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變換和共鳴——對庫切《恥》的互文性解讀_12877.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1940-),南非白人小說家,散文家,語言學家和翻譯家。他曾分別以《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1983年)和《恥》(1999年)獲得英國文學最高獎—布克獎并于200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頒獎委員會指出庫切的小說“精準地刻畫了眾多假面具下人性本質”。隨著大獎的不斷獲得,庫切的名望也與日俱增。近年來,關于庫切小說的研究也日漸增多,評論家們使用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作為一位生活在后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白人作家,庫切

2、小說創(chuàng)作的特定歷史背景和及其自身所代表的群體的生存狀況一直是評論家們關注的焦點?!稅u》就是一部以后種族隔離時代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小說。本文試從互文性角度來解讀《恥》,探討《恥》與前文本的交互作用。運用熱奈特的互文性理論,通過細讀文本,從角色塑造、主題分析和思想內容三個方面闡明《恥》與西方經典作家作品的互文關系。
  本文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庫切的生平及其作品,而后對國內外關于庫切的研究做了綜述,并指出目前國內外關于庫切的研究

3、更多的是考慮庫切本人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而其作品與前文本之間的關系卻鮮少有研究。接著本文介紹了互文性理論的概況并詳細敘述了文字所運用的熱奈特的狹義互文性理論。第二部分從《恥》中的三個角色—大學教授盧里,他的女兒現在是一名村婦的露西還有農村勞力的佩特魯斯,入手分析庫切在角色塑造方面對前文本的借鑒,并說明其主要手段是戲仿(Parody)。第三部分運用狹義互文性理論分析《恥》中兩大主題—孤獨與和解—是對前文本,包括戈迪默的《無人伴隨我》和莎士比亞

4、《暴風雨》的模仿(Imitation)。第四部分說明《恥》中的思想內容是對亨廷頓《文明沖突與世界的重建》中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與對抗的影射(Allusion),還有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異質意識形態(tài)的融合與逾越的影射。第五部分是對整篇文章的概括與總結。
  互文性強調文本結構的非確定性,強調任何文本都沒有固定的界限,強調任何文本都不可能脫離其他文本而存在(——)每個文本的意義產生于它跟其他文本的相互作用之中。從文本之網中抽出的語義成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