、熒光定量實驗方法分析了內根-貝殼杉烯合成酶KSL3基因的轉錄水平,同時通過間接ELISA法分析WDV侵染對赤霉素含量的影響,并采用外施赤霉素分析受侵染小麥對外源赤霉素的反應。結果表明WDV的侵染可導致植株體內的赤霉素含量顯著降低,赤霉素合成途徑關鍵酶TaKSL3的相對表達量下降,通過外施赤霉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矮化癥狀。推測WDV侵染小麥后赤霉素合成受到抑制導致赤霉素含量降低,從而誘導矮化癥狀的發(fā)生。
  此外,有研究表明來源于病

5、毒的小RNA(vsiRNA)可直接參與調控寄主靶標基因的表達,進而介導病毒引發(fā)黃化癥狀。為研究WDV來源的siRNA與病癥發(fā)生的相關性,我們首先利用RNA-Seq高通量測序技術,對小麥體內病毒來源的siRNA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共獲得了15236231條reads,其中堿基長度19-26nt的reads有14481641條,占總數(shù)的95.05%;能比對到已報道序列的reads有1726212條,占總數(shù)的11.92%。這些vsiRNA長度

6、以21 nt、22 nt和24 nt為主,在互補鏈上的分布比例略大于病毒鏈。對長度為18-26nt的siRNA分析發(fā)現(xiàn)其5'堿基偏好性有所不同,特別是25 nt與26 nt的siRNA,其堿基A含量遠遠大于其他三種堿基(U、G和C)。vsiRNA分布位置主要集中在基因組RNA5'端、編碼外殼蛋白(coat protein,CP)的轉錄區(qū)。病毒來源的小RNA分析結合轉錄組的測序結果有可能為寄主病癥相關的關鍵基因的發(fā)現(xiàn)提供線索,從而有助于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