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鑼鼓中肢體語言的藝術特色及其文化意義探究_8140.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鼓樂歷史悠久,淵源流長?!秴问洗呵?古樂篇》中便有記載:堯命令質用麋鹿皮蒙在瓦缶的口上,用來敲擊。1980年襄汾縣陶寺龍山文化古墓中出土了我國最早的“土鼓”、“木腔”、“鼉鼓”等打擊樂器,這一文化被譽為“北方、中原兩大文化區(qū)匯合點上的一顆新星”?!皶x鼓”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享有盛譽,隨著時代的更迭,三晉大地也伴隨著隆隆鼓聲一路前行,經過數千年的發(fā)展,太原鑼鼓逐漸成為三晉鑼鼓樂的典型代表。
  太原鑼鼓在發(fā)展中與時俱進,作為山西

2、鑼鼓藝術中的代表性鼓樂流傳至今。值得一提的是,曾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和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上進行過表演。作為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形象、生動地展示給了世界,充分詮釋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2008年太原鑼鼓被國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太原鑼鼓跨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一批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對太原鑼鼓進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社會的關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然而,這幾年對太原鑼鼓

3、的研究領域大體上只停留在對民間鑼鼓譜的搜集整理和音樂本體及其生存的民俗環(huán)境研究階段,而對其表演過程中肢體語言的特征及其文化意義的研究尚未起步。
  本文通過研究提煉太原鑼鼓表演時肢體語言的藝術特征,結合其音樂特征和音樂形式特點,依托已經出土的舞蹈文物和山西民間舞蹈,借助人類學和民俗學的相關理論,將太原鑼鼓作為一個音樂舞蹈事件而非事項來考察,以中國傳統(tǒng)美學為獨特視角,追溯太原鑼鼓的前世今生,探究其肢體語言的表現(xiàn)手法和內容背后的文化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